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不完美的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摘自網路
《不完美的她》以女性為主軸,
如實演出透由女人之間的關係,
延續自我拼湊,所形成的世界。
當媽媽以犧牲的方式保護女兒,
女兒經驗到的是沈重的不配得,
深信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負擔,
因為放棄真實的犧牲不是愛。
受潛移默化影響,
女兒也吸收媽媽對愛的誤解,
選擇放棄自己的真實感覺與本能,
她的世界變成以媽媽的感受為主。
當媽媽,也就是外在,
成為支配自身的主人,
我們的思想會形成以下迴路:「我所渴望的都必須透由犧牲自己才能得到」
因此小女孩穆蓮生會說:
「我想當媽媽的媽媽,讓妳忘記那些不開心的事。」
蓮生渴望愛,
但依照她的信念迴路,
她必須犧牲自己的感受,
換得媽媽的滿足,
自己才會有愛與幸福。
有發現嗎?
本來媽媽是希望女兒幸福而放棄自己,
沒想到女兒因而相信要犧牲自己才能讓媽媽和自己幸福,
最後變成非但沒有人得到愛與幸福,
反覆上演的只有放棄真實的犧牲,
而媽媽只是從自己的媽媽(祖母)學來,
自己的媽媽(祖母)也不過是重複從媽媽的媽媽(外祖母)。
我們所經驗的痛苦,
是世代家族的重複命運,
雖然沈重,
但痛苦同時也是通往愛的大門,
身心的感受是連結靈魂的鑰匙。
只要願意潛入不舒服,
摸索能與黑暗共處的方式,
如林緒之深信:
「我必須要找出那個讓我有恐懼記憶的源頭。」
我們會逐漸熟悉靈魂透由生活在和自己對話的方式,
聽懂「不舒服」要表達的訊息,
明白恐懼的痛苦是為了協助我們重新信任真實的感受,
引領我們在「認識自己」的旅程中,
發現愛的力量其實一直都在身上。
只要自己願意,
意願會接通能量,
成為力量,
吸引當下所需的一切,
指引我們活出真心渴望,
也正是靈魂選擇體驗的遊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經常歌頌一位偉大母親給予孩子全面的愛,熱衷於充滿神性、無條件的包容,但背後又有什麼值得我們探究的創傷在? 討論傳統母親形象與個人心靈深處之間的矛盾,透過自我認識與感受的分辨,去治癒過去的傷疤。 唯有接納自己的脆弱,我們才能在生活中迎來真正的奇蹟。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經常歌頌一位偉大母親給予孩子全面的愛,熱衷於充滿神性、無條件的包容,但背後又有什麼值得我們探究的創傷在? 討論傳統母親形象與個人心靈深處之間的矛盾,透過自我認識與感受的分辨,去治癒過去的傷疤。 唯有接納自己的脆弱,我們才能在生活中迎來真正的奇蹟。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