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專題|《獨領風騷》:尷尬與無敵的青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實不相瞞,因為七月份「釀電影」的專題,我才第一次看《獨領風騷》(Clueless)。看的時候一直聯想到琳賽.蘿涵尚未走鐘時的代表作《辣妹過招》(Mean Grils),不過總有點不倫不類──就像以為〈Hey, Jude〉的原唱是孫燕姿而不是披頭四一樣──畢竟一九九五年上映的《獨》才是開創美式青春校園喜劇 YA 片(Young Adult)的先驅,整整領先《辣》近十年,並且持續影響著後來此類型電影:甜美又家境富裕的女主角率領姊妹叱吒校園,把學校當作伸展台走秀、連換多套時裝,以主角內心口白貫穿全劇、引領觀影者進入主角的主觀世界,還有一場華麗的轟趴(Home Party)帶出一個關鍵的轉折;必定要有愛情成分,苦戀錯戀或單戀,最後是某個大徹大悟的覺醒,自帶正能量反省,因為青春總是無敵。

不若《辣妹過招》裡,既有醜小鴨變天鵝的改造、絕地大反攻的復仇記,也有灑狗血的和解,看得讓人大快人心,初看《獨領風騷》,我真是咧著嘴尷尬得要死。

raw-image

為什麼尷尬呢?可能是二十五年前的美國高校生活離我太遠,有錢正妹公主病的價值觀也讓我不敢領教;更有可能的是,我離自己的青春也太遠了,遠到我忘記,青春本來就是這麼令人尷尬。

主角雪兒(Cher)和好朋友狄昂(Dionne)兩人出身富裕又長得漂亮,在學校是風雲人物,她個性膚淺幼稚,成天只往購物中心血拼、打扮自己(甚至有一台電腦系統專門穿搭!),但貌似拜金虛榮的外表下,雪兒卻是非常雞婆式的古道熱腸。雖然自己對於同年齡的異性無感,也不想談戀愛,卻熱衷幫人做媒。一次因為想挽救辯論課的低落分數,她異想天開:教辯論的賀老師(Mr. Hall )一定是因為私下生活枯燥乏味才找學生麻煩,於是她和狄昂撮合他和另一位小姑獨處的蓋老師(Miss Geist)陷入愛河,藉此提升她的分數──居然還成功了!

無聊的學校生活因此有了重心,因為雪兒的世界多了一個「因為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目標。她食髓知味,把目標轉向新來的同學泰(Tai),發誓要將土氣的泰改造得時髦,並且和校草艾頓(Elton)交往(不管他/她願不願意)。同時,雪兒無血緣關係的繼兄喬許(Josh)借住家中,時常協助身為知名訴訟律師的爸爸研究案例,她很受不了喬許滿口理論、關注世界議題的書呆貌。

raw-image

看完這一大段,我忍不住翻了翻我三十歲的白眼,覺得她住海邊吧,怎麼管得這麼寬?!

記得大學修教育心理時,有一個人格發展論(艾瑞克森 Eric H. Erickson 社會心理發展論),把人的一生分為八大階段,每個階段均有各自的衝突,而所謂的成長便是克服這些衝突的過程,在不同時期學習適應不同的困難,化解不同的危機,最後完成其整體性的自我──幸運且順利的話啦!

其中,列在十二到十八歲(青少年期到青春期)這段期間,階段發展的任務是「形成自我認同」與「建立角色統整」,書上理論說,此階段的青少年開始確立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與期望,如果無法形成自我認同,則會產生角色混淆,造成認同危機(Identify Crisis),進而出現一些問題行為。這也是為什麼在青春少年時,能夠取得同儕的認可、被接納,是如此重要的事情。「自我意識」的膨脹也是青少年常出現的症頭,常以自己的想法、喜好來揣測別人,過分關注自己,或假設很多情境,強化喜怒哀樂情緒,渴望孤獨卻又希望成為眾人焦點的種種矛盾──簡而言之,就是內心小劇場無比蓬勃,常自溺於自我世界的中心,中二病大發作。

raw-image

幾乎所有的 YA 片都遵循這公式:一個校園能因幾個人風起雲湧,《辣妹過招》幾個塑膠一族(The Plastics)如是,《獨領風騷》的雪兒與其跟班也是如此,好像世界要依照他/他們的法則運行,爸爸要聽話喝果汁,考駕照失敗自有苦衷,同學穿了相像的衣服就是抄襲模仿,不順她的意,就撇撇嘴,嬌嗔地說一句:As if!(雪兒的口頭禪,「做夢!」)

我帶著尷尬的濾鏡看電影,只不過意料之外地,劇情愈到後面,我愈是覺得雪兒順眼可愛。雖然膚淺,但心地卻不壞;雖然常強迫亂點鴛鴦配,但她終究是喜歡看人相愛的,甚至最終自己也找到感情安放之處。雪兒一直在思考並學習如何做好事,只是用錯了方法,看起來笨拙,以至於做了這麼多白癡傻氣的事──但成天晃來晃去卻振振有辭,不就是青春無敵之處嗎?

raw-image

我喜歡她在電影末尾,真心想要付出時的衝勁,不是為誰或別有目的,而是真實想要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也重新看待身旁的朋友──不以原本的觀點。她接受原先暗戀的基斯頓(Christian)可能是姊妹淘閨密;她放棄配對泰和艾頓,並看清泰原來一開始就和有點ㄎㄧㄤ 的查維斯(Travis)互相來電;她發自內心投入海灘災難賑災的公益活動,幫忙募捐物資;她也不批判好友狄昂和男友分分合合的情感。甚至,她重新留意到看起來呆呆的喬許,或許有內涵才是一個人魅力的樣子。雪兒踏出一點點自我中心,留意到身邊的每個人,其實也都是完整世界的一部分。

每一部 YA 片都隱含一個人的成長,克服了某些衝突過程,化解某些危機,他/她逐漸學習如何和解、認識並擁抱接納自己,大概是擺脫掉對他人尷尬的必經過程吧。這或許也是《獨領風騷》為何歷久二十餘年,而始終不曾褪色的原因。自己只有一次的青春,卻能在電影中無止盡回味,再活一次不可能重來的尷尬與無敵。

全文劇照:IMDb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部是有關青春期性向自我認同歷程的一部劇 整部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演員們的呈現 那種對自己困惑、生氣的情緒,以及關係之間令人近乎窒息的互動 友情與愛情的攪動 整部戲讓觀眾們也能夠深深體會對於探索自我是有多麽困難的一件事
Thumbnail
這部是有關青春期性向自我認同歷程的一部劇 整部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演員們的呈現 那種對自己困惑、生氣的情緒,以及關係之間令人近乎窒息的互動 友情與愛情的攪動 整部戲讓觀眾們也能夠深深體會對於探索自我是有多麽困難的一件事
Thumbnail
描述正處於花樣年華、荳蔻少女的時期,看似親密的故事,對於沈悶校園生活的叛逃,短暫的離家出走後因為現實因素反而讓友誼面臨考驗。當大家重返校園回歸莘莘學子的身分,已然悄悄變調的心理狀態,終於釀成難以收拾的殘局。
Thumbnail
描述正處於花樣年華、荳蔻少女的時期,看似親密的故事,對於沈悶校園生活的叛逃,短暫的離家出走後因為現實因素反而讓友誼面臨考驗。當大家重返校園回歸莘莘學子的身分,已然悄悄變調的心理狀態,終於釀成難以收拾的殘局。
Thumbnail
拜讀格友的投稿,驚覺原來可以這樣細說青春,為何我不可以?我的青春很蒼白卻有趣(至少自覺),就從中二開始吧!
Thumbnail
拜讀格友的投稿,驚覺原來可以這樣細說青春,為何我不可以?我的青春很蒼白卻有趣(至少自覺),就從中二開始吧!
Thumbnail
青春時期最大的焦慮,大概是「我想和他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吧。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當初以為是問題根源的「他人」,事後才明白是重點的「我」。青春的摸索看似對外,實則是對自己,我們被世界迷惘,其實是對自己困惑。這樣尋尋覓覓,根本無神感受那股自由,更遑論是可能性了。
Thumbnail
青春時期最大的焦慮,大概是「我想和他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吧。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當初以為是問題根源的「他人」,事後才明白是重點的「我」。青春的摸索看似對外,實則是對自己,我們被世界迷惘,其實是對自己困惑。這樣尋尋覓覓,根本無神感受那股自由,更遑論是可能性了。
Thumbnail
電影並非藉此訴說多麼精彩的青春樂章,而是真實描繪每個人在年少時無論是友情、親情、愛情都曾經歷過的拉扯、徬徨和偶爾唯我獨尊的叛逆。因此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和電影中Ladybird的內心想法產生連結,並在這之中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青春面貌。
Thumbnail
電影並非藉此訴說多麼精彩的青春樂章,而是真實描繪每個人在年少時無論是友情、親情、愛情都曾經歷過的拉扯、徬徨和偶爾唯我獨尊的叛逆。因此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和電影中Ladybird的內心想法產生連結,並在這之中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青春面貌。
Thumbnail
衝出青春的煩惱|每一部YA片都隱含一個人的成長,克服了某些衝突過程,化解某些危機,他/她逐漸學習如何和解、認識並擁抱接納自己,大概是擺脫掉對他人尷尬的必經過程吧。這或許也是《獨領風騷》為何歷久二十餘年,而始終不曾褪色的原因。自己只有一次的青春,卻能在電影中無止盡回味,再活一次不可能重來的尷尬與無敵。
Thumbnail
衝出青春的煩惱|每一部YA片都隱含一個人的成長,克服了某些衝突過程,化解某些危機,他/她逐漸學習如何和解、認識並擁抱接納自己,大概是擺脫掉對他人尷尬的必經過程吧。這或許也是《獨領風騷》為何歷久二十餘年,而始終不曾褪色的原因。自己只有一次的青春,卻能在電影中無止盡回味,再活一次不可能重來的尷尬與無敵。
Thumbnail
我們都銘記自己的青春裡有誰,卻不一定記得青春裡的自己。管他再平凡,或者再艷麗,青春啊,說穿了就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吧。
Thumbnail
我們都銘記自己的青春裡有誰,卻不一定記得青春裡的自己。管他再平凡,或者再艷麗,青春啊,說穿了就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吧。
Thumbnail
過得太用力、總是故步自封、時常覺得「別人一定/都怎麼樣」……突然在即將分別的前一天「認識」大爆炸:最矬最普通最跩最死對頭的都有柔軟有趣又酷的一面。再認識多一點點也好,就算十二點鐘會變回原形、我們仍會依然故我,但「我」和「你」本來就豐富得超乎你我想像。只要願意,就沒有太遲這件事吧?
Thumbnail
過得太用力、總是故步自封、時常覺得「別人一定/都怎麼樣」……突然在即將分別的前一天「認識」大爆炸:最矬最普通最跩最死對頭的都有柔軟有趣又酷的一面。再認識多一點點也好,就算十二點鐘會變回原形、我們仍會依然故我,但「我」和「你」本來就豐富得超乎你我想像。只要願意,就沒有太遲這件事吧?
Thumbnail
導演曾國祥說:「很多人在讀書的时候並没有感知到身邊的暴力事件的發生,並非這些事過去沒有發生,而是罪惡發生在更隐秘的地方,受害者無法發聲,人們總是容易對身邊的罪惡視而不見。」
Thumbnail
導演曾國祥說:「很多人在讀書的时候並没有感知到身邊的暴力事件的發生,並非這些事過去沒有發生,而是罪惡發生在更隐秘的地方,受害者無法發聲,人們總是容易對身邊的罪惡視而不見。」
Thumbnail
和我一起觀賞《HSM》的雙魚媽問我:你不覺得這部電影不切實際嗎?
Thumbnail
和我一起觀賞《HSM》的雙魚媽問我:你不覺得這部電影不切實際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