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創業 9/30課程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是第三次上課,老師一開始即與我們說明本次課程的主題是「線性思維」,鴻海花了十年以上才讓產業龐大與組織化,然而facebook卻只花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擁有上億的使用人次,說明了線性成長與指數成長的極大差異,而若我們想要擁有指數成長的可能,就需要先讓腦袋有指數思維,我們原先的腦袋過於習慣線性的事物,需要透過許多例子與練習,才有辦法將新的想法內化於己。
在現今這個科技發展快速的世界,許多從前總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如今都有可能實現,老師在課堂上分享了許多發表過的東西,像是影像感測器(鏡頭)做的極小而拍攝畫面仍舊十分清晰,或是在無重力環境中3D列印,使衛星範圍增大且易於發射,或是Elon Musk前陣子提出的,想將AI植入腦中,人機合一能創造更多可能,聽到這裡我驚訝到都忘了眨眼,許多很有趣且驚奇的發現發生在我存在的這個世代,聽到這裡不免想動手製造出甚麼有趣的東西。
老師最後分享了他與組員當初在奇點大學畢業前發表的成品,是一個別在胸前有鏡頭的小AI,會記錄所有日常生活中的資料,包括吃的食物、做的事情,或是看見了甚麼,而若過陣子生病,也十分容易取得先前的資料,好以告知醫師,提升治療品質與速度,覺得這項發表十分實用且能改善人們生活,期許自己之後也能做出同樣宗旨的作品。
期待下次的課程!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ile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學期修讀了一門創新思考的課程,我是第一次修讀這類型的課程,期初時因選課人數達上限,於是老師發起了篩選機制-要我們利用幾分鐘的時間自我介紹,並說明修讀本課程的原因,而後老師與助教會留下相對合適的人選,很幸運的我有機會能夠繼續參與其中。 第一堂時便得知老師豐富的人生經歷,從傳播學系到資訊工程,從台
這學期修讀了一門創新思考的課程,我是第一次修讀這類型的課程,期初時因選課人數達上限,於是老師發起了篩選機制-要我們利用幾分鐘的時間自我介紹,並說明修讀本課程的原因,而後老師與助教會留下相對合適的人選,很幸運的我有機會能夠繼續參與其中。 第一堂時便得知老師豐富的人生經歷,從傳播學系到資訊工程,從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Thumbnail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6/2 晚間在台大體育館的演講:開創產業革命的全新時代,為 AI 趨勢再掀起一波全民浪潮。 筆者從大學資訊管理課使用的 PE2 電腦、到 30 多年後的 AI,從兒時自家沒有電話還得借鄰居的電話號碼與外界聯繫、到 BB Call 呼叫器、手機到智慧型手機,隨著時代與科技發展的日新
Thumbnail
AI伺服器成長預期2028年的數學也已經逐漸都有人算出來了 這就是正常的未來產業週期,無可避免也是歷史慣性 過去的智慧型手機跟電動車都表演過了 硬體先領先市場市佔率想像力之後才是軟體的週期還有電子零組件的價值提升想像 就像近期很多人討論巴菲特賣蘋果的操作 巴菲特買蘋果是在2016年跟現
從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運作原理來思考AI時代中「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黑板板書?多媒體投影? 從以前需要手動塗畫的幻燈片,到後來的影片、PPT,現在新世代偏好的Canva(我現在也非常倚賴XDDD),又或者是各種AI軟體──教學現場,到底應該要用什麼工具呢?
人們總是期盼科技帶來的創新,說到底是人在心理上對於現行做法想要改變,或是挑戰既有威權的心理投射。 千萬別忘了,在ChatGPT與AI的年代,人要能不被取代,創造資料庫中找尋不到觀點以及同理心,凌駕AI產生新價值。
刷到一個課程推廣的講座,每位三千元,主講的內容是動線規劃。 之所以覺得它貴,是因為根據我的經驗,這個是有點像師徒相傳的技術,不是幾個小時就能講的清楚的。除了講幾個英日語的專有名詞外,頂多再拿幾個賣場的平面圖講解一下,而對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商品販售,聽課的根本獲取不了什麼東西。 動線在日語叫做磁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Thumbnail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6/2 晚間在台大體育館的演講:開創產業革命的全新時代,為 AI 趨勢再掀起一波全民浪潮。 筆者從大學資訊管理課使用的 PE2 電腦、到 30 多年後的 AI,從兒時自家沒有電話還得借鄰居的電話號碼與外界聯繫、到 BB Call 呼叫器、手機到智慧型手機,隨著時代與科技發展的日新
Thumbnail
AI伺服器成長預期2028年的數學也已經逐漸都有人算出來了 這就是正常的未來產業週期,無可避免也是歷史慣性 過去的智慧型手機跟電動車都表演過了 硬體先領先市場市佔率想像力之後才是軟體的週期還有電子零組件的價值提升想像 就像近期很多人討論巴菲特賣蘋果的操作 巴菲特買蘋果是在2016年跟現
從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運作原理來思考AI時代中「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黑板板書?多媒體投影? 從以前需要手動塗畫的幻燈片,到後來的影片、PPT,現在新世代偏好的Canva(我現在也非常倚賴XDDD),又或者是各種AI軟體──教學現場,到底應該要用什麼工具呢?
人們總是期盼科技帶來的創新,說到底是人在心理上對於現行做法想要改變,或是挑戰既有威權的心理投射。 千萬別忘了,在ChatGPT與AI的年代,人要能不被取代,創造資料庫中找尋不到觀點以及同理心,凌駕AI產生新價值。
刷到一個課程推廣的講座,每位三千元,主講的內容是動線規劃。 之所以覺得它貴,是因為根據我的經驗,這個是有點像師徒相傳的技術,不是幾個小時就能講的清楚的。除了講幾個英日語的專有名詞外,頂多再拿幾個賣場的平面圖講解一下,而對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商品販售,聽課的根本獲取不了什麼東西。 動線在日語叫做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