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什麼政府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振興三倍券你花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面這則新聞有兩個重點,我幫大家整理與說明:
  1. 業者觀察三倍券流向,仍以民生產業為大宗,一如當初預估只帶來「替代性消費」,超市、量販通路對三倍券最有感,民眾大多購買米、油、衛生紙等。有夜市攤販認為毫無幫助,受益都是百貨商場。
  2.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表示,政府結算時,把所有透過消費使用的三倍券數字都作為「成績」,但這不完全是「新增消費」。學者會另外進行調查,了解「替代性消費」與「新增消費」的比重,估算三倍券的真正效益。
我認為絕大部分的三倍券應該都轉往消費才對。但我先敘明,我家的三倍券拿去繳補習費了,並非是投入到消費市場。
經濟部中企處副處長蘇文玲表示,數位三倍券有162萬人已經全額使用完畢、拿到回饋金,累計消費額為94億元,平均每人消費5,791元,超過三倍券的3,000元,代表確實出現乘數效應。初步推估已帶動超過1,000億元消費。
業者的實際觀察,民眾的確是三倍券去賣場消費,而且以日常消費居多,看來的確是替代性消費沒錯。
然而,經濟部這樣的說明,我有很大的疑問,所謂的「乘數效應」並不是這樣被定義的。舉例來說,我原本就會花300元,這時候我拿三倍券的200元抵用,不能說300元的消費是被200元的三倍券刺激出來的,列為「乘數效應」,那是倒果為因的謬誤。所以經濟部這樣的說法,代表官員經濟學的認知是有問題的!於是乎,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才認為,政府結算時把所有透過消費使用的三倍券數字都作為「成績」,但這不完全是「新增消費」,講的就是指經濟部的說法有很大的謬誤!
三倍券的實質效益照理說應該是「邊際消費」才對,也就是日常消費以外的消費才算是被「刺激」出來的消費。
三倍券還有個心結就是「心理帳戶」。因為三倍券是透過花費一千元「購買」而來的,即是因為這樣,人民會因為是有償而視為皮包裡的新臺幣,而更加謹慎的使用,於是乎會大部分花在日常的消費,也就是替代性消費,邊際消費極低。
政府已經刻意的把面額降低為200元與500元,愈小額會讓人民花費得愈快,但這部分還是不脫日常的替代性消費。
面額愈小,替代性消費的比率愈高,當然花費的速度愈快,這稱做「面額效應」(Denomination Effect),即使是相同的金額,貨幣單位不同,主觀的貨幣價值也會不同,消費者持有高面額的貨幣時會更加珍惜使用,低面額的貨幣反額更容易花掉。
所以啦,政府印發的三倍券雖然已經考慮到「面額效應」,希望愈快流通愈好,但也因為是小面額,根本上替代了日常消費,實質的邊際消費或許根本不會被刺激出來。換句話說,如果真的要刺激出邊際消費,就要打破日常消費的「心理帳戶」,變成是另一個可供胡亂花費的邊際「心理帳戶」,這時候就是直接給與一大筆現金(或視同現金),面額愈大愈好才能打破「面額效應」的瓶頸,但是呢,流通速度就會減緩,且很容易流向進口商品消費(想一下GDP的結構),乘數效應還是會受到很大的抵減。
為什麼政府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而卻不知道人民的消費總是理性的呢?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據說中央銀行開始「打房」?但嚴格來說,中央銀行何時真的「打房」了?大家要知道,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下面的銀行一屁股的建築融資,中央銀行就像一屁股坐在汽油桶上,怎敢點火引燃汽油桶? 所以,了不起中央銀行也僅僅是政策上「管制」,不會傻到下重手,這下,各位瞭解了吧!
們低薪的困境早已陷入泥沼快30年了,這一切,並未如政府所公布的總經數據這麼樂觀,光看GDP是沒有太多意義的。所以,金融研訓院的調查才指出,兩成民眾無法在一周內籌到新台幣10萬元、三成民眾儲蓄金額不到5萬元,我倒是認為這才是臺灣的經濟現況!
以前我常寫國際經濟評估,美國中央局報局的資料可以視為對某一個國家的政經評估分析的權威資料,因為,資料庫就是在CIA。 國際統計資料庫其實相當多,單純以非學術研究且毋須付費的國際組織所提供的資料庫而言,其實就夠一般使用者的需求了。
比特幣又再度飆升,甚至是因為PayPal接受比特幣交易而升值,但我認為虛擬貨幣依然無法成為「貨幣」,即使現在很多交易號稱可以接受比特幣交易(印象中全家便利商店曾經號稱過),但我依然認為是「噱頭」!
我原以為經濟部的乘數之亂就像八點檔的泡沫劇,已經完結篇了,哪曉得經濟部長(即將升任行政院副院長)又再演示了所謂千億效果。我只能感嘆,如果財經官員的經濟常識這麼薄弱,我們這些老師在學校該怎麼教學生? 「老師!明明經濟部長是這樣計算的!」我們該怎麼回應呢?直接下課?
中央銀行「總算」開始研究電子貨幣,為何我用「總算」兩個字,我總覺得央行有點「乃覺三十里」的處境。為什麼?早在二十年前我碰觸到電子支付這個議題時,其實中央銀行的李榮謙早已開始研究電子貨幣這個專題,時間是2001年的9月。
據說中央銀行開始「打房」?但嚴格來說,中央銀行何時真的「打房」了?大家要知道,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下面的銀行一屁股的建築融資,中央銀行就像一屁股坐在汽油桶上,怎敢點火引燃汽油桶? 所以,了不起中央銀行也僅僅是政策上「管制」,不會傻到下重手,這下,各位瞭解了吧!
們低薪的困境早已陷入泥沼快30年了,這一切,並未如政府所公布的總經數據這麼樂觀,光看GDP是沒有太多意義的。所以,金融研訓院的調查才指出,兩成民眾無法在一周內籌到新台幣10萬元、三成民眾儲蓄金額不到5萬元,我倒是認為這才是臺灣的經濟現況!
以前我常寫國際經濟評估,美國中央局報局的資料可以視為對某一個國家的政經評估分析的權威資料,因為,資料庫就是在CIA。 國際統計資料庫其實相當多,單純以非學術研究且毋須付費的國際組織所提供的資料庫而言,其實就夠一般使用者的需求了。
比特幣又再度飆升,甚至是因為PayPal接受比特幣交易而升值,但我認為虛擬貨幣依然無法成為「貨幣」,即使現在很多交易號稱可以接受比特幣交易(印象中全家便利商店曾經號稱過),但我依然認為是「噱頭」!
我原以為經濟部的乘數之亂就像八點檔的泡沫劇,已經完結篇了,哪曉得經濟部長(即將升任行政院副院長)又再演示了所謂千億效果。我只能感嘆,如果財經官員的經濟常識這麼薄弱,我們這些老師在學校該怎麼教學生? 「老師!明明經濟部長是這樣計算的!」我們該怎麼回應呢?直接下課?
中央銀行「總算」開始研究電子貨幣,為何我用「總算」兩個字,我總覺得央行有點「乃覺三十里」的處境。為什麼?早在二十年前我碰觸到電子支付這個議題時,其實中央銀行的李榮謙早已開始研究電子貨幣這個專題,時間是2001年的9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找到生產力與壓力之間的平衡成為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我們往往會在截止日的壓力驅動下爆發生產力,而非一開始就高效行動。本文探討了壓力與動機的關聯、完美主義的影響,並分享了如何在任務初期激發生產力的策略,如設定假性截止日、時間方塊法等。
Thumbnail
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步入青春期的主角萊莉,在面臨多種情緒的襲擊之下,導致焦慮大爆發,誘出了其中一種情緒─阿焦的到來,總是在擔心著還沒有發生的一切,並且為此感到緊張、焦慮。其實生活中的你我可能也經常感受著這樣的情緒,但其實焦慮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它可能是一種壞的力量,也可以成為好的力量」。想知道
Thumbnail
近期因為日圓升息,導致日圓大幅升值,新台幣兌換日圓匯率從1:5的0.2升值到0.23,未來不知道又回到過去1:4的0.25?或是1:3的0.33呢?即將出國的朋友一定會對這波升值很有感!因應外幣升值,要怎樣做才能規避風險呢?看完本篇文章您也可以操作雙幣卡來省下不少冤枉錢...... 簡單認識
Thumbnail
今年的操作一直維持著不錯的節奏,或許和自己心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在市場多頭之時賺錢本來就容易,但是,在這樣的市況之下,能夠有意識的選擇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對於自己做這些選擇的理由,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有清楚認知,最終卻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Thumbnail
溝通當中最困難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對方】和【被理解】。本文討論了在愛情關係中,不同遊戲規則可能導致誤解和衝突的原因,並探討了生活經驗不同、語境和內心狀態差異對溝通理解的影響。通過對語言遊戲的分析,提供了一些解決溝通誤解的思路。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例如這個月是三月才過一半,但現金只剩三千元,那其他的花費是不是優先得用刷卡來支付?以免現金用光了,到時需要用錢時付不出來。但如果刷卡刷太多,那下個月也就是四月的起始金額也就會跟著縮水,因為要留著支付三月所積欠的卡費,剩下的才是四月所能支配的金額,那就要保佑該月沒有其他的
Thumbnail
再以大家或許都熟悉的「1件200元」或「3件500元」的話術來舉例,我們往往會為了看似節省了錢而衝動地選擇商家提供的「3件500元」方案。殊不知,陷阱是「我們真的需要買到3件嗎」?很多物品都有保質期限,小心沒有省到錢反而浪費了更多的錢。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近期Netflix挺頭的影集「馴鹿寶貝」中藉助現實中的騷擾案件所拍攝的跟蹤騷擾行為這一話題。通過詳細的心理學和法律方面的討論,幫助指導讀者瞭解該類型的犯罪行為。
Thumbnail
你是否常覺得自己對錢的價值感知有些莫名其妙?比如得到100元會很開心,但得到200元的喜悅卻遠不及前者的兩倍。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理論:人類對金錢的主觀感受,並不是線性遞增的,而是呈現出一種「功率曲線」模式。也就是說,要讓金錢帶來的滿
Thumbnail
地方政府透過區段徵收所取得的土地,不需要經過地方議會的同意,更不用行政院的核准,可以隨時開始標售,土地標售後的錢,扣除開發成本後就可以給地方政府自行運用,繁榮地方或運用的巧妙,有政績,下次選舉就容易得到選民的支持,至於是否真有開發或變更的必要或目的,那就不一定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找到生產力與壓力之間的平衡成為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我們往往會在截止日的壓力驅動下爆發生產力,而非一開始就高效行動。本文探討了壓力與動機的關聯、完美主義的影響,並分享了如何在任務初期激發生產力的策略,如設定假性截止日、時間方塊法等。
Thumbnail
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步入青春期的主角萊莉,在面臨多種情緒的襲擊之下,導致焦慮大爆發,誘出了其中一種情緒─阿焦的到來,總是在擔心著還沒有發生的一切,並且為此感到緊張、焦慮。其實生活中的你我可能也經常感受著這樣的情緒,但其實焦慮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它可能是一種壞的力量,也可以成為好的力量」。想知道
Thumbnail
近期因為日圓升息,導致日圓大幅升值,新台幣兌換日圓匯率從1:5的0.2升值到0.23,未來不知道又回到過去1:4的0.25?或是1:3的0.33呢?即將出國的朋友一定會對這波升值很有感!因應外幣升值,要怎樣做才能規避風險呢?看完本篇文章您也可以操作雙幣卡來省下不少冤枉錢...... 簡單認識
Thumbnail
今年的操作一直維持著不錯的節奏,或許和自己心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在市場多頭之時賺錢本來就容易,但是,在這樣的市況之下,能夠有意識的選擇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對於自己做這些選擇的理由,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有清楚認知,最終卻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Thumbnail
溝通當中最困難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對方】和【被理解】。本文討論了在愛情關係中,不同遊戲規則可能導致誤解和衝突的原因,並探討了生活經驗不同、語境和內心狀態差異對溝通理解的影響。通過對語言遊戲的分析,提供了一些解決溝通誤解的思路。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例如這個月是三月才過一半,但現金只剩三千元,那其他的花費是不是優先得用刷卡來支付?以免現金用光了,到時需要用錢時付不出來。但如果刷卡刷太多,那下個月也就是四月的起始金額也就會跟著縮水,因為要留著支付三月所積欠的卡費,剩下的才是四月所能支配的金額,那就要保佑該月沒有其他的
Thumbnail
再以大家或許都熟悉的「1件200元」或「3件500元」的話術來舉例,我們往往會為了看似節省了錢而衝動地選擇商家提供的「3件500元」方案。殊不知,陷阱是「我們真的需要買到3件嗎」?很多物品都有保質期限,小心沒有省到錢反而浪費了更多的錢。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近期Netflix挺頭的影集「馴鹿寶貝」中藉助現實中的騷擾案件所拍攝的跟蹤騷擾行為這一話題。通過詳細的心理學和法律方面的討論,幫助指導讀者瞭解該類型的犯罪行為。
Thumbnail
你是否常覺得自己對錢的價值感知有些莫名其妙?比如得到100元會很開心,但得到200元的喜悅卻遠不及前者的兩倍。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理論:人類對金錢的主觀感受,並不是線性遞增的,而是呈現出一種「功率曲線」模式。也就是說,要讓金錢帶來的滿
Thumbnail
地方政府透過區段徵收所取得的土地,不需要經過地方議會的同意,更不用行政院的核准,可以隨時開始標售,土地標售後的錢,扣除開發成本後就可以給地方政府自行運用,繁榮地方或運用的巧妙,有政績,下次選舉就容易得到選民的支持,至於是否真有開發或變更的必要或目的,那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