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會︳來討厭吧《被討厭的勇氣》

希娜-avatar-img
發佈於茶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書明明已經暢銷很久,我卻現在才買才讀(因為之前找不到啊)。大概不用特地介紹,寫甚麼感言也可,畢竟現在不買書也能在網上找到懶人包,但我蠻確定光看懶人包的你,只是把這書當作是心靈雞湯。好書也經過時間磨練還是讀者多次的細讀,我相信這書就是好書之一。

《被拒絕的勇氣》是解說阿德勒心理學的使用說明書。沒聽過阿德勒沒有關係,我以前也不認識。任何學說,都沒有強迫讀者接受的意思。打開這本書的讀者,相信也不過在眾多概念,尋找那個能說服自己的講法。

內容當然不是說明書或論文方式來讀者說教,通篇內容就只有兩個角色出現——哲學家與年輕人。哲學家是代表阿德勒的一方,而年輕人就是世俗的我們。一言一語的交流,以凡人通俗的生活來解說阿德勒思想,作者顯然了解這樣才容易打進人心。

個人習慣看到打動自己的話語會把它記下來,光是第一冊,我記下了三十九句話。看起來不算很多的感覺,那是實際經驗並無法全撮要,重要的還是得靠讀者自行吸收。

對我來說,第一冊就是概念研究,而第二冊則是使用說明。最能打動人心的字句也許在第一冊都出現了,然而誰不會說,實際做又是另一回事。第二冊多少也是這樣的存在。年輕人在第一冊被打動後,開始執行阿德勒思想,卻受到大大碰壁。也許這也是我們容易走回頭路的原因,此路不通感覺只能走回過去的道路。
比起第一冊大範圍談及「否定心理創傷」、「人際關係」、「自我」、「活在當下」,第二冊著重在孩子角度出發,來談及成為大人的條件:「自立」、「競爭到合作」、「信任」、「愛」。
在看書的過程偶然會覺得阿德勒學說過於理想化,或是無法認同部分觀點。作者顯然也想到,年輕人的角度就是讀者。說實在,看書的過程我覺得年輕人還有點過份激動、浮誇w現在回看內容,我們在否定事情,大概也是如此誇張。

我不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別人是三分鐘熱度,我大概只有一分鐘。生理成大人這麼久,打造了屬於自己的世界觀。而不同學說,則是在挑戰或鞏固自己的世界觀,在我們到死的一刻前亦如是。也許我會變成阿德勒學說的擁護者,或者我只會光談阿德勒思想,甚至把阿德勒置之腦外,誰也說不定,但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未來之所以看不見,是因為它擁有無限的可能性。正因為我們看不見未來,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


假如要用一句話要總結《被拒絕的勇氣》,我會說是「接續下去的勇氣」。綜觀兩冊的尾段都是談「愛與勇氣」。愛也許很虛無,但勇氣是一刻就能握在手中的東西。

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可是,「要維持單純卻很困難」。因為「平凡無奇的日子」就是考驗。
.
.
.
真正受到考驗的,是持續走下去的勇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娜的沙龍
7會員
44內容數
喝杯茶,看個書。 在書香感受茶味,在茶香中嘗到故事。
希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1
消失三個月真的很抱歉... 《食旨》南方舞廳 關於食,坊間有各款食譜書、食評書,大家買自己需要的就可以了。而我選擇了這書的原因﹖就看中了這封面的設計,看著很有質感,僅僅如此。
Thumbnail
2021/07/01
消失三個月真的很抱歉... 《食旨》南方舞廳 關於食,坊間有各款食譜書、食評書,大家買自己需要的就可以了。而我選擇了這書的原因﹖就看中了這封面的設計,看著很有質感,僅僅如此。
Thumbnail
2021/03/17
《療癒孤寂: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蘇絢慧 你能分清孤獨跟孤寂嗎﹖我們都習慣統一把孤獨、寂寞這類詞混在一起使用,卻可能連自己都分不清之間的差別﹖為甚麼有人可以享受一個人生活﹖為甚麼又有人既恐人又寂寞﹖
Thumbnail
2021/03/17
《療癒孤寂: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蘇絢慧 你能分清孤獨跟孤寂嗎﹖我們都習慣統一把孤獨、寂寞這類詞混在一起使用,卻可能連自己都分不清之間的差別﹖為甚麼有人可以享受一個人生活﹖為甚麼又有人既恐人又寂寞﹖
Thumbnail
2021/03/03
«君子街,淑女拳» 天航 本來就預想這套書寫不出甚麼感言,應該說這類青春小說我基本都沒有甚麼感想。當年還在唸書的我可能會寫些矯情的情感小語來表達自己是個治癒系文青,如今…光想就雞皮疙瘩,過於感性的路線不太適合我。
Thumbnail
2021/03/03
«君子街,淑女拳» 天航 本來就預想這套書寫不出甚麼感言,應該說這類青春小說我基本都沒有甚麼感想。當年還在唸書的我可能會寫些矯情的情感小語來表達自己是個治癒系文青,如今…光想就雞皮疙瘩,過於感性的路線不太適合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匈牙利這片充滿歷史與文化的土地,或許會發現一件有趣的現象:不少店員的臉上似乎寫滿了「別惹我」的表情。你可能會心裡嘀咕:「為什麼他們看起來都這麼嚴肅?難道是起床的方式不對嗎?」 然而,在這裡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有時候原因其實比我們想的要簡單得多——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打招呼!
Thumbnail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匈牙利這片充滿歷史與文化的土地,或許會發現一件有趣的現象:不少店員的臉上似乎寫滿了「別惹我」的表情。你可能會心裡嘀咕:「為什麼他們看起來都這麼嚴肅?難道是起床的方式不對嗎?」 然而,在這裡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有時候原因其實比我們想的要簡單得多——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打招呼!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作的暢銷書,基於阿德勒心理學探討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幸福。書中用哲學家與年輕人對話的方式,解釋了五個重點:心理創傷不存在、自我接納、人際關係、課題分離和活在當下。通過為困惑的年輕人提供解答,作者也教導讀者不再依賴他人評價,勇敢做自己。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作的暢銷書,基於阿德勒心理學探討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幸福。書中用哲學家與年輕人對話的方式,解釋了五個重點:心理創傷不存在、自我接納、人際關係、課題分離和活在當下。通過為困惑的年輕人提供解答,作者也教導讀者不再依賴他人評價,勇敢做自己。
Thumbnail
「雖然我們在意識裡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通常是無意識的)是去愛,去愛意味得不到擔保的委身,是把自己完全地給出去,希望我們的愛在被愛者身上喚起愛,愛是一種信仰行為,信心少的人愛也少。」
Thumbnail
「雖然我們在意識裡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通常是無意識的)是去愛,去愛意味得不到擔保的委身,是把自己完全地給出去,希望我們的愛在被愛者身上喚起愛,愛是一種信仰行為,信心少的人愛也少。」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最近都在Threads上亂滑,忽然想到之前出版業很愛靠么都沒有人要買書、年輕人都不看文字了。 哇可是現在不一樣了...
Thumbnail
最近都在Threads上亂滑,忽然想到之前出版業很愛靠么都沒有人要買書、年輕人都不看文字了。 哇可是現在不一樣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