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講 What & Why: 什麼是研究?為什麼要研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歡迎來到大哥的研究方法講座。這個講次會介紹研究的意義與重要性。放輕鬆,不會出現一堆專有名詞,更不會用繁雜的數學式嚇人。

所謂的研究(Research),其實只是針對任何東西進行比較深入的探討,不論是人、事、時、地、物皆可。表1隨意舉例。


表 1

表 1

這個簡單的範例也顯示出,研究目的很可能是「解決問題」。你不確定是否應該和新認識的異性朋友繼續交往,不知道是否應該去拜訪異性朋友的家人等等,於是你藉由各種方法來搜集資料,包括直接和新認識的異性朋友閒聊,找介紹人探聽,向親友諮詢等等。而最終目的都是想要解決「是否要繼續交往」,和「是否應該去拜訪異性朋友的家人」等問題。

用閒聊觀察、親友諮商等方法解決問題,在生活上很常見。只不過,不論是在學界或業界,這類方法都屬於「非正式研究」,結論的正確性或參考價值受到質疑。因此,在學界或業界想要解決問題時,會使用比較正式、比較符合科學原理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也就泛稱為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業界或個人的研究未必要使用正式研究。舉例而言,前亞都飯店總經理,業界退休後任教於高雄餐旅大學的蘇國垚就指出,他這一生經常使用管理學當中的「優缺點對照表」,求職求偶購屋都相當好用。表2是個簡單範例。


表 2

表 2

相反的,學界的研究經常是為了發表在學術期刊上,因此必須採用學界一般公認的研究方法,否則除了諾貝爾獎得主這類權威之外,幾乎完全沒有發表的機會。因此,學界的研究通常以正式研究為主,即使用到上述優缺點對照表這類工具,在資料的取得與處理上也必須符合學界既定的標準。

包括我這個講座在內,一般所謂的研究方法,其實就是學界累積多年的思考推敲之後,所發展出來的「一般公認研究準則」。當然,這些研究方法也可以應用在非正式研究中,省略其中部分準則即可,例如諮詢的人數不需要很多,詢問時不需要事先擬定問題內容與順序等等。

另外,學界的研究目的未必以解決問題為主,通常是著眼於發掘真理(Truth Discovery,也可以稱為「真相」或「事實」),或稱為創造知識(Knowledge Creation)。例如中世紀的天文學家經過許多年的觀察與推敲,最後才確定相對而言是地球繞著太陽轉,又如心理學家累積多年的實驗後,證實了陌生人的顏值會影響到我們對其能力、品格等方面的評價。

休息時間想一想:若想要知道你居住的社區當中,民眾比較支持哪位候選人,那麼分別可以怎麼進行正式和非正式研究?

OK?接下來進一步說明,為何需要用正式的研究來創造知識。簡單的說,原因就在於前述「結論的正確性或參考價值」。任何事物都可以用直覺或簡單的邏輯來產生結論,但既然想要創造知識,就不能使用不可靠的方法。業界使用正式研究也是基於相同的理由,只不過其考量在於「事關重大,不容出錯」。

從古到今,每個社會都流傳著許多知識。這些知識的來源不一,表3列出常見的幾種,並以太陽和地球的轉動作為範例…先別笑,研究顯示美國還有兩成多的人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台灣則稍微低於一成…其中4種來源的結論都違反目前的天文學知識。另外,嘗試錯誤部分則是業界常見的行銷範例。


表 3

表 3

個人經驗(Personal Experience)是指因為親自接觸而獲得的瞭解。雖然業界很重視工作經驗,但實際上只是讓業者找到能夠「立刻上線」的員工,許多職場經驗豐富的人,其實大部分都是每年重覆獲得相同或類似的經驗,對於發掘真理或創造知識助益有限。表3顯示了以個人經驗來推斷太陽與地球的關係,必定會獲得錯誤的知識。

前人經驗(Experience of Ancestors)是指已故或年長人士流傳下來的經驗之談,可以視為一個社會當中許多個人經驗累積而成的「集體智慧」,各種成語、俗話、諺語都屬於這一類。同樣的,表3顯示了以前人經驗來推斷太陽與地球的關係,也必定會獲得錯誤的知識。

權威(Authority)是指因為提出該項知識的人身分地位很高,因此就相信他所說的不會錯誤。古代民眾較少接受教育,民間也很少探索新知識,因此許多知識來自於掌握權力的教會或朝廷,而且傳播範圍可能受限(這種現象目前仍可能存在,例如美國某州曾決議,小學教科書不准介紹進化論,因為違反了上帝創造萬物的信仰)。表3顯示的是中世紀時期教廷所主張的「地球中心說」。

從眾(Conformity)是指服從大多數人的看法,只要大多數人認為是這樣,那麼就把這種看法當作事實或知識。然而,多數不一定對,少數也不一定錯,太陽中心說和進化論都違反多數人的主張,但目前已知「地球中心說」和「上帝造物說」都只是宗教信仰。

試誤法(Trial & Error)主要用於解決問題,先用某種方法試試,不行的話換一種方法,直到行得通為止。這種做法或許可以找出相對而言比較理想的方案,但也可能遺漏關鍵問題而百試百不靈。

附帶一提,雖然學界都強調理性客觀(Rationality & Objectivity),但學界其實很依賴權威,任何研究都必須引述該領域的權威或經典之作,否則在審稿時很容易被打槍。再者,有學者長期觀察後確認,即使面對相反的證據,許多學者專家還是會極力為自己的立場辯護,無法做到應有的理性客觀。

恭喜你已經讀完第一講,對研究的意義與重要性已經擁有初步的瞭解。休息一下,然後動動腦筋想一想。


休息時間想一想:若你相信下述的主張則分別是使用何種知識來源?

(1)張忠謀先生領導台積電多年,因此他所說的經營管理知識絕對不會錯。

(2)許多人都說重量訓練會讓人長不高,因此很可能真的會壓壞身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葉大哥的沙龍
3會員
72內容數
針對國內相當普遍的學用落差批判,從不同的角度闡明其迷思本質,並以大量範例點出,至少以經常被視為雜而不精的企業管理領域而言,學術知識其實是非常實用的,問題在於大部分人每天都生活在管理知識當中,卻不知道自己所見到的許多事物都是管理知識的一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研究論文單一碩士晉升: 為[研究論文]提供詳細而全面的指南,涵蓋從開始到發表的所有重要階段和組成部分。包括[主題選擇]、[問題定義]、[文獻綜述]、[研究問題/假設]、[方法]、[資料收集]、[資料分析]、[結果解釋]、[討論]、[結論]等資訊]、[寫作和格式]、[同儕審查]、[修訂]、[校對]、
Thumbnail
研究論文單一碩士晉升: 為[研究論文]提供詳細而全面的指南,涵蓋從開始到發表的所有重要階段和組成部分。包括[主題選擇]、[問題定義]、[文獻綜述]、[研究問題/假設]、[方法]、[資料收集]、[資料分析]、[結果解釋]、[討論]、[結論]等資訊]、[寫作和格式]、[同儕審查]、[修訂]、[校對]、
Thumbnail
研究者應該要依據研究題目與「當下的自己」作為考量,選擇適合的研究方法。當然研究方法可以不只用一種,所以都試試看也沒什麼不好。但我想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個性、專長、人脈,都可能影響到使用各種研究方法的適合度和效果。 這篇主要分享文本分析、論述分析、訪談、參與式觀察四種質性研究方法。
Thumbnail
研究者應該要依據研究題目與「當下的自己」作為考量,選擇適合的研究方法。當然研究方法可以不只用一種,所以都試試看也沒什麼不好。但我想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個性、專長、人脈,都可能影響到使用各種研究方法的適合度和效果。 這篇主要分享文本分析、論述分析、訪談、參與式觀察四種質性研究方法。
Thumbnail
盡可能避免「先射箭後畫靶」的命題。研究很忌諱還沒有開始做就先預設了問題的答案,然後套用研究方法、對於文獻做符合預設的解讀,回答一個「還沒做研究就得到答案」的問題。此外,也盡量不要以yes/no的問句來作問題意識。人們通常對於議題都有其源自個人立場產生的觀點,不會只是純粹的非黑即白、二選一的意見表態。
Thumbnail
盡可能避免「先射箭後畫靶」的命題。研究很忌諱還沒有開始做就先預設了問題的答案,然後套用研究方法、對於文獻做符合預設的解讀,回答一個「還沒做研究就得到答案」的問題。此外,也盡量不要以yes/no的問句來作問題意識。人們通常對於議題都有其源自個人立場產生的觀點,不會只是純粹的非黑即白、二選一的意見表態。
Thumbnail
只有當研究者把既有文獻與自己的研究勾連起來,產生對話與討論的時候,才算是真正進入了文獻回顧。
Thumbnail
只有當研究者把既有文獻與自己的研究勾連起來,產生對話與討論的時候,才算是真正進入了文獻回顧。
Thumbnail
當我們忽視個體先天與後天差異的時候,許多研究與推論不去理解誤差與變因,往往這個研究的數據是可信度低的。這是自然科學,不過在我看來社會科學也應該是同樣道理,人類社會就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性的生態學。
Thumbnail
當我們忽視個體先天與後天差異的時候,許多研究與推論不去理解誤差與變因,往往這個研究的數據是可信度低的。這是自然科學,不過在我看來社會科學也應該是同樣道理,人類社會就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性的生態學。
Thumbnail
《這才是心理學》 「如何以科學方法理解人類行為?」作者說明研究者如何透過系統化的實徵研究、可公開重複驗證與評鑑的程序,逐步描繪出人類心智的真實面貌。
Thumbnail
《這才是心理學》 「如何以科學方法理解人類行為?」作者說明研究者如何透過系統化的實徵研究、可公開重複驗證與評鑑的程序,逐步描繪出人類心智的真實面貌。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大哥的研究方法講座。這個講次會介紹研究的意義與重要性。放輕鬆,不會出現一堆專有名詞,更不會用繁雜的數學式嚇人。 所謂的研究(Research),其實只是針對任何東西進行比較深入的探討,不論是人、事、時、地、物皆可。表1隨意舉例。 表 1 這個簡單的範例也顯示出,研究目的很可能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大哥的研究方法講座。這個講次會介紹研究的意義與重要性。放輕鬆,不會出現一堆專有名詞,更不會用繁雜的數學式嚇人。 所謂的研究(Research),其實只是針對任何東西進行比較深入的探討,不論是人、事、時、地、物皆可。表1隨意舉例。 表 1 這個簡單的範例也顯示出,研究目的很可能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就作者對科學演進的理解,他開宗明義表示絕大多數科學家遇到異常現象時,並不會隨意認定它是典範的反例(證明典範為錯的案例),反之,他們會將它視為常態科學工作中必須要處理的「謎」。也就是說,科學家仍會在「相信典範為真」的狀況下,將這些異常現象作為能精煉典範的事件之一。
Thumbnail
就作者對科學演進的理解,他開宗明義表示絕大多數科學家遇到異常現象時,並不會隨意認定它是典範的反例(證明典範為錯的案例),反之,他們會將它視為常態科學工作中必須要處理的「謎」。也就是說,科學家仍會在「相信典範為真」的狀況下,將這些異常現象作為能精煉典範的事件之一。
Thumbnail
科學家不會再亂槍打鳥的隨意研究各種問題,而能更聚焦在某些問題上;接著因為典範本來就用以描述某一群的現象,它用以解釋、甚至能夠預測,我們可以就理論去推估某某現象可能會如何運作。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會是去確認這套假設是否正確了…
Thumbnail
科學家不會再亂槍打鳥的隨意研究各種問題,而能更聚焦在某些問題上;接著因為典範本來就用以描述某一群的現象,它用以解釋、甚至能夠預測,我們可以就理論去推估某某現象可能會如何運作。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會是去確認這套假設是否正確了…
Thumbnail
一般人或許多認為學者就是「博學多聞」的人,然而事實上學者僅是在某一知識點上鑽研較深的人;甚至或許很多讀到碩士的人都有類似的感受:「我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的無知」。
Thumbnail
一般人或許多認為學者就是「博學多聞」的人,然而事實上學者僅是在某一知識點上鑽研較深的人;甚至或許很多讀到碩士的人都有類似的感受:「我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的無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