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推理小說,若回娘家省親,必至台北多家舊書店逛一逛補貨,以便回馬有書可看。很開心在舊書店發現《書探的法則》,多位熟識書友曾推薦此書,我總算有機會一讀,太好了。誰知看完很失望,莫非不合味口,莫非本人悟性欠佳,莫非……,總之我覺得被騙了(雖然搞不清楚被誰騙),忍不住想說說這本書的壞話。然而,此書在美國銷路不錯,喜歡的人很多。閱讀喜好純屬個人口味,未必有什麼放諸四海的標準,無可如何。
推理、言情幾乎是通俗小說最重要的兩種類型,但二者的要求恰好相反。推理小說的核心價值是擬真,無論故事是不是真的,至少必須看起來像真的,因此近來推理小說的主角,多半為警察、律師、法醫和私家偵探等接近刑案的關係人。然而,貼近社會現實的言情小說,除非升格為經典之作(比如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否則銷量堪慮。言情小說最大的作用就是讓讀者做白日夢,藉由愛情飛上枝頭變鳳凰,若對備受柴米油鹽煎熬的羅曼史感興趣,瞧瞧父母、自己和友人的遭遇就夠了,無須花錢買書。
潦倒書探(蒐羅珍奇書籍轉賣,以賺取價差)鮑比死於非命,承辦警官詹威雖有疑慮,卻沒發現值得追查的蛛絲馬跡。詹威隨後因故停職,愛閱讀、愛買書的他經不起慫恿,乾脆自己開一家舊書店。舊書店生意逐漸上軌道,不料女店員和友人竟死在打烊前的店裡,詹威不得不為自己辦案。兜兜轉轉又牽扯出年輕貌美的神秘女藏書家,詹威未能免俗與她發展一段情,女藏書家在一連串事件倒底扮演什麼角色?峰迴路轉詹威終於揪出意想不到的兇手,連帶偵破鮑比命案,最後的真相超出讀者想像。
也許《書探的法則》不夠好是因為故事看起來不像真的。好的小說主角多半栩栩如生,推理小說也不例外。錢德勒筆下的菲力普.馬羅、勞倫斯.卜洛克的馬修.史卡德簡直讓讀者誤以為他們就在眼前喃喃自語,一起苦著他們的苦。我不確定《書探的法則》少了什麼,也沒興致反覆閱讀,總之不是我的菜。出版社的宣傳瞧瞧就好,仍須閱讀才知合不合胃口。我沒打算再買約翰.鄧寧的書,借來瞧瞧倒是無妨,若果真二見鍾情,再考慮是否購入。
《書探的法則》並非一無是處。書中談及的舊書行情很有趣,我喜歡的傑克.倫敦,初版簽名書並不算貴,反映他今日在英語系文學未受重視。運動迷對運動書的需求不一,原來棒球迷最愛買書。沒想到歐美書市內幕很多,我知初版要精裝才值錢,歐美通常先出精裝,若銷路不錯才出平裝,亦即精裝才是真正初初問世的容顏。不料還有一種讀書俱樂部的初版,但因發行量太大,連舊書業者都未必有興趣。另,作者再三調侃史帝芬.金也讓我覺得有意思,華人作家很少於作品說其他作家壞話,即使被消遣、調侃的事主不介意,可能也過不了編輯、出版社種種關卡,若華人作家於小說品題其他人作品應該很好玩。惟讀者若對這些與書有關的話題沒興趣,它們只是一堆爛賬。
當初我在舊書店看著一堆書,天人交戰好一陣子。都買一來花費太多,再者太重搭車不方便,寄回馬六甲又是一筆開銷。最後不得不放棄幾本,沒想到留下的《書探的法則》不怎麼樣,或許沒買的書更精彩。於是,我的怨念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