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三年連續參加了幾場學生的婚禮,依照進度現在正是她們逐漸從妻子的角色轉變成母親的時刻了,談戀愛時一言不合,大不了大吵一架之後各自回家,但結了婚之後就不一樣了,二人在同一屋簷下,適必要吵出個遊戲規則,讓往後的類似爭執有個可依循的依據。
婚姻中可吵的事情可多了,小至柴米油塩醬醋茶,大到買屋買房買車等,連週末要侍在家或出去遊,溝通過程中必有一方要退讓,蜜月期一過,平凡夫妻的日常才是婚姻的真貎,於是婚前的慷慨大方,婚後變成了揮霍無度,婚前的撒嬌耍赖,婚後變成了無理取鬧,同一件事都有其正反兩面的說法,端看你是欣賞還是厭惡。
初為人婦,天天為心愛的人準備三餐是愛的表現,但天天下班了,還要拖著疲憊的身心趕回家洗手做羹湯,就變成了一種負擔了,婚前那個承諾要幫忙做家事的貼心男,可能飯後就自顧自地在沙發上打電動,什麼聲音都充耳不聞;不管與公婆住或自組小家庭,男人還是過著婚前的生活模式,更多了一個女人來照顧他,但女人不一樣,那個原本在家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女孩,就像是植物變連根拔起一樣,直接移植到全新的地方,還要適應全新的身份,光是叫另一個女人為媽媽,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婆媳相處有許多學問在裡面,連我這結婚快三十年的資深長媳都還在學習。
接下來要從妻子的角色過渡到母親的角色,更是不容易,知道懷孕的喜悅還沒退去,懷孕初期的不適就接踵而來,每個月的產檢都預告著各種生理負擔,生產之後初為人母的慌亂與擔心,作息尚未規律的新生兒,每個半夜需起床的時刻,做為主要照顧者似乎無人可替代,只能硬撐開瞌睡的眼皮起床,我聽過有先生怕影響隔天上班精神,直接分房睡,把夜間照顧責任全部丟給媽媽。
美國有個研究人員在2008年到2015年期間,蒐集了4659名父母的睡眠數據,並請這些家長為睡眠滿意度評為0到10分。數據顯示,小孩出生後的3個月,平均每個媽媽比起一般人少了一個小時的睡覺時間,而爸爸則相對比較少,只縮短了15分鐘的睡覺時間。但等到小孩出生6年後,這個缺少的時間還是沒有完全補回來,媽媽變成只縮減了20分鐘的睡眠時間,而爸爸還是少了15分鐘。結論是家長雙方在生出小孩後,睡眠品質會大幅下降,但媽媽的睡眠時間的犠牲永遠比爸爸還多。
如果選擇不生養小孩呢?那就有另一個問題要面對:「長輩的催生轟炸」,而且有時連娘家的長輩也會一起加入,成為同一陣線,這股龐大的壓力不是生了第一胎就會解除,長輩會繼續催生第二胎,若連生二個女寶寶,觀念較傳統或有重男輕女觀念的婆婆還會要求拼個兒子,根本沒完沒了。
女孩們,我無意嚇你,當初你選擇了婚姻,就選擇了一連串的挑戰與負擔,身邊的人只能傾聽或者同理,但哭訴完了,還是要靠自己克服一切,因為每個人面對的劇本不同,同台演員也不同,沒有人可以給你確切的解決方案,每一段婚姻都有其難關要度過,天作之合靠的是後天的努力和磨合,就像我之前給你看的動畫The Missing Piece一樣,終會有一天你們都會成為對方的missing piece,而成就大圓滿,真的很無助時,記得來找老師,我會給你大大的擁抱和滿滿的正能量,充好電、加滿油再回去面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