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中學今年入學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那一天,我留下了眼淚」
第一時間覺得這出題老師在想什麼?我有乾眼症,很多時候明明很感動、很難過、很驚喜,只會覺得悸動,並不會流下眼淚,若孩子也有類似問題,他該怎麼辦?硬掰嗎?事實上很多孩子為了高分,紛紛寫了至親死亡的作文內容,人世間忽然多了很多「未亡人」,我不明白一個小六的孩子,只為了作文拿高分,就用手中的筆寫了些文字,直接賜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人寫了父母雙亡,被寄養家庭收留,接著寄養家庭父母也死亡,留下他孤單一人。
又是什麼樣的作文班或國文老師,灌輸了他們這個作文「技巧」,告訴他們這樣寫就能拿高分的想法。我們不能因開心而落淚嗎?不能因感動而落淚嗎?不能因小事而鼻酸落淚嗎?
改作文的老師真的要看到灑狗血的故事,才給高分嗎?好想看看批閱的結果,想了解內容和分數高低的相關性。
題目是落淚,並不是痛哭啊!他們到底理解死亡到什麼程度,是從電動玩具裡學來的嗎?還是不小心把植物養死了?
最後我想知道的是出題老師在想什麼,要一個小六的孩子去想像「哭」,去描述難過,而不是美好的回憶,甚至是有成就感的事情。
#純粹是個人想法
#無意引戰
#不喜就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