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固體主義(二)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改變一個人,有多難?大概也是要自己認知到要改變才知道難不難。我說,一個人的個性當然不會變,也可能會變,這裡的變可不是一夜之間就性情大變,變了完全另一個人似的那樣,從好人變成連環殺手,就像法西斯主義,或是電擊實驗的服從。我們要了解,改變人,必須要從真正的認知性去改變,去意識到我們要變,也絕對從內心著手,準沒錯。

為什麼你會那樣想?而我那樣想?人的個性經過了多少時間的「淬煉」,就像食物一樣,濃縮成精華,等於我們看到的那樣。我當然相信人是善良的,是不作惡的,就像 Google 一樣的「至理名言」,可是呢?Google 爆出的爭議,也絕對不是壟斷而已,還有隱私的爭議性,我瀏覽多次的 Google 的隱私權條款,只看很有「爭議性」的條文,最重要的就是它會無時無刻追蹤你所「搜尋」的字眼,即使只是一次也好,也被列入清單(我有好幾次)。

我對於這個「一次性搜尋」也被列入喜好名單,實在想不透。難道我找一個美女,就表示我「喜歡」這個女性?(我只是想了解這個女生的經歷),或者,我找一個產品,我只是想了解這個產品的用途是什麼,Google 就以為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想要」購買(一點也沒有)。Google 的人工智慧,坦白說是蠻笨的,它就是你瀏覽什麼,變成它「未來」的搜尋自演的絕對詞,當我們一直搜尋這個產品,或者我真的很有興趣知道這個產品,但還是沒有找到我想要的資訊,例如 A 產品對比 B 產品,哪個是真正好(例如我感興趣的是 A 產品),有時候卻意外找到 C 產品。

機器學習的重點是讓這個機器努力去了解 A ,排除 B ,或是其他,A 成為首選,可是有 A- 呢?可是有 A+ 呢?或是 Aa 呢?機器也可能納入「清單」中,但還是沒有很明白我想要找什麼。

YouTube 當然也是一樣,從你的喜好之中,狹義地給你曾經找到的「相關」,這種個人喜好主義至上的今天,容易成為「封閉」的代名詞。我實在不懂,當內容偏好成為「偏好」時,我們會無一時間成為它的代言人(英文中這兩個詞幾乎相同)。

我當然不擔心 Google 知道我搜尋什麼,只是有一個搜尋引擎努力要建立專屬於你的資料庫,感覺是蠻奇怪的。於是乎,我試著用其他的搜尋引擎,並且排除我想要的搜尋結果,但說真的,不知道「鴨子」的搜尋引擎太爛,還是 Google 太強大,Bing 又沒有很完整,好像要強調我非要用 Google 不行?

Google 要一直努力建立專屬於你的東西,好嗎?我不知道。廣告倒是蠻多的,這是事實。你找過的東西就成了廣告,我很排斥廣告,是因為使用者體驗很差,放在不對的版面,搶盡我鋒頭,我只是想看看這附近的美食開吃文,怎麼一直叫我買東西?Google 的爭議性不僅於此,所謂的不作惡,就是利用你的個資成為他們唯一的獲利來源。如果你是 Google 的粉絲,大概幾乎 Google 的產品都試用過,他們很容易建立你的適用圈,來成為你的未來生活圈,當你看到專屬於你的生活型態,你才發現,你的個人主義是很容易成為「個人固體主義」。

影片更是如此,YouTube 的「相關」看過幾次,你順著相關搜尋下去,你會一直看不完,你死了之後還有更多,你不用擔心影片的數量,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參疵不齊的影片會汙染我們的「眼睛」。我在〈創作者的難題〉提到這點,你要我支持你的創作?先把你的創作做好再說吧?

很多瑕疵的影片,胡亂講話的影片,剪輯不堪的影片,或是根本沒有營養的影片在 YouTube 一直都看得到。你只要搞笑加上荒唐,就可能成為不入流的影片,網飛正好有一部影集就可以說明這樣的情況,想當網紅,只要加上不正經,還有誇張渲染風格,你就可以「躍上」主流排行榜。問題是,只要每一個人如此這麼做,這個大雜燴,幾乎沒有「專業」可言,就算有,就像貧富一樣,只會拉高這差距。


raw-image


因此,當我們從個人視野拉高成為某種的個體固體主義之後,就會一直投射在最某種的狹義的眼光中,就像那些講解遊戲的影片,你認為很搞笑,我認為很奇特。當然,這是個人觀點,有人會覺得這只是個人觀點不同,我同意這點,我無法改變你的思想情結,畢竟,笑笑所該編的遊戲畫面無傷大雅,反正認真就輸了,不是嗎?但因為如此,專業的影片或是有深度的影片,就被這些沒有營養內容的影片給埋沒。

我實在不喜歡有人掌握我的喜好隱私,知道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我當然不排斥看球類運動,但我肯定「按」不感興趣。但他們還是給我球類運動的新聞——只要是「男生」就好像喜歡球類運動?然後,掌握你的搜尋行為,搜尋次數,你的個資,你的所有「相關」,就會成為他們建立你個人資料庫,作為你的量身打造的一個專屬個體。


做一個好人,可能就會無故成為為了做好事而去做好事,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觀點,這很重要。當我提出陰謀論,話可是說得一點也沒錯,事情的本質目的根本就不是我想得那樣。


狹義地讓人都以為,這個人肯定是怎麼樣的人,或者當有不相關的東西,即使一個字眼,就被「可能」納入收藏。就像國家的集體式宣傳,個體主義從屬個人式,但是國家主義只是從屬政治體系下一個個體化思想叢集,就像共產國家,企圖就是把人的思想變成某種封閉體系,只是他們不認為,也不說。

如果要建立開放式自由體系,唯一的要點就是個人要開明,唯一的狹隘必須解嚴,但解嚴到何種地步才算是個人自由民主的正式遵守的起點。任何民主的政府當然不會鼓勵你去自殺,去殺害另一個活體生命,可是你自殺了,也是你的自由。今天,自殺者的「家屬」必須判刑,連帶負起責任,所以請你不要連累家人,你會為了家人而不自殺嗎?也或者,當你有了宗教自由,可以信邪教,那麼教你投善的宗教的難道就不是邪教嗎?

請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沒有說世界三大宗教就是邪教,我只是廣義地打邪教的定義擴大,所謂的投其善良是什麼意思?幫助他人完成其所好,助人一臂之力,難道不是善良的表現,還是為虎作倀?也或者做好事,說好話,只是其討好某些人的馬屁,算不算「說好話」?也或者,做好事的表現就是有顆善良的心靈,協助他人完成其做事的方向,就像幫忙埋屍?

有人會說,你怎麼舉這麼奇怪的例子?我只是想說,做一個好人,可能就會無故成為為了做好事而去做好事,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觀點,這很重要。當我提出陰謀論,話可是說得一點也沒錯,事情的本質目的根本就不是我想得那樣,當這一切成為某種雙面人,就會讓我大吃一驚,總覺得這不是陰謀的說法,就是固體思想成為我天真上的觀點。

確實很奇特,當然,提出意義論,其他的異議就會成為異議份子,中國的思想觀點成為某種自由民主的傳統儒家想法,也就是保守者的自由民主體制。我們要中國民選一個主席,可能就像印度一樣,需要很多天才有可能一個結果出來。思想大開放,大躍進,需要有一個跳板,願意擁抱開放市場,中國非常願意這麼做,事實上,市場貿易交易以來,中國確實賺了不少人民幣回流在他們的體制之內。也因為如此,作為其他的西方民主國家,似乎有點「眼紅」,不相信中國可以做到。他們確實可以。為了與西方「競爭」,中國下了不少苦心與決定,例如高速鐵路,例如許多基礎設施,中國成為「強國」,是因為中國人可以西方人可以劃上等號。然而,這是民族的思想體制問題,最重要的是,因為民族的固有,很容易侷限在我們是哪種人的固態思考中。

民族,動物,人種,國家,社會的結構,就把我們納入國家的單一包袱中。我實在不喜歡,原因?我們只是封閉了這些,卻很少開放看到其他那些。狹義地只有固體,要唯有液體能把我們解放,也唯有水的基本的結構才能做到——也就是水的本質——不管是液體、固體或是氣體,我們可以真正了解那表示什麼,而不只是單一的冰霧化(套用我小說的名詞)。

思想應該要健全,我們才能成長,才能真正一針見血看見社會與個體問題。現在的科技幾乎只是在保護隱私的範圍中,還有「選擇性」把我們出賣,因為個資很重要,但是完成你的個體化,也似乎成為未來的動機考量,不然看看你的「個人紀錄」,怎麼越來越像你呢?你應該有意識到這點,YouTube 很容易看得出來,網紅的影片,幾乎大多數,我都不感興趣。你的個人私生活與我無關,我只是關心你介紹的開箱文——是物讓我有興趣,而非你本人。當然,人有不同的說詞,每一個用戶使用的情況也不相上下,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社會的合理正確化走向一個認同方向:我們的意義是寫進該社會認可的範圍之內。

希望你能意識到這點,個體固體主義要改變,前提是要了解大方向與小細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ornik Tsai 的沙龍
24會員
437內容數
Fornik Tsai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本文探討人際關係的疏離、國際衝突(以巴衝突)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並反思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現況。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批判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流於形式,缺乏真誠關懷;同時分析以巴衝突的歷史背景,並點出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威脅。文章並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等議題,反思人類社會的困境與未來。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探討人際關係的疏離、國際衝突(以巴衝突)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並反思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現況。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批判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流於形式,缺乏真誠關懷;同時分析以巴衝突的歷史背景,並點出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威脅。文章並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等議題,反思人類社會的困境與未來。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探討世界分裂的現象,從個人情感、MeToo運動、國際衝突等面向深入分析,並反思社會責任與人性。文章指出社會分裂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劇了各種問題,例如難民危機、貧富差距、環境破壞等。作者呼籲人們正視問題,重建連結,尋求和平與共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探討世界分裂的現象,從個人情感、MeToo運動、國際衝突等面向深入分析,並反思社會責任與人性。文章指出社會分裂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劇了各種問題,例如難民危機、貧富差距、環境破壞等。作者呼籲人們正視問題,重建連結,尋求和平與共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4/15
本文探討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困境,從氣候變遷、政治極端化、資源浪費、人際關係疏離等面向,批判人類行為對地球生態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反思人類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並質疑追求物質富裕和科技進步的道路是否可持續。
Thumbnail
2025/04/15
本文探討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困境,從氣候變遷、政治極端化、資源浪費、人際關係疏離等面向,批判人類行為對地球生態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反思人類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並質疑追求物質富裕和科技進步的道路是否可持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Google的出現改變了人類對於特定且陌生議題理解的形式,並透過包羅萬象的資料來源,呈現各種可能的答案在人類的眼前,於是人類透過集體智慧、先備知識甚至是惰性,選擇了最有可能的議題走向。ChatGPT的出現,就好像是更全知甚至更篤定的Google,透過更強大的資料庫解答了人類的特定問題
Thumbnail
Google的出現改變了人類對於特定且陌生議題理解的形式,並透過包羅萬象的資料來源,呈現各種可能的答案在人類的眼前,於是人類透過集體智慧、先備知識甚至是惰性,選擇了最有可能的議題走向。ChatGPT的出現,就好像是更全知甚至更篤定的Google,透過更強大的資料庫解答了人類的特定問題
Thumbnail
人類的思想作品,是很直觀的。 究竟是原創還是改作,甚至,就是大剌剌的重製,其實是非常容易分辨的 有沒有覺得跟~~很像,搭啦,沒錯,副歌完全可以接吧XD 學問絕對不等於學位,眾所周知,學位取得的動機有百百種 真正為了鑽研特定理論甚至新創概念的人,在元宇宙的未來世界 只怕會越來越少,因為人類必須達到再次
Thumbnail
人類的思想作品,是很直觀的。 究竟是原創還是改作,甚至,就是大剌剌的重製,其實是非常容易分辨的 有沒有覺得跟~~很像,搭啦,沒錯,副歌完全可以接吧XD 學問絕對不等於學位,眾所周知,學位取得的動機有百百種 真正為了鑽研特定理論甚至新創概念的人,在元宇宙的未來世界 只怕會越來越少,因為人類必須達到再次
Thumbnail
我們或許究其一生都很難回答那個深奧的問題——“我是誰”,但我們或許當下就能夠肯定的是:我不是機器!我也絕不想做機器!
Thumbnail
我們或許究其一生都很難回答那個深奧的問題——“我是誰”,但我們或許當下就能夠肯定的是:我不是機器!我也絕不想做機器!
Thumbnail
請試著想想看,隔著螢幕或手機後面,有上千個數據工程師,他們高薪聘請來找出可以吸引你目光的做法,發展各種實驗讓你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專注力、讓你願意交出更多的生活點滴;在這樣龐大的動力下,你真的能夠隻身一人抵擋這些不斷滑進你眼裡的資訊,不被左右思緒嗎?
Thumbnail
請試著想想看,隔著螢幕或手機後面,有上千個數據工程師,他們高薪聘請來找出可以吸引你目光的做法,發展各種實驗讓你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專注力、讓你願意交出更多的生活點滴;在這樣龐大的動力下,你真的能夠隻身一人抵擋這些不斷滑進你眼裡的資訊,不被左右思緒嗎?
Thumbnail
bruce mars on Unsplash 改變一個人,有多難?大概也是要自己認知到要改變才知道難不難。我說,一個人的個性當然不會變,也可能會變,這裡的變可不是一夜之間就性情大變,變了完全另一個人似的那樣,從好人變成連環殺手,就像法西斯主義,或是電擊實驗的服從。我們要了解,改變人,必須要從真正的
Thumbnail
bruce mars on Unsplash 改變一個人,有多難?大概也是要自己認知到要改變才知道難不難。我說,一個人的個性當然不會變,也可能會變,這裡的變可不是一夜之間就性情大變,變了完全另一個人似的那樣,從好人變成連環殺手,就像法西斯主義,或是電擊實驗的服從。我們要了解,改變人,必須要從真正的
Thumbnail
關於智能社會的隱憂,我們已聽得很多,但這部片的受訪者都是 Google 、 IG 、 Facebook 、 Twitter ......等大公司的前任高階主管或重要技術人員,這使得那些我們一知半解的現況,更顯得驚人。
Thumbnail
關於智能社會的隱憂,我們已聽得很多,但這部片的受訪者都是 Google 、 IG 、 Facebook 、 Twitter ......等大公司的前任高階主管或重要技術人員,這使得那些我們一知半解的現況,更顯得驚人。
Thumbnail
Apostolos Vamvouras on Unsplash 從社會合理走向個體合理,從個體合理走向國家合理,從國家合理走向我們可以,就變成會想像——甚至可以說是事實,改變一個人是多麽困難?從個體合理角度出發,我們唯一想要改變,也唯一認識到必須改變,說白話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當然,你叫一個癮
Thumbnail
Apostolos Vamvouras on Unsplash 從社會合理走向個體合理,從個體合理走向國家合理,從國家合理走向我們可以,就變成會想像——甚至可以說是事實,改變一個人是多麽困難?從個體合理角度出發,我們唯一想要改變,也唯一認識到必須改變,說白話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當然,你叫一個癮
Thumbnail
近期 Facebook 的演算法對於世界的影響,已經開始透過各種公開平台以不同的面向在進行討論。但是,對於使用者來說,我們必須認知,並且掌握自己對於「資訊探索的權力與能力」。不管你是使用 Google、Facebook,或者是其他工具。
Thumbnail
近期 Facebook 的演算法對於世界的影響,已經開始透過各種公開平台以不同的面向在進行討論。但是,對於使用者來說,我們必須認知,並且掌握自己對於「資訊探索的權力與能力」。不管你是使用 Google、Facebook,或者是其他工具。
Thumbnail
都是這樣的。一旦深究起冰山一角下的東西,問題只會像一顆往山底落去的雪球一般越滾越大,一旦想要尋求答案,就會發現更多更艱澀的問題。在那些逐漸堆疊起來的分頁裡,很難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並不是由於使用的關鍵字不夠精確的問題,而是那難道就沒有人能說個清楚嗎?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就連谷歌大神也沒辦法解決?
Thumbnail
都是這樣的。一旦深究起冰山一角下的東西,問題只會像一顆往山底落去的雪球一般越滾越大,一旦想要尋求答案,就會發現更多更艱澀的問題。在那些逐漸堆疊起來的分頁裡,很難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並不是由於使用的關鍵字不夠精確的問題,而是那難道就沒有人能說個清楚嗎?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就連谷歌大神也沒辦法解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