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負面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般人遇到挫折、不滿、痛苦時,通常會想找個人發洩,而「抱怨」通常是尋找出口的其中一種方式。只是抱怨的時候,你有想過對方的感受嗎?
大部分的人都有惻隱之心,聽到對方抱怨時,多少會聆聽、關心,發揮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接受對方的負面情緒。但是這樣的負面情緒,就像又酸又澀的檸檬,淺嚐一下尚可以忍受,一直餵食的話,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會有想脫離的時候。
曾經有位女性網友,在認識我們一群人之後,非常開心,主動想要跟我們當朋友,也很熱心的找了我們幾次聚會,只是每次聚會的時候,都會聽到她提到過去的情史,抱怨她的感情和男人,我和其他朋友勸了幾次,或是提供建議,就開始為自己找理由,表示無法做到,十足的鬼打牆,然後等到下一次聚會時,再聽一次她的抱怨。
漸漸地,我的耐性也逐漸磨盡,和其他的朋友結束了和她的聯繫,私底下在討論時,眾人的反應都差不多,不想再承受她的負面情緒。當然除了這一點,會共同結束聯繫還有其它的原因。
每個人多少有些不順心,也都想找人吐苦水,但這些苦水,他人真的得接受嗎?在吐苦水的時候,同時也在傳遞所謂的負面情緒,「聆聽」或許是人際關係的溝通方式之一,但也要有所取捨。
當站在聆聽者的角度,就不免思考起更多抱怨的層次。當一個人不滿,想要抱怨時,在對方尚有惻隱之心,願意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也要適可而止。在吐完苦水之後,如果也能同時表達自己的振作,那麼,這樣的抱怨是有意義的,因為在吐完苦水之後,還是願意面對原有的生活,而不是將對方也拉入到情緒的地獄,一再循環。
當然就一位朋友的角度,如果需要當傾訴的垃圾筒,通常都很樂意,只是在抱怨的時候,也該為朋友的角度想想,對方是不是有必要承受你過多的負面情緒?抱怨的多寡,也有可能影響對方的情緒。為什麼有些人抱怨、抱怨著,就開始抱怨朋友不見了、消失了,卻沒有想到問題出在哪裡?
難道心裡的苦楚,就不應該找人發洩嗎?自然是需要的,在抱怨的時候,也得注意抱怨的次數和比例。在每次的聚會中,如果硬將焦點都集中在自己的痛苦,當個悲劇的女主角,那這頓飯可能也難消化,而在每次見面,幾乎都提那鍋又臭又酸的餿水,而沒有灌注新鮮的活水,也是讓周遭的人容易感到疲乏。更何況,身為朋友,除了聆聽你的抱怨,更希望看到的是你的改變,你獲得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一年365天都在自怨自艾。
正面的力量會傳染,負面的情緒也是。在抱怨的時候,情緒通常都是屬於後者,在抱怨的時候,負面的情緒也在悄悄滲開,對方能夠承受多少不知道,但抱怨者卻可以無限提供。適當的抱怨有益身心健康,畢竟憋久了是會悶出病來,千萬別將所有的委屈都吞下去。只是每次見面都在抱怨,不只在處罰對方,也在處罰自己。
心中有所不滿時,也不是什麼都不說,除了讓自己內傷,久而久之,心靈也會影響到身體,說不定會有一些疾病產生,而抱怨是一種宣洩的方式,在抱怨之後,更可以做的是改變自己。現實中的困境或許一時無法消除,但起碼自己的心態可以改變,或是振作起來。除了抱怨,多多尋找宣洩的管道也是一種方式。像是唱歌,或是遠離這個都市,轉個方向思考等等。
而那些能夠聽你抱怨的朋友,在吐完苦水之後,如果能夠擦乾眼淚,振作起來,相信身為朋友看了都會非常開心。而像這樣的朋友,又如何願意將負面情緒無限波及他們呢?
抱怨是門技巧,適當的抱怨有益身心,過多的抱怨就是將對方一起拉下水,通常在一場會面中,如果真要抱怨,時間也不宜太長,要不然就是在抱怨之後,將話題帶開,或是用些輕鬆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問題,稀釋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氣氛。人不可能完全是正面的生物,但過度消極只會讓生活腐臭。
任何的友誼都不是理所當然,能夠聆聽抱怨的朋友,請好好珍惜,也記得他們的感受。
avatar-img
88會員
303內容數
提供新手創作經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梅洛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想要寫作時,通常不能有雜務,不管你在寫什麼,如果一下子電話來,一下老闆LINE你,那麼,原本想好的梗或是橋段早就跑掉了,這也是很多寫作的人,為什麼都寧願孤獨,或是選在深夜的時候,難得聚集的文思,較不容易打散。
整個世界,似乎也在這波還不確定什麼時候結束的疫情中,努力維持著生存。雖然說「以不變應萬變」,但在這波衝擊下,人們在各方面卻都有些調整,以期維護原有的生活了。
累積財富不一定要過得刻苦,最好的方式就是懂得學習與成長。這樣,在賺錢與花錢之間,我們可以感受到更好的自己。
我們的未來到底要做什麼?就算沒有照著其他人的眼光走,自己又有方向了嗎?害怕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沒有關係,也多多嚐試,在處處「碰壁」之後,不妨靜下心,看看什麼是你長期一直在做,卻忽略的事物,也有可能就是你潛意識想要的方向。
消費者擁有「選擇權」,要不要採買看各人的需求,這點控制權掌握在你的手上。保持好心情,在買賣的時候就不會氣唬唬的,買與賣之間,可以有更美滿的結果。
所謂美麗,並不是讓誰來認可的規範,只是一種光采,一種對自己的態度,一種想要的精緻生活。而自己能夠有點自主的經濟,那這一點的花費就不用還要看另一半的臉色了。
一個人想要寫作時,通常不能有雜務,不管你在寫什麼,如果一下子電話來,一下老闆LINE你,那麼,原本想好的梗或是橋段早就跑掉了,這也是很多寫作的人,為什麼都寧願孤獨,或是選在深夜的時候,難得聚集的文思,較不容易打散。
整個世界,似乎也在這波還不確定什麼時候結束的疫情中,努力維持著生存。雖然說「以不變應萬變」,但在這波衝擊下,人們在各方面卻都有些調整,以期維護原有的生活了。
累積財富不一定要過得刻苦,最好的方式就是懂得學習與成長。這樣,在賺錢與花錢之間,我們可以感受到更好的自己。
我們的未來到底要做什麼?就算沒有照著其他人的眼光走,自己又有方向了嗎?害怕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沒有關係,也多多嚐試,在處處「碰壁」之後,不妨靜下心,看看什麼是你長期一直在做,卻忽略的事物,也有可能就是你潛意識想要的方向。
消費者擁有「選擇權」,要不要採買看各人的需求,這點控制權掌握在你的手上。保持好心情,在買賣的時候就不會氣唬唬的,買與賣之間,可以有更美滿的結果。
所謂美麗,並不是讓誰來認可的規範,只是一種光采,一種對自己的態度,一種想要的精緻生活。而自己能夠有點自主的經濟,那這一點的花費就不用還要看另一半的臉色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雖然抱怨通常被視為負面的行為,但《抱怨的藝術》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抱怨其實可以是一種藝術。如果運用得當,抱怨可以有以下幾個積極的作用: 1. 引起關注;2. 釋放情緒;3. 建立社交聯繫;4. 促進解決問題。例如使用“三明治法”,能夠幫助我們清楚明確地表達需求,並尋求解決方案,從而達成目標。
Thumbnail
有時候,生活會在某個瞬間戳中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忍不住停下腳步,問自己:「這一切真的值得嗎?」或許是在人潮擁擠的地鐵裡,盯著手機屏幕感到無力;又或是在深夜加班時,電腦的藍光映照著疲憊的臉龐。在這樣的時刻,那個問題總會浮現:「我有理由抱怨嗎?」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像是在邀請我們為自己遭遇的不公辯解
Thumbnail
抱怨往往源自他人的主觀情緒,而非事實。重要的是學會不受他人影響,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抱怨中走出,通過具體行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改變自己的心態,聚焦於可改進之處,才能真正促進個人及他人的成長與幸福。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在葉竹町的住宅區流傳著一個傳說,那就是只要在晚上走進公園路上Lawnos超市,就能遇見名為「矢野靜」的天使。 這名身著藍白色制服的天使有著柔順的褐色長髮,在有人遇見困難時都會積極地用輕柔的語氣給予幫助。 今日,我又為了找尋特價便當踏進了這裡。
Thumbnail
矢野靜是Lawnos超市的晚班員工。有一日我尋找打烊前的特價便當,在那裡遇見了她。 看似溫柔和善的,被眾人稱為「天使」的她,背後卻藏著不為人知的巨大秘密。
前幾天分享處理人的心情的貼文,得到大家很好的回饋,很多人問我說,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倒負面情緒給自己,問我有什麼看法? 最近我看到身邊的人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亂發脾氣、一直陷入迴路中,其實我也一樣,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把負面情緒帶給身邊親近的人,甚至負面情緒卡得太深,讓自己一直陷入所謂「被害者」的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曾經有段時間,我只要與某位親友相處在同一個空間裡,他就會開始抱怨,哪位親友做得多過分、哪位親友多麼的不孝、哪位親友多麼的小氣….。如何面對身邊總是抱怨不休的人呢?閱讀這篇文章,找到解決的方法吧! 創建一個更愉快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祝福每一個人在抱怨或不抱怨的人生都能找到一個讓自己舒服活著的方式!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雖然抱怨通常被視為負面的行為,但《抱怨的藝術》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抱怨其實可以是一種藝術。如果運用得當,抱怨可以有以下幾個積極的作用: 1. 引起關注;2. 釋放情緒;3. 建立社交聯繫;4. 促進解決問題。例如使用“三明治法”,能夠幫助我們清楚明確地表達需求,並尋求解決方案,從而達成目標。
Thumbnail
有時候,生活會在某個瞬間戳中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忍不住停下腳步,問自己:「這一切真的值得嗎?」或許是在人潮擁擠的地鐵裡,盯著手機屏幕感到無力;又或是在深夜加班時,電腦的藍光映照著疲憊的臉龐。在這樣的時刻,那個問題總會浮現:「我有理由抱怨嗎?」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像是在邀請我們為自己遭遇的不公辯解
Thumbnail
抱怨往往源自他人的主觀情緒,而非事實。重要的是學會不受他人影響,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抱怨中走出,通過具體行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改變自己的心態,聚焦於可改進之處,才能真正促進個人及他人的成長與幸福。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在葉竹町的住宅區流傳著一個傳說,那就是只要在晚上走進公園路上Lawnos超市,就能遇見名為「矢野靜」的天使。 這名身著藍白色制服的天使有著柔順的褐色長髮,在有人遇見困難時都會積極地用輕柔的語氣給予幫助。 今日,我又為了找尋特價便當踏進了這裡。
Thumbnail
矢野靜是Lawnos超市的晚班員工。有一日我尋找打烊前的特價便當,在那裡遇見了她。 看似溫柔和善的,被眾人稱為「天使」的她,背後卻藏著不為人知的巨大秘密。
前幾天分享處理人的心情的貼文,得到大家很好的回饋,很多人問我說,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倒負面情緒給自己,問我有什麼看法? 最近我看到身邊的人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亂發脾氣、一直陷入迴路中,其實我也一樣,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把負面情緒帶給身邊親近的人,甚至負面情緒卡得太深,讓自己一直陷入所謂「被害者」的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曾經有段時間,我只要與某位親友相處在同一個空間裡,他就會開始抱怨,哪位親友做得多過分、哪位親友多麼的不孝、哪位親友多麼的小氣….。如何面對身邊總是抱怨不休的人呢?閱讀這篇文章,找到解決的方法吧! 創建一個更愉快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祝福每一個人在抱怨或不抱怨的人生都能找到一個讓自己舒服活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