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各國戰略構想簡易版(7):中國的核戰略,及相關部署

2021/01/0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怎樣確認中國的弱點?去看他們對內宣傳就好,凡是說自己超棒,例如近年的一帶一路跟內循環經濟,就可得知根本沒這回事。自好望角後陸權就沒有內陸經濟超越海洋的可能,除非發明某種反重力技術,不然物理之壁就在那。
前兩周的文章提到,中國其實整套戰略都是守勢為主,這實在是不得已的做法,許多人尤其台灣民眾,對「時間與距離的殘暴」這件事情,統稱為後勤的惡夢,了解實在太過簡單。疆域遼闊,可用兵力很多,不代表你可以到處駐守。卡住中國數十年的戰略構想,根本上的原因是,技術力的低落。
這邊要稍微提一下,為何台灣人有這種誤解?

台灣人多忽略戰爭的物理限制

因為課本在敘述中國歷史時,對於那種動用數萬大軍的大型戰役,哪一年攻伐何處,戰果多豐碩等等記載詳細。但卻沒有記載戰役耗費的時間,每一場戰役往往是籌備十年以上,進軍又花一年,攻打目標共五年,之後國家又必須休養生息,消化攻下的區域來補充國力數十年。
至於多如牛毛的小型戰役,或是邊境衝突往往忽略不提,一個王朝或是國家,書上寫的通常是頃刻覆滅,滅亡原因差不多都是皇帝昏庸無道等等,簡稱根本沒講清楚。導致全國百姓只唸到中學歷史,除了歷史本科系生外之後就完全沒碰,誰會曉得原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中國的疆域太過遼闊,但交通手段卻少得可憐,現代還有鐵公路,近代還沒有取得機械車輛前,軍隊運動是非常緩慢的。所以光看地圖會以為有內線優勢,其實真要計算,必須計算「時間距離」,而不是單純的地理距離,而軍隊駐紮需要空間與支援,不能離開城市跟補給線太遠。
這每個條件都讓中國,在西元2000年以前,根本不具備真正意義的內線優勢,只能分割各大軍區,形同與清末民初軍閥割據類似的格局,甚至為了穩定國防,還限制人口移動。所以對共產中國來說,維持軍事統治除了槍桿子出政權的理由外,更害怕的是國外勢力侵略。
宿敵台灣蔣家念念不忘反攻大陸,導致東南沿海需要駐紮重兵,就是要防止萬一可能出現的美國支援,若得到美海空軍協助,台灣蔣家軍要攻下東南沿海地區並不困難,這會進一步封鎖中國的貿易來源,很快就會被逼著讓出半壁江山,遲早得回頭找蘇聯援助。
我們台灣人看來會覺得這個很扯,但以毛澤東等人的思維來看,這是不能不防的一點。直到70年代後中國逐漸得到海上優勢,依舊是不能放心,徹底對台灣反攻放下戒心,是在90年代台灣民主化以後的事情。其他,北方的俄國是無法對抗的,只能製造緩衝區,而在東北要防止北韓發神經,南方的越南可以只靠一個軍區防衛,印度方面直到青藏鐵路完工後,才能比較保證穩定的後勤。

中國為何拚命成為核武大國

所以說到底,陸地的入侵還可以依靠國土遼闊,採取堅壁清野的模式對抗。配合逐年近代化的軍隊,到了今天除了俄國以外,已經沒有其他國家可以用陸軍威脅中國的工業地帶。
故,只剩下海上的方向,主要是美、日、台的海空軍,直到今天都是威脅,尤其是美國海軍,根本無法對抗。而就算可以對抗,依然有一個無解的難題,不解決就無法高枕無憂,這個難題就是:
「核子武力」
中國最害怕的不是傳統武力的入侵,共產黨不怕犧牲,怎樣磨耗都可以,問題是萬一美蘇使用核子武器,就完全沒轍了。所以拚命都要成為核武大國的原因,說穿了就是在軍力上無法抵抗,本質就跟北韓這20年的核武流氓戰略沒有兩樣。
在上一篇提到過,自從擁有原子彈,確定美軍不會輕易接近中國沿海,把握住美國對於軍隊犧牲的比例概念後,就敢採取較為激進的邊境戰略,純守勢轉為攻勢防禦。即便如此,核子武器僅能作為非常消極的防守作用,因為欠缺:
「載具」
中國會積極發展二砲部隊(導彈),最初的目的就是要把核武丟到美俄兩國上,不然光靠貧弱的空軍,完全不可能穿越防空網,一旦無法真正核武威脅,對美蘇強權在外交上就會居於弱勢。
講到這邊,有概念的讀者應該可以領悟到,中國近年的戰略發展,與過去相比完全沒有差別,只要你遵守兩個原則:
  1. 中國宣稱的先進武器性能打對折。
  2. 中國宣稱沒有要做的肯定就是要。
就會發現解放軍到底在想什麼。
東風41型飛彈號稱射程14000~15000公里、能覆蓋美國全土。翻攝自新華香港臉書

海空軍及防空武力都為掩護核武,攻台只是順便

想什麼?還是一樣,怎樣讓核武對美俄兩國有實質威脅。當前的狀況,固定窖射彈道飛彈射程已經可以抵達莫斯科,以及俄國其他重要城市,所以威脅城市的目的是做得到。即便俄國要先制攻擊,核武交換攻擊就可以有效遏阻,且俄國的傳統武力沒有辦法在開戰初期就敲掉中國的核武載台。
但美國呢?長程彈道飛彈只能打到美國西岸,數量也不足夠,沒有徹底的威脅性,而且經歷兩次波灣戰爭後,中國很確定美國的匿蹤戰機,是可以從本土與海外基地,在中國填充導彈燃料完畢前,就穿越防空網給予打擊;一旦失去可以長程攻擊美國本土的核武導彈,解放軍的軍事思維上,這等於失去所有威脅手段,跟戰敗沒兩樣。
整個中國沿海的防空飛彈,以及空軍基地的布置,讀者有空打開來看,會發現密度很高,戰略目的多半是要保護核武導彈基地,以及掩護中短程導彈發射車不被空中攻擊,可以保留機會,能反擊美軍在日本的基地。
所以說穿了,打台灣只是順便,整個現在中國沿海三個戰區的布置,根本不是為了武統台灣設計。
但從三大艦隊的部署,就可以看出中國的思維,是要怎樣用核武威脅美國。
幾乎所有的潛艇,尤其是搭載潛射核武導彈的核子潛艇,均配置在海南三亞基地,加上未來預計要把所有航母都配置到南海艦隊,這很清楚的表達真正的戰略構想,並不是攻打台灣。近年的航母穿越宮古海峽、通過巴士海峽進入太平洋,看似為了東部夾擊台灣,但算過航程跟作戰時間、半徑,就可知道這威脅實在太小,風險又太高,一點都不划算。
而你只要換個方式想,就會發現若從最高戰略原則,怎樣去跟美國玩膽小鬼戰略,解放軍的戰術選擇就只剩下一個:
「使用艦隊強行通過巴士海峽,護送核子導彈潛艇進入太平洋。」
唯有如此,中國才能核威脅美國全土,而要獵殺已經進入太平洋的潛艇難度極高,美國勢必要在談判桌上讓步,畢竟東亞就算是日本被中國入侵,美國也不會冒著本土任何一個大城被核子攻擊的風險,這絕對會降低介入的強度。

台灣戰力提升,迫使中國強化海軍

故明明航母的艦載機很少,續戰力也沒多少,防護力也不夠堅強,更沒有完整的航母艦隊群能夠對抗美國。卻堅持要耗費國力興建,留下每年高額維護費,這已經不是宣揚國威可以解釋。把時間倒回這幾年,中國急速增加航母戰力,擴充南海艦隊與改建基地,為了什麼?
說穿了就是台灣戰力提升,反艦實力大為增加,已經可以實質封鎖巴士海峽,阻斷宮古海峽的出海閘道,唯一可以對美國有效保留第二擊以上核子威脅的武力,剩下核潛艇,而潛艇的出入路線僅剩下南海較北邊的東海、黃海,在遇到軍事危機時,日本跟台灣都不可能放解放軍的潛艇通過,使用艦隊通過沖繩群島?台日兩軍的空中武力足以夾擊到艦隊消失,反潛密度也夠阻斷。
你覺得這怎麼可能,那是你總是站在台灣的角度,用解放軍的思維就會發現不是這麼回事。自己的固定核子武力無法保證防護美國匿蹤打擊,核攻擊無法涵蓋美國全土,潛艇在戰時進不去太平洋,這是什麼噩夢劇本?
南海不是密不透風,理論上繞道菲律賓、印尼以南,繞一大圈是可以進入太平洋,但航程跟續航能力,在沒有海外基地的情況下(就算有,在戰爭時期大概也第一時間被毀掉)實在沒有可靠度。加上這些水道都不能保證會不會有埋伏,沿岸國家是否在美中緊張時期會保持中立,無人可以保證。

台灣應以攻勢防禦應對中國

所以可靠度最大的還是強行突破巴士海峽,此處扣掉美軍,僅有台灣海空軍具有威脅性。航母與大量的飛彈、防空艦隊,其實就以最高戰略目的來說,是要護送核彈潛艇衝入太平洋,這個目的達成,之後不管是真的要攻打台灣,還是對日本、南海國家發動攻擊,美國才會投鼠忌器,降低美軍的介入程度。
想通這點,你會發現台灣現在最佳的戰略選擇,已經不是守勢了,而要徹底轉入攻勢防禦,逐漸把海上與空中的領域推進。像是海峽中線的潛規則一定要改變,對中國使用海上灰色武力,也要強硬處理,甚至不惜升高到區域衝突、戰爭。
這目的放在最高戰略構想下會很清楚,你要讓中國無法將所有心力放在侵略台灣,就該讓他們不能自由移動,尤其是讓台灣周邊空域,巴士海峽變成台灣實質的控制者,才是保護台灣不被侵略的最佳手段。
中國不是只有面對台灣,想通就會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