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之 【為什麼三倍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政府繼去年三倍券後,準備發行五倍券,刺激經濟。
大家是否有疑問,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
或是為什麼不直接發券,還得先花1,000元現金買?
這件事和 #乘數效果 和 #損失規避 這兩個經濟名詞有關。
而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和乘數效果有關。

▌乘數效果

一個社區裡面有餐廳老闆、健身教練、物理治療師。
餐廳老闆有天在地上撿到了1,000元(好爽),想說好久沒有運動,因此花了1,000去找健身教練運動。
健身教練賺到了1,000元,想說最近運動太多,肌肉有點緊繃,就把這1,000元拿去找物理治療師按摩。
物理治療師賺到了這1,000元,總算有機會邀請他心儀的女生一起去餐廳吃飯。
然後就把1,000元花在燭光晚餐上,最後讓餐廳老闆把這1,000元賺回去。
原本只有1,000元,卻因為經濟的流轉創造出3,000的價值,這就是 #乘數效果!
政府發錢,是希望刺激消費,創造出大家的營收。
但是如果直接發現金,會有部份民眾選擇把錢存起來,因此刺激經濟成長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乘數效果較差)
—-
再來解釋三倍券為什麼要民眾先花1,000元現金去買券,而不是直接發消費券給大家就好?這和損失規避有關。

▌損失規避

對比「得到」的歡欣感,人們更討厭「損失」的失落感。
有沒有覺得,免費的體驗券或是餐卷常常放到過期;但如果是自己付費買的餐卷,怎麼可能過期沒用?
同理,如果政府直接發3,000元,當下民眾固然覺得爽,但程度上,比起要先花1,000元去購買,結果最後卻沒有花完的時候,民眾會對損失(浪費)自己先付出1,000元的感受更強烈
這也能確保民眾花了1,000買券之後,會努力的把收到的消費券花掉,達到政府刺激消費的目的。
說到規避損失,大家記得我寫過一篇專題文章嗎?可以往前找找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打破一個觀念,如果手上有一筆錢,#單筆投入比定期定額報酬率更好 這是根據歷史數據回測得到的結果,不論任何商品、投資組合,又或是定期定額時間多久(而且一筆資金分越久時間進入市場,報酬輸越多)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ofdollarsanddata.com/d
一樣先說結論:「在特定條件情況下,使用低利率的貸款進行投資未必不好」 市場上多數的人,都會倡導不要借錢投資。 畢竟,投資沒有一定賺錢的,但借錢利息卻是一定得付的。 所以如果投資產生虧損,導致貸款利息付不出來時,會對信用造成影響。 但借錢投資真的不好嗎?如果可以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我個人是覺得可以
昨晚 Skyline-國際機會平台舉辦的的職涯講座順利完成! 收到好幾個聽眾的回饋,其中最浮誇的是「我超感動,甚至覺得這場演講對我來說,是一個life changing moment」、「地表最帥最幽默講師」、「你的演講和職涯成就真的對我有很大的鼓舞!是讓我覺得帥想學習的role model」
我又要打破大家的觀念了! 「存股」是這幾年很紅的名詞,在銀行存款利率一片低迷的情況下,把現金換成股票存著的「存股」方式似乎變成保守投資人喜好的選擇。新聞常見「存股XX張,年領XX萬」誘人聳動的標題。或是理財界最常喊聲的BooBuy教主,也都非常倡導這個觀念...
先說結論,「現階段的我」不愛配息。 這個觀念可能跟很多人不同,因為台灣投資人超愛配息,任何金融商品只要加上「高股息」,總是特別誘人。例如這兩個台灣投資人最喜歡的商品,我一一來破解,你就知道哪裡怪怪...
各位有覺得金融業很神秘嗎?特別是企金領域,整天跟大老闆吃飯、應酬,搞得很高大上。讓我來工商時間一下。 8/5 開始跟 skyline-國際機會平台 辦了三場講座, 【#1 兩岸三地財金人生解密,邁入金融界你該知道的事】 【#2 簡單理財術:ETF投資全世界】 【#3 小錢變大錢...
來打破一個觀念,如果手上有一筆錢,#單筆投入比定期定額報酬率更好 這是根據歷史數據回測得到的結果,不論任何商品、投資組合,又或是定期定額時間多久(而且一筆資金分越久時間進入市場,報酬輸越多)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ofdollarsanddata.com/d
一樣先說結論:「在特定條件情況下,使用低利率的貸款進行投資未必不好」 市場上多數的人,都會倡導不要借錢投資。 畢竟,投資沒有一定賺錢的,但借錢利息卻是一定得付的。 所以如果投資產生虧損,導致貸款利息付不出來時,會對信用造成影響。 但借錢投資真的不好嗎?如果可以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我個人是覺得可以
昨晚 Skyline-國際機會平台舉辦的的職涯講座順利完成! 收到好幾個聽眾的回饋,其中最浮誇的是「我超感動,甚至覺得這場演講對我來說,是一個life changing moment」、「地表最帥最幽默講師」、「你的演講和職涯成就真的對我有很大的鼓舞!是讓我覺得帥想學習的role model」
我又要打破大家的觀念了! 「存股」是這幾年很紅的名詞,在銀行存款利率一片低迷的情況下,把現金換成股票存著的「存股」方式似乎變成保守投資人喜好的選擇。新聞常見「存股XX張,年領XX萬」誘人聳動的標題。或是理財界最常喊聲的BooBuy教主,也都非常倡導這個觀念...
先說結論,「現階段的我」不愛配息。 這個觀念可能跟很多人不同,因為台灣投資人超愛配息,任何金融商品只要加上「高股息」,總是特別誘人。例如這兩個台灣投資人最喜歡的商品,我一一來破解,你就知道哪裡怪怪...
各位有覺得金融業很神秘嗎?特別是企金領域,整天跟大老闆吃飯、應酬,搞得很高大上。讓我來工商時間一下。 8/5 開始跟 skyline-國際機會平台 辦了三場講座, 【#1 兩岸三地財金人生解密,邁入金融界你該知道的事】 【#2 簡單理財術:ETF投資全世界】 【#3 小錢變大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為了讓學生領略複利的魔力,老師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方案:這有兩個方案,這兩個方案你只能選擇一個,選擇後便不能改變注意。因此,選之前,你有時間可以考慮。第一個,我每天給你一千元,連給三十天,你拿到後,隨時都可以花用。第二個,我第一天給你一美分,第二天的給你二美分,第三天給你四美分,每天給你的錢,是前一天的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例如這個月是三月才過一半,但現金只剩三千元,那其他的花費是不是優先得用刷卡來支付?以免現金用光了,到時需要用錢時付不出來。但如果刷卡刷太多,那下個月也就是四月的起始金額也就會跟著縮水,因為要留著支付三月所積欠的卡費,剩下的才是四月所能支配的金額,那就要保佑該月沒有其他的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薪水不是很高,但非常節儉,即使月薪3萬,也能存下1萬5。另一種是薪水很高可能月收10萬甚至20萬,但卻存不到錢,入不敷出… 想要有被動收入,讓錢為自己賺錢的第一步就是「你必須先存到錢!」。
10年後的現在,以下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中央通訊社在2021/8/12的新聞報導 提振內需用五倍券比現金好 政院列舉4大優點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12日電)提振內需採用五倍券或直接發現金,引起各界討論;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天列舉振興五倍券4大優點,包含有使用期限和範圍、可循環使用、捲動業者
Thumbnail
一如繼往的走進自己愛吃的餐廳,滑著手機,手機通知響起,畫面通知你的帳戶有資金入款,心中不免竊喜是這個月的薪水入帳了。下一秒你望著餐廳菜單上的價格,不免開始感慨,幾年前在同樣的地方用餐,價格卻愈來愈貴了,此時你跟朋友同時嘆息通貨膨脹的可怕。 什麼是通貨膨脹?
Thumbnail
「籤變少了,抽到獎的機率提高,所以要加價。」游否希對玩家說明的加價理由乍看之下似乎合理,但只要利用一個非常簡單,數學白痴如我都可以理解的機率概念,就可以戳破這個話術……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國家稅制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影響國民從事某些活動的誘因。另一個目標,是要進行所得與財富的重分配,拉近國民間財富水準的差距,讓整體社會能更趨公平。
Thumbnail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曾提出「厭惡損失」這個研究, 一個人在地上撿到一千元,就會感到特別的興奮, 而這種開心程度很快就消失了。   同一時間, 若這一千元緊接著不見了, 則會感到非常的痛苦, 且失去產生的痛苦, 是撿到1千元開心程度的2倍至2.5倍。   也就是說, 失去的
Thumbnail
累積的點數、購買的餐券,放久了不會自行繁殖,只會過期沒價值... 點數、餐券、票券 盡快使用。不注意 固定開銷 有價證券,拿到了就盡快使用,就算是號稱無使用期限的票券,也等同於已把現金付給店家,讓店家賺利息。以此類推,無論是健身房、按摩券、美容課程... 都不宜一次買太多。就算是現在號稱沒有
Thumbnail
為了讓學生領略複利的魔力,老師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方案:這有兩個方案,這兩個方案你只能選擇一個,選擇後便不能改變注意。因此,選之前,你有時間可以考慮。第一個,我每天給你一千元,連給三十天,你拿到後,隨時都可以花用。第二個,我第一天給你一美分,第二天的給你二美分,第三天給你四美分,每天給你的錢,是前一天的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例如這個月是三月才過一半,但現金只剩三千元,那其他的花費是不是優先得用刷卡來支付?以免現金用光了,到時需要用錢時付不出來。但如果刷卡刷太多,那下個月也就是四月的起始金額也就會跟著縮水,因為要留著支付三月所積欠的卡費,剩下的才是四月所能支配的金額,那就要保佑該月沒有其他的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薪水不是很高,但非常節儉,即使月薪3萬,也能存下1萬5。另一種是薪水很高可能月收10萬甚至20萬,但卻存不到錢,入不敷出… 想要有被動收入,讓錢為自己賺錢的第一步就是「你必須先存到錢!」。
10年後的現在,以下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中央通訊社在2021/8/12的新聞報導 提振內需用五倍券比現金好 政院列舉4大優點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12日電)提振內需採用五倍券或直接發現金,引起各界討論;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天列舉振興五倍券4大優點,包含有使用期限和範圍、可循環使用、捲動業者
Thumbnail
一如繼往的走進自己愛吃的餐廳,滑著手機,手機通知響起,畫面通知你的帳戶有資金入款,心中不免竊喜是這個月的薪水入帳了。下一秒你望著餐廳菜單上的價格,不免開始感慨,幾年前在同樣的地方用餐,價格卻愈來愈貴了,此時你跟朋友同時嘆息通貨膨脹的可怕。 什麼是通貨膨脹?
Thumbnail
「籤變少了,抽到獎的機率提高,所以要加價。」游否希對玩家說明的加價理由乍看之下似乎合理,但只要利用一個非常簡單,數學白痴如我都可以理解的機率概念,就可以戳破這個話術……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國家稅制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影響國民從事某些活動的誘因。另一個目標,是要進行所得與財富的重分配,拉近國民間財富水準的差距,讓整體社會能更趨公平。
Thumbnail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曾提出「厭惡損失」這個研究, 一個人在地上撿到一千元,就會感到特別的興奮, 而這種開心程度很快就消失了。   同一時間, 若這一千元緊接著不見了, 則會感到非常的痛苦, 且失去產生的痛苦, 是撿到1千元開心程度的2倍至2.5倍。   也就是說, 失去的
Thumbnail
累積的點數、購買的餐券,放久了不會自行繁殖,只會過期沒價值... 點數、餐券、票券 盡快使用。不注意 固定開銷 有價證券,拿到了就盡快使用,就算是號稱無使用期限的票券,也等同於已把現金付給店家,讓店家賺利息。以此類推,無論是健身房、按摩券、美容課程... 都不宜一次買太多。就算是現在號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