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借物少女艾莉緹是對偷竊最荒謬的詮釋,那麼這本書所要展現的,則是偷竊的另一個視角。如果按照刑事法的定義,偷指涉的是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似乎明確的規範了偷這個行為。然而這本書想強調的是,很多得不到的東西,所做出來的填補行為,有時就是偷,於是書的封底寫道:他們偷的是親情。
家族似乎是個很容易理解的詞,和偷一樣。在常識上,因血緣或姻親關係產生的社會連結,似乎就能稱作是家族。但,同時多數人也明白,這個表面上、外觀上的連結,有時因為種種壓力,脆弱的不足以撐起一個人的人生,遑論是一家人的人生。
書名很明確的指出這是一個關於偷竊的故事,但這故事卻包含著許多與偷竊相關聯的事件和情緒。一件事物,如果明確擁有,那可能不會特別想要偷,但不足和根本未曾擁有過,那偷可能就是一個解決缺乏的途徑。當多數人是交換為日常時,無從交換的人就用「人格」、「道德」當代價,建築起屬於自己的世界觀,以便讓自己在世上有個安身立命之處。
想像力一直都是一種超能力,可以透過認知轉換,來調整心理與實際不平衡的地方。書中的各個主角所建立起的脆弱連帶關係,直指的可能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各種不幸,所衍生的各種支離破碎,因為各種巧合而又聚集在一起的一段經驗。這個經驗在互不信任中,展現了人性最原始的善,而這個善意也很可能極少出現在過去的經驗中。
當美夢在現實中碰到了稜角,一下次全部破滅後,抓住殘存的美好記憶,似乎讓每一個角色都找到過日子的理由。雖然未曾真正合法擁有,但已經擁有過的經驗,卻產生了力量,撐住接下來的困難和挑戰。
於是,故事中沒說清楚的渣男,沒寫明白的家道中落,沒鋪陳很多的邊緣家庭,似乎包在原先的社會價值外,有一種不太容易消化的哀愁,讓文字建構出來的世界挑戰著既有的生活樣貌。也許,重新定義之後,事情就不一樣了,那怕這定義是少數人所擁有的,或者是個人獨自品味的經驗,都又創造出另一個理解的可能。
逃不掉、躲不了的,儀式性的用一種自己理解的方式,溫柔的回應這個世界。那些不幸、莫可奈何,透過轉換,也許也就不那麼難受了。當生活現實到幾乎沒有改變的可能,扛起自己的種種,繼續往前走,可能是故事中隱約說出的軸線,至於通往哪裡,就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推薦給想挑戰非典型好結局小說的朋友,如果想要讀讀類似這樣帶有一點點憂傷情緒,又微微透出溫暖的小說,這會是一本容易讀且篇幅不長的作品。也推薦給想學說故事的人,這個作品展現了一種即使書名破梗,卻還是精彩的呈現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8會員
452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讓我們團聚的理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由是枝裕和執導,獲得第71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是枝裕和談到電影理念:我最初看到《小偷家族》原型的這則新聞,吸引我的一個細節是釣魚竿。新聞裏面,這個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釣竿,而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這個細節讓我覺得既悲哀又美好。生活就是這樣,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
Thumbnail
avatar
蔡牧希
2021-09-16
會客室▕ 《小偷家族》- 就以「偷竊」,溫柔抵抗生命的惡意光影交疊的內涵,不僅是導演是枝裕和特有的魅力,更是日本美學──物哀的體現,讓觀眾因應電影中的真摯而動容,又因現實的殘酷與不得已而靜默。於此,或許《小偷家族》的渲染,不如《寄生上流》來得刺激與迅速,需要好段時間才能浮現,但這份沉澱,卻也讓人不自覺駐足,省思幸福的青鳥,是否只能受限於世俗的框架來築巢。
Thumbnail
avatar
怒怒心理師
2021-07-15
電影|《小偷家族》我們偷來的,是羈絆。《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入圍第71屆坎城影展,最終獲得金棕梠獎。 「讓小孩子去偷東西,你都不會心虛嗎?」 「我除了偷東西之外,沒有什麼能夠教他的。」 電影的開始以一老一小在超市行竊的畫面展開,炎熱昏暗的對比色調與擁擠的畫面、隨時準備滴下的汗水讓人直接看見了貧窮,這不是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也沒有普
Thumbnail
avatar
非必要迷人
2020-10-28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家人」之間,一種悲傷,一種釋然《小偷家族》書影與電影海報 是枝裕和2018年的作品——《小偷家族》——對我來說是一個難以揮之而去的幽魂。這部作品雖然延續導演慣常碰觸的主題,探討血緣與家人之間的命題。但當中我一直感覺,比起導演其他的作品(例如:《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還有一個更曖昧的元素、情感,在這部電影裡流動,暗暗攪動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20-02-16
《小偷家族》:我可以選你做我的家嗎多數的人都是審問的警方,可以平靜的陳述罪名,把他們不要的名字還給他們;可以毫無責任的拋出「家人是不會這樣的」這樣一句話;可以客觀的歸類什麼是比較適合孩子的生活環境,卻又回答不出信代的問題,「這只是孩子母親這樣想吧」;回答不出對於不斷被剝奪選擇權的人,什麼才是「好」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avatar
CHOO|看電影的人
2019-05-09
當《沙贊》撞見《小偷家族》,會執行正義嗎?當留著一樣的血,不再是構成家庭的必要元素 ——那什麼才是?
Thumbnail
avatar
家安老師
2019-04-15
影評ll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家庭定義的重新建構 家庭應該是什麼模樣?有爸爸有媽媽有兄弟姐妹?家對一個人來說的意義又是什麼?也許我們無法為家庭定下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普世定義,但我想家庭是一個人出生、成長的地方,有足夠份量影響一個人的人格、價值觀的養成。 假使我們早已經被這個社會所拋棄,卻還有可能拋棄別人的話,那個人就是─自己。
Thumbnail
avatar
Alpha
201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