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議中國】 威權政體的韌性:中國人何以對中共執政的滿意度高居不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自1989年以來,學術界不時也有對中共統治垮台的預言,然而中共在此後一直持續執政。2000年代的時候,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及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David L. Shambaugh)等學者提出「韌性威權」(Authoritarian Resilience),指出中共的執政具頗強的學習和適應能力,雖然一方面遏制政治自由,但在經濟和社會改革上取得成就,也成功吸納了社會中產和精英階層,為其執政提供了正當性。
然而,自2010年代起,隨著中共加強遏制公民社會發展,提倡韌性威權理論的學者改變了觀點。;例如2016年沈大偉發佈新書《中國的未來》(China’s Future),認為「如果中國保持2009年以來的強硬威權路線,就將不可避免地像大多數發展中經濟體一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社會會變得更加不穩定和難以預測,如果沒有政治自由化,一些因素到某個點就會『突然折斷。』」
👉🏼有關「韌性威權」理論,詳見 報導者 - 莫之許/中國未來:不穩定和充滿混亂
然而,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的阿什中心(Ash Center)近日發表的《理解中國共產黨韌性:中國民意長期調查》結果卻似乎顯示,中共執政的韌性仍存。研究於2003年至2016年間訪問了超過3萬名中國不同地方的城鄉居民,結果發現中國人民對中國政府的滿意度在過去十餘年間持續上升。數年前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民傾向把不滿宣洩於地方政府上,認為地方政府沒有好好執行中央政策,形成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差序信任」(詳見端傳媒文章)。然而,近日發表的結果也顯示,民眾對地方政府的滿意度也逐年爬升。
當然,有人認為在中國進行的民意調查並不可信,因為民眾被「極權」控制而不敢說真話,而且在嚴格的政治審查下,他們更難知道政府施政的弊端。然而,該研究也通過不同方法,以提高民意調查結果反映真實民意的程度:
「其一,報告並非以單次統計為準,而是以13年共八次調研作長期觀察,得出了中國人對政府的滿意度有上升趨勢,即使具體數字有偏差,但「向好」的趨勢仍相當程度反映了現實。其次,調查對於政府分成四級,即使一般民眾對中央政府不敢挑戰,但對於地方政府的批評卻相對更樂意。例如2003年第一次進行調查時,民眾對最低級的城鎮政府滿意度只有43.6,比不滿的51.6%要低,但在2016年滿意與不滿的比例卻改善為70.2對25.6,顯然代表了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有爬升的趨勢。同時,報告亦指出,民眾作判斷的基準都是以身邊所發生的事物,例如生活有否改善(未必只包括物質)等可見的改變為主,這某程度上反映了在資訊管制下,民眾反而以趨向以實際生活是否有改善作基準評價政府。」(摘錄自香港01報道)
👉🏼有關2015年哈佛大學研究的中期結果,詳見端傳媒 - 都怪地方官?中國人高度滿意中央政府。
👉🏼有關「差序信任」及其在今次疫情中的體現,詳見端傳媒 - 差序信任:中國何以「穩定」。
👉🏼有關近日哈佛大學研究的結果,詳見香港01 - 難以否定的中國式治理。
大家又認為,中共執政的合法性,關鍵是甚麼?為何到現在,中國民眾普遍仍對中共執政表示滿意?
【加入 Telegram 頻道】:https://t.me/civilcritiqu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緊貼時事脈搏的新聞總匯,每週選出當期備受關注的社會事件和世界大事,深入整合事件背後所涉及的議題,推廣深度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韓國瑜在今年6月的公投中被罷免高雄市長一職,席捲華人世界長達兩年的「韓流」就這樣以悲壯的方式結束。韓國瑜被罷免後,民進黨一洗2018年輸掉高雄老巢的屈辱,整個綠營莫不歡天喜地。然而,同樣因此而興高采烈的還有香港的反對派。
警方和示威者的互動一向是一門非常難以研究的課題,但至少過去半世紀的研究均指出,警方以更大程度的武力應對示威——例如從一開始便穿著防暴裝備或使用催淚彈——對緩和事態的作用很小,甚至往往適得其反。既然我們都知道這些都不管用,為甚麼催淚彈、橡膠子彈、布袋彈、防暴裝備等強硬的人群管制手法仍然在各地廣泛使用?
反對陣營希望重燃疫情打斷的抗爭活動,複製2019年末區議會選舉大勝的模式,仗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所累積的聲勢和民憤,順勢在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中奪得多數,並主導其後的選舉委員會選舉,一併奪得香港特區的立法權和行政權。但是反對陣營的如意算盤能夠順利打響嗎?
George Floyd 的事件觸發全球對美國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問題的關注,其中司法制度對警員的偏袒是批評之一。美國法律中的「有限豁免」(qualified immunity) 原則,成為眾矢之的。 上訴法院愈來愈趨向給予警察豁免,也愈見忽視了究竟警察有沒有侵犯了原告人的憲法權利。
法治制度所實現的正義是回溯性的,即只有當犯罪行為發生後,才得以透過司法制度對犯罪人進行制裁。要打從根本處理警暴的問題,必須從警察的執法文化著手,而執法文化背後又反映著社會存在的問題。墮入惡性循環的警民衝突, 已可不能單靠追究個別警員重拾公眾信心。
香港疫情緩和,示威者自然希望重拾去年反修例運動的氣勢,捲土重來。適逢《國歌條例草案》二讀、「港版國安法」的到來、六四週年紀念、反修例運動一週年等,示威陣營似乎有足夠彈藥將群情再次推高,但實情又是否這樣?
隨著韓國瑜在今年6月的公投中被罷免高雄市長一職,席捲華人世界長達兩年的「韓流」就這樣以悲壯的方式結束。韓國瑜被罷免後,民進黨一洗2018年輸掉高雄老巢的屈辱,整個綠營莫不歡天喜地。然而,同樣因此而興高采烈的還有香港的反對派。
警方和示威者的互動一向是一門非常難以研究的課題,但至少過去半世紀的研究均指出,警方以更大程度的武力應對示威——例如從一開始便穿著防暴裝備或使用催淚彈——對緩和事態的作用很小,甚至往往適得其反。既然我們都知道這些都不管用,為甚麼催淚彈、橡膠子彈、布袋彈、防暴裝備等強硬的人群管制手法仍然在各地廣泛使用?
反對陣營希望重燃疫情打斷的抗爭活動,複製2019年末區議會選舉大勝的模式,仗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所累積的聲勢和民憤,順勢在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中奪得多數,並主導其後的選舉委員會選舉,一併奪得香港特區的立法權和行政權。但是反對陣營的如意算盤能夠順利打響嗎?
George Floyd 的事件觸發全球對美國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問題的關注,其中司法制度對警員的偏袒是批評之一。美國法律中的「有限豁免」(qualified immunity) 原則,成為眾矢之的。 上訴法院愈來愈趨向給予警察豁免,也愈見忽視了究竟警察有沒有侵犯了原告人的憲法權利。
法治制度所實現的正義是回溯性的,即只有當犯罪行為發生後,才得以透過司法制度對犯罪人進行制裁。要打從根本處理警暴的問題,必須從警察的執法文化著手,而執法文化背後又反映著社會存在的問題。墮入惡性循環的警民衝突, 已可不能單靠追究個別警員重拾公眾信心。
香港疫情緩和,示威者自然希望重拾去年反修例運動的氣勢,捲土重來。適逢《國歌條例草案》二讀、「港版國安法」的到來、六四週年紀念、反修例運動一週年等,示威陣營似乎有足夠彈藥將群情再次推高,但實情又是否這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日本,卻在日本外務省舉行的共同記者會上,宣示釣漁台為中國主權範圍,引爆日本朝野憤怒!究竟是無心?還是刻意? 繼承安倍政權的菅義偉首相,如何在沒有華麗辭藻下持續挺進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也有其精妙佈局之處。 本文跟讀者一起來探索這兩件一而二、二而一的印太國際情勢。
Thumbnail
即便改朝換代,中國依舊是中國、中國與西方的碰撞不會停止 試圖利用軟實力滲透歐美輿論的中國,卻在這次逮捕香港民主運動人士ー周庭,而暴露出其差勁的外交處理能力及野心。中國的根本是否不能改變?
Thumbnail
在臺灣關注國際政治的人對今年八月底的捷克參院議長維特齊訪臺的新聞應該不陌生。然而,我們可能對捷克的鄰國斯洛伐克的瞭解並不深。 透過本文作者為中歐亞洲研究中心執行長的觀察,斯洛伐克自從今年二月大選的政黨輪替以來,對中政策開始產生劇變。由過去重視對中貿易,轉而更重視人權議題且更願意直面中國的威脅。
Thumbnail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p>我不排除確實有部分民眾是真心支持中共,但我們也不能排除,很多的所謂「支持」,並非真正的支持。例如,有一部分的不滿被國家以暴力、製造恐懼的方式壓制,那些聲音不是被消音了,就是被掩蓋了,我們根本不知道不支持的比例有多少。</p>
Thumbnail
<p>印度記者詢問中國與尼泊爾的合作是否對印度構成威脅,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斯瓦魯普(Vikas Swarup)回答:「雖然我們不想比較,但如果你真要比較,問問你自己,這個世界上有哪個國家能夠擁有尼泊爾和印度間的關係?」措辭得如此直接與強硬,也不難看出尼泊爾轉向中國尋找出路在印度心中扎上的刺,「有哪個國家可以比較」以及回應時所說的「沒有國家能夠複製」,很明顯也是在針對中國。</p>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日本,卻在日本外務省舉行的共同記者會上,宣示釣漁台為中國主權範圍,引爆日本朝野憤怒!究竟是無心?還是刻意? 繼承安倍政權的菅義偉首相,如何在沒有華麗辭藻下持續挺進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也有其精妙佈局之處。 本文跟讀者一起來探索這兩件一而二、二而一的印太國際情勢。
Thumbnail
即便改朝換代,中國依舊是中國、中國與西方的碰撞不會停止 試圖利用軟實力滲透歐美輿論的中國,卻在這次逮捕香港民主運動人士ー周庭,而暴露出其差勁的外交處理能力及野心。中國的根本是否不能改變?
Thumbnail
在臺灣關注國際政治的人對今年八月底的捷克參院議長維特齊訪臺的新聞應該不陌生。然而,我們可能對捷克的鄰國斯洛伐克的瞭解並不深。 透過本文作者為中歐亞洲研究中心執行長的觀察,斯洛伐克自從今年二月大選的政黨輪替以來,對中政策開始產生劇變。由過去重視對中貿易,轉而更重視人權議題且更願意直面中國的威脅。
Thumbnail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p>我不排除確實有部分民眾是真心支持中共,但我們也不能排除,很多的所謂「支持」,並非真正的支持。例如,有一部分的不滿被國家以暴力、製造恐懼的方式壓制,那些聲音不是被消音了,就是被掩蓋了,我們根本不知道不支持的比例有多少。</p>
Thumbnail
<p>印度記者詢問中國與尼泊爾的合作是否對印度構成威脅,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斯瓦魯普(Vikas Swarup)回答:「雖然我們不想比較,但如果你真要比較,問問你自己,這個世界上有哪個國家能夠擁有尼泊爾和印度間的關係?」措辭得如此直接與強硬,也不難看出尼泊爾轉向中國尋找出路在印度心中扎上的刺,「有哪個國家可以比較」以及回應時所說的「沒有國家能夠複製」,很明顯也是在針對中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