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閱讀一篇名家散文,乍見「我和父親……」,我覺得有點彆扭,想了一想,習慣上應是「父親和我……」較為妥當。尊人抑己本是應有的禮貌,何況並提之人為尊長,自當在「我」之前,作者大剌剌的將「我」列於父親之前,未免粗魯。這絕非腐朽的封建禮儀,而是有意識地注意人我份際,提醒自己時時謙卑。當然,若過份講究尊卑形式,弄到人際互動僵化也不好。總之,把握住基本原則,就不會錯到那裡去。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瑣事,但疏忽了總是有點可惜。
我隱隱有個印象,似乎在某本書看過類似的情節。回想最近閱讀的小說,有了,答案是勞倫斯.卜洛克的推理小說《在死亡之中》。沒牌照的私家偵探馬修.史卡德,依照雇主指示,前往住家向雇主太太收費,兩人談著談著,雇主的大女兒下樓:「媽咪,我和珍妮佛要……」「珍妮佛和我。」小女孩誇張的重複:「媽咪,珍妮佛和我要……」。後來,馬修和隨著前妻生活的兒子通電話,「……我和麥克……」「珍妮佛和我。」「什麼?」「沒事。」
離婚之後,馬修與安妮塔關係尚稱平和,但不可避免地,時光飛逝,馬修逐漸與兩個兒子疏遠,電話聯絡彷彿成了不得不的應酬,對馬修、對兒子都是,他對兩個兒子的功能幾乎只剩下給錢、送禮物的聖誕老人。偶爾不太滿意兒子的言行,馬修卻因失去了父親的尊嚴,很少直接教誨,比如天外飛來的「珍妮佛和我。」無法承擔父親職責的落寞躍然紙上。
想起這個故事,我突然覺得某些偏見或許有誤,大家總愛說西方人儘管物質發達,精神層次卻不如東方人崇高悠遠,但既然連通俗小說都示範一段禮儀教養,看來西方人未必如我們想像的「不講究」精神層次。倒是開口閉口五千年文化的華人,未必人人將禮儀落實於生活。
勞倫斯.卜洛克是美國知名推理小說家,馬修.史卡德系列尤其膾炙人口,我也很喜歡。日前先生自馬六甲培中圖書館借閱《在死亡之中》,他是第一個借書之人。我多年前應該讀過這本書,卻對故事毫無印象,沒印象的書,就是新書。讀完之後確認,它是一本讀者不容易印象深刻的書。這樣說吧,假使你只打算看兩本馬修.史卡德系列,奉勸跳過《在死亡之中》,它屬於粉絲。所以,《在死亡之中》不受培中學生青睞其來有自,無須過度解讀。
照理說,一般人應盡量閱讀經典作品,取法乎上,利於學習。不過,非經典作品倒不是毫無價值,畢竟學習因人而異,至少對我來說,即使是相對不太精彩的《在死亡之中》,與生活對照之下,我仍頗有一番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