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戒不掉,就有覺知的好好跟「他」相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只有毒品及社交媒體會稱他們的顧客為「使用者」
There are only two industries that call their customers "users" : illegal drugs and software.
劇照來源:IMDB

劇照來源:IMDB

問:「今年到現在,你每天都堅持一定會做的是什麼事?」
答:「幫手機充電。」
這是去年底在群組裡流傳的一個笑話,很有趣,卻也既貼切又諷刺的反映了,現代的我們,每個人程度不一的3C成癮生活。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是Netflix的自製紀錄片,台灣的中譯片名,很切實的道出本片的精義——明知google、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存在某個程度的危害,卻又難以戒斷,陷入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兩難;香港的中譯片名則相當有意思:《願者上網》;全球20億的使用者都是茫茫網海裡的魚,Facebook、google等智能帝國,則是手持釣竿的姜太公,以只有極少數人才懂得的大量數據與精算,利用每個人各自的喜好與弱點,不著痕跡的誘使使用者心甘情願,成為他們擺弄的魁儡,奉上鈔票,購買商品或服務,或參加選舉、為某個人投下選票,甚至參與革命,讓國家改朝換代,前者可能每天都在發生;後者,美國大選與2010年阿拉伯地區發生的茉莉花革命,則是已經發生的事實。

本片以實際的採訪與戲劇模擬交錯,說明網際網路軟體對人們的影響。受訪者都不是等閒之輩,而是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與曾在google、facebook等公司工作過的高層管理或技術人員,如前Google的設計倫理師崔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發明like按鈕的Justin Rosenstein…...這些技術人員,雖然在專業上表現優異,卻也因為專業,深知社交媒體對人類心智甚至對社會的危害,離開這幾家讓眾人欣羨的超級企業;讓人驚心的是,他們在明知有害的情況下,仍無可奈何的對自己所設計的服務,嚴重使用成癮。

劇照來源:IMDB

劇照來源:IMDB

社交媒體讓青少年的焦慮、憂鬱比率遽增

戲劇的部分,則擬人化社群軟體的AI,說明它如何利用動態牆與通知等功能,適時的搭配廣告與推薦,操弄某個家庭裡的少年與少女;讓少年除了掏錢購買商品外,還因為一面倒的接收某個方向的政治訊息,情緒亢奮參與街頭運動,最終遭警察逮捕;而這個家庭裡的少女,連媽媽要她和哥哥,好好吃一頓飯,不要配手機,這個我看來不會太苛刻的要求,都完全做不到;而晚間她因為手機裡的留言或讚,或喜不自抑,或悲傷流淚的情節,則讓我毛骨悚然;《智能社會:進退兩難》裡採訪的專家指出,社交媒體的興起,造成美國青少年焦慮與憂鬱的比率大幅提高,因自殘而送醫的少女在2011至2013年間開始大幅上揚,遠高於過往。

驚悚、恐怖、動作片,不是我偏好的電影類別,《智能社會:進退兩難》裡的戲劇模擬,卻讓我彷若看一部科技驚悚片;然而,片中的戲劇雖僅是模擬,卻一點都不虛幻,而是很多家庭裡,不同程度的現實。我的孩子目前雖然才小二與大班,他們在五歲左右,就已經會利用語音輸入功能,在youtube上尋找想看的影片,也都已有輕微的3C成癮問題,本片的內容,對我來說,無異是一記警鐘。

我真希望知道如何戒掉「你」

然而,儘管知道Google、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對身心健康可能有害,你離開得了他們、戒得了他們嗎?

我承認我做不到,他們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可以不看facebook的朋友動態,卻無法不每天收gmail,信用卡、電信帳單,都早已改成透過e-mail發送的電子帳單;google雲端硬碟,在多年以前,就已是我的重要工具,這篇文章就是在google的雲端文件處理,再複製貼上《方格子》;我兩個孩子從出生後到現在的照片,也都存在google相簿;如果哪一天google大當機,我想,我也會像《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模擬戲劇裡的少女一樣,因為吃飯不能配手機而情緒失控。

我想我不會是意志力特別薄弱的個案;沒有虛擬網路的單純實體世界,已是我們再也回不了的過去;其實,google、facebook創立的初心都是為了利益人群,在商業模式的運作下,不知不覺的變成現在這樣善惡同體的巨獸;警醒的知道它可能的危害,有助於我們更正向的利用它;受訪的幾位科技公司前員工,雖然大部分的訪談內容都是悲觀憂心的,但也都在結尾時展現審慎樂觀。

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就像刀子,我們需要它切菜,以便烹調我們日常所食,但使用不慎,也會傷及使用者;網路與社交媒體也是,幾位專業人員提出使用建議,像「關閉不必要的通知」、「刻意follow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都是很實用的,讓我們可遠離危害的方式;而為人父母如我,更要非常注意孩子的交友與3C使用狀況,引導他們正確的運用,我自己更要以身作則,做好身教示範。

看到《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引用美國統計學家Edward Rolf Tufte的話說「只有毒品及社交媒體會稱他們的顧客為『使用者』。」(There are only two industries that call their customers "users" : illegal drugs and software.),我很離題的想到李安的《斷背山》中,Jack對Ennis說的「我真希望知道如何戒掉你」(I wish I know how to quit you.);我很清楚我戒不掉網路,既然如此,那就努力讓自己有覺知的跟「他」好好相處!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亭安 Ann Lin 的心靈食堂
281會員
220內容數
身體需要食物,才有能量,心靈也是;電影、戲劇還有書,就是我的心靈糧食,這裡分享這些心靈糧食,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
2025/04/29
「我一直走一直走,不斷地走下去,是電影抓住我的,掐著脖子拎起來,別人以為是我想創作才不逃走,不,我是逃不掉,我被牢牢抓住了。」──宮﨑駿
Thumbnail
2025/04/29
「我一直走一直走,不斷地走下去,是電影抓住我的,掐著脖子拎起來,別人以為是我想創作才不逃走,不,我是逃不掉,我被牢牢抓住了。」──宮﨑駿
Thumbnail
2025/02/26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想成為主角,想站在聚光燈下,但很I的Orin,用她自己的獨特I風格,創立了一個好適合我們這種I人的「老二哲學」,真的,不用當那個被拱的月亮,了解自己,用自己的熱愛,專注走自己喜愛的路,即使只是繁星中的一顆,也能發出自己獨特的光芒,引領同類相契的人們。
Thumbnail
2025/02/26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想成為主角,想站在聚光燈下,但很I的Orin,用她自己的獨特I風格,創立了一個好適合我們這種I人的「老二哲學」,真的,不用當那個被拱的月亮,了解自己,用自己的熱愛,專注走自己喜愛的路,即使只是繁星中的一顆,也能發出自己獨特的光芒,引領同類相契的人們。
Thumbnail
2024/06/07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選擇記住的童年事件,是有特定意圖的,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要由我們來賦予經驗意義。 知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將父親根植在他血液裡的「賊性」,轉化為情治工作的特別能力,與寫作上豐富的材料,生命給他一手爛牌,但他把它翻轉成一場好局,真是超級強大的!
Thumbnail
2024/06/07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選擇記住的童年事件,是有特定意圖的,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要由我們來賦予經驗意義。 知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將父親根植在他血液裡的「賊性」,轉化為情治工作的特別能力,與寫作上豐富的材料,生命給他一手爛牌,但他把它翻轉成一場好局,真是超級強大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根據統計,擁有智慧型手機的美國人超過百分之八十,每人平均約看手機五十次。起床時看社群貼文、搭大眾運輸時回客戶訊息、休閒時刻看Netflix,我們生活處處是數位科技的身影,而伴隨數位科技發展的,不僅有生活型態的改變,還有大數據提取與分析的「數據代理公司」...
Thumbnail
根據統計,擁有智慧型手機的美國人超過百分之八十,每人平均約看手機五十次。起床時看社群貼文、搭大眾運輸時回客戶訊息、休閒時刻看Netflix,我們生活處處是數位科技的身影,而伴隨數位科技發展的,不僅有生活型態的改變,還有大數據提取與分析的「數據代理公司」...
Thumbnail
在人手一機的現代,智慧型手機為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生活幾乎只需一台手機,便能解決各種疑難雜症,但在便利背後需要付出的代價為何呢?個資、位置、消費紀錄等各種隱私其實都是網路背後的隱藏成本,在這些被大眾忽略的數位紀錄中,其實輕易地就能拼湊出一個人在真實世界行動軌跡,只要稍加不注意就可能成為網路犯罪加害者的
Thumbnail
在人手一機的現代,智慧型手機為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生活幾乎只需一台手機,便能解決各種疑難雜症,但在便利背後需要付出的代價為何呢?個資、位置、消費紀錄等各種隱私其實都是網路背後的隱藏成本,在這些被大眾忽略的數位紀錄中,其實輕易地就能拼湊出一個人在真實世界行動軌跡,只要稍加不注意就可能成為網路犯罪加害者的
Thumbnail
不管你相不相信,如今「社群平台」已成為另一種「大眾媒體」! 對於媒體閱聽模式產生如此劇烈的改變,其實是令人憂心的,其中的利弊得失絕非僅止於一個產業市場佔有率的變化或是廣告移轉消長這麼單純的商業思維而已,因為這是一個攸關社會第四權,用以監督政府,維護人權的媒體產業 ...
Thumbnail
不管你相不相信,如今「社群平台」已成為另一種「大眾媒體」! 對於媒體閱聽模式產生如此劇烈的改變,其實是令人憂心的,其中的利弊得失絕非僅止於一個產業市場佔有率的變化或是廣告移轉消長這麼單純的商業思維而已,因為這是一個攸關社會第四權,用以監督政府,維護人權的媒體產業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