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文化系列 : 肝為將軍之官

2021/01/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肝曾一度被認為人體最大器官,只是,在現代醫學中,人體最大器官的地位已為「皮膚」所取代,不過,相信大多人不會因此小看肝臟的重要性,畢竟,肝仍是人體內臟中最大的消化腺,在人體的生理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醫的臟腑論中,肝被比喻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在臟腑論的框架之下,人之所以常常會動肝火、生氣,問題想不清楚,就會被視為是「肝血不足」的問題所引起。
至於「肝血為何會不足」呢?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臥,則血歸於肝」,所以,肝主藏血,肝血不足或肝血藏不住的話,就會出現「諸風掉眩,皆藏於肝」的風證,手腳會出現不斷抖動的症狀。由於這些症狀在現代醫學都被歸於「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所以有中醫師認為所謂「風證」其實在西醫應該被歸為「神經失調」的症狀。
不過,黃帝內經的基本架構本就認為「五運之始,如環無端」,氣血的運行本就環環相扣,所以面對病證,原不需要作過度的「強」分類而失去對自身或現象的洞察力,陷入「見病不見人」的困境。
另一方面,在西方醫學史上,「肝臟」也和「血」密切相關,甚至在許多神話、傳說當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因為盜火給人類,所以被罰用鐵鍊鎖在一塊大岩石上,然後由,一隻嗜血的巫鷹每天去啄食他的肝臟。在神話中,由於肝臟在白天被啄時後,會在夜晚再生,所以,普羅米修斯必須日復一日的接受這種懲罰,直到好多世代後,才由赫拉女神的兒子赫丘力士所解救。
一般認為,這種神話和「浴火鳳凰」一樣,常與「死亡」與 「重生」的概念有關,是人類歷史中代代相傳的重要傳說,也是每個受折磨的重要靈魂所企求的修復靈藥。也因此,在歐洲的中世紀醫療史中,「草藥學」與「煉金術」都出現許多「治肝」、「養肝」的靈藥。
不過,肝臟在人體生理作用扮演的角色實在太複雜,太廣泛,所以現代醫學也未能完全釐清肝的各種機能,只是大致知道肝臟可以製造血液中血漿的蛋白成分、也可以製造並調節膽固醇在血中的含量,同時可以讓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彼此互相轉換,在危急時,也可以參與紅血球的生成。
另外,肝臟和維他命的關係近來似乎很受重視,所以接下來我們不妨一起從維他命A的故事來了解肝的神秘和複雜。
肝臟中儲存的維他命
首先,維他命A其實包括好幾種相關分子,在植物中,主要以胡蘿蔔素的形式存在,在動物中,則將其存在自己的肝臟裏。
再者,維生素A於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外,應用也很廣泛。在人體中,維生素 A 和相關分子可以被轉換成很多形式,應用在各式各樣的生化反應中。 例如,保持視力、維持精子活力、增加粒線體的製造,以及讓老細胞安樂死。也因為如此,飲食中如果長期缺乏維他命A,就會形成嚴重的健康議題。
另一方面,維他命A吃得太少會出問題,吃得太多也會出問題。
在歐洲人汲汲於探險挪威和俄羅斯北方的航道時,就一再發現,只要大啖充滿北極熊肝臟碎片的濃湯時,船員們就會開始顯示嚴重的病癥,其中包括盜汗、發高燒、頭昏、肚子痛外,甚至在兩三天後有人的皮膚開始從腳脫落到頭,而這個「北極熊」現象從16世紀末被發現後,要到二十世紀中才有比較科學性的解答。
這種「北極熊」引發的毒性,現在叫「維生素A過多症」,緣由是海豹幾乎是北極熊唯一的食物來源,而維生素A能刺激海豹寶寶快速增加厚實的外皮層和油脂,所以普乳期間的海豹媽媽會在體內囤積大量維生素A,以確保小海豹可以快點長大。
因此,接下來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為什麼北極熊可以忍受這麼高濃度的維生素A在體內,而人類不能?
從人類學家處獲得的答案是,和北極熊食海豹肉的歷史比較起來,人類食肉的歷史其實相當短。1980年代,人類學家在一具一百六十萬年前的直立人猿骸骨上發現了維生素A中毒的現象,所以一直在北方捕食的人科動物(包括愛斯基摩人、西伯利亞人或其他北方部族,很早就學會不要碰北極熊的肝臟,但是當西歐探險家到北極探險時,可就沒有這生活智慧了!換句話說,我們的身體和北極熊不同,北極熊對於高濃度的維生素A有耐受性,人的身體卻無法招架一下子進入體內的大量維生素A。
進一步推想,人類在肉食界算是新手,所以處理維他命A的能力並不強,而且處理這類分子的能力還在發展階段,所以個體間的差異也很大,有些人處理維他命A 的能力會特別差。
讓事情更複雜的是,維他命A在胎兒發展階段也扮演重要角色,缺少了無法發育完全,太多了也會造成畸型。
如果要勉強做個結論的話,就是我們的老祖先在演化過程中,其實一直都在改造自己,以適應環境。然而,這變化的過程雖不免會有差錯,但若沒有各式各樣的探險家冒險奉獻,今天的我們就無從得到規避風險的知識和能力。
珍惜前人犯錯的經驗,小心探究原因,或許才是「肝」教給人類最寶貴的經驗。
蓮子水共同體
蓮子水共同體
點一盞理學的燈,觀世界。 開一扇歷史的窗,品人生。 點一道文學的餐,嚐百味。 合作請電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