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明明是阿公留下來的「經歷簿」,卻寫著一位鹽系日本青年的人生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蔡佾霖

本文節選自觀臺灣第47期:島與島,由「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編撰,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現正熱銷中!
被海水淹沒的鹽田旁,魚塭夾縫間一塊畸零地上的三戶人家中,那間感覺隨時會倒的木片房,就是阿公的家。
木片房其實是一間三合院的邊間,進到屋內,你會感覺時間好像凍結在過去。廚房沒有瓦斯爐,只有一個大灶,不但是阿嬤煮飯的地方,也是晚上小孩生火燒洗澡水的遊樂場。再進去是阿公、阿嬤的房間,對小時候的我來說,那裡是個動物園──壁虎、蟲子、老鼠都住在那個房間裡。
有次盛夏的夜晚,爸爸帶著小學的我住在阿公家,天花板好幾隻壁虎爬來爬去,深怕他們掉下來的我,就算汗水浸濕睡衣,還是緊緊裹著毯子,對著爸爸說:「阿公家好多寵物喔 ! 」阿公就是生活在這個「庄腳所在」的人。有時,阿公會親自寫信來勉勵我們這些「金孫」,像是要上小學的時候,阿公捎來一封信,他工整有力的字跡飛舞在紅線白紙上,「佾霖,你已要上小學,切記要認真用功,好好讀書。」收到信的我,瞬間感覺自己好像長大了,「上學很重要」的自覺油然而生。
後來阿公到臺北暫住。他總是帶著厚重的眼鏡,有時坐在沙發上看書,也會教我一些功課。某天下午,他帶著我到文具行,他走來走去、翻著書櫃,最後挑了一本國語字典給我,說道:「要好好唸書喔!你喜歡歷史喔?那以後要捧死人骨頭喔,你敢嗎?」
不過,喜歡讀歷史的我,那本字典總是沒有用在正途。每次查字作業總是拖拖拉拉,字典後面的歷史朝代表總是讓我分心,一個小學生因此知道了「冉魏」、「後蜀」,幻想這些朝代發生了什麼事。有時候,我不禁心想,阿公為什麼這麼愛叫人唸書啊?
筆者(右一)與阿公和兄弟姐妹的合照。(Source: 蔡佾霖提供)

阿公好像跟我認識的不一樣?

在阿公長住臺北的日子,有時候我會跟他聊天。有一次跟他一起唸英文字母,唸到最後一個「Z」的時候,阿公就說:「不對啦!這個在日本時代叫 zedo!」模模糊糊間,好像突然意識到阿公以前是日本人。
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始終沒有機會好好地對他進行「口述歷史」或「田野訪談」。對我而言,阿公就是一個很有氣質的、有讀過書的人,當我犯錯的時候會叨念:「若是佇日本時代,老師足嚴,敢有通予汝按呢。」
經過《認識臺灣(歷史篇)》的薰陶,我才知道阿公的人生不在冉魏、後蜀的那張表上。阿公離開之後,我才知道他就是經歷過日本時代的小孩,在戰後成家立業;經歷了漫長的戒嚴之後,在第一次政黨輪替時溘然長逝。當年看字典的乖孫,也真的念了歷史學,可惜來不及告訴阿公──「捧死人骨頭的是考古學啦!」
然而,對於阿公的過去,我還一無所知。某天,爸爸拿出了一袋阿公的遺物:「你念歷史,你看看這些,我看不懂。」一本本的帳單、族譜、切結書、命書,「真不錯,都是研究戰後臺灣社會的史料。」翻到最下面,壓著一本粗糙的舊簿子,上面寫著「經歷簿」。
翻開經歷簿,我墜入了阿公的童年,跨越時空,認識了那個錯過的少年。爸爸問:裡面寫什麼?於是孫子拿著「經歷簿」,講阿公的故事,一些連爸爸都不知道的故事。
阿公神秘的「經歷簿」。封面依稀仍能看見被塗掉的大日本海軍旗的紅日,以及後來被補畫上了的中華民國旗幟圖案。(Source: 蔡佾霖提供)

鹽分地帶少年郎

1925 年(大正 14 年),在嘉義東石的一個小漁村裡,一名鹽工的三子誕生了。由於基礎教育漸漸普及,這名鹽工之子在 8 歲的時候,被送進過溝公學校讀書,他也是家中 9 個孩子裡唯一念過書的。在公學校的日子,雖然成績不是很好,但相較於其他學生普遍缺課的現象,阿公拿了好幾回的全勤獎。
公學校畢業後的阿公,考進了鹽水公學校的高等科。所謂的高等科,其實是為沒有繼續升上中學校的畢業生開設的兩年制補習教育。高等科的兩年期間,阿公寄宿在鹽水的一戶人家。阿公還特別在手稿裡記下「受益永久義教導」,我想,對他來說,那段可以念書、學習的時光,一定特別懷念也深刻。或許,阿公當年那封信,是希望要上小學的我也能明瞭追尋知識的快樂。
經歷簿中嚴謹地記錄著阿公在校的各科成績與出缺席狀況。(Source: 蔡佾霖提供)
南進政策下的屏東街快速發展,屏東街很快升格成了屏東市。畢業之後的阿公,跟著祖父一起南漂求職,大老遠跑去屏東車站的大和旅社附近住了幾個月,這段經歷連老爸都深感訝異。沒想到,這一去得了急性盲腸炎,只好回嘉義街上找李外科開刀,「期間受到親人、朋友的照顧,如海一樣深。」
出院後,阿公回到了有著熟悉海味的東石。念過高等科的他,無疑是鹽分地帶的高知識份子。根據一位畢業於朴子公學校高等科的老人家回憶,「有高等科學歷的人可是很搶手的!還沒畢業,郡役所就會問要不要去上班?」阿公也因此在保甲事務所找到一個助理職位。
這時,已經是 1942 年,戰爭的陰影壟罩臺灣,皇民化的政策更如火如荼地推動著。阿公報名國語講習所專任教師的「煉成會」,開始他的教師生涯。說到這裡,爸爸插嘴了!「原來是日語老師喔!難怪庄頭的人都叫他老師,我一直以為是教漢文的。」這不禁讓我想起某年,父親與我趁著掃墓回到東石老家,鄰居的老人家走來問說:「啊!這就是明安的大孫,現在在教書喔?」「較早你阿公也是老師,我講話的條理就是跟他學的。」

浪淘拍岸,起伏人生

畢竟那是一個戰爭的時代,時局的變遷不是一個小人物可以決定的。在「全島要塞化」、「決戰」 的氛圍下,阿公也被徵召入伍,他隨著軍隊一路往南移駐,先是在臺南師範學校一帶駐守,又轉移到高雄仁武的烏林一帶屯駐巡邏。就在這裡,阿公得知終戰的訊息。不知道阿公有沒有聽到玉音放送?他心情又是如何呢?
終戰後的臺灣,一切都在交接與重建,有讀過書的阿公短暫去戶政事務所協助後,居然又開展了一條驚人的支線劇情。
1949 年,中共軍隊已經攻進福建,甚至逼近沿海地區。雖然戰況非常緊急,阿公卻跟著嘉義布袋的大豐行前往泉州、安海一帶「航商」。爸爸再次驚呼:「我不知道他有去跑過船耶!」其實我也很驚訝,這時候去福建是很冒險的事情,我將視線移到對頁。「等等!他還去香港耶!裡面寫說他去香港航商,但是失敗了。」爸爸更加驚訝:「我都沒去過香港,阿公居然去過。」
而後,商貿失敗後的阿公,回到了東石老家。手稿的最後一則記事是與阿媽結婚。接下來,就是爸爸也熟知的阿公的人生了,剖蚵、曬鹽、種田,艱苦求生養育小孩的生活。
手稿的最後一則記事,是阿公與阿媽完婚。(Source: 蔡佾霖提供)
日治時代多采多姿,到了戰後歸於平淡,幸好有這部手稿,再現了少年阿公的人生。雖然看起來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歷史,但卻是我們家族重要的一頁。
觀臺灣第47期:島與島
所有的島嶼,一開始都屬於自己,並不附屬於誰。「離島」是一種因為地理、歷史的因素所造就的邊緣狀態。在中華民國的政治架構下,臺灣為本島、中心,其他島嶼則是外島、前線。
本期《觀‧臺灣》聚焦在島嶼間移動的人群歷史與文化,跳脫「本島」中心,介紹不為人知的離島知識,並轉而以離島、以海洋的角度回望臺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翻開這疊日曆紙,筆劃剛正的詩歌文字,難解字還標有註釋,想必是一再整理過的成果。內容從嶼坪的生活記憶、澎湖各島嶼的生活風情,到男女愛情、勸世勉勵、地方習俗、季節與風景、講古說今、俚語⋯⋯在字裡行間,埋藏著思鄉情感。
太平洋島民的旅行目的,不只為獲取資源或延續系譜,更有好奇心與認識世界的渴望。但在主流敘事下,這些似乎是西方人的專利。
戰爭威脅、管制不便加上漁獲漸減,不少馬祖人選擇離鄉赴臺展開新生活。依附工廠及親友網絡,桃園八德成為他們主要安身聚居之地。
紅豆嶼、紅頭嶼、蘭嶼,不同族群依循各自的脈絡來稱呼這座島嶼。1947 年,政府改以島上盛產的特有蝴蝶蘭為名,將這座島嶼命名為「蘭嶼」。有別於日本時代因研究調查與地理限制為由的低度管轄,戰後由政府與軍方主導所開啟的治理策略與建設,使現代國家的觸手正式深入蘭嶼,其影響延續至今。
閱讀一個半世紀前西洋女性對臺書寫,其實映照著 19 世紀末以後女性的覺醒帶動女權伸張起步,到 20 世紀以後開花結果的趨勢。她們顯然是以女性、母親或賢內助的角色,突顯慈愛、幫手、具同理心的形象,細繹其文字,其實已充分傳達她們本身不附屬於誰的自我主張。
2018 年,潘怡宏先生聯繫臺史博欲捐贈家族文物,當中包含了 19 世紀晚期先祖潘踏比厘的清朝官服與鈐印。它們能妥善留存至今,有特定的歷史因緣,並為今日的我們,講述了百餘年前一位臺灣原住民如何面對時代鉅變的故事。
翻開這疊日曆紙,筆劃剛正的詩歌文字,難解字還標有註釋,想必是一再整理過的成果。內容從嶼坪的生活記憶、澎湖各島嶼的生活風情,到男女愛情、勸世勉勵、地方習俗、季節與風景、講古說今、俚語⋯⋯在字裡行間,埋藏著思鄉情感。
太平洋島民的旅行目的,不只為獲取資源或延續系譜,更有好奇心與認識世界的渴望。但在主流敘事下,這些似乎是西方人的專利。
戰爭威脅、管制不便加上漁獲漸減,不少馬祖人選擇離鄉赴臺展開新生活。依附工廠及親友網絡,桃園八德成為他們主要安身聚居之地。
紅豆嶼、紅頭嶼、蘭嶼,不同族群依循各自的脈絡來稱呼這座島嶼。1947 年,政府改以島上盛產的特有蝴蝶蘭為名,將這座島嶼命名為「蘭嶼」。有別於日本時代因研究調查與地理限制為由的低度管轄,戰後由政府與軍方主導所開啟的治理策略與建設,使現代國家的觸手正式深入蘭嶼,其影響延續至今。
閱讀一個半世紀前西洋女性對臺書寫,其實映照著 19 世紀末以後女性的覺醒帶動女權伸張起步,到 20 世紀以後開花結果的趨勢。她們顯然是以女性、母親或賢內助的角色,突顯慈愛、幫手、具同理心的形象,細繹其文字,其實已充分傳達她們本身不附屬於誰的自我主張。
2018 年,潘怡宏先生聯繫臺史博欲捐贈家族文物,當中包含了 19 世紀晚期先祖潘踏比厘的清朝官服與鈐印。它們能妥善留存至今,有特定的歷史因緣,並為今日的我們,講述了百餘年前一位臺灣原住民如何面對時代鉅變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哪個將軍會在上戰場前就想著自己會打輸這件事?我告訴你:沒有!你睜大眼睛跟我說。 望而卻步,這大概是我的人生中最常發生的行為;想了很多,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也是我很常犯的錯。因為害怕跟恐懼,很多時候,機會明明就在眼前,我卻放手讓它與我擦身而過。一直以為安靜的自己早晚會被人看見,但殊不知,這個世界並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台鐵在2014年出現了一台新穎的區間列車,它打破了以往區間車的形象,以往的EMU400、500、600、700都沒有像EMU800的流線型車頭,也把最高時速也調成與自強號相符。 憑藉著引進數量非常龐大,掀起了一波通勤革命,成為環島鐵路網最今天這篇文章要帶大家介紹-台鐵微笑號EMU800型。 因應
Thumbnail
這個禮拜五我男朋友來找我(我們不同縣市),然後晚上他就直接睡我房間,隔天早上。 我:「早安?餓了嗎?要吃什麼?」我揉了揉眼睛後看向他問道。 男朋友:「嗯...都好呀!」語氣聽起來蠻雀躍的。 我:「那?我們找看看?」我拿出手機開始看附近有什麼早餐店是開著的。 男朋友:「好~」他也拿出手機跟著找
Thumbnail
當爸媽忙著圍竹籬笆的時候,阿三也開始了認識環境之旅。他把村子從頭到尾走了一遍,看到了些小朋友。他鼓起勇氣用台語向他們打招呼,才發覺他們大多聽不懂台語。「原來他們才是真正的外省人。」阿三心中不免作如此想。 阿三被送到大龍峒小學 (後來改名為大龍國民小學),插班四年級下學期。他也注意到班上有好幾位外省
Thumbnail
和朋友約見面,挑地點有時候真的很傷腦筋;地點要兩個人都方便,最好每次都能換個不一樣的店家,換換環境及口味。沒想到,我和朋友能約在同個地方三次,咖啡廳的老闆每次都不一樣,不用換地點,因為店家一直在換!
Thumbnail
《東方明珠的客途悲情》 林叔把阿三一家安頓在荃灣(荃灣地處九龍但屬英租界)。當時荃灣完全是鄉下地方,但是阿三一家還是高高興興地暫時住了下來。 阿三媽為了照顧嬰兒無法去打工,老是靠林叔接濟過日子,也不是辦法。於是老大、老二都到當地的火柴工廠去作童工。 阿三雖然年紀太小不能幫忙,但是他也從二哥那學
Thumbnail
我想讓這本書自己說話,種子自己開花,讓文字去觸動靈魂有共鳴的人,也許某時某刻某個人,翻閱了它, 而得到一股剛剛好的力量,發自內心的感動進而自發性地去分享、去溫暖更多人。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哪個將軍會在上戰場前就想著自己會打輸這件事?我告訴你:沒有!你睜大眼睛跟我說。 望而卻步,這大概是我的人生中最常發生的行為;想了很多,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也是我很常犯的錯。因為害怕跟恐懼,很多時候,機會明明就在眼前,我卻放手讓它與我擦身而過。一直以為安靜的自己早晚會被人看見,但殊不知,這個世界並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台鐵在2014年出現了一台新穎的區間列車,它打破了以往區間車的形象,以往的EMU400、500、600、700都沒有像EMU800的流線型車頭,也把最高時速也調成與自強號相符。 憑藉著引進數量非常龐大,掀起了一波通勤革命,成為環島鐵路網最今天這篇文章要帶大家介紹-台鐵微笑號EMU800型。 因應
Thumbnail
這個禮拜五我男朋友來找我(我們不同縣市),然後晚上他就直接睡我房間,隔天早上。 我:「早安?餓了嗎?要吃什麼?」我揉了揉眼睛後看向他問道。 男朋友:「嗯...都好呀!」語氣聽起來蠻雀躍的。 我:「那?我們找看看?」我拿出手機開始看附近有什麼早餐店是開著的。 男朋友:「好~」他也拿出手機跟著找
Thumbnail
當爸媽忙著圍竹籬笆的時候,阿三也開始了認識環境之旅。他把村子從頭到尾走了一遍,看到了些小朋友。他鼓起勇氣用台語向他們打招呼,才發覺他們大多聽不懂台語。「原來他們才是真正的外省人。」阿三心中不免作如此想。 阿三被送到大龍峒小學 (後來改名為大龍國民小學),插班四年級下學期。他也注意到班上有好幾位外省
Thumbnail
和朋友約見面,挑地點有時候真的很傷腦筋;地點要兩個人都方便,最好每次都能換個不一樣的店家,換換環境及口味。沒想到,我和朋友能約在同個地方三次,咖啡廳的老闆每次都不一樣,不用換地點,因為店家一直在換!
Thumbnail
《東方明珠的客途悲情》 林叔把阿三一家安頓在荃灣(荃灣地處九龍但屬英租界)。當時荃灣完全是鄉下地方,但是阿三一家還是高高興興地暫時住了下來。 阿三媽為了照顧嬰兒無法去打工,老是靠林叔接濟過日子,也不是辦法。於是老大、老二都到當地的火柴工廠去作童工。 阿三雖然年紀太小不能幫忙,但是他也從二哥那學
Thumbnail
我想讓這本書自己說話,種子自己開花,讓文字去觸動靈魂有共鳴的人,也許某時某刻某個人,翻閱了它, 而得到一股剛剛好的力量,發自內心的感動進而自發性地去分享、去溫暖更多人。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