【Gibberish//吉勃靂什】微觀、巨觀與破片非連貫性的雜錯複合孤立費解情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邏輯學中,反例是相對於某個全稱命題的概念。

為了說明此命題為偽,只需舉出一例其對象同時具備歸類對象的特質,但不具有命題中聲稱的性質即可─於是這變相奠定了網路論戰中常見接近潑皮大法的「資格」論基礎:不是你說的就代表我自己是反例;即使是是你說的但總能比較出差異,然後兩造沒有受過嚴謹定義訓練與討論分析步驟的人們引燃了互相訐譙 (ㄐㄧㄝˊ ㄑ一ㄠˊ,台語正體中文可書寫成姦撟,讀音Kàn-kiāu) 的火種,在永無止境地進行歧異化的步驟後,就誕生了脈絡難以追溯、屬性近乎相似卻又不承認彼此的個體,持有相同的語言卻無法獲得彼此的理解下,對話中的人們失去了溝通,最後的只剩下物理的道途。
如果真要替當前的網路現象找個適切的詞字來套用,儘管我不喜歡神山健治的攻殼機動隊電視版那過於日本而虛懸破碎、以至於無法呈現具備貫通脈絡且相對客觀的演出,但"Stand Alone Complex" / [複雜的 (複合的) 孤立 (的情節)]*,應該是當前腦海中能找著的最佳選擇。
Stand Alone Complex" / [複雜的 (複合的) 孤立 (的情節)]
容我再說一次這等的破題。完成了開場的立論基礎後,接著論說文的步驟要進入駁論所需的揭牌、切入論述的核心─

究竟是網路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吸收破碎的知識而且快速如同上癮,還是問題另有他因?

知道我現在是在跟哪位網路知名社論評論者打對台做著如同文中「咖啡廳左派」那般「布爾喬亞」的事情的人,笑著看我這反串到近乎是反骨的認真行為就好。論資格,作為一位曾經有十一年長到會被面試時每兩間公司有一位人資詢問的特教課後輔導老師,還有充過試用期的大學助教,就算年資和年齡上處於劣勢、號稱的樣本數也有差距,我在立場上仍徹底的不苟同先生的論述。
網路的社會組成源自於人類社會活動的投影。
不是網路帶來的快速使世界變得破片,而是這個世界整體因為時空連續性之於個體進入事件的切點,永遠無法取得完整的樣態。換句話說,網路只是幫助了在越容易發現世界過於巨大的相對極端渺小個體找到這些破片、抹除了時間的標籤賦予二維 (螢幕顯示與接收特質) 而再構築,促使個體更為多樣,不再適用過往人們所認知、可輕易地歸納分類的樣貌。
舉個通俗的「量子點顯示器」為例,最早的量子點 (Quantum Dot) 論述誕生於1980年代初期,原本是指在三維上均受到束縛、被封閉在狹小空間內的電子狀態。最初這樣的理論屬於理論物理,1990年才被認為可應用於發光源和顯示技術─但直到2014年,才真正有實踐用的產品問世。
在這漫長的34年間,量子點從最初的理論物理學家物理思考實驗出發,材料物理學家和物理化學家在各種材料中競選,找出了某些特定化合物半導體或氧化物微粒子能表現出此一狀態。緊接著經歷無數的再現性驗證與特質提升,得出了技術應用的可能,最終在製程放大的難關被克服後,以材料製成了光致發光量子點薄膜置入了液晶螢幕的背光模組中,使螢幕的顯像與色域表現更為推前、成為了你我筆戰所用的那一片可能只需要萬七八售價,感覺不太出太過複雜技術結晶的螢幕。
34年對於人類這種生物尺度已經足夠稱大,最早提出理論的物理學家可能在產品問世前早已離世;就算是研究中段加入的先鋒,也很可能中途退休。如果還不能感受到每個個體的孤立與脆弱片段性,我們反向在這個螢幕的生產中進行隨機的個體抽選─一位投身液晶螢幕產業、擁有碩博學歷的研發工程師,是不需要完整明瞭狹小空間內電子狀態的計算或推想的。
什麼?不知道完整理論卻可以進行特性改良?
要準備批判了嗎?是挑教育還是工程師的錯?事實上現場最佳的方式不是從理論研究開始做起,反而是運用化學知識「逆向工程」,先將材料電子軌域分布,分子巨觀物理性能與化學性能找出,然後嘗試進行小處修改後予以評估。這雖然顯著的具備侷限性與無法排除的盲點─改進都是衍生型,但沒有這些小步快跑的步驟,也很難經比較得出完全不同材料的可能性。
反過來問,理論物理學家是否真的能透過計算估計出現實商品最佳的校調?
計算可能只能替現實商品的出廠維調提供線索,實際上隨著製成的缺陷與步驟放大的特徵,理論與事實很可能還有巨大的鴻溝。
講解到了這等拆分的地步,我們可以沿著前述案例的敘述,很直觀而且邏輯妥適的將某些物件─原子與電子產品、工程師和理論科學家等世界分成兩個相對可以極端卻又鄰近的層面:巨觀與微觀。
2300萬住在台灣島上的人相對住在台灣島上的某一個人是巨觀的;但住在地球上80億人口是巨觀的話,2300萬則又是微觀的。太陽系寫成公里等級很大很遠,但只是銀河系光年尺度上懸臂的一小點。更進一步地,無論是知識的接收或實際的操作,又或者是事件立場的立位企圖全稱和研討,我們終究無可避免的只能挑選相對有利的破碎點、也就是母體樣本/稱呼/巨觀來構成自身的邏輯,賦予相對的應用─解釋/操作方法/微觀─來滿足生活。
抖音也好,Twitch和Youtube也罷,Facebook或Twitter再不然Tumblr,甚至是相對的Medium或Vocus方格子,不過只是你需要論述時刻意切分而出、適用於某種巨觀與微觀對比的項目,進而減免連貫或壓縮不必要的討論,得出想要結果的選項。
橫向比較兩百、一百與現在的人類,如果將個體的尺度限縮在一日的範疇選擇觀察整體連貫的行動的話,一個個體所能接收到的情資與知識差距量顯而易見。網路的誕生拓展了我們對於相對巨觀、肉眼可以看見的「常識世界」所需的情資量,同時也使得我們對於肉眼不可看見、無法親身體會、與自身經驗/感受違背的另一相對「巨觀」產生隔離。我們同時在相對巨觀中被凸顯出個體的微觀差異,而微觀個體的行動又更容易找到近似的個體後再次結成另一個巨觀,若不能接受對情報的了解和社會動物的再組成是連續變動甚至可以激烈迅速的事實,就永遠不得真正切入正確的議題。
為什麼人們容易陷入「就單一事而論單一事」,同時關注複數事件卻不一定了解所有事情都有可能彼此相關而空砲理想連發?
如果想挑剔本文,那麼就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太過客氣所以不符合意識形態的台灣獨立價值。為此,本文使用的圖片便刻意誤用─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找到該國翻牆放到Github上的開源「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針對該國進行反制;至於作者是否會因為侮辱黨國而受到制裁?我想充滿價值的你,應該期望著天譴的到來吧。

這種質問從命題從根本起均可視為錯位。

一個個體對於每一件可能有關連、興趣有涉及、主動有參加的事件項目都只能在一個觀測的斷點時刻表達出一種狀態。直觀上的同溫層,則是這種單一個體集合成母群體後相對加總而成的觀察結論,其同時具備內部個體再強化與吸引擴張造成差異化則是相對的巨觀。至於那通篇千字的內容勾勒出「陷入這幾年公共知識份子塑造出的『相對情境』弊病」?
如果這世界真的有純字面上「絕對情境」的彼端,那麼就只有單純的大統一理論─遠超基地的「心理史學」,甚至是現在科學家認知的聖杯級理論更上,可以從個體計算到群體、完美無瑕無視觀察者干擾並免疫測不準定理─能辦到。人類的溝通無法免除任何的誤解,而誤解引導而出的必然是更多的溝通,那怕從物理的征服到咖啡館那自以為高尚的布爾喬亞口舌之快,都有相當的可能。
很多事情,只說一次是不夠的。必須不斷的擴充自身的連續性,然後強化自我的論述並接受整個社會永遠能在全稱之於,找到單一個體的反例,接著才能進行溝通與改善。為什麼抖音會上癮?多巴胺、獎勵機制等分析是必要的;而抖音的主用戶構成、企業資金的背景牽涉中華人民共和國,故具備社會巨觀與個體微觀同時兼具的制約式意識形態縮影,都值得條條討論、細細地找尋支持者結成新的共識。
追根究柢,一篇從抖音佔據休息的時間使轉換後難以再次集中降低思考的連貫性作為立論出發,中間拉近公共知識份子的傲慢與不合理,佐上一點NCC來強化自身宣傳的基本潛論攪起「大家一樣爛」的文章,其實正巧犯上了自己在文內所嗤之以鼻的毛病─消彌當時情境的脈絡與邏輯連貫。至於被我漏掉的師傅和佈教者的環節呢?
說起這就是信仰戰爭、意識對立,除了擺明「我是來肆意煙硝」的引戰意味外,大概對巨觀的社會幫不上太多的忙。
至於最後的最後─容我這個心理測驗得出反社會人格並有收到必要時需要藥物控制情緒的建議而做不成老師的人在文的最末重重的吐槽:如果授課的教師本身無法替學生建立起某種拒辦軟與硬性的邏輯框架並促成兩造遵守,單純沒收手機不但不能改善任何問題,還會得出「受不受教」這種微妙的錯置結論。
就算退一萬步不追究授課的內容、練習的目標,套句該文作者喜歡的「脈絡」─如果老師無法擴大顧及到所有的學生時,那是不是需要調整師生比、甚至徹底的轉換學習預設的框架?
總而言之,恭喜你能一路閱讀到此。本人由衷地感謝各位花時間看了一整篇堂而皇之、莫名其妙,橫貫動畫到宇宙、物理通化學、科幻到接近魔幻、蜻蜓點水的論說─然後容我將你掃地出門,按下右上角 (MAC是左上角) 的關閉,結束文章並選擇自身專長的領域去反覆論討、構成脈絡。你的行動會對社會有些許的影響、集結的人群會在統計中使狀態產生些微的變化,就算沒有可以舉起行星的槓桿,些許的偏移也能讓本來走偏的道路在未來的某天回歸「想像/認知」的正軌。
無論你贊成還是反對,最後的最後容我宣言免責的範圍:本人擁有對您是否選擇與我溝通─無限任何溝通形式,如留言辯駁、約出來物理解決等,保留答應或拒絕的權利/權力。
感謝各位撥冗閱讀冗文。
*
一直以來,SAC一詞受限於一詞多用性與日式英文邏輯的滲入,其實是個很難翻的精確、又不容易說得透徹的字組。Stand-alone可以做adj,但Stand Alone的確可以當作v來使用,是否使用一槓連結的二元同時切分對名詞的不同狀態。是獨立於某物、孤立的獨一無二狀態,又同時具備情節、複雜又可以是複合的敘述。
事實上,就連標題中出現的「雜錯複合孤立費解情節」也是SAC的翻譯之一。比較難寫拗口所以能最大化掉書袋的價值,故作者最後決定這樣設計。
*
SAC中文翻譯的括號請使用數學邏輯來閱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20內容數
作者先生,34歲,單身。模型同人誌社團《鑽磨誌》總召、機械設計文案與社團企劃原案。文學創作最高巔峰止步於高中三年級北區國語文競賽,其後一無所成;寫作的目的即為與過世母親的某種叛逆與自我實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者先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停止了思考、逃回了日常的武令夫在窗邊維持著不透過多的神色。上班族的世界是規律的堡壘,隔絕了一切的異常─包括家門內懸而不得全然理解的婚姻。 ─成為英雄、又或者只是場過於寫實的夢遊? 屬於男人的日常與超常、繼續延展!
就算光陰讓女孩變成截然不同的樣貌,同樣從男孩長成男人的他也不會忘記別離前的午後諾言。 ─成為唯一願望中的英雄。 科學園區工程師的現世荒唐婚姻,從此開始!
你聽過機動戰士海盜鋼彈、耳聞過長谷川裕一的大名嗎? 海盜戰法的前身,滿足無機非人形、有機人形與名詞面女神三位一體,Maps、漫畫家長谷川裕一的成名作,絕對是「女神」專欄下唯一能超越「機械女神J」系列的最強挑戰者*、毋庸置疑。
如果要選出名正言順、意涵充滿、兼具有機與無機、可動和不可動、誘惑與友好還有超越人類強韌可能性全面意涵的女神,個人認為這世界上的選項不多。其中之一,正是本次介紹的複合媒體企劃系列,「機械女神」——你看,連作品譯名都如此肯定,怎能錯過呢?
停止了思考、逃回了日常的武令夫在窗邊維持著不透過多的神色。上班族的世界是規律的堡壘,隔絕了一切的異常─包括家門內懸而不得全然理解的婚姻。 ─成為英雄、又或者只是場過於寫實的夢遊? 屬於男人的日常與超常、繼續延展!
就算光陰讓女孩變成截然不同的樣貌,同樣從男孩長成男人的他也不會忘記別離前的午後諾言。 ─成為唯一願望中的英雄。 科學園區工程師的現世荒唐婚姻,從此開始!
你聽過機動戰士海盜鋼彈、耳聞過長谷川裕一的大名嗎? 海盜戰法的前身,滿足無機非人形、有機人形與名詞面女神三位一體,Maps、漫畫家長谷川裕一的成名作,絕對是「女神」專欄下唯一能超越「機械女神J」系列的最強挑戰者*、毋庸置疑。
如果要選出名正言順、意涵充滿、兼具有機與無機、可動和不可動、誘惑與友好還有超越人類強韌可能性全面意涵的女神,個人認為這世界上的選項不多。其中之一,正是本次介紹的複合媒體企劃系列,「機械女神」——你看,連作品譯名都如此肯定,怎能錯過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實際上不是〈降生十二星座〉式的終極之問:而是「信長」式經驗的乍生乍死、倏起倏滅:「好像少了點什麼應該要有的情緒一樣,所有事物都閃耀著無聊的光輝」〈接技〉。如果說努力習練情感、操演同儕關係的時間裡面,還包裹著一個反線性、無延續性的「信長」時間內裡,本該將世界持存的存在者家,被捲入機械化的機制中。
Thumbnail
一件巧合到不行的事情,簡直像是奇蹟等級的巧合。
心創造了實相,能量回應了你的專注信念 我們也是有能力能夠「塌陷」進無限多個可能的實相。這意味著,量子場中包含著這麼一個實相,是完全符合你想要有的未來。身為觀測者的你,一旦思想和感受一致,將可以用心靈來塌陷量子粒子,以構成你想要體驗的那個物理事件成真。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區塊鏈能去中心化,AI的到來,也會減少體制存在的必要之惡真是讓人興奮﹗ 人創造的工作只是為了錯誤的存在感,真是讓人感慨挫敗。尤其是在體制這種無生物下,雖然是人的集結,但身在其中者多數往往只有線性的思惟,只有短視,美其名是「我只懂自己的領域」是「某領域的專家」,這是「專業分工」、「創造機會」,實
量子是什麼,有什麼特性 1. 波粒二象性 這是量子力學中最奇特的概念之一,指的是粒子(如電子、光子)具有同時顯示波動性質和粒子性質的特性。譬如,光在某些情況下表現為波(如干涉和衍射現象),而在其他情況下又表現為粒子(如光電效應)。 2. 不確定性原理 由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指出,我們不能同
Thumbnail
理論學家/各自表述 宇宙的起點 從沒一個見解 能下定論且被承認 ~~~ 想要的不多 能要的更少 要得的也將轉虛無 浸淫其中/終感空乏 時刻檢點擁有的/將發現 無一事物真實不變 甚而 無跡可尋 ~~~ 宇宙大爆炸的奇點 怎麼發生 對生命價值毫無益助 ~~~ 今只想問
最近, 我偶然發現了量子糾纏的概念,粗糙地翻了翻資料科普一下,結果卻不小心掉進坑裡。 於是,我開始想到了以下一大堆奇怪的問題,儘管以我目前的智慧無法解答 ,只是純粹做個記錄罷了。 在宇宙的廣闊中,存在著多個維度,若其中包括由意識所掌控的精神世界,或許潛藏在黑洞深處,以及由我們的意識所投射出的現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量子世界與量子電腦的基本概念   1.量子理論描述的是量子世界(微觀世界) ,而非宏觀世界。   2.量子世界(薛丁格方程式)只有在量子態(沒有外在干擾的狀態)下存在。   3.宏觀世界因其構成的微觀粒子(量子),經長期相互干擾,導致量子態消失, 故生是生死是死,不會存在薛丁格貓既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實際上不是〈降生十二星座〉式的終極之問:而是「信長」式經驗的乍生乍死、倏起倏滅:「好像少了點什麼應該要有的情緒一樣,所有事物都閃耀著無聊的光輝」〈接技〉。如果說努力習練情感、操演同儕關係的時間裡面,還包裹著一個反線性、無延續性的「信長」時間內裡,本該將世界持存的存在者家,被捲入機械化的機制中。
Thumbnail
一件巧合到不行的事情,簡直像是奇蹟等級的巧合。
心創造了實相,能量回應了你的專注信念 我們也是有能力能夠「塌陷」進無限多個可能的實相。這意味著,量子場中包含著這麼一個實相,是完全符合你想要有的未來。身為觀測者的你,一旦思想和感受一致,將可以用心靈來塌陷量子粒子,以構成你想要體驗的那個物理事件成真。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區塊鏈能去中心化,AI的到來,也會減少體制存在的必要之惡真是讓人興奮﹗ 人創造的工作只是為了錯誤的存在感,真是讓人感慨挫敗。尤其是在體制這種無生物下,雖然是人的集結,但身在其中者多數往往只有線性的思惟,只有短視,美其名是「我只懂自己的領域」是「某領域的專家」,這是「專業分工」、「創造機會」,實
量子是什麼,有什麼特性 1. 波粒二象性 這是量子力學中最奇特的概念之一,指的是粒子(如電子、光子)具有同時顯示波動性質和粒子性質的特性。譬如,光在某些情況下表現為波(如干涉和衍射現象),而在其他情況下又表現為粒子(如光電效應)。 2. 不確定性原理 由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指出,我們不能同
Thumbnail
理論學家/各自表述 宇宙的起點 從沒一個見解 能下定論且被承認 ~~~ 想要的不多 能要的更少 要得的也將轉虛無 浸淫其中/終感空乏 時刻檢點擁有的/將發現 無一事物真實不變 甚而 無跡可尋 ~~~ 宇宙大爆炸的奇點 怎麼發生 對生命價值毫無益助 ~~~ 今只想問
最近, 我偶然發現了量子糾纏的概念,粗糙地翻了翻資料科普一下,結果卻不小心掉進坑裡。 於是,我開始想到了以下一大堆奇怪的問題,儘管以我目前的智慧無法解答 ,只是純粹做個記錄罷了。 在宇宙的廣闊中,存在著多個維度,若其中包括由意識所掌控的精神世界,或許潛藏在黑洞深處,以及由我們的意識所投射出的現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量子世界與量子電腦的基本概念   1.量子理論描述的是量子世界(微觀世界) ,而非宏觀世界。   2.量子世界(薛丁格方程式)只有在量子態(沒有外在干擾的狀態)下存在。   3.宏觀世界因其構成的微觀粒子(量子),經長期相互干擾,導致量子態消失, 故生是生死是死,不會存在薛丁格貓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