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社會福利、社會工作發展思考李登輝前總統的評價

2020/08/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李登輝前總統逝世了,最近興起了一波評價他執政功過的浪潮,那如何評價他對台灣社會福利、社會工作專業的貢獻、影響?
他執政的12年間就是台灣社會福利制度、社工專業快速發展的年代,對於90年代現在已有台灣「社福黃金10年」的說法。各種社福法令大幅制定和翻修,如1995年《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1997年《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及1998年《家庭暴力防治法》。全民健康保險在1995年開辦,《社會工作師法》在1997年實施並開始證照考試,這些都是在李總統任內完成的社福制度,這些法規政策直到現在,都深刻影響台灣的社福風貌。
但是,整體而言,李登輝總統的社福觀點仍是保守的,這也影響了他的社會政策作為。1990年代初,在野的民進黨開始以「福利國」政策,作為挑戰國民黨執政的武器,李登輝是積極反對的,當時國民黨所能掌握的媒體、學術管道,用80、90年代西方大行其道的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反對民進黨的主張,主要論述包括:社會福利讓人民懶惰降低就業和經濟發展、破壞家庭價值與功能、拖垮國家財政.....等。
國民黨的主張並非全無道理,但幾年的猶豫和中斷,讓台灣錯失了因應人口、社會變遷的寶貴時機,到了現在台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生育率低.....等問題,卻發現長照、托育的人力、法規、資源、硬體建設均不足,要從頭做起已經緩不濟急。
由於不願讓政府過度投入社會福利服務和建設,「以家庭為中心」、「引進民間資源」便成了解決需求的方法,尤其是後者,結果就是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以招標、公辦民營,大量委託社會福利服務由民間社福團體辦理,也造成今天困境、亂像,如繁雜的核銷程序、服務品質參差不齊、政府民間權利關係不對等....乃至屢禁不止,基層社工恨之入骨的「回捐」,也是源自於此。
李登輝前總統對社會福利和社會工作專業最大的貢獻,是間接而不是直接的,他讓台灣步入民主化,尤其是建立了以議會公職選舉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加上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這些都有利於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工作發展。
言論自由讓社會能充分討論福利制度,而公平、公開、自由競爭的選舉,讓政黨為了獲勝,會積極提出社會政策以爭取選票,能刺激福利制度的發展(但副作用是買票式現金給付的浮濫),社會工作專業要發展一定要建立在民主自由的土壤上,這是社會工作基本的價值觀。極權國家絕對不可能發展完善的社會工作專業。就像中國,雖然近年來他們用「大灑幣」的方式,速成式從高等院校大量的培養社會工作人員,又快速成立許多機構,但社工專業發展終究趕不上台灣和香港,原因就在沒有民主自由的土壤,凡是都要「跟著黨走」,社工和社福機構也要「姓黨」,倫理守則和專業價值都得靠邊站,如此根本不可能發展真正的社會工作專業體系。
整體來說,李登輝前總統對台灣社會福利的影響還是正面的,但是並非是他在法令制度或建設層面,做了影響深遠的貢獻,而是建立了能夠讓社會福利和社工專業,能長遠發展的政治和社會制度土壤。亡者已矣,過去的人已經遠走,無論他們做好作壞都已經是過去式,剩下來都是我們自己的事了。

※謹以本文紀念我剛過世的父親,雖然在你生命中最後幾年我們相處並不睦,但我做社工專業服務,寫作文章,智慧和能力都是你賜予的,這是永難磨滅的,我也不會忘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