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樂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這幾天又重拾要建立自己寫作平台的想法,然後看到本篇文,是上一次正計畫創建方格子的時候,寫的第一篇文章,或說是第零篇?居然三年前我就計畫這件事情了,居然三年後我還是沒完成。

為何當初沒有發布呢?我完全記得當初在哪間連鎖咖啡廳的哪個位子,鍵盤答答答答的敲下這篇文章,但重讀一次才「發現」:原來那時候的我發生這樣的事阿!像是在讀一位他人的文章,那時可能覺得寫的不好吧,但現在想著,不論好不好就發出去吧!幫三年前的自己留一個紀錄。

正文:

2020/8/12

我自認小時候是教育體制的模範生,這並不是指我成績頂尖,而是指我乖巧、聽話、安靜、服從,而且沒人教會我這些,我就學會了。後來當我意識到這件事時,我對自己好失望,體制把我磨成一個「平凡」的人,但這和青春期時那股對抗世界的本能有所衝突。於是17、8歲,我仍繼續在體制內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然後靠夢想安撫我的本能,我和我的本能說,再忍一下,我們就可以逃離體制的牢籠了。

填大學志願時,我在心中告訴自己,以後做什麼都好,絕對不要當老師。老師是一個很可悲的工作。看著學生一群群成長、離家,又成長、離家;年復一年,自己卻還在原地,好可悲。但我後來才知道,世界上可悲的工作其實一大堆,只有尚未踏出學校牢籠的高中生,才會以為牢籠裡的人可憐,事實上走出這個牢籠,也只不過是走入另一個稍大的牢籠而已。

那時的我一定沒想到,不久後我又走回當初一心想逃離的牢籠裡。

走回體制時其實百般掙扎,而且我擅自認定這樣的心情大概沒人能理解。學校有點年紀的老師不會討厭體制;年紀相近的新老師則大多懷有滿腔教育熱忱,他們可能正相信自己的熱忱不會被什麼打敗(即使是體制);剩下的老師明確的知道自己只是求一個穩定的工作。我覺得自己在這裡格格不入,我討厭保守、充滿教條、權力嚴重傾斜的教育體制,更討厭從來沒人在體制內點出這些壓迫空間的好幾隻大象。此時如果我的內心劇場有觀眾的話,他可能會說:「那你幹嘛做?」

某天,我和某位同事聊到他近年工作的心路歷程。他原先對學校教育不以為然,畢業後從未考慮當老師,在嘗試幾份工作後,兜了一圈,最後仍當了代理教師,「本來對世界有什麼崇高的理想,年紀長了後發現還是要餵飽肚子。」我驚訝於自己與他竟有過相同的掙扎,體制外的掙扎、體制內的掙扎、年輕人的掙扎、帳單房租父母期望社會期待的掙扎,人生該為何樣的掙扎。最後我們都變成沒那麼討厭體制的人,當我們成為執教鞭拿薪水的老師後。

我是不是很像被收編的社會運動明星?走上教室講台時有種自己正站上記者會錯覺,場外有一群熱血社運青年大聲唾棄,相機閃光燈不停閃爍催促著答案,「你加入執政黨是不是違背當初走上街頭的初衷?你是不是背叛當初一起衝撞體制的夥伴?」明明自己根本不是什麼明星,明明那股反動的精力從來都沒有被使用過,就被兌換成罪惡感了。自己從一個平凡的高中生,變成一個平凡的代理老師,變成被現實收編的渺小人類,變成輸給自己的大人。

「老師今天要上什麼?」回過神來,記者會現場沒有記者和閃光燈,也沒有人在抗議,只有自己和台下一群等待我說話的學生。突然發現我從來就沒有責任要對抗什麼。講台上的我,正向學生做答的,不是反對和服從的選擇題,而是一道「此時我將做什麼?」的申論題。

上面那段和同事的談話,發生於我們都跳脫那樣的掙扎之後。「我要做什麼?」剩下的日子裡,在不令人喜歡的體制中,我都在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我想他也是。然後有時會撿到孩子不經意掉落的一點快樂和眼淚。

「進來體制後才能從中真正改變社會。」那天同事說出這樣的結論。如果牢籠有陽光、有草地、有遊樂園、有能夠滋養所有想像與好奇的事物,還有可以安全哭泣的小角落,那可能就沒那麼像牢籠,可能,我們只能努力想像然後去實現,實現「改變將發生在學校裡」,即使這裡是以往給予我們缺憾和傷害的地方,但這裡也是餵養所有台灣小孩的地方。我準備好轉頭回答觀眾剛剛的問題:是的,這是我自己的選擇,儘管揉合了一些對現實的妥協,但這仍是「選擇」。我選擇走回體制,正因為是體制,正因為是在這裡,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然後我不再理會那些觀眾,轉頭面向我的學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路人的房間
1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