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完又讓我肚肚的刷刷鍋以後,就到可愛的三餘翻翻書,消化消化。 自從1111歇業活動後,確實有點小心驚,剛好正讀完手邊的《書店不屈宣言》,總覺得自己還是屬於希望有書店那種真實的人。
為什麼需要書店,紙本書與文字。甚至是這樣無頭無腦的寫字呢。因為有這樣的人啊,雖然不是主流。比如說,對同學朋友親戚間的八卦真的關心不起來,卻會很care一個小說配角為什麼要點咖啡幹嘛又失眠這樣的,有這樣的人存在,也許不是主流,但總是有的,孤僻的渴望傾聽獲得連結的人。
到一座城市旅行,可能會去看看風景名勝,吃吃名店,但最終會想偷溜進當地的獨立書店,看看這座城市的人在讀什麼。晚上心情鬱悶的時候,也會像這樣想去港口邊的駁二跟百貨裡飄著咖啡香的蔦屋。從文具逛到甜點,有時候手中拿一杯鮮奶茶或熱拿鐵,一下旅行到歐洲哪個偏遠小鎮,一會像坐在麥肯錫的會議室聽簡報,一秒又到了名廚家的瓦斯爐前,回過神時張愛玲、村上春樹在說話。
看著同樣逛書店的其他人,有本想打卡但意外發現感興趣文字的,有認真尋找某種工具實用書的,有唸給小孩聽的媽媽,有閱讀雜誌與藝術本集都不會腰痠背痛的退休人士。這些都是哀居臉書youtube netflix 一直左右擺動上下滑跳所傳遞不了的真實。
當這世界再也沒有書店,在這種時候的我要去哪了。
話題回到昨天的話,在三餘逛了兩圈,想買的書其實不少。現在更真實體會沒有所謂「完美」的選擇,只有選擇。 所以不管選了什麼書,其實都會因為用心相處而產生感情與所謂的意義。最後帶走了吉本芭娜娜與喜歡的台灣插畫家soupytang一起創作的《惆悵又幸福的粉圓夢》。之前偶然聽到哥哥在大公司而且還是哈佛出身的朋友對於買繪本這種字少,沒有經濟效益的舉動表示不解與輕蔑。該怎麼說呢,原來真的還是很多人認為數大便是美。
以前一開始讀吉本芭娜娜的《廚房》只有覺得這種 comfort book 有那麼特別嗎,不就是遇到親離死別等種種困難依然發現生命微小美好的那種直白題材與表達。不過讀完確實有深深被療癒的感覺,是身為喜歡書寫飲食的我完全認同的心理。
吃的每一餐都是治癒生活不易的配方,最後附上繪本中的一句。
無論是那種繁華喧鬧的幸福,或是我們一家在旁邊大啖生火腿、發酵奶油的這種低調幸福,但願皆能在那每個當下妝點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