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誰的石化產業?—從利澤到台西的六輕建造史(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NL

  「如果同意台塑六輕在宜蘭設廠,那我將成為台塑四十五萬縣民的千古罪人。」1987年,宜蘭縣長陳定南在與王永慶的電視公開辯論會上,說出了這句話,揭露了宜蘭縣反對六輕的立場,成為往後環境運動的佳談,卻也打亂了台塑準備數年的計畫。

  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輕油裂解廠,一直是台塑公司的早期目標。在1970年代,石化產業仍屬國營事業,國民黨政府接收了以中油為首的石化產業,也因此只有獲得政府允許的公司能夠興建輕油裂解廠。1973年,台塑公司曾與其他民間業者聯名向經濟部申請興建三輕,最後卻未能獲得政府的允許。不過台塑並未因此放棄輕油裂解廠的夢,一直到了1984年,眾多機緣巧合的因素總算讓台塑看見一絲轉機。

  其中一個重大的因素,是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因中風而退出政壇。任內經歷過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的孫運睿,因理解到石化產業受國際局勢波動的風險,決定減緩石化產業的發展速度,轉而投資半導體產業。舉凡工研院、新竹科學園區,甚至台積電的創辦,都是孫運璿在經濟部長及行政院長任內完成的。但在他因病離開政壇後,接手組閣的俞國華卻與之相反,是黨營事業的代表性人物。

  在當時,國民黨手握許多石化產業,卻因為接連遇上石油危機以及孫運璿主導的產業轉型,使得石化工業發展停滯。為了不讓大筆投入的銀子化為泡沫,接手行政院長的俞國華決定重新推動臺灣石化工業的發展。同時,1980年代中期全世界也興起一股自由貿易的風氣,工業局便決定趁勢宣布取消石化產銷協議,石化產業因此迎來了自由化開放的時代。

  在這樣的背景下,1986年二月行政院通過了中油提出的五輕興建計畫,並在同年九月,由經濟部核准台塑所提出的興建六輕的申請。

  這一屬國營一屬民營的兩大輕油裂解廠興建案,正是國民黨政府復興石化產業的重要佈署。

  根據當時的估計,五輕完工後將年產50萬噸乙烯;而六輕的第一套輕裂廠完工後,預計年產70萬噸乙烯,加上年產23萬噸乙烯的林園三輕與年產39萬噸乙烯的四輕,台灣將成為不折不扣的石化王國。

  在經濟部核准計畫後的一個月內,台塑正式向經濟部提出在宜蘭利澤工業區興建六輕的計畫,卻沒想到立刻遭到當地人的反對。1987年,宜蘭環保聯盟成立,宜蘭人靠著持續的抗爭以及不間斷的地方媒體投書,揭露石化業的污染問題,討論城市的發展願景,由下而上的努力最後總算說服了地方政府,也造就了後來陳定南與王永慶在電視辯論會的經典畫面。

  1988年,台塑集團宣佈暫緩六輕在宜蘭利澤工業區的開發,並考慮將計畫移往桃園縣觀音鄉,卻同樣受到強烈的抗議。觀音鄉在接受宜蘭縣居民抗爭經驗的傳承下,不只在地方行動,甚至集結北上環保署抗議。最後,儘管環保署強行通過了環境影響評估,台塑集團還是因當地居民沒有共識、工業港無法私有以及土地價格過高等眾多因素,放棄在桃園開發的打算。

  事情發展至此已延宕了四、五年之久,眼見投資的金額如此龐大,計畫卻遲遲停滯不前,台塑集團無法再等下去了。1990年,台塑集團公開發表一篇萬言書,表明若是無法在臺灣設廠六輕,將考慮把廠區移往中國大陸,而當時的總統李登輝與行政院長郝柏村便順水推舟,再次表示六輕一案非過不可。

  事實上,儘管台塑宣佈暫緩在宜蘭的六輕開發案,卻並未將利澤工業區的所有權售出。因此1990年六輕打算再次回到宜蘭推行開發案,而這次甚至有中央政府更強硬的支持。行政院長郝柏村以若不通過就刪除北宜公路預算為條件要求縣府同意。但即使面臨著中央如此龐大的壓力,接手縣長的游錫堃仍堅定維持不予開發的立場。

  接連兩任縣長堅決反對的立場,讓盼了許久的六輕建設計畫被徹底打亂,彼時由於王永慶人在美國處理其他事務,因此六輕建廠一案幾乎全權交給他的弟弟王永在處理。而王永在自然是對此結果感到相當不滿與焦慮,後來甚至在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當時的宜蘭縣長根本是「為了政治作秀,為反對而反對,實在太沒道理。」只不過宜蘭縣政府的決定已下,台塑即使再不願意只能另覓土地。

  就在這時,一通來自經濟部長蕭萬長,打到王永在辦公室的電話,打破了這個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北地方異聞的沙龍
69會員
70內容數
<p>這是一個走遍台灣踏查妖怪傳說的寫作企劃,預計在2017年完成10篇以妖怪為主題的旅行企劃和旅行書寫。每個月以一名妖怪為主題,除了考據以外,也進行旅行路線規劃,設計兩至三天的行程,到實地走訪、探查後,再將這些經驗寫成旅遊札記。</p>
2020/11/27
台西鄉擁有天然的潮間帶,擁有著大量的浮游生物,正適合孕育蚵苗。每年白露過後、東風季風開始吹起,海裡的牡蠣就會開始產精排卵,漁民就將蚵串放入海中,讓蚵苗附在上頭,再轉賣到其它地方養成成蚵。也因為如此,台灣約七成的蚵苗多是由台西所供應。
2020/11/27
台西鄉擁有天然的潮間帶,擁有著大量的浮游生物,正適合孕育蚵苗。每年白露過後、東風季風開始吹起,海裡的牡蠣就會開始產精排卵,漁民就將蚵串放入海中,讓蚵苗附在上頭,再轉賣到其它地方養成成蚵。也因為如此,台灣約七成的蚵苗多是由台西所供應。
2020/11/27
在雲林縣台西鄉海岸的潮間帶,能看到一波波暗湧的浪潮拍打蚵架,穿著青蛙裝的蚵農拉起一條條的蚵串綁在蚵棚上,背景映照著遠方一根一根的煙囪,升起裊裊白煙,那是六輕離島工業區,與雲林蚵產業共存的石化王國。這些是在白露時節,雲林台西鄉的日常景象,而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是最適宜下蚵苗的好時機。
Thumbnail
2020/11/27
在雲林縣台西鄉海岸的潮間帶,能看到一波波暗湧的浪潮拍打蚵架,穿著青蛙裝的蚵農拉起一條條的蚵串綁在蚵棚上,背景映照著遠方一根一根的煙囪,升起裊裊白煙,那是六輕離島工業區,與雲林蚵產業共存的石化王國。這些是在白露時節,雲林台西鄉的日常景象,而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是最適宜下蚵苗的好時機。
Thumbnail
2020/11/27
「這些都不行。」蚵農拉起蚵串,原本應該附著一顆顆蚵苗的蚵殼,被泥濘包裹住,即使將蚵殼拿去清洗,也沒有辦法讓它成功附苗,因為整片海域都被混濁的泥沙給攪得亂七八糟。 這副景象在1990年代六輕動工之後,就經常成為雲林縣沿海蚵農經常的惡夢。
2020/11/27
「這些都不行。」蚵農拉起蚵串,原本應該附著一顆顆蚵苗的蚵殼,被泥濘包裹住,即使將蚵殼拿去清洗,也沒有辦法讓它成功附苗,因為整片海域都被混濁的泥沙給攪得亂七八糟。 這副景象在1990年代六輕動工之後,就經常成為雲林縣沿海蚵農經常的惡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與老縣長林才添密切相關的宜蘭歷史空間除了「林曹祖宗之墓」之外,還有先前介紹過的草嶺慶雲宮(aka大里天公廟),這兩個歷史建築中都可見到高壓電瓷礙子的身影。此外林才添在擔任宜蘭縣議會議長推動了第二代宜蘭縣議會廳舍興建,在他就任宜蘭縣長那年,適逢宜蘭設縣十周年也應景地設置了「宜蘭設縣紀念碑」。
Thumbnail
與老縣長林才添密切相關的宜蘭歷史空間除了「林曹祖宗之墓」之外,還有先前介紹過的草嶺慶雲宮(aka大里天公廟),這兩個歷史建築中都可見到高壓電瓷礙子的身影。此外林才添在擔任宜蘭縣議會議長推動了第二代宜蘭縣議會廳舍興建,在他就任宜蘭縣長那年,適逢宜蘭設縣十周年也應景地設置了「宜蘭設縣紀念碑」。
Thumbnail
宜蘭老縣長林才添除了政治成就外,在教育、產業及宗教的參與投入也影響深遠。蘭陽技術學院前身「復興工專」便是由林才添創辦,更全台首創「陶瓷工程科」培養產業人才。林才添家族的「高壓電瓷礙子」生產事業也曾盛極一時,而礙子不良品也被用作造景建材,在宜蘭頭城一帶形成獨特的景觀,甚至大里天公廟也可見到。
Thumbnail
宜蘭老縣長林才添除了政治成就外,在教育、產業及宗教的參與投入也影響深遠。蘭陽技術學院前身「復興工專」便是由林才添創辦,更全台首創「陶瓷工程科」培養產業人才。林才添家族的「高壓電瓷礙子」生產事業也曾盛極一時,而礙子不良品也被用作造景建材,在宜蘭頭城一帶形成獨特的景觀,甚至大里天公廟也可見到。
Thumbnail
有「南唐榮」、「北大同」之稱的唐榮鐵工廠,曾是臺灣鋼鐵產值最高的公司,不僅扮演國內公共建設重要角色,也貢獻不少外匯。八十年來,從民營企業不斷擴增規模,多次遭逢時勢變動,成為公營機構,最後公股釋出轉為民營公司,產業也走向多角化的經營。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科員 吳季儒
Thumbnail
有「南唐榮」、「北大同」之稱的唐榮鐵工廠,曾是臺灣鋼鐵產值最高的公司,不僅扮演國內公共建設重要角色,也貢獻不少外匯。八十年來,從民營企業不斷擴增規模,多次遭逢時勢變動,成為公營機構,最後公股釋出轉為民營公司,產業也走向多角化的經營。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科員 吳季儒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如白石般的山區,當地土壤呈現酸性,適合種植茶葉經濟作物,過去曾以製茶農業重鎮。 水泥活躍時期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接手日本在台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成立公營事業-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礦業生活寫照 產業東移 捲土重來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如白石般的山區,當地土壤呈現酸性,適合種植茶葉經濟作物,過去曾以製茶農業重鎮。 水泥活躍時期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接手日本在台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成立公營事業-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礦業生活寫照 產業東移 捲土重來
Thumbnail
之前介紹了通識課介紹新竹舊城區歷史,這次要介紹苗栗歷史,其實這才是這堂通識課的重中之重,畢竟課名是「旅讀苗栗能源相關礦業與聚落的歷史」!
Thumbnail
之前介紹了通識課介紹新竹舊城區歷史,這次要介紹苗栗歷史,其實這才是這堂通識課的重中之重,畢竟課名是「旅讀苗栗能源相關礦業與聚落的歷史」!
Thumbnail
山柚科約12屬38種分布全球熱帶地區,台灣過去僅山柚屬一個單型屬;2020年10月台灣中部苗栗低海拔地記錄了一個新屬山柑藤屬,使其家族成員增加為2屬2種。山柚台灣分布南部低海拔森林中,特別是在恆春半島,尤其沿海地區相當常見,多生長在開闊次生林和乾燥季風林內,木質堅硬細緻,可供雕刻,嫩葉、果實可食用。
Thumbnail
山柚科約12屬38種分布全球熱帶地區,台灣過去僅山柚屬一個單型屬;2020年10月台灣中部苗栗低海拔地記錄了一個新屬山柑藤屬,使其家族成員增加為2屬2種。山柚台灣分布南部低海拔森林中,特別是在恆春半島,尤其沿海地區相當常見,多生長在開闊次生林和乾燥季風林內,木質堅硬細緻,可供雕刻,嫩葉、果實可食用。
Thumbnail
大家對日治時代蔗農的印象,肯定是那句俗諺:「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 無論是糖廠刻意壓低收購價格,或是在秤上動手腳,當時的蔗農都是處於無法獲得公平收入的情況。 假設自己身處在日治時期, 面對製糖會社的不公,當時的人們有沒有求助的辦法呢?
Thumbnail
大家對日治時代蔗農的印象,肯定是那句俗諺:「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 無論是糖廠刻意壓低收購價格,或是在秤上動手腳,當時的蔗農都是處於無法獲得公平收入的情況。 假設自己身處在日治時期, 面對製糖會社的不公,當時的人們有沒有求助的辦法呢?
Thumbnail
今天騎車玩海線回程時,去了反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的抗爭據點!一進門就受到抗爭的大哥們歡迎,他們年紀也都跟我父親差不多,也該是退休享清福的年紀,卻依舊犧牲過年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守在這。 其中一位曾在附近恩德科技上班的陳大哥熱情的和我吐苦水,也慢慢跟我說一些有關反抗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的心酸。他說
Thumbnail
今天騎車玩海線回程時,去了反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的抗爭據點!一進門就受到抗爭的大哥們歡迎,他們年紀也都跟我父親差不多,也該是退休享清福的年紀,卻依舊犧牲過年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守在這。 其中一位曾在附近恩德科技上班的陳大哥熱情的和我吐苦水,也慢慢跟我說一些有關反抗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的心酸。他說
Thumbnail
「投資百項事業,不如一樣事業投資一百年。」甚麼事業可以做百年?因為父親的一句話,張憲銘決定將「埔里造紙」從純造紙轉為具有教育意義的觀光工廠──造紙龍。 南投埔里有三美──美酒、美女、美人腿(茭白筍),聽說這都跟「水」(也是「美」的意思)有關係。另外,由於水質純淨也造就埔
Thumbnail
「投資百項事業,不如一樣事業投資一百年。」甚麼事業可以做百年?因為父親的一句話,張憲銘決定將「埔里造紙」從純造紙轉為具有教育意義的觀光工廠──造紙龍。 南投埔里有三美──美酒、美女、美人腿(茭白筍),聽說這都跟「水」(也是「美」的意思)有關係。另外,由於水質純淨也造就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