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 — 葛瑞琴・魯賓
拿起<擺脫束縛的一年>是在逛敦南誠品的時候,一拿起閱讀就停不下來,邊看邊點頭,好險手上沒有拿螢光筆,不然肯定是拿起來猛劃了。
問了自己『為何我的共感會這麼重』,可能是因為最近我正在整理我們家的空間,發現原來自己與家庭成員累積了 30 年的廢物是如此的多,在擺脫束縛的過程中,有很多感觸,在丟東西時,有很多自己無法理解的行為與情感都在閱讀這本書找到解答。
也知道為什麼自己突然有這麽大的動力來整理家裡的空間,內心的渴望應該是想要找到外在的秩序好來打造內心的平靜,比別人更幸運的一件事是我的父母正式在前年離巢了(離開台北回到他們的家鄉台中),得到他們“被動的允許”後,我可以自由的丟棄那些原本常常被阻止不能丟的物品,我相信很多人無法進行家庭整理就是常常遇到長輩的阻礙吧~
我自己非常喜歡<擺脫束縛的一年>,是因為作者葛瑞琴理性分析不願意捨棄物品背後的理由,跟其他斷捨離專家不同的是,葛瑞琴保有中間灰色地帶,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狠心的突然斷捨離。
為什麼建立外在秩序這麼重要?葛麗琴在書中提到幾個點都有打中我:
1. 外在秩序能幫助我們消除負面感覺,得以釋放自己,擺脫心煩、罪惡感、挫折感,匆忙和他人的憤恨。
-> 當家裡很亂時,又遇上外在壓力,常常讓我會跟家庭成員起衝突,或是被起衝突(最常發生的就是被妹妹念)
2. 外在秩序能幫助我們感受正確,可以把我們的關注、時間、活力和金錢都投注在對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對象、地方、活動和價值上。
3. 外在秩序能幫助我們創造成長的氛圍,我們明顯改善了周遭環境、房間變寬敞,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對每個進入這房間的人都有益。
外在秩序的 9 個允諾
- 節省時間、金錢、空間、力氣&耐心
。不會浪費時間找東西、買一模一樣的東西、生活不會匆匆忙忙、不會感到侷促
2. 增進人際關係的和平
。不用花時間與人撈叨、與人爭執,不用問『我的護照在哪裡』等無聊問題。
3. 營造一種避風感的感受
。感受到真正的悠閒、對於自己擁有的東西可以盡情享受它們散發的美感,擁有許多空間容納自己認為重要的一切物品。
4. 減輕罪惡感
。善用自己擁有的東西,在未來減少採購。我知道在我告別世界時,留給別人處理得負擔變得更輕省。
5. 讓我對自己和世界所投射的身分認同變得更正面
。一但清理掉自己不需要、不去用或不喜歡的物品,我和他人就能從周遭環境裡發現重要的事物是什麼。
6. 放下對他人眼光的恐懼
。變得更好客,因為可以邀請別人來家裡作客而不需要花時間清理家裡。
7. 磨練我更敏銳的目標感
。我知道我擁有哪些東西,也知道擁有的原因,在我周遭的東西,每一件都有意義,隨時等著我拿來使用。
8. 反映我當下此刻的人生風景
。有一些東西曾在我生活裡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如今不復以往,和它們道別我就有更多時間給現在的重要事物。
9. 創造無限可能的感受
。當混亂的雜物消失,我對未來也有更多選擇:該買什麼、該做什麼、要往哪裡、過怎樣的生活
書中接著介紹建構外在秩序有 5 個步驟
- 決斷取捨
- 創造秩序
- 知己知彼
- 有益的習慣
- 增添美感
1. 決斷取捨:葛瑞琴指出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喜歡斷捨離,那是因為做決定這件事情既耗神又費力,然而要建構起外在秩序,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決定什麼要捨、什麼要留。
畫重點
(1). 社會學家大衛。艾克德特觀察到『人活過 50 歲以後,減少自己物品的機率,每 10 年就會降一波』
。看到這一句話,終於了解為何要說服老一輩丟東西是如此的困難,也提醒自己不要落入這樣的窠臼之中。
(2). 葛瑞琴建議大家在取捨事物時,可以問自己 3 個問題
。這三個問題只要有「一個成立就合理」,如果不需要、不喜歡、不用,那就毫不猶豫的丟掉它吧~
(3). 『陳年效應』是書中提到常見的盲點,是指當擁有一個東西的時間越長,它就變得越珍貴,即便不曾特別重視過。(完全說到心坎裡)
(4). 自己的雜物自己解決,不要因為想要減少自己的罪惡感,就把它給別人。
這一點很也很出現在我們家身上,導致物品沒有被丟棄,只是在不同人的櫃子中流轉
(5). 『大家總是說,時間會改變事物,但是,其實你必須自己動手,事物才會有變化。』 — 安迪沃荷。這句話我畫了五顆星,也是因為這句話讓我決定捲起袖子來整理家裡。
2. 創造秩序:創造秩序不需要等到黃道吉日,現在就動手。
(1). 有時候清理雜物讓人心生畏懼是因為在過程中會製造混亂,但混亂是值得的。
大家應該有那種收拾到一半覺得無法收尾的痛苦吧,整理東西就是要能接受這樣的痛苦。
(2). 提防想買新奇收納設備的誘惑,不要買收納箱除非它確實能幫你整理真正必要的物品,而不是把東西移來移去,如果你需要買收納的東西,那代表你的東西已經太多了。
。這一點我在去年時也會發生,以為只要買個收納小物就可以把一切煩惱變不見,但事實就是東西不增反減。
(3). 我們以為暫時的,通常會變成長久,我們以為長久的,通常都只是暫時。
。很哲學的一句話~不只是在斷捨離上可以運用,人生也是。
3. 知己知彼:不要多管閒事!人對於雜物的觀點各不相同,我們不要為別人操不必要的心。
我自己很喜歡葛瑞琴的觀點,大概是有老公及兩位小孩的媽媽,所以在斷捨離上容許更多的灰色地帶。在自己開始慢慢斷捨離後也會很常看不慣其他家庭成員的習慣或是想法,偶爾會有爭執,在閱讀完『擺脫束縛的一年』除了教育自己斷捨離的觀念之外,也瞭解如何與其他家庭成員和平共處,避免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在別人身上。
畫重點:
(1). 要承認自己用不到某些物品,是件痛苦的事。
。超級痛苦的啊!
(2). 『我們喜愛的事物,透露出我們是怎樣的人』 — Thomas Merton
。這一兩年慢慢對自己的喜好更了解,在購物上也更可以知道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就算是真的想要,也可以漸漸能判斷哪些是暫時的慾望,哪些是想要長久擁有的。在這裡我認爲葛瑞琴想表達的是,如果全盤接受所有事情,那其實也看不出你是怎樣的人。
(3). 『一個真正的家是最極致的理想』 — 法蘭克。洛伊。萊特
。這句話我也畫了 5 顆星,什麼是真正的家呢?我最近時常問我自己這句話,對我來說有家庭成員的地方就是家,另外,讓自己能真正放鬆的地方也是家。
打造一個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甚至非常的辛苦,但這也是人一生最極致的理想!
4. 培養有益的習慣:每天都做的事情,比偶一為之的事更重要
培養有益的習慣可以說是裡面最難的步驟了,因為維持一個家的整潔,就是培養出好的習慣。葛瑞琴提到在買東西上有兩種非常不同的人,一種是買的太多,另一種就是買的太少。
買的太多的人喜歡囤積物品,導致商品常常過期,或是一買再買浪費錢,而買的太少則是東西偶爾不夠用,牙膏、衛生紙突然用完,而櫃子又沒有備用品。
有趣的是,不只是買的太多的人會有斷捨離的問題,買太少的人也一樣會有,而且可能更嚴重也說不定,原因是在於買太少的人會落入自己買的都是需要品,而且擔心如果丟了之後,未來又要花一筆錢重新買一樣的東西,導致更不願意丟自己沒在用的物品。
畫重點:
(1). 『我喜歡自己的生活有寬綽的餘裕。』 — 亨利。大衛。梭羅
(2). 不要囤積物品,你的物品要有目的,對你沒有用的東西,不要養成保留它們的習慣。
(3). 不要讓自己落於匱乏
5. 增添美感:知道什麼該減,什麼該加,知道哪裡和如何恰到好處,啊!這是來自簡樸這們學問的薰陶。
很多斷捨離的書,並不會提到增添美感這件事情,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喜歡『擺脫束縛的一年』這一本書的原因,因為葛瑞琴教會我如何在斷捨離跟生活中找到平衡點。
我在執行中最有感的應該是『打造屬於你自己的聖殿』這件事,書中提到對於自己的收藏品,應該要為它打造出一個聖殿,向自己展示這些收藏,讓這些物品對自己更有意義。
回到自己身上,我過去很喜歡在各國旅行時購買野餐籃,之前一直堆在自己的房間地板上,偶爾問自己是不是太浪費,或是該捨棄它們,直到這次打掃外面的層架,清出空間來擺設我的野餐籃收藏,才更感受到野餐籃的價值,知道自己買對了!知道當初心裡想打造的風景是什麼樣子。
畫重點:
(1). 有時候,物質慾望也有它靈性的一面。
(2). 用好用滿,使用所擁有的東西會讓我們心滿意足,而把它們留到永遠不會到來的那一天則是一種浪費。
。這句話是一生要學習的課題。
(3). 如果有人問我,我最奢侈的想法是什麼,我想我的答案會是:『一整年家裡都有鮮花』 — May Sarton
想要用這句話當作奢侈的結尾,不僅是因為自己是愛花人,同時也想到與開咖啡館朋友的對話,在泰國某些咖啡廳會用鮮花裝飾店面,在泰國,花是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的,但是選擇用鮮花來裝飾店面是一個不簡單的選擇。
因為若是你選擇用鮮花裝飾,代表你更要細心維護環境,因為花朵會枯萎,當它枯萎時,對於店面裝飾是不增反減(甚至可能比沒用鮮花裝飾的店面看起來更凌亂),為了維護這樣的美感,代表老闆要更細心的照顧。
反觀自己,縱使自己喜歡花草,但目前還處於一個不敢用鮮花或是植物裝飾家裡的狀態,可能是心境,也可能是自己還沒完全在一個地方定下來,害怕對花草承諾。
所以,『一整年家裡都有鮮花』這件事情,真的是打造一個家,最奢侈的想法。
想起到美國波特蘭的一家咖啡館,桌上擺放著鮮花,喝咖啡的一半,突然花店的小弟送花過來,把桌上的花換掉,又是一桌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