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公平的事情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0年9月19日《世界上有公平的事情嗎》—墜深淵

小時候,大人會盡力授予孩子們活在公平的世界;長大後,自己才發現這社會從來都不公平,哪怕只是簡簡單單的生存,教育和工作。


raw-image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綜藝,裏面有一個橋段:導師在催促學員趕緊換衣服去晨練上早課,可學員一直在拖拖拉拉,不肯換衣服,不肯動身,要死要活的。然後導師就生氣地訓斥了學員一頓,然後老師問他們為什麼不肯去晨練時,學員回答說“覺得自己太沒實力了,而且學的比別人慢,不夠人家努力,聰明,這個對他們不公平”。老師回了一句“既然知道自己不夠好,為什麼不努力,你覺得不公平,這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有些人一出生就沒手沒腳的,你覺得公平嗎?”。

學員們一個個都不敢出聲了。其實,這個只是一個生活中很常見到的現象,為什麼強者不會埋怨世界不公平?因為他們很早就知道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想要收穫,那就必須得去爭取,而不是坐著等天上掉下餡餅。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主張“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再來帶動剩下的人,這樣可以讓國家整體得到富強”。這個主張雖然沒錯,但也衍生出了很多問題,如貧富差距、富二代、窮二代、寒門再難出將士等。沒錯,很多人都是靠著上一代人努力,從一出生就已經含著“金鑰匙”,所以他們可以輕輕鬆松得到自己想要的欲望。相反,再來看窮二代,他們努力辛辛苦苦讀書工作,結果得到的回報還不如人家千萬分之一,這是何其的悲哀啊!又或許,他們並不是悲哀,他們只是尚未開發的土地。但,這開發的權利已不在他們自己的手上了。還有很多尚未出生的嬰兒由於在母體時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疾病,這導致很多嬰兒未能和正常嬰兒觀看世界一眼就已經失去了活著的機會。這難道又公平嗎?

小時候,大人會盡力授予孩子們活在公平的世界;長大後,自己才發現這社會從來都不公平,哪怕只是簡簡單單的生存,教育和工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yan Chan的沙龍
1會員
14內容數
Ayan Ch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24
2020年10月9日《只要死不了,其他都是小事》——坠深渊 如果有什麼難點,疑點,只要不威脅到“命”,其實都好說。
Thumbnail
2020/10/24
2020年10月9日《只要死不了,其他都是小事》——坠深渊 如果有什麼難點,疑點,只要不威脅到“命”,其實都好說。
Thumbnail
2020/10/07
2020年9月21日《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餘時想其他》——墜深淵 每個人都在追逐自己的理想,追趕著進度,哪有空搭理無聊區間。 還記得大三上學期,我有一次上臺報告的時候,一上臺,太緊張了,導致我演講不利索,慌慌張張的,結果1分半的講稿,我花了將近4分鐘才將完,導致我這一組的報告時間延長了
Thumbnail
2020/10/07
2020年9月21日《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餘時想其他》——墜深淵 每個人都在追逐自己的理想,追趕著進度,哪有空搭理無聊區間。 還記得大三上學期,我有一次上臺報告的時候,一上臺,太緊張了,導致我演講不利索,慌慌張張的,結果1分半的講稿,我花了將近4分鐘才將完,導致我這一組的報告時間延長了
Thumbnail
2020/10/07
2020年9月21日《快點來到成年人的世界吧》——墜深淵 那時的你,一定會更加用心去當一個成年人吧!  前段時間《以家人之名》這部電視劇曾有一個畫面是賀子秋在咖啡廳裏安慰開導小美,那時,小美對於小時候誣陷李尖尖耿耿於懷,始終不能面對李尖尖,殊不知人家早已忘得翹翹了。賀子秋最後摸著小美的頭說:“快點來
Thumbnail
2020/10/07
2020年9月21日《快點來到成年人的世界吧》——墜深淵 那時的你,一定會更加用心去當一個成年人吧!  前段時間《以家人之名》這部電視劇曾有一個畫面是賀子秋在咖啡廳裏安慰開導小美,那時,小美對於小時候誣陷李尖尖耿耿於懷,始終不能面對李尖尖,殊不知人家早已忘得翹翹了。賀子秋最後摸著小美的頭說:“快點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什麼是「不公平的起跑點」? 就是有關每個人出生及幼年時期 的 人事地物時 的 天地之別。 #導師的修煉 之 家庭與經濟弱勢的孩子們 當導師,才會得知學生的家庭背景資料。 然後,就會深刻體會到​人各有命, 沒有一個孩子能決定自己出生於何人家? 也沒有一戶人家能選擇降臨的孩子。 弱勢
Thumbnail
什麼是「不公平的起跑點」? 就是有關每個人出生及幼年時期 的 人事地物時 的 天地之別。 #導師的修煉 之 家庭與經濟弱勢的孩子們 當導師,才會得知學生的家庭背景資料。 然後,就會深刻體會到​人各有命, 沒有一個孩子能決定自己出生於何人家? 也沒有一戶人家能選擇降臨的孩子。 弱勢
Thumbnail
社會公不公平,取決於你怎麼看。 論社會公平,最常討論貧與富。 我出生貧寒,我倒楣;他出生含金湯匙,他好爽。 我從小要省吃儉用、半工半讀;他從小補習、學樂器,成績當然一路優秀,人生勝利組。 反正他有錢,不用為生計考量,他可以自由探索人生,直到找到他的天賦與興趣,並將其轉為職業與志業;但我不行,我討厭我
Thumbnail
社會公不公平,取決於你怎麼看。 論社會公平,最常討論貧與富。 我出生貧寒,我倒楣;他出生含金湯匙,他好爽。 我從小要省吃儉用、半工半讀;他從小補習、學樂器,成績當然一路優秀,人生勝利組。 反正他有錢,不用為生計考量,他可以自由探索人生,直到找到他的天賦與興趣,並將其轉為職業與志業;但我不行,我討厭我
Thumbnail
大人們一直告訴我們要努力讀書才能夠有好成績,要努力考好成績才可以贏過其他人,要贏過其他人才可以過好生活。 也漸漸在我腦海中植入了一種觀念:「我能夠有今天,都是因為我很努力很努力,都是我應得的。」 然而,這樣的觀念其實是很可怕的。它讓我們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同時也讓我們認為:「其他人就
Thumbnail
大人們一直告訴我們要努力讀書才能夠有好成績,要努力考好成績才可以贏過其他人,要贏過其他人才可以過好生活。 也漸漸在我腦海中植入了一種觀念:「我能夠有今天,都是因為我很努力很努力,都是我應得的。」 然而,這樣的觀念其實是很可怕的。它讓我們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同時也讓我們認為:「其他人就
Thumbnail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會再把「應得的」這件事說的如此簡單,而把所有的責任都加諸在失敗者的肩上,藉此拉近貧富間的差距。雖然的確沒辦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公平,但起碼我們可以讓更多人有基本的生活水平,不至於因為「只是出生貧窮」便無法流動到更高的階層。
Thumbnail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會再把「應得的」這件事說的如此簡單,而把所有的責任都加諸在失敗者的肩上,藉此拉近貧富間的差距。雖然的確沒辦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公平,但起碼我們可以讓更多人有基本的生活水平,不至於因為「只是出生貧窮」便無法流動到更高的階層。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抱怨過,為什麼別人過得比你好?為什麼老師對其他同學比較好?為什麼別人薪水比你高?你想知道為什麼嗎?         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這世界公平嗎?答案是「否」。這世界大部分的事都不公平。在學生時期,老師都會特別關心成績優秀的學生;對於成績差的學生,卻不太有人會管。出社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抱怨過,為什麼別人過得比你好?為什麼老師對其他同學比較好?為什麼別人薪水比你高?你想知道為什麼嗎?         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這世界公平嗎?答案是「否」。這世界大部分的事都不公平。在學生時期,老師都會特別關心成績優秀的學生;對於成績差的學生,卻不太有人會管。出社
Thumbnail
人類文明日趨發達,追求自由平等、均富是人類的理想與目標 但理想跟目標卻常常事與願違,理想歸理想,目標歸目標 夢想很美好,但是現實太殘酷,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太骨感 社會上充斥著許多亂象,小人得志,正人君子及好人常被打壓無法出頭 許多令人無法理解的事情跟不公平的事情一再地發生
Thumbnail
人類文明日趨發達,追求自由平等、均富是人類的理想與目標 但理想跟目標卻常常事與願違,理想歸理想,目標歸目標 夢想很美好,但是現實太殘酷,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太骨感 社會上充斥著許多亂象,小人得志,正人君子及好人常被打壓無法出頭 許多令人無法理解的事情跟不公平的事情一再地發生
Thumbnail
從前我們家很窮,我爸爸是農村家出來的孩子,國中畢業就必須回家幫忙務農,我母親則是高中畢業就去工廠當女工,家庭的環境確實造就了每一個孩子的天資,家中還有四個孩子,我能得到的資源更少了,很多時候都必須靠自己爭取,或是自己賺錢,我從國小就開始幫忙家裡做家庭代工,別的小孩是上美術課、音樂課、舞蹈課,我則..
Thumbnail
從前我們家很窮,我爸爸是農村家出來的孩子,國中畢業就必須回家幫忙務農,我母親則是高中畢業就去工廠當女工,家庭的環境確實造就了每一個孩子的天資,家中還有四個孩子,我能得到的資源更少了,很多時候都必須靠自己爭取,或是自己賺錢,我從國小就開始幫忙家裡做家庭代工,別的小孩是上美術課、音樂課、舞蹈課,我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