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刻都是來不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跟一位20年多交情的老友通了電話,他是個長期吃藥控制痛風的病人。對話中講到明星逝世,我就問了一句他的想法。他莞爾一笑的回答我:「生死有命」。
首次真實意識且心理感受到生死,在高中,同輩。
不經意的某一天,接到了國中同學的電話,告知班上的某一同學,在畢業前夕去溪邊烤肉慶祝後,人就沒有再回去了。
電話聽到感覺像玩笑話,掛上電話後則舉止失常。他跟我之間就是同學,沒有特別的交情,但是眼前跟腦中就有著跑馬燈般的畫面輪番出現,像昨天。與幾個同學約時間前往殯儀館,明明是藍天白雲,陽光耀眼,但走到這空間就有著無形壓力,眼光所及氛圍都沉重哀戚,走到朋友的廳前、見到一女士哭到昏厥的瞬間,被眾人攙扶離開。
像是局外人不明其沉痛,可心慌意亂的感傷也是揮之不散。
看著最後一面,畫著妝的臉,口中含著東西,也沒敢問,我正眼看著與記憶中沒有改變的顏臉,怎麼看都不明白、死亡與睡著間的差異感。
時至今日,那臉的樣貌我仍清晰地在腦海中看見。
親戚的葬禮也是有經歷過的,而旁觀者般的觀看流程與局內人的身在其中,就在這一場同輩的作為分割線,從這一天起,那儀式的舉行都有不同的深意。從表象的觀看、居中的立場到同理心的感受,就在日日月月年年歲月流逝,在知曉、參加的一場場,漸漸雲淡風輕冷眼看淡。
管人生還會 有多少無常
迫在眉睫 是眼前的日常
老一輩的離去與同輩的驟逝,似乎比我年歲預期還早不惑。
並沒有厲害到學會懂得活在當下,只是就像經歷一樣,見多了,傷心難過的舒緩方式會找到方法,因為你有責任跟工作,情緒是必須自我內斂在你可以的時間處理,成為大人得認知無法隨心所欲釋放真實的自己。
大家應該都有過一段日子,想著「自己活在世上的意義是什麼」、「生命是甚麼」。而我除了探索自己的追求,另外就是去看些與生死有關的書籍,而無論任何接觸死亡的行業的、最終都會告訴你,「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活著的人」,「死亡、能讓我們想一想活著的價值」。
人呀、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活著。

如果死不能選擇,只能有一種樣子,活著卻可以有無數種選擇,不必只像一塊鐘錶一般,在忙忙碌碌中轉動。
—《禮儀師的生死見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會員
113內容數
你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呢,是歡喜悲傷還是一點點不知名的愁。 如果是、請進來我的世界,稍做停留在這裡,有人陪你歡喜悲傷陪你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男人所有累積的負擔,要嘛混著酒吞下、要嘛抽著菸吐散,而此時展現的、是唱著歌釋放
越是開始深入去了解自己的愛好,感受到眼看耳聽的世界、都是僅屬於自己的。尤其是現在演算法主導的年代。
男人所有累積的負擔,要嘛混著酒吞下、要嘛抽著菸吐散,而此時展現的、是唱著歌釋放
越是開始深入去了解自己的愛好,感受到眼看耳聽的世界、都是僅屬於自己的。尤其是現在演算法主導的年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死亡 死亡,其實也未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一切都可終止了,能好好休息了。 但是在畫下句點之前,好像有些事應該要做。 只是,好像是沒有辦法擁有做好準備的時刻。 至少,從未完整寫過一篇遺書, 好好感謝那些愛我的人,一直以來的照顧良多, 無限制地承接我,擁抱我的脆弱。 好好表白那些我愛的人,在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老朋友其實就象徵著過去,他們是我活過的痕跡和證明,事物會被抹面,但人不會,在人們心中的記憶不會,除非等到認識你、記得你的人都不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了。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什麼叫做活著?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死亡 死亡,其實也未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一切都可終止了,能好好休息了。 但是在畫下句點之前,好像有些事應該要做。 只是,好像是沒有辦法擁有做好準備的時刻。 至少,從未完整寫過一篇遺書, 好好感謝那些愛我的人,一直以來的照顧良多, 無限制地承接我,擁抱我的脆弱。 好好表白那些我愛的人,在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老朋友其實就象徵著過去,他們是我活過的痕跡和證明,事物會被抹面,但人不會,在人們心中的記憶不會,除非等到認識你、記得你的人都不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了。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什麼叫做活著?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