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書評•評書|納博科夫詩裡的「流亡」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題外話:標籤🏷️「書評•評書」新作品達到120篇,感謝支持。達10位支持,每週將有更多書評和獎勵。】
很多流亡作者取道香港,逐漸將香港與「流亡」二字聯繫起來,未料到的是香港有一天會成為很多流亡者回望時那片被蠶食的故土。昨天讀完了納博科夫的詩集,餘香四溢,但「流亡」二字總是從一篇篇的詩歌中跳出來,揪著我的心。
詩集開篇有Thomas Karshan詳盡的介紹,第一句便是:「如喬伊斯一般,納博科夫首先是一位詩人。」在讀納博科夫詩歌之前,讀了很多他的小說,長篇的、短篇的,(這裡記得 @吳郭義 主席也曾向我推薦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再次感謝),雖然說對他散文式的敘述方式非常喜歡,但並沒有更深的理解;這本詩集則完全將我的理解加深,也帶我進入了一個納博科夫可能不為人所熟悉的世界——流亡。
用蝴蝶向迷戀🦋的納博科夫致敬
這本詩集是蘭登書屋的經典版本,其中包含納博科夫兒子Dmitri翻譯的詩歌,剩下的是收錄在Poems and Problems中的俄文、英文詩歌。介紹中Thomas Karshan也提到了,這本詩集並不是一個納博科夫詩歌的編年史,而是更好地重現了當年Poems and Problems的風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Poems and Problems已經停版,如今亞馬遜上一本三百多美金。不過還是要說上一句,納博科夫真是愛極了頭韻!這個版本中收錄了很多納博科夫從未發表過的詩歌,有些是1916-1918年納博科夫家還在俄國時候寫的詩歌,也有1919年之後納博科夫家移民至西歐之後以及在劍橋讀書、移居柏林時的詩作(因十月革命舉家移民)。很多詩作中,納博科夫都切切表達了對於故土的思念,置身歐美也並未將納博科夫完全從「流亡之痛」中抽離出來。
在題為「Spring」的詩作中,納博科夫吟詠當從「流亡的哀嘆」(exile's lamentations)中抽身出來後,更能夠感受內向性的一份寧靜,也把感受驕傲靈魂的至上幸福(the proud soul's beatitude)作為詩的最後一句。我想,流亡的納博科夫定是驕傲的,他的家世,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前貴族留下的照片都能傳達出一種驕傲的、世代顯貴與歐洲文化浸染出的儀態【想起沙皇一家的照片】。流亡的人,也定是驕傲而堅韌的,無論曾經是不是貴族。
納博科夫也寫了些吟詠法國的詩歌,如在題為「普羅旺斯」的詩作裡,納博科夫又感嘆自己擁有的至上幸福,不過,在其中,他也提到了置身流亡之痛中的細微情愫,而將自己稱作「一名跌落在無法清晰辨音的拉丁蟬鳴中的俄國詩人」(to be a Russian poet lost among/ cicadas trilling with a Latin lisp!) 同樣,也是詩作的最後一句。詩人被普羅旺斯的美景包圍,蟬鳴卻引起納博科夫對母語的懷念。雖然他語言並無障礙,但似乎一首首的詩歌裡都能讀出即便這樣,納博科夫依舊念念不忘的母語,那斯拉夫的腔調。
真是對納博科夫的通感佩服的五體投地。在蟬鳴中聽出拉丁文法算是其中之一——
用蝴蝶向迷戀🦋的納博科夫致敬
由此想到,之前看到寫海外華人在非華語語境下找書、讀中文的難,突然覺得即便並非流亡都是如此,而流亡的、或許一生不可再回到故土的人心中會是怎樣的「國恨家仇」。
納博科夫在劍橋的「The University Poem」裡還曾雄心壯志地寫道:「夠了,總有一天我會回來的」(Enough, I will return one day),不知道他寫這句的時候,是不是也心中纏鬥,問自己,「會麼?」後來,在題為「流放」的詩作裡,納博科夫自問能不能說一個國家首字母由「f」開頭,接著卻用「forget」和「farewell」作答⋯⋯
詩歌裡讀出好多痛楚,然而,納博科夫幾句對好詩的讚賞卻在流亡之痛以外維持住了那份驕傲,甚至還有些嘻笑xD,分享如下——
quiet modest poetry is, as it were, written not in emigration, but in a thicket of alder-trees, in a miraculously unchanged leafy Russia, where there is no place for communist blockheads.

--Nabokov 31.August.1927

納博科夫的詩歌並無多變的形式,倒是有多變的韻腳,令人嘆服。
更多英文詩句原文,請移步這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書評書序|《智慧書:永恆的處世經典》簡介 《智慧書:永恆的處世經典》(The Art of Worldly Wisdom)是巴塔莎·葛來西安(Baltasar Gracián)最受歡迎的著作,出版年代是1647年,出版地點為西班牙的薩拉戈薩。這是一本關於處世智慧的格言雋語集,曾被譽為西班牙文學經典。
Thumbnail
avatar
李建崑.Paulos
2024-03-10
書評書序|今天便是重啟日:《你可以重新開始》簡介 你有沒有經歷失敗的經驗?失敗之後怎樣舒散你的悲哀?是否就此耽溺在一蹶不振的情緒中,覺得永遠沒指望?或者用盡一切人為力量,東山再起?無論古今中外,都不缺乏勵志的金言,或者鼓舞失敗者的雋語。問題在於這些話語能否產生作用,促使你從失敗的地方重新站立,並且,快速重返成功。
Thumbnail
avatar
李建崑.Paulos
2024-02-28
書評書序 | 更新「裡面的人」此書為Pastor John Sandford及其夫人Paula Sandford原著,西元1993年出版。原為三 册,2004年修訂成兩大册,陳美津翻譯,台北.橄欖出版公司,2004年11月出版中文 本。修讀完教會學房完整的「聖靈系 列」、「聖經系列、「聖工系列」、「聖潔系列」課程,(當然
Thumbnail
avatar
李建崑.Paulos
2024-02-25
遺憾收納員🧑🏻‍💼|書評心得✨故事中五位單元主角不約而同地尋到遺憾招領中心並打算寄信回到過去,各自懷著遺憾的人來到這裡想要將思念、來不及說的話傳遞給心中那個想念的人。背後竟聯繫著一場意外,相互影響彼此的人生及救贖之路;為了不抱憾,為了不哀愁,試著尋找並彌補過去所缺憾的人生碎片,串連跨越時空回到遺憾的起點,將思念傳遞至不可能的從前
Thumbnail
avatar
獨書先生
2023-11-28
釀影評|獻給伊朗的家書,賈法潘納希鏡頭前的女性與土地──《三張面孔》與《這裡沒有熊》潘納希近年的兩部作品《三張面孔》(2018)、《這裡沒有熊》(2022)和他過去的多部作品一樣,將視角聚焦於伊朗女性的處境,試圖揭示強權、鬆動傳統,作品巧妙地將虛實揉捏,串接起每一部作品,同時也直指橫亙在他創作、生命裡的命題:沈默會殺死一頭羔羊。
Thumbnail
avatar
黃曦
2023-06-21
【書評】如果一輩子只學一門課,那就應該是語文:吳軍《閱讀與寫作通識講義》語文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它對人學業和工作的影響上,更體現在對人生活所產生的決定性作用上。
Thumbnail
avatar
微讀
2022-10-18
【書評】《海倫娜與大野狼先生》—不幸的事總是有可能會發生生在台灣總對日本漫畫如數家珍,不過近年來台灣漫畫也逐漸走入群眾的視線內,漫畫與動畫也不僅給孩童或青少年的故事,而是所有人都能踏入並有所收穫的領域。在今年8月底剛出版的《海倫娜與大野狼先生》為台灣繪者布里斯的作品!
Thumbnail
avatar
林聿
2022-09-21
【書評】如果有人錯了,那個人八成就是自己:亞當·格蘭特《逆思維》科學思考偏好謙遜勝過驕傲,懷疑勝過確定,好奇勝過封閉。
Thumbnail
avatar
微讀
2022-09-20
【書評】我們為何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美國心理學之父 威廉‧詹姆斯 本次分享書籍——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本書作者查爾斯‧杜希格,是一名記者,於2006年加入《自由時報》。學歷為耶魯大學歷史系學士及哈佛大學企管系碩士。
Thumbnail
avatar
AKai
2022-08-04
【書評】對不起,我不是那個意思:何致和《地鐵站》就像過敏一樣,有些事是永遠不可能麻木或習慣的。
Thumbnail
avatar
微讀
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