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與以往介紹各種「酒」的故事,這本由Mark Forsyth所撰寫的《喝個爛醉-因為我們是人類》,將主題重點置於各文化看待「酒醉」這件事。
喝個爛醉,因為我們是人類:從科學文明、宗教風土到帝國興衰,看古埃及、中世紀和現代人如何喝出酩酊大醉的世界史/木馬文化
以台灣而言,對於「爛醉」一詞通常具有貶意,指的「醉到不醒人事」,而作者則是在第一章飲酒與演化,指出喝酒是人類的自然法則˙在猿猴時期便是如此,吃到腐敗發酵的水果,酒精會促發腦中神經元,會更有攝取食物的慾望需求(然而作者在註中提到:這並不表示我知道那神經元是什麼)。
而人類做為猿猴,從樹上摔下來,進入古文明時期,酒實際上作為一種維持社會整合的一項因素,做為人類目前已知最早建築物、土耳其的哥貝克力石陣(Göbekli Tepe),發現其中有許多釀酒聚集地。而當時酒不負「液體麵包」的名,富含維生素B。至少進入二十世紀之前,相較於水,酒是較為乾淨的液體。
在歷史洪流中穿梭的酒
每個時期的族群、文化對於酒本身以及酒醉的態度皆具有其價值體系,例如埃及人喝酒則是如同極限運動,可以邊喝邊吐,日耳曼人則是在進行爛醉如泥時,重大決策時,認為這樣才誠實。維京人亦然,主神奧丁(Odin)本身只喝酒便可活著的美妙存在。中國釀酒始祖為儀狄,獻酒給禹,反倒是被驅逐,主因是後者認為酒是個美妙的東西,但是會使人喪失心智。
Gin Lane(William Hogarth,1751)
酒本身是個好東西,重點如果失控受其所役,便是個壞東西,夏禹所稱的喪失心智,在〈琴酒消亡史〉一節,講述許多英國令人髮指的案件,使得統治者不得不思索如何在增加稅收以及控制社會秩序上取得平衡,甚至發佈禁酒令,例如後來二十世紀初美國的第十八號修正案,被認為是史上最蠢的的法案,當人們發現私下飲酒不減反增,反倒又把修正案再修正一次。簡單的說,酒醉是人性,難以抹滅,作者在結論寫下,饒富警世意味的話語
酒醉隨時存在…….這是我們的過去,相信也是我們的未來。
重點在於自我控制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及希臘一節時,作者搬出了我們熟知的三哲人中的柏拉圖,認為心智控制如同勇敢的鍛鍊,唯有在身處危機時,才能展現,而如何在酒醉之中能不違背理性,更是勇敢的一種表現。據說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的酒量驚人,中國同期的孔子亦然。
除了自我的心智控制以外,甚至還能成為管控他人的一種手段,作者提出許多俄羅斯及東歐一帶的著名人物有趣的喝酒軼事,例如彼得大帝會追著灌人酒,享受讓別人吐的優越感,史達林則是會讓人喝醉,自己滴酒不沾、甚至喝水假裝是伏特加,然後讓秘書寫下他們酒醉時候的發言。有沒有覺得有種既視感?如果你參與的宴會派對有類似的人,請謹記離他們遠一點。
以前曾經在原民地區工作的經驗,當地有句話:如果要瞭解一個人,只要看他喝醉的狀態就好。當地有個喝酒的方式叫做「u sia ku」,也就是輪杯,幾個人共用一個杯子,然後有個人負責斟酒,一人喝完輪下一位。速度頗快,各位不妨試試,不過如果這輪喝不下,離開或者直接說喝不下即可,失面子總比失態好,你就把自己當成是鍛鍊心靈控制的希臘人吧。
閱讀此書後的行動建議
最後如果當你欲踏出家門前往酒吧,你的另一半頗有微詞時,不妨回答:因為現在水資源污染那麼嚴重,酒比較乾淨,甚至可以殺菌呢!!順便加上一句馬修麥康納在華爾街之狼裡面對李奧納多所說的:
I want to. That's not why I do it. I do it cause I fuckin' need to.
如果這份酒牌申請被打回票,趕快再翻翻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