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被演算法操弄,就主動去搜索資料,而不是等著被餵食資訊。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一直都有主動調研的習慣,即便離開了職場,還是持續了閱讀新聞、報告與書籍的習慣,也重新建立了一套情資體系。與其說是掌握資訊,更重要的是維持手感。
對我來說,讓自己保持敏銳度的最好方式,就是讓末梢神經能有最大限度的伸展(這是種比喻),第一件事就是拒絕吞食主動送到眼前的資訊。在這個演算法的時代,任何免費的資訊都有其背後的目的;所以,在收到一個資訊後,我會習慣反向去搜尋相關的資料,為了驗證真偽、完備資訊。
然後建立索引,和紀錄一些關鍵的內容,就這樣。
...
這不是考試,你不需要記住所有資訊
沒必要全記在腦子裡,只要知道有這個資訊、用什麼關鍵字可以搜尋到、哪裡可以找到關鍵的數據,就足夠建立一個資訊索引網;把腦袋用來思考與運算,搜尋和記憶的事交給人工智慧就好了。
在臉書上,是個被演算法偏導很嚴重的場域。如果你的主要資訊來源都來自於這裡,那麼你的認知世界觀很可能跟真實的世界很不一樣;你以為的跳出同溫層,也許是從原有的跳進另一個同溫層。
怎麼辦呢?不要用臉書了嗎?
因為覺得不好,就不用它,未必是個好方式。相反地,你可以反過用運用它,主動去遮蔽一些人事物的訊息,比如說:隱藏貼文、暫停追蹤、取消追蹤等功能,但這還是會被納入演算法的計算。所以不要只是對你不喜歡、不想看的內容這麼做,對於喜愛的、必看的,也要隨意的這麼做。
...
焦慮嗎?你需要的資訊,其實會不斷出現到你眼前
你會說,那我看不到這些內容怎麼辦?
你可曾想過,這或許就是你焦慮的來源?對於某些人事物的資訊,你已經上癮了,不看就會感到焦慮、看了就能紓解你心中的不安,然後就會不停尋找能滿足你焦慮感的資訊、阻斷那些讓你感到不安的內容,於是你完全被操弄了。
說真的,有些很好的資訊,你不看也不會怎麼樣的。
如果你真的需要,可以這樣做:
將這些資訊頁面另存成書籤,主動從書籤來連結到這些頁面觀看;不定時用一些關鍵字在臉書上去搜尋看一些資訊(把臉書當Google用)。
這樣做會讓你的行為稍微偏離典型,讓你在演算法中的關聯強度不這麼高,不會這麼兩極化地,只看到你想看的、還有它希望你看到的。
另外,就是區別事實與觀點的差異。
這沒你想像的這麼簡單,但你得有意識地去想這件事、願意去嘗試接受不同的觀點,然後才會更接近完整的事實一些。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因為最近看了不少回顧、總結的內容,各行各業都努力的活著,跟往年一樣沒什麼不同;我們的生活的確因為疫情而改變了不少,但拉長時間來看,成長的過程中也經歷過許多這類的事件,然後學習到、增加了韌性。
適者生存、不識者淘汰。
劉奕酉|知識型自雇者、暢銷書作者、企業培訓顧問
擅長邏輯思考、數據分析、策略規劃、資訊視覺化與商務簡報,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職場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大型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