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的疲勞身體是你造成的-「疲勞身體的省力圖鑑」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大大喜悅。作者想要傳遞身體的使用想法,跟我平常想要寫文章讓大家避免疼痛傷害的理念非常吻合。而這本書非常好閱讀,大量的圖示搭配讓你可以體會的到的說明,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練習,相信大家對自己身體的覺知與身體覺察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

raw-image

許多朋友都把身體的疼痛痠痛歸因於老化或工作傷害,但常常閱讀我文章的朋友就會知道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不斷的用錯誤方式在「損耗」自己的身體,也因此我的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常常不跟年齡成正相關,在我手上也有許多20-30歲患者,身體卻有一大堆問題。

如果你想學習如何正確使用身體,但又苦無方法,我覺得這本書的方法很完整,推薦給大家。為了尊重作者權益,還是建議大家買書回來看,而我以下舉幾個書中提到的範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1 關於身體認知-你的手臂根部在哪呢?

身體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我們每天都在使用,也以為自己很瞭解她,但,這是真的嗎?大家試著想一下,先不往下看:「你的手臂根部在哪呢?

相信很多人腦海中的畫面應該試肩膀附近的位子吧!但其實不是,人體的手臂其實要從鎖骨算起,向外延伸到肩胛骨連接到整個手臂,從鎖骨開始發生動作,才是正確的方式。

raw-image

你的認知會影響你的身體使用方式!

你的認知會影響你的身體使用方式!

你的認知會影響你的身體使用方式!

舉個例子,很多人肩頸僵硬或手臂痠痛時,都會想要把手臂拿起來繞一繞,但很多人的轉軸都是在上面的右圖處,沒有帶動到整個鎖骨肩胛骨,不但無效,身體也會習慣在生活中用這種錯誤方式,許多肩膀傷害就是這樣累積出來的!

2 你以為的輕鬆,其實是在白費力氣

raw-image

這是這本書的書底頁,大家看看這些生活情境,是不是跟自己很相似呢?千萬別小看這些動作慣性,這些動作慣性不只沒有效率,你更是在生活中不斷地重複這些模式。最後大腦也習以為常了,造成身體不斷地費力在做事,你說,那身體怎麼能輕鬆呢?

3 爬樓梯其實可以很輕鬆,生活是最好的復健訓練

許多人到一個年紀,爬樓梯開始覺得很累,甚至膝蓋會痛,甚至...醫生還可能會跟你說要少爬樓梯。

每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我都會覺得很可惜,如果你不愛在大熱天下去跑步會做更積極的運動,那麼我真的覺得爬樓梯是一個很高效率的生活復健,對長輩更是如此。

“但爬樓梯就很累阿~” “爬樓梯膝蓋會痛!怎們辦?”

很多人一起步就錯了,彎著身體,讓重量都壓在了身體前方,臀部與脊椎就無法發揮該有的力量,身體當然累。

raw-image

只要做一些小小的改變,上樓梯的感覺就可以很不一樣。在臨床上我也常常鼓勵長輩多用起立坐下或上樓梯(沒有下樓梯)的方法讓自己多動,因為這兩個動作都是把重心從低轉向高,對於肌肉的刺激其實是更多的。

當然,並不是盲目地讓自己爬樓梯,而是學好正確的身體使用方式,讓自己覺得輕鬆、覺得不痛,那麼做這些事情其實就是很棒的功能訓練喔!

許多朋友或患者都會常常問我

“究竟做什麼運動好?”

"XX運動會傷膝蓋嗎?"

其實訓練與傷害是一體兩面,同樣都是跑步或爬樓梯,如果你能控制好身體,那麼你踏出的每一步,對身體都是正向的訓練。

但若你錯誤使用身體,那怕你只是在走路,每一步都在累積潛在的傷害。

這本身體學習手冊,推薦給大家!好啦~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我們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洪岳裕的沙龍
766會員
95內容數
每天三分鐘,建立一個小習慣,找回使用身體的自主權。我是一名愛碎念的物理治療師,自費物理治療的經驗讓我累積與患者身體相處的豐富經驗,希望這些碎念,能幫助到您與您的家人,歡迎加入洪老師臉書粉專:岳裕物治師。作者現服務於安和物理治療所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爬樓梯的時候,原本都是按部就班的一格一格往上爬,然後爬到固定的樓層時,就開始感到喘不過氣,接著調整呼吸再繼續往上爬,就完成爬樓梯的鍛鍊了。如果想要來點變化,可以改用一次爬兩格的方式,如此會增加大腿的出力,大腿會感到更酸痛,然後爬得更喘。這就是一種刻意練習的方式,在自己做得到的範圍內
Thumbnail
在爬樓梯的時候,原本都是按部就班的一格一格往上爬,然後爬到固定的樓層時,就開始感到喘不過氣,接著調整呼吸再繼續往上爬,就完成爬樓梯的鍛鍊了。如果想要來點變化,可以改用一次爬兩格的方式,如此會增加大腿的出力,大腿會感到更酸痛,然後爬得更喘。這就是一種刻意練習的方式,在自己做得到的範圍內
Thumbnail
人們逐漸有運動的習慣,可惜的是姿勢的錯誤導致運動大打折扣。目前觀察到姿勢錯誤的來主要有二:一為原本身體姿勢的改變,也就是大家說的體態;二為運動認知的徧誤,認為運動不用太多的學習或不用學習,只要有動、有流汗就好了! 本文章按此兩點分述如下。 姿勢不對來自日常習慣 久坐久站的工作型態 久坐的工作型態,伏
Thumbnail
人們逐漸有運動的習慣,可惜的是姿勢的錯誤導致運動大打折扣。目前觀察到姿勢錯誤的來主要有二:一為原本身體姿勢的改變,也就是大家說的體態;二為運動認知的徧誤,認為運動不用太多的學習或不用學習,只要有動、有流汗就好了! 本文章按此兩點分述如下。 姿勢不對來自日常習慣 久坐久站的工作型態 久坐的工作型態,伏
Thumbnail
訓練與傷害是一體兩面,同樣都是跑步或爬樓梯,如果你能控制好身體,那麼你踏出的每一步,對身體都是正向的訓練。但若你錯誤使用身體,那怕你只是在走路,每一步都在累積潛在的傷害。
Thumbnail
訓練與傷害是一體兩面,同樣都是跑步或爬樓梯,如果你能控制好身體,那麼你踏出的每一步,對身體都是正向的訓練。但若你錯誤使用身體,那怕你只是在走路,每一步都在累積潛在的傷害。
Thumbnail
老師,我能去爬山嗎?/某某醫生說做這個運動很好,我能做嗎?/我是不是不應該再爬樓梯了?/我還能去打球嗎?/我還能跑步嗎?我很喜歡跑步耶!/我五十肩做某某問運動是不是有幫助?/大家都說打太極群很好,我能不能做?/醫生說某某動作會幫助我把肌肉練得更好,我可以做嗎?/我鄰居跟我說他做某某運動腰就好起來了,
Thumbnail
老師,我能去爬山嗎?/某某醫生說做這個運動很好,我能做嗎?/我是不是不應該再爬樓梯了?/我還能去打球嗎?/我還能跑步嗎?我很喜歡跑步耶!/我五十肩做某某問運動是不是有幫助?/大家都說打太極群很好,我能不能做?/醫生說某某動作會幫助我把肌肉練得更好,我可以做嗎?/我鄰居跟我說他做某某運動腰就好起來了,
Thumbnail
你站著的時候會累嗎? 累或不累的站姿怎麼區分? 想要好好站,你需要考慮的腳底!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好書,透過它你可以好好練習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你站著的時候會累嗎? 累或不累的站姿怎麼區分? 想要好好站,你需要考慮的腳底!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好書,透過它你可以好好練習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其實爛姿勢很容易發生,常常也都是不經意的 要真的完全避免實在是天方夜譚 所以告訴你居家爛姿勢排行榜不是要你每天繃緊神經、戰戰兢兢 工作時如坐針氈;想玩個電腦卻還要像個木頭人 而是要知道你現在做的是不好的姿勢,久久該起身稍微換個動作; 就算真的因此產生疼痛不適,也能讓這個問題有個依據 📷
Thumbnail
其實爛姿勢很容易發生,常常也都是不經意的 要真的完全避免實在是天方夜譚 所以告訴你居家爛姿勢排行榜不是要你每天繃緊神經、戰戰兢兢 工作時如坐針氈;想玩個電腦卻還要像個木頭人 而是要知道你現在做的是不好的姿勢,久久該起身稍微換個動作; 就算真的因此產生疼痛不適,也能讓這個問題有個依據 📷
Thumbnail
我的治療思維與哲學是盡可能幫助患者回到身體原來的狀態,這包含好多事情。其中一個就是我們的生活型態。「你,動了嗎?」
Thumbnail
我的治療思維與哲學是盡可能幫助患者回到身體原來的狀態,這包含好多事情。其中一個就是我們的生活型態。「你,動了嗎?」
Thumbnail
去健身館3個月了,趁著還新鮮,記得時寫些改變和感想,時間一久,可能就忘了(或習慣了) [最近很難將這事寫得跟以前一樣順暢,奇怪,只好花好幾天的時間拼湊舉幾個例子] 一、先說收穫、改變好了 ●姿勢比較好了 從小就被說駝背,「要挺一點」,我當年忘了問:「請問要怎麼挺呢?」 姿勢不對,不挺,動作就做不到,
Thumbnail
去健身館3個月了,趁著還新鮮,記得時寫些改變和感想,時間一久,可能就忘了(或習慣了) [最近很難將這事寫得跟以前一樣順暢,奇怪,只好花好幾天的時間拼湊舉幾個例子] 一、先說收穫、改變好了 ●姿勢比較好了 從小就被說駝背,「要挺一點」,我當年忘了問:「請問要怎麼挺呢?」 姿勢不對,不挺,動作就做不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