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醫院裡的真假VIP們—小姐,你知道我是誰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誠懇的說,視病猶親其實是有違人性的,試想就算同居多年的婆媳,他們都始終心有芥蒂,怎能苛求初見的人們,發展出情同骨肉的關係、情感? 其實說穿了員工只關切薪資、遠景、福利,當然我們也關心患者,希望病患早日康復,減緩病痛,但真的不要幻想醫療人員把你當成自家父母、兄弟。另外,與其用視病猶親道德勒索,不如互相尊重,將原本就不在護理照護範疇內的瑣碎雜事,如倒水、換尿布、床單等扣除,讓醫療工作者把更多心力投注於提升專業能力,確保醫療品質,進而減少醫糾,將對患者更有益。而諷刺的是,高層總一面高喊視病猶親,企圖神聖化職業,強調奉獻犧牲精神,談加薪太俗氣;但又一面宣稱醫療為服務業,三不五時電話禮儀考核,檢閱服務態度,要求專業人士卑躬屈膝,界線不明。

在這樣氛圍下,部分患者來醫院不僅想得到全方位賓至如歸的照護,更想達到所謂的VIP禮遇,高人一等。綜觀過去經驗,VIP可分真假,通常真的大咖反而低調,他們愛惜名聲,重形象,客氣有禮,也怕傳出對醫護態度不佳的負面流言,而且他們多數已聘請特別護士照護,住特等房,鮮少會指使護理師。

他們低調客氣,不會強調他們身份姓名,而且也不需要提醒 你,反正下了班電視也看得見。

記得當護生實習時曾幫學姊量全病房的血糖,走到某間特等病房前深吸一口氣,因為患者是院長的媽媽,我對自己說,不要緊張,只是量血糖,小事,結果扎針不夠深,採血不足,要多扎一次,我心想,死定了。婆婆反而溫柔地、優雅地拍拍我說,沒關係,她本來就不好扎。之後還陸續照顧過綜藝大哥、花系列女明星、帥氣男演員的祖父、知名法治人員,他們總是低調客氣,態度溫和,不會時時刻刻強調他們身份姓名,而且也不需要提醒你,反正下了班電視也看得見,但也遇過少許連名字都記不起的藝人,一來病房就頤氣指使,要求特權,屢屢違反規定。

小姐,你知道我是誰嗎?

至於假VIP,印象最深是多年前在加護病房工作,探病時間一到,我照慣例跟家屬稍微解釋病人今天的狀況,之後回到工作桌上寫紀錄。某位家屬緩步到我身旁,拍了我肩膀說:「小姐,你知道我是誰嗎?」我心想又來了,我根本不在乎你是誰,也不想知道,我只想盡責完成工作,便回:「我不知道。」他便接著說:「我在大使館上班,你知道大使館是做甚麼的吧?你們護理部主任是不是叫xxx?」我回說:「我們護理部主任不是這名字,你記錯人,我知道大使館在哪,但那與我的工作無關。」但他還可以繼續掰,說他記錯護理部主任的名字,但跟主任很熟,還說他的髮妻在本院的營養部擔任主管。

之後,會客時間一到,一模一樣的對話就會反覆出現,對學姊、對醫生、對護理長,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甚至還可以對路過的實習生說。也因為他過於高調,便有人前去慰問營養科主任,祝她婆婆早日康復,結果意外掀底此男子的太太根本不是主任,是送餐的阿姨,而男子則是大使館的清潔人員。我相信他可能真的很關心他媽媽,體諒他的孝心,但這樣施壓,容易激發他人不快。

其實家屬的工作職稱對我來說沒意義,我只關心出院後家屬是否有能力負荷、照護患者,是否需要社工、居家護理協助?否則我們照護的SOP與社會地位、頭銜無關,一律一視同仁,不會因為收入高於多少,就自動調整A級、B級,不斷地施壓反而成為笑話。

之前看過爆料公社有網友抱怨,懷疑醫生瞧不起人,或是沒送禮,所以沒得到他們以為應得的照護?其實我真心地為線上工作人員叫屈,我所認識的工作夥伴,大多並沒有因為VIP給了特別照護,除非關係大到醫院是你開的,喚的動院方給你方便,不然對基層醫護自稱VIP,我們也很無奈錯愕,而且部分同事對VIP持反感態度,認為照護VIP備感壓力。

所以不管是不是VIP,我們都很關心你。真的不用特別強調、攀關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瑪西的沙龍
74會員
185內容數
散文、小說、遊記、閱讀省思、時論
瑪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1
五月三十一日雙和醫院三名護理師遭確診老翁持水果刀攻擊,導致兩名重傷,氣胸、右手韌帶、神經斷裂,洪男事後竟大言不慚說有留給她們活命就好了。各界紛紛予以指責,多少醫療同仁希冀藉此事件喚醒國人對醫療暴力重視。看完一則又一則新聞我只覺得辛酸,因為醫療暴力事件時刻發生,醫療盟、衛福部、公會重申零容忍又如何?
Thumbnail
2021/06/01
五月三十一日雙和醫院三名護理師遭確診老翁持水果刀攻擊,導致兩名重傷,氣胸、右手韌帶、神經斷裂,洪男事後竟大言不慚說有留給她們活命就好了。各界紛紛予以指責,多少醫療同仁希冀藉此事件喚醒國人對醫療暴力重視。看完一則又一則新聞我只覺得辛酸,因為醫療暴力事件時刻發生,醫療盟、衛福部、公會重申零容忍又如何?
Thumbnail
2021/05/30
前陣子美國擔任RN的朋友寫出她被病患抱怨動作太快不夠溫柔,甚至被辱以「你們中國人都是這種態度」等話,雖我私心認為這只不過是疫情下的種族歧視反應,反正現下全世界的人都將病毒源頭指向華人。大家紛紛勸當事人別當一回事,可是說真的,當事人很難不當一回事,被病人投訴感覺就像熱臉貼冷屁,滿腔熱血卻被對方迎頭一個
Thumbnail
2021/05/30
前陣子美國擔任RN的朋友寫出她被病患抱怨動作太快不夠溫柔,甚至被辱以「你們中國人都是這種態度」等話,雖我私心認為這只不過是疫情下的種族歧視反應,反正現下全世界的人都將病毒源頭指向華人。大家紛紛勸當事人別當一回事,可是說真的,當事人很難不當一回事,被病人投訴感覺就像熱臉貼冷屁,滿腔熱血卻被對方迎頭一個
Thumbnail
2021/05/28
昨天在得知服務於一線戰區ICU的學妹居然在沒有注射疫苗的情況下照護疑似案例,竟然讓我心驚膽戰一整天,甚至晚上還作起噩夢。我夢到年輕時工作的ICU,與開刀房相連的玻璃門甫開啟,長期工作培養出團隊默契的姊妹們都放下手邊的事,齊心進入病房內幫忙。正當在移床、確認管路位置、約束、調整監視器時,突然走出全身穿
Thumbnail
2021/05/28
昨天在得知服務於一線戰區ICU的學妹居然在沒有注射疫苗的情況下照護疑似案例,竟然讓我心驚膽戰一整天,甚至晚上還作起噩夢。我夢到年輕時工作的ICU,與開刀房相連的玻璃門甫開啟,長期工作培養出團隊默契的姊妹們都放下手邊的事,齊心進入病房內幫忙。正當在移床、確認管路位置、約束、調整監視器時,突然走出全身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定期的醫院回診總是很煩人。儘管是醫師約診的自費門診,還是免不了冗長的等候。 候診很無聊,但人進人出,提供了許多觀察的「樣本」,有時覺得挺有趣。 有段時間,認真觀察陪同就診的人。年紀大,看來像殷實企業家的男病人,身邊陪同的,多半是貴氣的太太,當然偶爾也有年輕一點的女性,但那互動一看就知道是女兒。 而年
Thumbnail
定期的醫院回診總是很煩人。儘管是醫師約診的自費門診,還是免不了冗長的等候。 候診很無聊,但人進人出,提供了許多觀察的「樣本」,有時覺得挺有趣。 有段時間,認真觀察陪同就診的人。年紀大,看來像殷實企業家的男病人,身邊陪同的,多半是貴氣的太太,當然偶爾也有年輕一點的女性,但那互動一看就知道是女兒。 而年
Thumbnail
「HI,阿妹小姐妳好,我是惠蓮,現在開始,妳要陪我。」到醫院和阿妹媳婦交接班,先和病床上的她打招呼,她笑笑的說好。 從3月8日開始服務阿妹,我大概只叫過她2-3次的阿嬤或阿姨,之後就叫她的名字,這也是家人對稱呼的接受性。
Thumbnail
「HI,阿妹小姐妳好,我是惠蓮,現在開始,妳要陪我。」到醫院和阿妹媳婦交接班,先和病床上的她打招呼,她笑笑的說好。 從3月8日開始服務阿妹,我大概只叫過她2-3次的阿嬤或阿姨,之後就叫她的名字,這也是家人對稱呼的接受性。
Thumbnail
職場PUA-----隨時隨地會發生在你我間的事 妳連知道我可能快死了,都不讓我請假休息。 我不知道,我為何要花費這個時間在於寫給妳的這些內容上。 我只曉得,即便妳永遠都沒有機會看見,而妳看不看得見,我也不在乎了。 俗話說:"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不是你的,貪圖會讓妳加倍奉還。
Thumbnail
職場PUA-----隨時隨地會發生在你我間的事 妳連知道我可能快死了,都不讓我請假休息。 我不知道,我為何要花費這個時間在於寫給妳的這些內容上。 我只曉得,即便妳永遠都沒有機會看見,而妳看不看得見,我也不在乎了。 俗話說:"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不是你的,貪圖會讓妳加倍奉還。
Thumbnail
當看過的人多了,我現在已經可以分辨得出來,通常會叫我小姐的,有三種人。
Thumbnail
當看過的人多了,我現在已經可以分辨得出來,通常會叫我小姐的,有三種人。
Thumbnail
前陣子美國擔任RN的朋友寫出她被病患抱怨動作太快不夠溫柔,甚至被辱以「你們中國人都是這種態度」等話,雖我私心認為這只不過是疫情下的種族歧視反應,反正現下全世界的人都將病毒源頭指向華人。大家紛紛勸當事人別當一回事,可是說真的,當事人很難不當一回事,被病人投訴感覺就像熱臉貼冷屁,滿腔熱血卻被對方迎頭一個
Thumbnail
前陣子美國擔任RN的朋友寫出她被病患抱怨動作太快不夠溫柔,甚至被辱以「你們中國人都是這種態度」等話,雖我私心認為這只不過是疫情下的種族歧視反應,反正現下全世界的人都將病毒源頭指向華人。大家紛紛勸當事人別當一回事,可是說真的,當事人很難不當一回事,被病人投訴感覺就像熱臉貼冷屁,滿腔熱血卻被對方迎頭一個
Thumbnail
晝、夜的班務,是不同的壓力鍋,也是不同的工作節奏,但有一樣相同:忙碌時,上班前買了餐點,下班卻原封不動帶回。這,是護理人員的日常。
Thumbnail
晝、夜的班務,是不同的壓力鍋,也是不同的工作節奏,但有一樣相同:忙碌時,上班前買了餐點,下班卻原封不動帶回。這,是護理人員的日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