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分配正義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洛克提到,每個人在自然狀態下都是自由而平等,當其他人還有機會取得「同樣多」和「同樣好」的資源,該人在自然賦予的資源上混合自己的勞動,其勞動成果即成為其私人財產,他人不得侵犯。洛克式的附帶條件 (Lockean proviso) 後來為諾齊克所沿襲,建構出放任自由主義 (Libertarianism)。

諾齊克認為,只要符合下列三個原則,資源分配便是正義:

1. 土地及資源佔取的正義原則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in acquisition):只要人們滿足洛克式的附帶條件,在佔取沒有令其他人的情況變得更壞,例如留給其他人足夠多和同樣地好的資源,這種佔取便是公正。

2. 轉讓的正義原則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in transfer):如果最初的佔有是正義的,在雙方同意下,物品的任何轉讓同樣合乎正義。

3. 對不正義佔有或轉讓的修正原則 (a principle of rectification of injustice):當有人違反上述兩條原則,可用此原則補救。

諾齊克的正義觀,與他相信人是獨立個體,具自我擁有權 (right of self-ownership,包括自由運用勞動成果的權利),他人不得以整體利益或其他名義侵犯一個人的權利,有密切關係。他因此反對透過徵稅將財產強行轉移給別人,覺得這是嚴重侵犯人權。

羅爾斯對「人是獨立個體」推導出「人有自由運用勞動成果的權利」有保留。以一著名歌手為例,她能把握唱歌技巧,有賴老師教導。她能嶄露頭角,有賴相關機構舉行歌唱比賽。她能簽約出唱片,有賴唱片公司老闆賞識。她的唱片有人購買,有賴歌迷支持。單憑個人天賦才能及努力,未必可賺取百萬年薪。由於收入中有不少偶然的幸運的成分,一定程度的財富再分配未嘗不可,此更可視為具優勢者對社會栽培自己的回饋。

羅爾斯的正義觀見於正義兩原則:

1. 基本自由原則: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 (自由權)。

2. 社會經濟上的不平等必須:

(a) 對最不利階級最有利 (差異原則);

(b) 讓所有人依然有公平的機會爭取所有的職位與地位 (公平機會原則)。

1 優先於 2,2b 優先於 2a。

基本自由原則的不可凌駕,主要針對效益主義正義觀。效益主義認為,為了促進國家整體福祉,犧牲基本自由也是沒有問題。

至於差異原則的設立,是看到財富收入含有不少偶然幸運的成分。況且,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只會令不利者離心,繼而作亂,社會趨向動蕩。

中國儒家傳統中,孟子言正經界:

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鈞,穀祿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

言為民制產: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前者有助杜絕土地兼併,避免貧富懸殊。後者提倡私有財產,還富於民。這未嘗不是一種左翼自由主義。至孫中山要平均地權,防止土地集中在少數人身上,主張民生主義,與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一脈相承。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汶俊 (筆名:無言)的沙龍
64會員
303內容數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2023/06/10
「反送中」四周年,我關注的,不是《願榮光歸香港》是否成為禁歌,也不是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的歷史細節。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幾個年輕而貌美的靈魂,他們都在 2019 年 6 月至 8 月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離開人世,卻留下發人深省、餘音繚繞的遺言。 6 月 15 日,梁凌杰身穿寫有「林鄭殺港,黑警冷血」的黃色
Thumbnail
2023/06/10
「反送中」四周年,我關注的,不是《願榮光歸香港》是否成為禁歌,也不是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的歷史細節。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幾個年輕而貌美的靈魂,他們都在 2019 年 6 月至 8 月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離開人世,卻留下發人深省、餘音繚繞的遺言。 6 月 15 日,梁凌杰身穿寫有「林鄭殺港,黑警冷血」的黃色
Thumbnail
2022/10/06
李怡先生病逝,享年八十六歲。坊間不乏悼念文字,一如既往,筆者只談自己所理解的,至於其他,則有賴他人補充。 講李怡,可從四個身份切入:政論家、雜誌 / 報章總編輯、文人、思想家。 政論家 毫無疑問,李怡先生確為香江一大論宗,從事政論寫作逾六十年,見證四人幫倒台、九七香港主權移交、台灣民主化乃至近年香港
Thumbnail
2022/10/06
李怡先生病逝,享年八十六歲。坊間不乏悼念文字,一如既往,筆者只談自己所理解的,至於其他,則有賴他人補充。 講李怡,可從四個身份切入:政論家、雜誌 / 報章總編輯、文人、思想家。 政論家 毫無疑問,李怡先生確為香江一大論宗,從事政論寫作逾六十年,見證四人幫倒台、九七香港主權移交、台灣民主化乃至近年香港
Thumbnail
2021/06/23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2021/06/23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土地所有權的不同取得方式,包括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原始取得是指基於法律的規定而獨立且新生成的所有權,無需承受土地上原有的負擔。而繼受取得則是基於他人既存的權利而取得,同時需承受該土地上原有的負擔。文章中舉了一些相關的法條例子,並對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進行了比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土地所有權的不同取得方式,包括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原始取得是指基於法律的規定而獨立且新生成的所有權,無需承受土地上原有的負擔。而繼受取得則是基於他人既存的權利而取得,同時需承受該土地上原有的負擔。文章中舉了一些相關的法條例子,並對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進行了比較。
Thumbnail
  在洛克(John Locke)的3種基本權利中(財產、生命與自由),土地作為一個物,便是財產權、物權的範疇。然而,權利並非等於「物」,財產權並非財產,在法治國中,法律非「物」本身,卻賦予「物」權利,其之間是如何運作?又法的概念如何落實到「物」之上?本文將以《土地法》為例,說明土地與《土地
Thumbnail
  在洛克(John Locke)的3種基本權利中(財產、生命與自由),土地作為一個物,便是財產權、物權的範疇。然而,權利並非等於「物」,財產權並非財產,在法治國中,法律非「物」本身,卻賦予「物」權利,其之間是如何運作?又法的概念如何落實到「物」之上?本文將以《土地法》為例,說明土地與《土地
Thumbnail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共有」的法律知識,共有的基本原理原則不難,但在實際操作起來卻不容易,主要是因為人只要一多,事情就變得複雜了起來,而人越多,處理起來就越困難。像在繼承不動產的情況,當每一次的遺產產權沒有解決,每到下一次繼承發生時,繼承人就會變多,產權的處理(分割)難度倍增。所以在民法的角度來看
Thumbnail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共有」的法律知識,共有的基本原理原則不難,但在實際操作起來卻不容易,主要是因為人只要一多,事情就變得複雜了起來,而人越多,處理起來就越困難。像在繼承不動產的情況,當每一次的遺產產權沒有解決,每到下一次繼承發生時,繼承人就會變多,產權的處理(分割)難度倍增。所以在民法的角度來看
Thumbnail
好書推薦《遺產與贈與的節稅細節》作者/胡碩勻 *資產傳承6大重點: ✅依照意旨 ✅遺囑週記 ✅產權要完整(特別是土地) ✅父母的公平和子女的公平不一樣 ✅富過3代關鍵在傳承(洛克菲勒家族) ✅節省成本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財產傳承6大策略: ✅分散: 1.分年贈
Thumbnail
好書推薦《遺產與贈與的節稅細節》作者/胡碩勻 *資產傳承6大重點: ✅依照意旨 ✅遺囑週記 ✅產權要完整(特別是土地) ✅父母的公平和子女的公平不一樣 ✅富過3代關鍵在傳承(洛克菲勒家族) ✅節省成本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財產傳承6大策略: ✅分散: 1.分年贈
Thumbnail
前言 所有權在所有物權中是最基礎且重要的概念,而所有權是日常生活中必須使用到的法律概念,因為人們對於物之利用的需求,從取得所有權到占有標的物,而後移轉給他人或設定用益物權、擔保物權,不論是在買賣、借貸、租賃等情況,都與所有權的作用有關係。對於所有權的認識至為基礎且重要,也是後續展開與其他物權的關鍵概
Thumbnail
前言 所有權在所有物權中是最基礎且重要的概念,而所有權是日常生活中必須使用到的法律概念,因為人們對於物之利用的需求,從取得所有權到占有標的物,而後移轉給他人或設定用益物權、擔保物權,不論是在買賣、借貸、租賃等情況,都與所有權的作用有關係。對於所有權的認識至為基礎且重要,也是後續展開與其他物權的關鍵概
Thumbnail
上一話我們從物權通則開始,講到了物權的幾個種類(所有權、用益物權及擔保物權等),而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基本且重要的部份,即「物權行為的特性」(獨立性及無因性)和「善意受讓制度」(動產及不動產的善意受讓)等兩個部分,是民法物權編學習上會一再碰到及運用的概念,絕對不要略過不看啊!
Thumbnail
上一話我們從物權通則開始,講到了物權的幾個種類(所有權、用益物權及擔保物權等),而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基本且重要的部份,即「物權行為的特性」(獨立性及無因性)和「善意受讓制度」(動產及不動產的善意受讓)等兩個部分,是民法物權編學習上會一再碰到及運用的概念,絕對不要略過不看啊!
Thumbnail
現今土地不斷地被有錢人佔有,窮人將無立錐之地,土地的稀少性,居住的正義,這些應該要重新地去思考,每個人的生存都應該被保障,只有公平才能避免爭端,制度的問題用制度去改變解決,窮人與富人都是由制度所產生的結果。
Thumbnail
現今土地不斷地被有錢人佔有,窮人將無立錐之地,土地的稀少性,居住的正義,這些應該要重新地去思考,每個人的生存都應該被保障,只有公平才能避免爭端,制度的問題用制度去改變解決,窮人與富人都是由制度所產生的結果。
Thumbnail
通常在講到「不當得利」時,一般民眾的觀念中,可能會認為不當得利在任何情況都可以主張,只要對方因不當的行為而獲得利益即屬之,但事實上民法所規定的「不當得利」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在民法第179條規定:「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
Thumbnail
通常在講到「不當得利」時,一般民眾的觀念中,可能會認為不當得利在任何情況都可以主張,只要對方因不當的行為而獲得利益即屬之,但事實上民法所規定的「不當得利」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在民法第179條規定:「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