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 | 靈魂維修工:有病就是錯嗎?談精神疾病去汙名化與顯脈絡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以下內容涉及微量劇情與些微專有名詞,請安心閱讀。
《靈魂維修工》這一部早於《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播映的韓劇也在探討精神疾患的相關議題,故事講述一位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精神科醫師,遇見一個患有邊緣性人格疾患(BPD)的音樂劇演員,在治療的過程中互相療癒彼此的故事。
《靈魂維修工》步調雖然緩慢,但對於各個人物所遇見的狀況、處理的議題毫不馬虎,能藉由戲劇之中窺視每個人物內心的糾結與傷口,並且在主角經營的Podcast當中時常能夠體會編劇試圖透過此劇所揭示的要旨,讓人能夠對精神醫學有更深了解,也對於精神疾病有更多的同理。
本篇不會細述劇情內容,我將選擇我觀看完該劇之後,收穫的其中一個較大的心得進行討論,而之後的篇章會出一篇關於這部劇的一些佳句,以及我對此的看法。
準備好了,就開始吧!
有病只能用藥醫?
相信大家對於精神疾病有一個既定印象,而這個印象也許來自於電影,如:飛越杜鵑窩、隔離島、美麗心靈等,對於電影中演出---精神病患在搖鈴聲響起後魚貫排隊領藥---的場景一定非常熟悉,也一定在電影中看到許多角色「發狂」的樣子,這些劇情或場景無不讓觀眾對於精神疾患心生恐懼,萬一在現實生活中碰見,便會以「有病幹嘛不吃藥啊」的心態面對。
這邊要說的並不是精神疾病依靠藥物治療是不對的,而是「只靠藥物」往往可能無法真正有效的幫助一個人,大家常會說有病要看醫生、要吃藥,事實上在精神醫學上也並非錯誤,近幾十年以來開發的多種藥物使得精神醫學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許多問世的精神病藥物成功讓很多人從無法工作、情緒低迷變得精神抖擻、工作效率佳,然而,其實往往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是,
藥物能夠減緩「症狀」,卻很難打開「心結」
《靈魂維修工》這部劇有一部分呈現了這樣的一個概念:主角在大醫院工作,經常以有別於傳統療法(即單純以藥物)的方式替病人治療,他會陪著必須隔離在病房裡的思覺失調患者出去散步,也會在妄想症患者以為自己是警察時,陪著他到處「演戲」,只為了希望透過自己對他的相信以激發病患對自身的相信。
主角的治療方法時常受到醫院同事的誤解鄙視,與傳統療法極大的差異讓其他同事不斷懷疑他是否能夠真正的幫助到病患,然而主角秉持著的信念讓他持續在自己找到的治療途徑走下去,他深信唯有自己了解、同理對方的處境,細心的傾聽病患的困難,從對方的立場一起跟他合作找到解決,才有可能真的讓病患有一天脫離疾病的束縛,活出自我。
而主角的信念其實也很簡單的在於一個重要的理念:
助人者所做的事並不單純只是「去除」當事人的症狀,而是當療癒了病患本身,症狀自然會隨之消失。
主角的理念連結到了我今天想要談的「疾病去汙名化」的主題,此核心在於將一個病人看成是「人」,而不是由症狀構成的有機化合物。
如果你得了病...
說是「由症狀構成的有機化合物」一點也不誇張,在這世界上有許多人們對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態度非常惡劣,甚至拒絕將他們當人來看待,以此咒罵、批評、以當事人的症狀來進行攻擊。
在正式了解「去汙名化」的含意以前,我想先邀請大家想像以下的情境:
今天是個有點特別的日子,你一如既往的背著工作用的厚重背包,腳步沉重地邁入辦公室,你一進公司放下肩上的背包以後,將抽屜裡的一張紙及一個白色的信封取出,走進老闆的辦公室裡。
「老闆,我想辭職。」你說。
「為甚麼突然要辭職?」你的老闆邊看報紙,翹著腳看你一眼,端起一旁的咖啡。
「這是我前幾天去醫院開的診斷書。」你拿出那張白紙遞給老闆。
老闆看著「白血病」的字眼,抬頭看你,並說:「診斷書哪來的?你這種人我也看多了啦,裝個病就想辭職?這個年頭真的是一堆草莓族。」他不屑地瞥你一眼,然後將白紙扔到桌上。
你臉色一沉,將白色信封恭敬地放到老闆的桌上,看了眼老闆「你給我滾」的臉,默默走出辦公室。
在公司的最後一天你坐立難安,不知道甚麼時候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你得病的事情,茶水間都有他們竊竊私語的聲音:
「他一定是抗壓性太低才會得白血病啦!我也在公司壓力那麼大都沒怎樣。」
「我平常就看他很玻璃心,不意外啦!」
「誒,你不是坐的離他很近,小心被傳染喔!」
最後,你並沒有跟這些同事好好的道別,一個人默默的回家了,但那些議論你的話語卻依舊縈繞在你的耳邊。
你回到家,看到家人正開心的聚在客廳看電視,一看到你回來就斂起笑容,對著你說:
「辭職了啊,幹嘛辭呢?你看你不都好好的嗎?」
「你幹嘛一直注意你的病呢?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嗎?」
「你害我都快得白血病了!」
你聽著這些話,被今天遇到的人射出的語言之劍射得遍體麟傷。
(故事靈感來自:奕含の美美 臉書貼文)
所以為甚麼要提倡精神疾病去汙名?
你覺得上述的想像場景很荒謬嗎? 但其實這就是非常多精神病患者會遭遇到的質疑、攻擊、閒言閒語,如果上述「白血病」三個字換成「憂鬱症」,你是否會覺得格外熟悉了呢?
如果得了生理上的疾病,通常都會得到安慰與同情,但在心理上的疾病上大家不理解,接著誤解,然後怪罪罹患疾病的人,認為人應該要堅強、心靈健康,於是不健康,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然後更進一步甚至會視精神疾病患者為危險、不可接觸、可怕、噁心的。
對精神病患者進行攻擊、歧視,就是典型的精神疾病污名化
對疾病汙名的原因有非常複雜的說法,一方面是來自於對於精神疾病缺乏理解所致,雖然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以精神疾病為題材的書籍、電影、戲劇,但大多數時候我們並沒有接收到正確的資訊,對於這類疾病比起生理上的疾病更加的低估,認為「這沒什麼」,也因為許多人並未經歷過精神疾病患者心理上的受傷與難受,因此缺少同理精神疾病的能力。
再來是我們的文化裡時常談的是成就與效率,從小到大學校教我們的是如何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結好婚,然後就能擁有一個成功美好的人生,但我們卻沒有學到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在心靈受傷的時候自我療癒,當發現自己得到了某個疾病時,一切都會有如晴天霹靂一般,難以接受。
大多數的人很難看見罹病者的故事,包含他們的焦慮、不安、慌亂、恐懼,因為在許多時候,我們所受的教育、社會的風氣與文化都會使我們對於這些置若罔聞。
想一想並且感受看看假如你被惡意的攻擊、評論,就像上面一樣,僅因你得了精神疾病,你會有甚麼感受?你可能會生氣、難過、羞愧、自責,甚至最後會開始懷疑他們講的是不是對的,開始對自己生氣、怪自己、自暴自棄,也放棄認為有一天自己能好起來。
精神疾病的去汙名化並不只是社會風氣的改變,更是一種對人的尊重。
那顯脈絡化又是甚麼呢?
目前,在全台灣已經有許多提倡精神疾病去汙名的團體,致力於推廣正確的大眾心理健康的資訊,並且防止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有所危害。
而「顯脈絡化」並不是一個專有名詞,是我自己為這個議題創立的一個更進一步、積極的詞語,除了去脈絡化,我認為身為社會群體的一員,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去瞭解一個人。
所謂的脈絡(contexts)指的是文章的上下文結構(對這個詞語感到陌生是正常的,我高中的時候在背這個單字時也充滿困惑),進一步可以延伸為一個人的背景、一切事情的緣由與發展,從較廣的視角切入、觀看,我們可以用社會脈絡、文化脈絡、家庭背景脈絡去細看一個人的發展,也就會對這個人產生更多更深的理解。
我們可以藉由脈絡去了解一個人的生活、生命、罹病的心路歷程,簡單來說,有時候觀看一部傳記電影、閱讀一本傳記小說,只要描繪了角色一路走來的歷程,都能算是由脈絡當中去了解。
若我們從脈絡之中去理解一個人,就能夠避免以單純的以症狀去劃分他,也就更能夠尊重的對待對方。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故事
以一個更廣的視角來說,不只是精神疾病患者,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是他生命的主角,願意聆聽與看見更多的故事,也許就會多更多對他人的同理。
生命就像一部電影,而你,準備好買票進場了嗎?
*小小補充:如果不知道從哪裡著手,有幾個臉書粉絲專頁可以去看看喔!(若以後還有推薦的,我會再補充上來)
同行鳥:香港學生發起關注情緒健康的粉絲專頁,裡頭經常會po出有關精神疾病患者心路歷程的貼文,讓大眾更了解精神疾患。
林雨仙Shane:一位「破病少女」創立的粉絲專頁,講述自身罹病以後的心路歷程以及致力於推廣各種精神疾病知識。
avatar-img
5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篇著重於討論高文英與媽媽的依附關係以及產生的後續影響,帶入劇情以及發展性創傷的概念,了解高文英的童年與內心世界如何影響她未來的生活。
他唯有一個願望,便是不想要一個人獨自活下去,他並不明白自己存在還有甚麼價值,而死亡在他眼前便成為最有意義的存在。
本篇著重於討論高文英與媽媽的依附關係以及產生的後續影響,帶入劇情以及發展性創傷的概念,了解高文英的童年與內心世界如何影響她未來的生活。
他唯有一個願望,便是不想要一個人獨自活下去,他並不明白自己存在還有甚麼價值,而死亡在他眼前便成為最有意義的存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治療心理創傷很可能會是一條漫漫長路,不少個案在晤談室中,都會好奇我:這個治療要做多久,我才會好起來呢?我會不會一輩子都治不好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就借用幾句韓劇《低谷醫生》的療癒金句來回應大家吧!
Thumbnail
昨天終於看完韓劇《低谷醫師》,近期韓國推出幾部都是與心理疾患症相關的韓劇,其中《低谷醫師》就是在演關於憂鬱症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故事,腳色設定在醫師這個職業,一位是遭受職場霸凌而罹患憂鬱症,一位是因為一起醫療事故法律糾紛而罹患創傷後憂鬱症候群,在講述這兩位醫師心理疾患的心路歷程,以及兩人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低谷醫生》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韓劇,透過角色的人生故事,深刻描繪了憂鬱症患者的境遇,以及探討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通過劇中心理醫師的話,觀眾們可以學會珍惜現在,並學會面對和承受生活中的挫折與各種不幸。
Thumbnail
「精神疾病」一詞,我想並不陌生 陌生的是 : 病友是作者 沒錯,《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是一本心理疾病病友的自白 透過此書,可淺淺地接觸病友的世界。 對了,你知道什麼是「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嗎 ? 獨樹一格的觀點,與社會風氣對立的我,字斟句酌地寫下每一句 只為了向讀者們傳達,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Thumbnail
本劇描述一名精神病房的年輕護理師「鄭多恩」(朴寶英 飾)與各名病患之間治癒彼此,逐漸認識自我的故事。 劇中不僅交織幻想和實例細膩地描述和傳達不同類型精神病患的心境,也藉由多恩遭逢變故而意識到其實自己也身陷心魔,經歷了一段艱難的自癒過程。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是那個可以自己安慰自己的「蝴蝶擁抱」,在不安與難過時深呼吸穩定情緒,並且雙手交替給自己拍拍肩膀,雖然乍聽之下有點悲傷,但對想訴苦、尋求安慰卻無人可尋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陪伴自己的方式 隨著年紀增長,漸漸能體會那句「想要別人愛你之前請先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治療心理創傷很可能會是一條漫漫長路,不少個案在晤談室中,都會好奇我:這個治療要做多久,我才會好起來呢?我會不會一輩子都治不好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就借用幾句韓劇《低谷醫生》的療癒金句來回應大家吧!
Thumbnail
昨天終於看完韓劇《低谷醫師》,近期韓國推出幾部都是與心理疾患症相關的韓劇,其中《低谷醫師》就是在演關於憂鬱症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故事,腳色設定在醫師這個職業,一位是遭受職場霸凌而罹患憂鬱症,一位是因為一起醫療事故法律糾紛而罹患創傷後憂鬱症候群,在講述這兩位醫師心理疾患的心路歷程,以及兩人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低谷醫生》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韓劇,透過角色的人生故事,深刻描繪了憂鬱症患者的境遇,以及探討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通過劇中心理醫師的話,觀眾們可以學會珍惜現在,並學會面對和承受生活中的挫折與各種不幸。
Thumbnail
「精神疾病」一詞,我想並不陌生 陌生的是 : 病友是作者 沒錯,《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是一本心理疾病病友的自白 透過此書,可淺淺地接觸病友的世界。 對了,你知道什麼是「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嗎 ? 獨樹一格的觀點,與社會風氣對立的我,字斟句酌地寫下每一句 只為了向讀者們傳達,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Thumbnail
本劇描述一名精神病房的年輕護理師「鄭多恩」(朴寶英 飾)與各名病患之間治癒彼此,逐漸認識自我的故事。 劇中不僅交織幻想和實例細膩地描述和傳達不同類型精神病患的心境,也藉由多恩遭逢變故而意識到其實自己也身陷心魔,經歷了一段艱難的自癒過程。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是那個可以自己安慰自己的「蝴蝶擁抱」,在不安與難過時深呼吸穩定情緒,並且雙手交替給自己拍拍肩膀,雖然乍聽之下有點悲傷,但對想訴苦、尋求安慰卻無人可尋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陪伴自己的方式 隨著年紀增長,漸漸能體會那句「想要別人愛你之前請先學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