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割吊人

2020/12/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口語,別於文字,會有綴字,疊字,複字,也比較形象化!來看這詞「割吊」人!「割,吊」,都會傷人,甚至死人的,男女間的愛情,愛到死去活來,乃古往今來不斷上演的戲碼,這個詞,出自「荔鏡記」的潮汕戲文,南音中的歌譜,「三千兩金」也有提到,講到南音的「三千兩金」,就要說到閩南文化中的「拍胸舞」!錄自百科:
現今閩台各地的“拍胸舞”,大多配以南音“三千兩金”的音樂。其源頭則起於“梨園戲”《鄭元和》中的“蓮花落”一折,表現主人公鄭元和上京赴試,途中因迷戀歌伎李亞仙,至三千兩金盤纏用盡,被迫流落街頭與眾乞丐為伍,沿街沿巷邊演唱自訴身世的“三千兩金”,邊踏跳“拍胸舞”的情景。
基本舞步為“打七響”(亦稱“七擊”)。雙手首先於胸前合擊一掌,接著從右手開始,雙手依次拍打左、右胸部,隨後雙臂內側依次夾打右、左脅部,雙手再依次向外拍打右、左腿部,共得“七響”,時值合七拍。
正由於“打七響”既是“拍胸舞”的基本舞步,又最突出地代表了拍胸舞的基本動律和風格特色,故泉州、漳州、金門、台灣等地民間將“拍胸舞”稱為“打七響”。
此傳統技藝,在台灣已經絕跡了!
泉州的年輕人,將此一傳統藝術,帶到街頭,成為一熱鬧的「快閃」表演,不失是一種保存固有語言文化與藝術的創意!
幾個泉州腔音,對照台灣優勢腔: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5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詩詞中的閩南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53會員
875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