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由演算法創造你我的不同世界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兩週一直忙著課程與一些合作機會的商談,到今天終於有時間可以靜下來好好看書了。而近期我的另外一個好友圈正熱烈討論著「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這本書,剛好看到書中的一個段落,在討論 Facebook 的演算法如何影響全世界的社群使用者,讓我很有感覺。

講到演算法,我想先聊一下 Google 去年實施的一個政策。

Google 在 2019 年六月初在 Twitter 上表示,在近期的 6 月核心演算法更新後,Google 新增加了另一個更新,這次的更新後,會限制搜尋結果當中,同一個網域所出現的次數。這所代表的意義是,過去我們可能會碰到在搜尋關鍵字時,特定網域在一個搜尋結果頁面條目上重複出現的狀況將可能大量的降低。使用者將可以在搜尋關鍵字時看到更多樣化的結果。

這跟 Facebook 又有何不同呢?

對於 Facebook 來說,主要注重的是「良好的社群的同溫層體驗」與「鉤癮效應」,簡單來說,就是讓你在社群中一直處在「我所處的圈子所有的人跟我的喜好都是相同的」的狀態下,讓你會毫無抗拒,舒適的持續黏著在社群中。

這並不是壞事,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待在自己覺得舒適的位置,盡可能的讓自己過得開心快樂。但是這在社會議題與公眾資訊的傳遞上,卻可能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首先,就是降低了自己對於資訊的「探索性」。這點尤其在接受「填鴨式」教育的使用者,可能會有極大的影響。因為我們會相信權威,相信我們所追隨的對象所說的話是正確的,而失去自我判斷能力,也同時失去透過探索去尋找追隨對象所說的話的脈絡,並且去辯證的動力。

再者,因為失去資訊的探索性,加上社群傳播的行為相對容易,你只要透過按下幾個按鈕,幾個步驟就可以將一篇不是真實的內容分享到自己的牆面上,甚或是因為自己對於這個議題的好惡,加註到這篇分享上,便有可能產生更大的傳播力道。

當然,如我或者身邊部分的社群使用者,近兩年已經透過各種有關「資訊戰」的議題(比如劍橋分析公司、英國脫歐、台灣各類型大選等議題),理解到上述問題的重要,並且開始重視探索、辯證資訊的行為。

延伸閱讀:有關政府宣傳網紅化背後的原因

回頭再來談談 Google。

我近年來因為個人工作專業的關係,非常關注 Google 演算法的相關資訊,尤其關注於 Google 的演算法的不斷修正,以及搜尋結果的呈現方式改變。事實上,Google 相對於 Facebook 來說,我認為他們一直秉持著「呈現更多面向的真實世界」的價值,不斷往前邁進。

我們都很清楚一件事,就是這個世界上對於任何議題,都有可能有不同於你我的認知方式。先姑且不論這些認知方式是否以「利己」或「利他」的角度出發,但這些資訊是必須能被展現出來的。

正確的資訊,需要被展現出來闡述價值;而錯誤的資訊,也需要被展現出來進行辯證。就如同我們會在意家中陰暗角落所藏著的害蟲,任何惡意的資訊存在於網路的角落被隱藏著,都有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

而且相對於被 Facebook 演算法基於同溫層的操作,所產生的「被動資訊灌輸」,我們對於主動進行搜尋的資訊,會更有思考、辯證與不斷求真的意願。這點從我們會不斷的透過改變搜尋關鍵字與搜尋方式來尋找答案就知道了。

而 Google 的搜尋演算法也始終以開放的態度,不斷讓使用者透過探索的方式,找到使用者最終可以接受的答案。

(附上一則影片,這個片段就是在說明辨識搜尋資訊對使用者的重要性,以及使用者的主觀意識對於資訊呈現結果的影響。)

寫得很長,稍微下個結論。

近期 Facebook 的演算法對於世界社群網路的影響,已經開始透過各種公開平台,以不同的面向在進行討論,而 Facebook 是否真的會有所修正?抑或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流量與營收而繼續堅持?這點我無法預測。

但是,對於使用者來說,我們必須認知,並且掌握自己對於「資訊探索的權力與能力」。不管你是使用 Google、Facebook,或者是其他工具。

畢竟,一但失去探索資訊的能力,我們就變成資訊的被灌輸者,未來我們將有可能成為僅能接受暗示或明示,被動驅動行為的生物。

事實上這已經是部分世界中的民眾的日常現實。那是一種悲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肯
56會員
35內容數
我是阿肯,也可以叫我 Ken 或者老肯。專業是餐飲業營運輔導、顧客體驗、服務策略、介面設計與行銷策略規劃。關心台灣的政治、社會議題、運動產業發展與棒球。 另外一個身分是 DJ,曾在花博的 23 Music room 駐場表演與 Twitch 直播。目前住在高雄,歡迎表演邀約。
阿肯的其他內容
2023/04/17
真的不要想說加了 ChatGPT 的 Bing 搜尋引擎可以一飛衝天超越 Google 搜尋引擎 (天知道當時的 Yahoo 搜尋引擎人為排序有多嚴重)。更不要想用了 ChatGPT,就可以從它身上得到任何事情任何問題的正確答案。
Thumbnail
2023/04/17
真的不要想說加了 ChatGPT 的 Bing 搜尋引擎可以一飛衝天超越 Google 搜尋引擎 (天知道當時的 Yahoo 搜尋引擎人為排序有多嚴重)。更不要想用了 ChatGPT,就可以從它身上得到任何事情任何問題的正確答案。
Thumbnail
2021/12/13
我能夠理解民眾對於「食安」議題的關注,畢竟民以食為天,大家都希望能夠吃得健康,過安心的生活。但是,如果今天因為片面的認知做出的決定,中斷了國際貿易交流,到底是誰會吃虧?
Thumbnail
2021/12/13
我能夠理解民眾對於「食安」議題的關注,畢竟民以食為天,大家都希望能夠吃得健康,過安心的生活。但是,如果今天因為片面的認知做出的決定,中斷了國際貿易交流,到底是誰會吃虧?
Thumbnail
2021/08/26
昨天發了一篇名為「媒體記者如何毀掉一個好問題:中央疫情記者會毒癮者打疫苗提問事件」的文章,也感謝各位好朋友的支持,讓這篇文章增加了不少流量。但也因此,我看到某媒體記者對於本文有些指教。在此想要向該媒體記者做些回應。
Thumbnail
2021/08/26
昨天發了一篇名為「媒體記者如何毀掉一個好問題:中央疫情記者會毒癮者打疫苗提問事件」的文章,也感謝各位好朋友的支持,讓這篇文章增加了不少流量。但也因此,我看到某媒體記者對於本文有些指教。在此想要向該媒體記者做些回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们经常不按时吃饭、不准点睡觉,但是每天一定会雷打不动地报到社交媒体:刷朋友圈、看看视频或者发帖分享日常生活。社交媒体所提供的方便多不胜数,但同时也是利弊参半,带来的后果见仁见智。影响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同时,它其实也在悄然无息地限制着我们看待事物的视野。 一个标准的社交媒体平台,囊括了我们所熟知的点
Thumbnail
我们经常不按时吃饭、不准点睡觉,但是每天一定会雷打不动地报到社交媒体:刷朋友圈、看看视频或者发帖分享日常生活。社交媒体所提供的方便多不胜数,但同时也是利弊参半,带来的后果见仁见智。影响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同时,它其实也在悄然无息地限制着我们看待事物的视野。 一个标准的社交媒体平台,囊括了我们所熟知的点
Thumbnail
臉書、IG、Netflix(對用戶)做著跟書店老闆同樣的事。決定哪些資料會被哪些人看見,又有哪些資料會被哪些人優先看見。當中的篩選與排序原則又是什麽?抱歉,這些大公司沒有說,大概也不會說。用戶只能靠猜和小程度的的測試來嘗試逆推演算法。
Thumbnail
臉書、IG、Netflix(對用戶)做著跟書店老闆同樣的事。決定哪些資料會被哪些人看見,又有哪些資料會被哪些人優先看見。當中的篩選與排序原則又是什麽?抱歉,這些大公司沒有說,大概也不會說。用戶只能靠猜和小程度的的測試來嘗試逆推演算法。
Thumbnail
無論是在用臉書、YouTube、還是抖音,消費者幾乎都是被演算法宰制 - 我們看到的內容,都是這些平台的演算法幫我們決定的。在過去數年,對於演算法的批判聲浪越燒越烈,也讓這些科技平台們壓力越來越大。終於,臉書正式對外公布他們做出的調整,要把決策權下放回使用者手上,但這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Thumbnail
無論是在用臉書、YouTube、還是抖音,消費者幾乎都是被演算法宰制 - 我們看到的內容,都是這些平台的演算法幫我們決定的。在過去數年,對於演算法的批判聲浪越燒越烈,也讓這些科技平台們壓力越來越大。終於,臉書正式對外公布他們做出的調整,要把決策權下放回使用者手上,但這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Thumbnail
bruce mars on Unsplash 改變一個人,有多難?大概也是要自己認知到要改變才知道難不難。我說,一個人的個性當然不會變,也可能會變,這裡的變可不是一夜之間就性情大變,變了完全另一個人似的那樣,從好人變成連環殺手,就像法西斯主義,或是電擊實驗的服從。我們要了解,改變人,必須要從真正的
Thumbnail
bruce mars on Unsplash 改變一個人,有多難?大概也是要自己認知到要改變才知道難不難。我說,一個人的個性當然不會變,也可能會變,這裡的變可不是一夜之間就性情大變,變了完全另一個人似的那樣,從好人變成連環殺手,就像法西斯主義,或是電擊實驗的服從。我們要了解,改變人,必須要從真正的
Thumbnail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Thumbnail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Thumbnail
很抱歉,我也不是個「懶人包」達人,沒辦法給你一個「一句話就說清楚的解決之道」。因為這個現象,或說是困局,是一點一滴逐步堆疊搭建而起,且幾乎是全人類社會共同參與形成的,我們不可能因噎廢食般的回到原始時代重新開始一次,只能用更聰明且積極正向的方式來嘗試改變。
Thumbnail
很抱歉,我也不是個「懶人包」達人,沒辦法給你一個「一句話就說清楚的解決之道」。因為這個現象,或說是困局,是一點一滴逐步堆疊搭建而起,且幾乎是全人類社會共同參與形成的,我們不可能因噎廢食般的回到原始時代重新開始一次,只能用更聰明且積極正向的方式來嘗試改變。
Thumbnail
近期 Facebook 的演算法對於世界的影響,已經開始透過各種公開平台以不同的面向在進行討論。但是,對於使用者來說,我們必須認知,並且掌握自己對於「資訊探索的權力與能力」。不管你是使用 Google、Facebook,或者是其他工具。
Thumbnail
近期 Facebook 的演算法對於世界的影響,已經開始透過各種公開平台以不同的面向在進行討論。但是,對於使用者來說,我們必須認知,並且掌握自己對於「資訊探索的權力與能力」。不管你是使用 Google、Facebook,或者是其他工具。
Thumbnail
科技巨頭掌握著數據與無限的權力,我們是否能相信科技巨頭以不做惡的原則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型態?區塊鏈技術賦予使用者權力,讓使用者對技術未來走向擁有發言權。區塊鏈的分散性質為 AI 民主化提供了潛在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科技巨頭掌握著數據與無限的權力,我們是否能相信科技巨頭以不做惡的原則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型態?區塊鏈技術賦予使用者權力,讓使用者對技術未來走向擁有發言權。區塊鏈的分散性質為 AI 民主化提供了潛在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Facebook對網際網路市場最大的貢獻,就是讓使用者付費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推書的一千種方法
Thumbnail
Facebook對網際網路市場最大的貢獻,就是讓使用者付費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推書的一千種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