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之 【為什麼三倍券】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政府繼去年三倍券後,準備發行五倍券,刺激經濟。

大家是否有疑問,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
或是為什麼不直接發券,還得先花1,000元現金買?
這件事和 #乘數效果 和 #損失規避 這兩個經濟名詞有關。
而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和乘數效果有關。

▌乘數效果

一個社區裡面有餐廳老闆、健身教練、物理治療師。

餐廳老闆有天在地上撿到了1,000元(好爽),想說好久沒有運動,因此花了1,000去找健身教練運動。

健身教練賺到了1,000元,想說最近運動太多,肌肉有點緊繃,就把這1,000元拿去找物理治療師按摩。

物理治療師賺到了這1,000元,總算有機會邀請他心儀的女生一起去餐廳吃飯。
然後就把1,000元花在燭光晚餐上,最後讓餐廳老闆把這1,000元賺回去。

原本只有1,000元,卻因為經濟的流轉創造出3,000的價值,這就是 #乘數效果!

政府發錢,是希望刺激消費,創造出大家的營收。
但是如果直接發現金,會有部份民眾選擇把錢存起來,因此刺激經濟成長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乘數效果較差)

—-
再來解釋三倍券為什麼要民眾先花1,000元現金去買券,而不是直接發消費券給大家就好?這和損失規避有關。

▌損失規避

對比「得到」的歡欣感,人們更討厭「損失」的失落感。
有沒有覺得,免費的體驗券或是餐卷常常放到過期;但如果是自己付費買的餐卷,怎麼可能過期沒用?

同理,如果政府直接發3,000元,當下民眾固然覺得爽,但程度上,比起要先花1,000元去購買,結果最後卻沒有花完的時候,民眾會對損失(浪費)自己先付出1,000元的感受更強烈

這也能確保民眾花了1,000買券之後,會努力的把收到的消費券花掉,達到政府刺激消費的目的。

說到規避損失,大家記得我寫過一篇專題文章嗎?可以往前找找唷!

#乘數效果
#規避損失
#無政治立場就事論事
#上一篇圖文不符結果反應很好
#今天只好連我爸一起出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來聽張簡講幹話的沙龍
17會員
78內容數
2022/04/06
我在提供客戶家庭財務諮詢的時候,發現大家的管理模式大略分為以下三種: 1. 夫妻各自管理投資,互不干涉。 2. 交給比較會投資的一方全權決策,另一個人領零用錢(很可憐🥺) 3. 共同管理一個家庭帳戶,雙方共同決策投資內容。
Thumbnail
2022/04/06
我在提供客戶家庭財務諮詢的時候,發現大家的管理模式大略分為以下三種: 1. 夫妻各自管理投資,互不干涉。 2. 交給比較會投資的一方全權決策,另一個人領零用錢(很可憐🥺) 3. 共同管理一個家庭帳戶,雙方共同決策投資內容。
Thumbnail
2022/04/06
今天來上一點總體經濟的課程。 繼美國聯準會週三宣布升息,台灣央行也在昨天(3/17)宣布升息1碼,緊接著英國也宣佈升息(連續3次) 升息是什麼? 1碼是多少? 對於你我又有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2022/04/06
今天來上一點總體經濟的課程。 繼美國聯準會週三宣布升息,台灣央行也在昨天(3/17)宣布升息1碼,緊接著英國也宣佈升息(連續3次) 升息是什麼? 1碼是多少? 對於你我又有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2022/04/06
前陣子丈母娘跟著旅行團去台中賞花,還沒到中午,就傳來不好的消息... 她老人家踩階梯的時候,不小心踩空扭到腳,腫了個像麵龜一樣。 回來立刻帶她去骨科照X光,發現骨頭出現裂痕,需要休養兩三個月。 500元臺幣啊!!
Thumbnail
2022/04/06
前陣子丈母娘跟著旅行團去台中賞花,還沒到中午,就傳來不好的消息... 她老人家踩階梯的時候,不小心踩空扭到腳,腫了個像麵龜一樣。 回來立刻帶她去骨科照X光,發現骨頭出現裂痕,需要休養兩三個月。 500元臺幣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曾提出「厭惡損失」這個研究, 一個人在地上撿到一千元,就會感到特別的興奮, 而這種開心程度很快就消失了。   同一時間, 若這一千元緊接著不見了, 則會感到非常的痛苦, 且失去產生的痛苦, 是撿到1千元開心程度的2倍至2.5倍。   也就是說, 失去的
Thumbnail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曾提出「厭惡損失」這個研究, 一個人在地上撿到一千元,就會感到特別的興奮, 而這種開心程度很快就消失了。   同一時間, 若這一千元緊接著不見了, 則會感到非常的痛苦, 且失去產生的痛苦, 是撿到1千元開心程度的2倍至2.5倍。   也就是說, 失去的
Thumbnail
累積的點數、購買的餐券,放久了不會自行繁殖,只會過期沒價值... 點數、餐券、票券 盡快使用。不注意 固定開銷 有價證券,拿到了就盡快使用,就算是號稱無使用期限的票券,也等同於已把現金付給店家,讓店家賺利息。以此類推,無論是健身房、按摩券、美容課程... 都不宜一次買太多。就算是現在號稱沒有
Thumbnail
累積的點數、購買的餐券,放久了不會自行繁殖,只會過期沒價值... 點數、餐券、票券 盡快使用。不注意 固定開銷 有價證券,拿到了就盡快使用,就算是號稱無使用期限的票券,也等同於已把現金付給店家,讓店家賺利息。以此類推,無論是健身房、按摩券、美容課程... 都不宜一次買太多。就算是現在號稱沒有
Thumbnail
        針對時事來思考,就是要預判的成分在。五倍券到底怎麼花會比較好,網路上會有很多文章可以參考,但真的比較好嗎?恐怕還是要自我評估後,才能得到比較精準的答案。能夠得到相當於五千元的現金可以支配,這點是無庸置疑的。問題在於後面的抽券優惠,就會跟本身的消費習慣
Thumbnail
        針對時事來思考,就是要預判的成分在。五倍券到底怎麼花會比較好,網路上會有很多文章可以參考,但真的比較好嗎?恐怕還是要自我評估後,才能得到比較精準的答案。能夠得到相當於五千元的現金可以支配,這點是無庸置疑的。問題在於後面的抽券優惠,就會跟本身的消費習慣
Thumbnail
政府繼去年三倍券後,準備發行五倍券,刺激經濟。 大家是否有疑問,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 或是為什麼不直接發券,還得先花1,000元現金買? 這件事和  #乘數效果 和 #損失規避 這兩個經濟名詞有關。 而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和乘數效果有關。
Thumbnail
政府繼去年三倍券後,準備發行五倍券,刺激經濟。 大家是否有疑問,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 或是為什麼不直接發券,還得先花1,000元現金買? 這件事和  #乘數效果 和 #損失規避 這兩個經濟名詞有關。 而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和乘數效果有關。
Thumbnail
關於n倍券,常見罵聲不斷,認為人民要的是現金,我也深以為然,但為什麼政府還是堅持以此票券類的方式振興經濟呢?有人認為心理因素、乘數效應是重要的理由[1],不過我想以一種較簡單的方式說明之。 曾經網路文章看過這麼一段故事:小明去剪頭髮,給了老闆一百塊。理髮店老闆去加油,花了一百塊。加油站老闆給了
Thumbnail
關於n倍券,常見罵聲不斷,認為人民要的是現金,我也深以為然,但為什麼政府還是堅持以此票券類的方式振興經濟呢?有人認為心理因素、乘數效應是重要的理由[1],不過我想以一種較簡單的方式說明之。 曾經網路文章看過這麼一段故事:小明去剪頭髮,給了老闆一百塊。理髮店老闆去加油,花了一百塊。加油站老闆給了
Thumbnail
自去年振興三倍券發行之後,乘數之亂的現象始終未謝幕,這裡由很簡單,政府只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誘發出大筆的民間消費,這麼經濟魔術實在太誘人,雖然這個乘數的定義實在亂七八糟,經不起學術的檢驗,但百姓們哪知道政府倒底玩什麼把戲?
Thumbnail
自去年振興三倍券發行之後,乘數之亂的現象始終未謝幕,這裡由很簡單,政府只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誘發出大筆的民間消費,這麼經濟魔術實在太誘人,雖然這個乘數的定義實在亂七八糟,經不起學術的檢驗,但百姓們哪知道政府倒底玩什麼把戲?
Thumbnail
為什麼政府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而卻不知道人民的消費總是理性的呢? 這篇文章再把三倍券的「效益」簡單再說清楚。
Thumbnail
為什麼政府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而卻不知道人民的消費總是理性的呢? 這篇文章再把三倍券的「效益」簡單再說清楚。
Thumbnail
我領到藝Fun券的600元購物金,有人說是「幾人歡樂,幾人愁」,但我好奇的是,歡樂什麼呢?意外中了600元,或許可以去看三場電影,買三本書,但這個本來就是日常消費,只是政府補貼了600元。這個分配雖然很名義上公平(有數學老師指出分配不公),但實際上分配可能不具效率性。
Thumbnail
我領到藝Fun券的600元購物金,有人說是「幾人歡樂,幾人愁」,但我好奇的是,歡樂什麼呢?意外中了600元,或許可以去看三場電影,買三本書,但這個本來就是日常消費,只是政府補貼了600元。這個分配雖然很名義上公平(有數學老師指出分配不公),但實際上分配可能不具效率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