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類生命的終結──淺談我國的「相驗」實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09年9月16日,藝人黃鴻升(小鬼)被發現在北投家中過世。當時我正滑著手機,第一時間就看到了媒體發布小鬼的死訊,令我驚詫萬分。雖然我不是小鬼的粉絲,平常也沒有在看「綜藝玩很大」,但對於他這樣一個年華正盛、形象正面的藝人還是有很深刻的印象。2020年發生的憾事特別多,總讓我感覺世事多變難料,或許前一天才跟你說再見的人,之後就再也見不著了。把握當下、珍惜眼前,也許正是這些人帶給我們的省悟吧。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新聞報導指出:黃鴻升經士林地檢署司法相驗後,初步排除外力介入,而家屬同意解剖,進一步釐清死因。

也許你會好奇:什麼是相驗?相驗都要解剖嗎?流程又該怎麼走呢?就讓我來告訴大家一些相驗實務吧!


Q:何謂「相驗」?

相驗,就是指檢驗屍體,找出死亡原因及死亡方式的過程。一般而言,在醫療院所(醫院)內因疾病因素治療過程中死亡者(不包含外力傷害,比如刀傷、槍傷等),這種單純的情況,就會由醫院直接開立死亡證明書。反之,便進入「相驗」程序。

而「相驗」又分為「行政相驗」和「司法相驗」兩種。

行政相驗

有些人長期臥病,不在醫院、療養院而是在自己的家裡,跟民間的傳統習俗有很大的關係,總希望自己在生命的最後燭火,是在自己最熟悉、最溫暖的地方靜靜熄滅。這種在家裡病死或自然死亡的情形,因為過世地點不在醫院,所以不會由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書。

  • 【相驗流程】
  1. 家屬可以親自打電話到地方衛生所(或請地方警察機關或村里長代為聯繫),衛生所會遴派醫師到場相驗,確認為病死或自然死亡時,由該醫師開立死亡證明書。
  2. 倘若醫師到場相驗的結果,認為有「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的可能,就會依照《醫師法》第16條的規定,轉報檢察機關進行司法相驗
  • 【實務經驗】
  1. 因為死亡原因涉及賠償或保險,容易發生醫療爭議,所以地方衛生所指定行政相驗的醫療機構醫師,做法越趨保守,通常只要屍體外觀上有明顯外傷,就會直接請家屬叫警察報司法相驗,甚至有些醫師會看年齡,只要是青壯年且沒有特殊病史的,幾乎不會開死亡證明書。
  2. 通常地方醫師都是有編排輪值表的。特別是在假日,如果碰上醫師的住處距離行政相驗的地點很遠的話……很可能醫師就直接叫你報司法相驗了,連現場都不會去。不過這種情形還是比較少啦。

司法相驗

只要是屬於「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的情形,舉凡他殺自殺車禍死亡其他意外死亡(黃鴻升之死屬於此類),都要司法相驗。司法相驗的目的,在於釐清死亡事件有無刑事犯罪嫌疑,對於死亡,以最慎重的態度待之。而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18條的規定,司法相驗,由檢察官會同法醫師、醫師或檢驗員行之

  • 【相驗流程】
  1. 由發現人通報警察機關到場,警察人員初步對現場進行勘察及拍照,並請相關人等(發現人、家屬)到派出所製作筆錄。
  2. 現場經警察人員初步認定沒有他殺嫌疑後,死者遺體可由家屬委託殯葬業者移置地方殯儀館冰存,等待司法相驗。
  3. 警察人員(派出所)將相關筆錄、照片等資料彙整後,報給分局偵查隊,再由偵查隊人員報請地方檢察署進行司法相驗。
  4. 地檢署收到通報後,由檢察官率領書記官及檢驗員(註)到殯儀館或自宅進行相驗(轄區派出所員警分局偵查隊刑警也要到場),經檢驗員勘察屍體整體狀況後,判定致死原因,檢察官會對家屬進行訊問,了解死者身分、雙方關係、死者平常作息、有無用藥習慣、病史等問題,若家屬對於死因沒有意見,則由檢察官及檢驗員開立「相驗屍體證明書」(效力等同醫療院所開立的「死亡證明書」)。
  • 實務經驗
  1. 以臺南地檢署為例,每天會有2位檢察官輪值外勤,而「司法相驗」工作就是由輪值外勤檢察官負責的。試想:整個臺南地區這麼大,如果一天當中有好幾具屍體要相驗,甚至有的在殯儀館冰存(較多),有的放在自宅(較少),光是路程就夠檢察官受的了。因此,地檢署多半會依照屍體陳放的地點進行安排,先從殯儀館的先驗,或是從最遠的地方開始驗,所以常會有早上就報、下午才驗的情況,但原則是,當天報的一定當天會驗完。
  • 】:嚴格來說,檢驗員和法醫師不同,但具體的區分、資格與權責有點複雜,這裡就不提了。實務而言,也都會以「法醫」來稱呼檢驗員。

raw-image

Q:司法相驗都要解剖嗎?

我先給答案:

上面已經跟大家說過司法相驗的流程,而無論是在殯儀館還是自宅,都是由檢驗員透過目視、手觸等方式,檢視屍體的外觀,觀察生物性機能變化(瞳孔、硬化程度、屍斑等),再加上檢驗員的專業醫學知識,判斷死者的死亡原因,如果排除犯罪嫌疑(他殺),現場就會開立「相驗屍體證明書」,不需要解剖。

會進行解剖(或稱「複驗」),主要是在相驗的過程中,出現以下這兩種情形:

  1. 檢察官或檢驗員認為死因可疑,有解剖的必要;
  2. 家屬對於死因有意見,或主動要求釐清。

而在解剖室內,主刀進行解剖的就是真正的法醫師,檢驗員則退居輔助位置,主要負責記錄工作。

解剖,是為了進一步觀察死者身體內的各項器官,並提取一小部分切片,作病理、毒物等分析檢驗,釐清死者生前有沒有遭受不正當的身體侵害。


Q:為何需要「相驗」?

人生在世,必定要接受國家所制定的法律規範。我們有戶籍、有財產、有保險,在一個人死亡之後,家屬也要妥善處理這些身後事,而處理這些事務的主要憑據就是「死亡證明書」或「相驗屍體證明書」。

前面說過,如果是單純病死或自然死亡的,就由醫療院所直接開立死亡證明書;相對地,可疑為非病死的情況,就必須透過司法相驗程序,才能取得「相驗屍體證明書」。事實上,取得「死亡證明書」或「相驗屍體證明書」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透過「相驗」嚴謹的程序,以發掘死者死亡的真正原因。特別是在發生命案時,「相驗」就顯得格外重要。國內外知名的鑑識科學專家李昌鈺博士曾說:「屍體會說話。」意思就是屍體能夠提供非常科學的線索及訊息,指引辦案人員往正確的偵破方向前進。

「相驗」或許相對大費周章,但秉持的無非就是一股謹慎的態度,合理的懷疑與查證,才能真正給予死者及其家屬最好的交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律羲和的沙龍
126會員
54內容數
這個專題裡收錄了筆者自己的職場經驗,以及整體的職場觀察。希望透過這些文章,讓對警察不熟悉的你,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讓對警察很熟悉的你,能發自內心地微笑一下。
律羲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2/21
一個人一生守著一家店,一隻狗一生守著一個人,兩個生命的互相倚靠,倒也挺好。
Thumbnail
2021/02/21
一個人一生守著一家店,一隻狗一生守著一個人,兩個生命的互相倚靠,倒也挺好。
Thumbnail
2021/01/28
謝班長這幾十年的從警閱歷,讓他很自然地變成一個肅穆且不怒自威的警察,他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具有份量,所做的每個指令都帶有壓迫,沒見過哪一個在謝班長的面前,還能耍耍賴皮的。
Thumbnail
2021/01/28
謝班長這幾十年的從警閱歷,讓他很自然地變成一個肅穆且不怒自威的警察,他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具有份量,所做的每個指令都帶有壓迫,沒見過哪一個在謝班長的面前,還能耍耍賴皮的。
Thumbnail
2021/01/18
那一次的槍擊要犯緝捕行動,平靜得不可思議。 當年的幾把槍、一條命,如今你被抓得處變不驚。
Thumbnail
2021/01/18
那一次的槍擊要犯緝捕行動,平靜得不可思議。 當年的幾把槍、一條命,如今你被抓得處變不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期遇到的法院怪事... ▲阿洪: 書座您好,因為我方當事人父親過世需要辦喪事,所以我們前幾天有具狀聲請改期,請問法官批示了嗎(´・ω・)? ■A書記官: 法官說改期需要對方同意,經我們詢問後,對方律師表示不同意改期,所以本件庭期照舊(  ̄灬 ̄)。
Thumbnail
近期遇到的法院怪事... ▲阿洪: 書座您好,因為我方當事人父親過世需要辦喪事,所以我們前幾天有具狀聲請改期,請問法官批示了嗎(´・ω・)? ■A書記官: 法官說改期需要對方同意,經我們詢問後,對方律師表示不同意改期,所以本件庭期照舊(  ̄灬 ̄)。
Thumbnail
2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我們今天來討論「認祖歸宗|被告拒絕驗DNA,法院會怎麼判定?」的問題,非婚生子女,想要回去認祖歸宗,於是提出訴訟程序,那法院會如何做判斷?以下我們詳細說明: 【 認祖歸宗 相關案例】   小明當時已經有了家室,卻
Thumbnail
2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我們今天來討論「認祖歸宗|被告拒絕驗DNA,法院會怎麼判定?」的問題,非婚生子女,想要回去認祖歸宗,於是提出訴訟程序,那法院會如何做判斷?以下我們詳細說明: 【 認祖歸宗 相關案例】   小明當時已經有了家室,卻
Thumbnail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勘驗」,相較於「鑑定」是由具專業知識背景的鑑定人所做,勘驗是由法官或檢察官以自己的感官去體驗犯罪事實過程中的人、事、物。雖然兩者的文義上有些許相近,但在實質上的意義相差甚遠,應予以區別。有在法院擔任過法官助理一職的讀者,想必三天兩頭手上就有證據(例如監視錄影檔案、錄音檔案等證
Thumbnail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勘驗」,相較於「鑑定」是由具專業知識背景的鑑定人所做,勘驗是由法官或檢察官以自己的感官去體驗犯罪事實過程中的人、事、物。雖然兩者的文義上有些許相近,但在實質上的意義相差甚遠,應予以區別。有在法院擔任過法官助理一職的讀者,想必三天兩頭手上就有證據(例如監視錄影檔案、錄音檔案等證
Thumbnail
討論廢死議題前,我們首先得對死刑有個明確的定義,根據維基百科上的闡述,是指國家機關或政治團體,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剝奪生命權作為刑罰的處罰方式。這段敘述裡面,牽涉到了國家、法律、權力、剝奪、及生命權這幾個關鍵字,而這些關鍵字將會在後續的討論中,因為不同的立場,而有不同的解釋。
Thumbnail
討論廢死議題前,我們首先得對死刑有個明確的定義,根據維基百科上的闡述,是指國家機關或政治團體,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剝奪生命權作為刑罰的處罰方式。這段敘述裡面,牽涉到了國家、法律、權力、剝奪、及生命權這幾個關鍵字,而這些關鍵字將會在後續的討論中,因為不同的立場,而有不同的解釋。
Thumbnail
當問題已經變成假設中的假設的假設的假設時.... 根本難以回答@@
Thumbnail
當問題已經變成假設中的假設的假設的假設時.... 根本難以回答@@
Thumbnail
本話我們所要介紹的是「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章」,在這個罪章是規範因對於犯人、證據的藏匿、脫逃、煙滅等行為,使刑事偵查或訴訟程序進行的困難度增加,妨害其國家之刑罰權。而最常見的是「頂替」的問題,案例如小明開車帶著女友小花去參加好友的慶生派對,小明在派對中喝了點酒,小花則因為討厭喝酒,而只喝了果汁、汽水
Thumbnail
本話我們所要介紹的是「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章」,在這個罪章是規範因對於犯人、證據的藏匿、脫逃、煙滅等行為,使刑事偵查或訴訟程序進行的困難度增加,妨害其國家之刑罰權。而最常見的是「頂替」的問題,案例如小明開車帶著女友小花去參加好友的慶生派對,小明在派對中喝了點酒,小花則因為討厭喝酒,而只喝了果汁、汽水
Thumbnail
 💬我覺得幫忙翻譯判決書上寫的:「要難謂非...」、「非不得謂...」、「尚非法所不許...」、「尚非全部無疑...」、「難謂其非條件不成就...」這些雙重甚至三重否定句都還好,難的都是那些檯面下的話....
Thumbnail
 💬我覺得幫忙翻譯判決書上寫的:「要難謂非...」、「非不得謂...」、「尚非法所不許...」、「尚非全部無疑...」、「難謂其非條件不成就...」這些雙重甚至三重否定句都還好,難的都是那些檯面下的話....
Thumbnail
理想的狀況是執法與司法人員都依證據說話,有幾分證據就說幾分話。
Thumbnail
理想的狀況是執法與司法人員都依證據說話,有幾分證據就說幾分話。
Thumbnail
羈押是審判前的動作,還沒有確定是否有犯罪。在這段期間我們都不能把犯嫌當作壞人,殊不知最後恐怕會因為證據不足而無罪釋放。而羈押的目的也是擔心重要證據會流失,甚至嫌疑人確實有罪,趁著被判刑前逃亡海外,甚至與其他人串供。
Thumbnail
羈押是審判前的動作,還沒有確定是否有犯罪。在這段期間我們都不能把犯嫌當作壞人,殊不知最後恐怕會因為證據不足而無罪釋放。而羈押的目的也是擔心重要證據會流失,甚至嫌疑人確實有罪,趁著被判刑前逃亡海外,甚至與其他人串供。
Thumbnail
還記得我剛剛說,自首的要件是犯罪還沒被「發覺」嗎? 請問你現在覺得,這場犯罪有沒有「發覺」? 這個故事裡的警察,是還沒發現有這個犯罪事實?還是不知道凶手是誰?
Thumbnail
還記得我剛剛說,自首的要件是犯罪還沒被「發覺」嗎? 請問你現在覺得,這場犯罪有沒有「發覺」? 這個故事裡的警察,是還沒發現有這個犯罪事實?還是不知道凶手是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