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寫作的難度(9)

2023/02/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很花時間,就是把複雜的系統,拆解成十幾篇以上的短文,每篇只講一件事,不要過度延伸。軍事是系統化作戰,一款武器的強弱無法逆轉整個戰爭,我們軍普目的是教育,想要把知識常識化、常識普及化,而這只能當作小學數學教,先從加法而後減法,之後才能上乘法。
複雜的學科要普及化,不外乎上週說的兩大類方法,犧牲精確度但可以在短時間內表達出「一個大架構」,或是耗費時間拆成多篇短文,一次解釋一個概念,讓「細節深入記憶」。
兩者做法有利有弊,端看要用在哪裡,請回到廣度跟深度不能兼有的原則,一篇有廣度的文章是不能解釋細節,很深入的分析文無法擴充到整體,這是鐵律。
當前網路文章都有極化現象,要不就是談一篇超有廣度的泛泛之文,但能舉出的案例就那一方向,最常見於交通類型。再不就是個案分析到極致,然後直接擴充成整體,一路滑坡到底,環保文幾乎都有這現象。

普及文是通往常識的橋,好的作者應該希望讀者過河拆橋

有層次的寫法,會讓我們閱讀完後,好像抓到一個大的架構,進而想了解這個架構下是否有其他分項細類的內容,或者是從一個深度剖析的項目,引出對整體架構的思考。
我們現在看到諸多膝蓋反射式的回應,多半是極化類型普及文看太多,學到太多「只要這樣就搞定」的印象,以至於欠缺經驗的年輕同學,幾乎第一次就栽進去。這類似初戀、吊橋效應,觸動了某個心弦,覺得深得我心,之後就把此類文信奉到底。
筆者很慶幸,也很驕傲公開寫作的目的達到,多半的讀者來看一陣子後就會離開,覺得老生常談、毫無新意,「已經夠了」。
真正有用的教學,就跟你畢業後就不會再去翻國中元素表一樣,該內化的已經內化進去,變成自己的血肉。讓你入坑的科學小百科,長大後也不會再看,翻閱只覺得懷念但幼稚。
這邊可以讓各位讀者深思一下,哪些號稱普及的文章會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翻閱,讓你想要死背起來,到處運用?拿著槌子就看每件事情都釘子?那這篇文章就很有可能偏離普及意義,變成作者的新興宗教。
普及文章不是教科書,寫作者務必要理解,自己寫的東西不會進入大學校園變成必讀書目,最多最多是參考書目。只要擁有這個心態,你會對於降低精確性以利散播,具有較高的接納度。
應該沒人覺得漢聲小百科應該要具有嚴謹的科學準確性,也不會認為吳姊姊講歷史故事必須符合史學出版標準。

以生活化的譬喻引導想像,讀者才不會覺得在看天書

以下舉幾個例子,來結束這整個系列:
半導體介紹
半導體是電阻率(Resistivity)介於導體與絕緣體間的物質。電阻率單位為歐姆·長度,通常採用Ω·m、Ω·cm,金屬導體電阻率約在0.01mΩ·cm以下,絕緣體通常高於100MΩ·m……原理是能隙(energy gap)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而我們可以透過摻雜(doping)其他物質的過程,使其更接近金屬的導電性質……」
這不是科普文,但會這樣寫的人也不少。這種文章適合一般對物理沒概念,但知道導體、絕緣體的人說。
而科普文要這樣改:
「會通電的物質像是銀、銅等金屬,被稱為導體,銅價格便宜又方便鑄造,常作為電線使用。而絕緣體則像是塑膠,被拿來當作插座使用,橡膠也不導電,用在電線皮上。半導體指的是導電性介於兩者之間的物質,用幾顆電池的電壓無法使其通電,但若是電塔般的高壓電則可以……當我們摻雜一些其他物質到半導體,會讓性質有點變化,跟鐵加一點點其他金屬能變成不鏽鋼一樣,若在矽裡面加點磷、硼,就會大幅提高導電能力,更像金屬一樣……」
其實魯夫有可能會被電死(見註解)
為何這麼麻煩?第一步是提醒,筆者每兩句話,都可以看到「用範例」,讓沒有任何理化基礎的人,可以從生活中的物品,想像導體的特性,如電線中的銅線,以及用橡膠的電線皮,喚醒對絕緣體的概念。摻雜的部分,也是用不鏽鋼的例子,摻雜物挑磷跟硼,是因為生活上會遇到這些物質,要補充就在後面加上「磷是火柴上的頭,硼在藥局可以買來做殺蟲用」。
數字部分是不是要砍掉?這其實不是重點,不然你把第一段文章的數字單位去掉變成:
「半導體為電阻率介於導體與絕緣體間的物質,金屬導體約在銅以下,絕緣體通常高於玻璃……」
反而更看不懂!
關鍵在,對半導體一點概念都沒的人,若連導體、絕緣體都不知道,你要做的是搬個階梯方便他爬上去,不是丟根繩子要他自己爬。

普及文並非說故事也不是堆疊資料,要讓讀者能舉一反三

一開始那種文章,筆者見過的人都說,沒見過成功的科普文是這樣寫。是啊,那不少軍普文這樣寫,為何會被稱讚很有一般性?這只代表,會去看這些文的都不是一般人,不具備一般普及性。
你還會看到有些「軍普文」,是直接給答案,過程儘量簡化就好,像是「做了OO就可以打贏」、「不做XX怎麼會贏」。
其實這也不是軍普文,因為讀者無法從中學到任何有意義的知識,更沒有常識,只看到一堆數字跟術語,平鋪直敘出一個單線邏輯,最後結果就是贏或輸,背誦武器性能諸元根本不能稱之為有軍事常識。
普及文也不是說故事,寫軍普這類複雜系統文章的人,常常犯了一個毛病,以為故事說得好,就是好的普及文,這不對。好的普及文是讀完後,讀者可以有所心得,若有所思,並可以從中學到一些能夠應用的東西,也就是內化的過程,已經藉由閱讀當中融入。
如同俄烏戰爭後,台灣能談後勤補給的人,扣除後勤官等等,幾乎都有物流業的經驗,而拚命談武器跟戰術者,卻只能用大型架構的說法,去涵蓋一個「X必最贏」的概念。
而這必然導致對立,因為不懂物流作業,對後勤幾近無知,但卻因為武器數字背很熟,臉拉不下來承認自己其實不懂,轉而攻擊所有算物資消耗量的人。

承上啟下普及知識,別高高在上敝帚自珍

這種失敗可以讓所有想寫普及文者借鑑,為何搞到這種田地?不只是軍普,科普之類都有這類問題。
因為當事者無法承認,自己在這一方面很無知,畢竟大架構的敘說太死,已經把結果都標定出來,像是某一些很極端的交通粉專,容不下與結論不合的任何提問。
普及文的重點永遠要放在,我們是想要讓讀者,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去思考不同面向,並在閱讀中內化,將他人經驗轉化為自己前進的食糧。
不是要去曬優越感,證明自己超爆幹強。
明白自己寫普及文,位置就是在知識圈的中間層,承上啟下。就不會患得患失,一下子覺得自己沒在知識高層,感到無比焦慮,又覺得下層快追上來,急著打壓自證。
何苦。

編註:既然絕緣體只是阻抗很大,所以當電壓很大的時候,還是會導電的,東海應物系有篇空想科學讀本風格的文章「激戰!魯夫 vs. 神‧艾涅爾,到底誰勝誰負?!」,寫的相當有趣,有閒的讀者不妨看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6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