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勇於做自己: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及人際關係

更新於 2024/08/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是要你讓人討厭,而是勇於做自己;如果相信自己,就不要怕別人的眼光。

 

《被討厭的勇氣》是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兩位日本學者的合作之作,書中以對話形式深入探討了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阿德勒認為,人的所有困擾都源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真正的自由,就在於有勇氣面對被他人討厭的可能性。書中鼓勵讀者要勇於做自己,並且要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即使這可能會引起他人的反感。

 

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並不是為了修正佛洛依德的理論,而是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觀點。阿德勒曾經是佛洛依德的追隨者。阿德勒和佛洛依德的心理學理論的主要差異在於他們對人類行為動機的看法。佛洛依德認為人的行為主要由先天的本能驅動,特別是性本能。然而,阿德勒則認為人的行為更多地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他認為人的行為並非由過去的經驗決定,而是由他們對未來的期望和目標決定。

 

例如,如果一個人選擇不學習,阿德勒會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並且他們必須為這種選擇的後果負責¹。而佛洛依德可能會尋找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比如他們的童年經歷,來解釋他們為什麼選擇不學習。這就是阿德勒和佛洛依德理論的一個主要區別。

 

阿德勒認為人際關係既可以帶來煩惱,也可以帶來幸福,這取決於我們如何處理和理解這些關係。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過於依賴他人的認可和讚賞,那麼我們可能會因為擔心被他人討厭或拒絕而感到煩惱。這種情況下,人際關係就成為了我們的煩惱之源。然而,如果我們能夠接受並尊重自己,並且有勇氣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去生活,即使這可能會引起他人的反感,那麼我們就能在人際關係中找到幸福。這是因為我們不再依賴他人的認可來確定自己的價值,而是從內心找到了自尊和自信。

 

我們可以藉由以下的例子來理解阿德勒所說的“低級的幸福”和“高級的幸福”。

 

1. 低級的幸福:這種幸福來自於與他人的比較和競爭。例如,如果你在學業或工作上取得了優於他人的成績,你可能會感到幸福。或者,如果你的生活條件比你的朋友或鄰居更好,你也可能會感到幸福。然而,這種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不幸之上的,並且它是暫時的,因為一旦他人的情況改變,或者你遇到了更強的競爭對手,你的幸福感就可能會消失。

 

2. 高級的幸福:這種幸福來自於對他人的貢獻和幫助,也就是阿德勒所說的“共同體感覺”。例如,當你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或者在工作中為團隊的成功做出貢獻時,你可能會感到幸福。這種幸福感是持久的,因為它來自於你對他人的愛和關懷,而不是來自於與他人的比較或競爭。這種幸福感可以使你感到滿足和自豪,並且可以提高你的自尊和自信。

 

所以,阿德勒鼓勵我們追求“高級的幸福”,也就是透過對他人的貢獻和幫助來實現幸福,而不是與他人的比較和競爭來尋求幸福。這種觀點強調了自我價值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並鼓勵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尋求深層次的滿足和幸福。

 

根據阿德勒的理論,"不假外求的幸福"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達到:

 

1. 自我負責:阿德勒認為,我們的行為和情緒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由外部環境或他人決定的。例如,如果我們遇到困難,我們可以選擇看到它作為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而不是一個阻礙。這種自我負責的態度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挑戰時保持積極和樂觀,從而實現內在的幸福。

 

2. 共同體感覺:阿德勒認為,我們的幸福感來自於對他人的貢獻和幫助,也就是所謂的"共同體感覺"。例如,當我們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時,我們會感到滿足和幸福。這種幸福感並不依賴於外部的讚賞或獎勵,而是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滿足感。

 

3. 有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認為,真正的自由和幸福需要我們有被討厭的勇氣。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有勇氣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去生活,即使這可能會引起他人的反感。例如,如果我們堅持自己的道德原則,即使這可能會導致我們與他人產生衝突,我們也會感到內心的平靜和幸福,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

 

總之,阿德勒的理論鼓勵我們追求內在的幸福,這種幸福不依賴於外部的讚賞或獎勵,而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選擇、貢獻和勇氣。這就是"不假外求的幸福"。

avatar-img
149會員
105內容數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七夕更名為 幸福沙龍 --於8/24將沙龍分成5個區 --於9/17中秋將沙龍改為不定期更新文章 --於11/23關閉廣告 🔵職場區 🔴情感區 🟡自我成長區 🟢健康區 🟣討論區 歡迎瀏覽、留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人際關係很麻煩呢? 不管是人生、工作、學業、生活,似乎種種的困擾都與人有關,於是回家之後只想躲在房間裡,避開人群,窩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想著明天又要面對現實了,好煩喔。如果你有人際關係的問題,非常推薦你來看看這本《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你的表現令我刮目相看!」 「我真的以你為榮!」 「你做得很好!」 不知道大家聽到這幾句話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我從很久以前只要聽到或看到類似的話語,總是感覺怪怪的,看似稱讚但卻覺得講這句話的人帶著洋洋得意的態度,無論講些話的人是父母、老師或公眾人物,在我的感受裡會吐出這樣言語的人似乎自認
Thumbnail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這個一個很耐讀、很耐人尋味的書名。     如果拿起這本書的封面細看:「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不知道你是否會如此解讀:「如果可以自由做自己,不再糾結於他人的眼光,我便是個幸福的人了」?     這本書所要陳明的論點,真的很吸引
Thumbnail
電影《三個傻瓜》裡的男主角常說,心是很脆弱的,我們必須常常安撫它:「All is well.」身為一名以插畫為職業的人,我的工作和創作有許多重疊的地方,常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能安頓自己的心,成為一件重要的事。因此想跟大家分享身為插畫家,一路走來的心態轉變。
Thumbnail
總是有人跟我們說,你不成功,就是你不夠努力,但真的是這樣嗎?後來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努力未必會成功,但甚麼才是成功呢?甚麼才是人生勝利組呢?社會給我們太多的框架與設定,然而,無論你做甚麼?你有沒有達成別人對你的期望,只要你堅持過,只要你努力過,一定會留下甚麼在自己的身上的。
Thumbnail
人與人相處會想要取得別人的認可,進而有了比較產生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節,甚至是優越情結,然而再進一步,為了增加優越感、取得社會的認可,就想想要爭藉由競爭來取得勝利,藉著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結果越演越烈變成了「權利鬥爭」。所以要想在人際關係中獲得上自由, 你需要建立橫向的關係。
Thumbnail
人之所以會討厭自己,是因為害怕被別人討厭,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為了達成不喜歡自己的目的,才會不讓自己看見的優點,只注意缺點。你討厭自己背後的目的是「不要在關係中受傷」。為了達到目的,你找出自己的缺點並總是看著它,你討厭你自己,甚至把自己變成了不跟別人建立關係的邊緣人。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人際關係很麻煩呢? 不管是人生、工作、學業、生活,似乎種種的困擾都與人有關,於是回家之後只想躲在房間裡,避開人群,窩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想著明天又要面對現實了,好煩喔。如果你有人際關係的問題,非常推薦你來看看這本《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你的表現令我刮目相看!」 「我真的以你為榮!」 「你做得很好!」 不知道大家聽到這幾句話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我從很久以前只要聽到或看到類似的話語,總是感覺怪怪的,看似稱讚但卻覺得講這句話的人帶著洋洋得意的態度,無論講些話的人是父母、老師或公眾人物,在我的感受裡會吐出這樣言語的人似乎自認
Thumbnail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這個一個很耐讀、很耐人尋味的書名。     如果拿起這本書的封面細看:「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不知道你是否會如此解讀:「如果可以自由做自己,不再糾結於他人的眼光,我便是個幸福的人了」?     這本書所要陳明的論點,真的很吸引
Thumbnail
電影《三個傻瓜》裡的男主角常說,心是很脆弱的,我們必須常常安撫它:「All is well.」身為一名以插畫為職業的人,我的工作和創作有許多重疊的地方,常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能安頓自己的心,成為一件重要的事。因此想跟大家分享身為插畫家,一路走來的心態轉變。
Thumbnail
總是有人跟我們說,你不成功,就是你不夠努力,但真的是這樣嗎?後來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努力未必會成功,但甚麼才是成功呢?甚麼才是人生勝利組呢?社會給我們太多的框架與設定,然而,無論你做甚麼?你有沒有達成別人對你的期望,只要你堅持過,只要你努力過,一定會留下甚麼在自己的身上的。
Thumbnail
人與人相處會想要取得別人的認可,進而有了比較產生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節,甚至是優越情結,然而再進一步,為了增加優越感、取得社會的認可,就想想要爭藉由競爭來取得勝利,藉著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結果越演越烈變成了「權利鬥爭」。所以要想在人際關係中獲得上自由, 你需要建立橫向的關係。
Thumbnail
人之所以會討厭自己,是因為害怕被別人討厭,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為了達成不喜歡自己的目的,才會不讓自己看見的優點,只注意缺點。你討厭自己背後的目的是「不要在關係中受傷」。為了達到目的,你找出自己的缺點並總是看著它,你討厭你自己,甚至把自己變成了不跟別人建立關係的邊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