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芝加哥七人案》—被決定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莫名其妙七點醒就把這電影看完了,當然在看之前必須先查評價,IMDB 8,爛番茄都是9,當然就看下去。(不過這兩個也未必準,因為同樣是 Eddie Redmayne 主演的《丹麥女孩》在Imdb 也有7,爛番茄分別是6、7,但這部簡直爛得要死,要形容爛得程度大概跟《返校》相似。理由就是在《返》電影中相較於遊戲中的鬼差,直接把帽子放上國民黨徽,以前繞耳的台詞:「你是忘記?還是害怕想起來?」就像衛教片一樣告訴觀眾:「要記得!要記得!要記得!」那這跟威權時期電影前要放國歌告訴你:「要愛中華民國!要愛中華民國!要愛中華民國!」有什麼差別。而《丹》裡頭的 Eddie 演得很用力,就很不自然。這還其次,主要是導演的鏡頭很明顯,就連我這外行都知道他要呈現「男性凝視(Male Gaze)」,這一點都不是暮鼓晨鐘,反而是惱人的飛蠅一直讓人出戲)


括號比本文還長?


言歸正傳,這部片讓我想到《When They See Us》,講述中央公園被種族審判的五位黑人,都是很棒的作品,而芝加哥七人的審判則牽涉到政治審判,裡頭一個對白很有趣,被告之一的 Abbie 說:


「這是一場政治審判!」


律師William Kunstler 說:


「只有民事審判跟刑事審判,沒有政治審判!」


但是隨著案件的進展,在台面下的公訴人以及被司法部長指示要用前先迫害黑人言論自由的法規來起訴這七人等即便被撇除在外,但是在檯面上可見的是審判庭的極端不公正。


起訴事實是被告等人共謀煽起暴動,但實際上被告分屬不同的組織。(若非同組織,如何共謀?)


而法庭從頭到尾對於被告這方十分的不公正,包括讓黑豹黨員Bobby Seale 從頭到尾無法有律師被代表、也無法詰問證人、甚至在主張自身權利時被法官下令法警帶到後方上銬並以布巾塞到嘴裡(不人道),同時對於辯方的異議(包括對法庭的程序不合法,以及檢方的詰問不合法)全數予以駁回。


這讓律師Kunstler也說:


「從來不覺得有政治審判,但這場審判例外。」


結論是,Seale 是無效審判讓被告剩下7人,雖然最後對於被起訴的罪名都是無罪,但都因被起訴藐視法庭罪而被判刑,不過後來這個結論都被推翻,Luckily。


我們對於三權(孫文的五權是自創,不用說了)分立當作是天經地義,就像我們擁有權利以為是「天賦人權」,不,是人賦人權,甚至人權是人造的。三權也並不是分立,那只是從洛克到孟德斯鳩的理論建構,就像社會契約現實上從來不存在,證成社會契約的前政治社會狀態-the state of nature(自然狀態)也是虛構。司法被認為「應該」要獨立於行政與立法之外,但最早最早的分立中司法是被歸類在行政之中。我們創造出它們的區別就像我們創造出善惡,但法律既然是國家定的,執法者的司法與執法者的行政不同樣都是執法(Enforceforcement of the Law)?


換句話說,在主權的彰顯上司法與行政是同樣的,只是我們後見地把他們區隔出定性,但在《芝加哥七人案》中我們就能看見法官同樣也是官員,不要忘了他身為公務員的本質。更尤其在不同法系的普通法制下法官的裁量空間更為寬廣,甚至美國是當頭的民主自由國家,但我們也能發現即便在這裡司法也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公正(The Justice is not so Justice as we Expected.)。


律師的角色在裡頭也被彰顯,當全世界都與被告敵對時,律師是唯一與當事人站在一起的,這個案件中幸運的是全世界是站在被告這方,但這並不是常態。被告的等人的訴求是和平抗議、反越戰(抗議現場甚至有女性被脫衣蕩婦羞辱,或是警察要施暴時先摘掉警徽與名銜,這些事情在今日都還在發生),但當與政府要縮緊管制時的政策相悖,他們就被選上作為獻祭的替罪羊,但為了恢復秩序,這個國家需要以什麼為代價?自由?民主?司法獨立?憲法保障的律師權利?被告詰問證人的權利?為了秩序所必須犧牲的憲法基本權利程度、種類、數量,將會決定這個國家的性質究竟是專制又或者是自由。而即便是自由世界的領頭羊如美國,也有這樣的(黑)歷史,就如同五零年代的麥卡錫主義也曾經箝制言論自由這個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基本權利。


在這裡我們會發現,我們以為司法是司法,政治是政治,但實際上,司法就是政治,每一場審判都是政治審判。對於反戰行為與國家政策的悖反?這是政治。對於酒駕危害公眾秩序為了安撫民心而加重刑度?這是政治。對於隨機殺人案速審速決?這是政治。就連偷便利商店麵包而司法必須宣判罪刑以維持整個法律制度,這些全部都是政治。我們無法逃離,這個世界不論在物理還是文化層面上都沒有未開化之地,全球化代表的不是欣欣向榮的花花世界,而是四處被政治給包籠由不得你。我們以為我們自由,我們以為我們有選擇,但我們從根本就沒有選擇處不處在政治社會之中,自由只是我們的幻想,自由意志只不過是我們用來斷罪所需的正當化說詞。



source:https://www.houstonpress.com/arts/things-to-watch-the-trial-of-the-chicago-7-11498707

source:https://www.houstonpress.com/arts/things-to-watch-the-trial-of-the-chicago-7-1149870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友俞
85會員
391內容數
雜評
曾友俞的其他內容
2025/03/26
說到底,善、惡又是什麼?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但我們所具有的價值框架所設想出的善人、惡人就是一個理型的完人。《道》所留下的模糊空間及其所演示出角色所具有的道德瑕疵,都是在二元化的世界中讓我們看見二元化限制的線索。
Thumbnail
2025/03/26
說到底,善、惡又是什麼?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但我們所具有的價值框架所設想出的善人、惡人就是一個理型的完人。《道》所留下的模糊空間及其所演示出角色所具有的道德瑕疵,都是在二元化的世界中讓我們看見二元化限制的線索。
Thumbnail
2025/01/24
若真論及其所能予觀者的,將非媚俗的感動,而是欲求(感動)者,必先服從(設定)。 那麼,觀影、理解、詮釋作品,是否依然自由?感動究竟是太過廉價,抑或是太過奢侈(而需以自由交換)?
Thumbnail
2025/01/24
若真論及其所能予觀者的,將非媚俗的感動,而是欲求(感動)者,必先服從(設定)。 那麼,觀影、理解、詮釋作品,是否依然自由?感動究竟是太過廉價,抑或是太過奢侈(而需以自由交換)?
Thumbnail
2024/12/09
攝影的行為無論在中文或是英文都是十分相似的,攝—射—shoot。子彈與影像都是暴力的,二者都能決定現實(reality),具有絕對的權力(power)。隨行於士兵旁的戰地記者(或是任何記者),按下的快門就如同槍枝的板機,後者決定了另一個他人生命存否的現實,前者則決定了世界景象的現實。
Thumbnail
2024/12/09
攝影的行為無論在中文或是英文都是十分相似的,攝—射—shoot。子彈與影像都是暴力的,二者都能決定現實(reality),具有絕對的權力(power)。隨行於士兵旁的戰地記者(或是任何記者),按下的快門就如同槍枝的板機,後者決定了另一個他人生命存否的現實,前者則決定了世界景象的現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Thumbnail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Thumbnail
很難不讓人想到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而在書腰上的宣傳文字,更會令人期待其中的轉折,與可能出現的道德困境。儘管如此,《陪審員》中的情節卻還是比想像中的更加難以預測,不僅止於法庭內辯論的橋段設計,也讓它展現出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面向。
Thumbnail
很難不讓人想到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而在書腰上的宣傳文字,更會令人期待其中的轉折,與可能出現的道德困境。儘管如此,《陪審員》中的情節卻還是比想像中的更加難以預測,不僅止於法庭內辯論的橋段設計,也讓它展現出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面向。
Thumbnail
杜韋奈(Ava DuVernay)執導的Netflix原創影集《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改編自發生於1989年紐約的真實事件「中央公園五人案」
Thumbnail
杜韋奈(Ava DuVernay)執導的Netflix原創影集《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改編自發生於1989年紐約的真實事件「中央公園五人案」
Thumbnail
韓國火爆神劇《黑話律師》9/17終於完結了,第1季一共16集,法庭/監獄/政壇/醫院,處處點燃戰火!該劇把最血淋淋/真實的政治妥協刻劃的淋漓盡致。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光與影的對決,最終獲勝的是...? 心得分享,有雷有雷!還沒看得可以自己去看,值得!
Thumbnail
韓國火爆神劇《黑話律師》9/17終於完結了,第1季一共16集,法庭/監獄/政壇/醫院,處處點燃戰火!該劇把最血淋淋/真實的政治妥協刻劃的淋漓盡致。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光與影的對決,最終獲勝的是...? 心得分享,有雷有雷!還沒看得可以自己去看,值得!
Thumbnail
場地: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場次:1997.03.13 19:30 座位:自由入座
Thumbnail
場地: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場次:1997.03.13 19:30 座位:自由入座
Thumbnail
莫名其妙七點醒就把這電影看完了,當然在看之前必須先查評價,IMDB 8,爛番茄都是9,當然就看下去。(不過這兩個也未必準,因為同樣是 Eddie Redmayne 主演的《丹麥女孩》在Imdb 也有7,爛番茄分別是6、7,但這部簡直爛得要死,要形容爛得程度大概跟《返校》相似。理由就是在《返》電
Thumbnail
莫名其妙七點醒就把這電影看完了,當然在看之前必須先查評價,IMDB 8,爛番茄都是9,當然就看下去。(不過這兩個也未必準,因為同樣是 Eddie Redmayne 主演的《丹麥女孩》在Imdb 也有7,爛番茄分別是6、7,但這部簡直爛得要死,要形容爛得程度大概跟《返校》相似。理由就是在《返》電
Thumbnail
美國戲劇影集《警探辦案實錄》是一季約八集由真實警方敘述他從警人生中最有印象以及改變他警察生涯的辦事模式的案件,以單元劇和戲劇演出的形式來敘述一個真實經辦的形式案。這之中有殺人案、誘拐綁架、以及兒童性侵等,讓真實的警方描述他們辦案如何尋找證物證人,突然家屬與證人心防,最終將事實還原逮捕犯人歸案。
Thumbnail
美國戲劇影集《警探辦案實錄》是一季約八集由真實警方敘述他從警人生中最有印象以及改變他警察生涯的辦事模式的案件,以單元劇和戲劇演出的形式來敘述一個真實經辦的形式案。這之中有殺人案、誘拐綁架、以及兒童性侵等,讓真實的警方描述他們辦案如何尋找證物證人,突然家屬與證人心防,最終將事實還原逮捕犯人歸案。
Thumbnail
2015年末,當《製造殺人犯》(Making a Murderer)這部10集紀錄片,最先在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播出之後,產生了強烈的社會轟動效應,並引起全美範圍就美國司法體制以及人性的大討論;華盛頓郵報、NBC電視網及ABC電視網等美國主流媒體跟蹤報導;超過13萬人到白宮官方網站,呼籲美國總
Thumbnail
2015年末,當《製造殺人犯》(Making a Murderer)這部10集紀錄片,最先在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播出之後,產生了強烈的社會轟動效應,並引起全美範圍就美國司法體制以及人性的大討論;華盛頓郵報、NBC電視網及ABC電視網等美國主流媒體跟蹤報導;超過13萬人到白宮官方網站,呼籲美國總
Thumbnail
本劇改編自真實事件,1989 年 4 月 19 日晚間,一位在紐約中央公園慢跑的白人女性遭人攻擊並強暴;而在同一晚,多名非裔與拉丁裔少年被警方以聚眾滋事為由帶回警局。警方在破案壓力下,很快就認定其中五名少年為強暴案嫌犯,即為後來大眾所稱的「中央公園五人幫」(Central Park Five)。
Thumbnail
本劇改編自真實事件,1989 年 4 月 19 日晚間,一位在紐約中央公園慢跑的白人女性遭人攻擊並強暴;而在同一晚,多名非裔與拉丁裔少年被警方以聚眾滋事為由帶回警局。警方在破案壓力下,很快就認定其中五名少年為強暴案嫌犯,即為後來大眾所稱的「中央公園五人幫」(Central Park Fiv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