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篇《擺脫低效學習?這本直接教你怎麼學習:成甲《精準學習》》,今天持續為大家帶來這本書的精華介紹。
這篇主要會聚焦在兩個重點:
第一,「以教為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如何發現對自己有用的臨界知識?
首先,還記得我們前篇提過關於有效學習的方法,作者提出了兩種,一是「反思」;另一個是「以教為學」。
關於以教為學意思就是把自己當成是老師,用著知識輸出的方式教導他人。並且在教導的同時,增進自己的能力。簡單來說,就像過去我們在學生時代,老師常會讓我們擔任其他人的小老師,用教導的方式重新審視自己解題的方法與邏輯。
此外,以教為學還有以下三大價值。
(一)因為要教別人,就必須督促自己近一步發現知識的盲點,以打通既有知識。
換言之,當你真的把自己當成是一位老師,將自身專業教導給其他人時,你就會知道,其實「了解一件事」和「可以講清楚一件事」是兩件不一樣的事。就是因為有著這樣教學的過程,你可以從中發現自己還有哪些不太明白的知識點,激勵自己填補不足,努力進步。
(二)教別人的過程,是一個強化記憶和認識的過程。如同書中所述,複述知識是強化記憶神經鏈的過程。當你在教導的同時,也是再重複說明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樣的反覆過程可以增進你對於該知識的認識。
(三)教別人之後,別人提出疑問、質疑和新想法,會增強我們的認識。這個部分其實就是一個反饋的結果。只有和他人進行雙向交流,你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他人給你的反饋無論好與不好,其實都是值得讓自己作為進步的參考。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有效學習的方法部分。
接下來進入第二個重點:如何發現對自己有用的臨界知識?
書中主要提供四個方法,以下整理給大家參考,另外附加了一些我自己的反饋。
1.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
其實萬事起頭難,想要發現對自己有用的知識當然就是要從感興趣開始。就像我常常會在課堂中倡導閱讀的好處,很多人都知道閱讀很好,但真正要執行起來卻又困難十足。(誘惑太多)。所以我就會建議大家,可以先從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開始學習閱讀,看久了,你就會有一種閱讀節奏,閱讀就不是那麼困難了。這裡指的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也是同樣的意思,無論是行銷、管理、心理學、哲學等,所有現象層面的知識研究到底層後,都是可以聯繫起來的,所以先從踏出感興趣的領域開始吧。
2.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
這個就是深入學習的部分,接續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後,你就可以試著理出這個知識背後的原始脈絡。換句話說,從源頭開始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仔細研究分析這些知識的由來,可以對它有更清晰的認識。
3.嘗試用更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
簡單來說,就是用更底層、通用的規律來解釋現有知識。舉個書中提到的例子,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提到,要成為某領域的大師需要通過一萬小時的練習,也就是所謂「一萬小時天才定律」。如果你想要仔細推敲這個「一萬小時天才定律」的出處,你就會溯源到心理學實驗,從中得知「刻意練習」的重要性。至於「刻意練習」為什麼這麼重要?那就要從更根本的生理學角度去了解。
所以在這個一直往深處推敲的過程,你會發現任何知識的出現都有著它的根本原理可以去深入鑽研,一個知識點可以擴展到其他知識點,找到最後,你就可以挖掘出最根本的那層邏輯。
4.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自己創造一個假設,並驗證。
這裡指的方法,就是當你發現這個領域目前並沒有可用的知識時,那就靠自己提出一個假設,接著去驗證這個假設。這就像任何執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你會先提出一個假設,接著靠不斷的去推敲、分析的過程找到底層真正的規律。很多人會問,那這樣得出的答案一定正確嗎?
當然,假設是用來驗證的,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重點是在這個假設與推敲驗證的過程,你的臨界知識會被一點一點建構起來,最終變成自己更為實用的知識體系。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成甲這本《精準學習》的精華內容與我個人的閱讀反饋。
其實特別要說的是,這本書的知識點很多,很值得收藏與學習。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放心去入手一本,相信可以帶給你滿滿的收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