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課程心得|尹相志-如何以數據管理思維問對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圖:椪皮仔
去年的差不多這個時候,有聽過尹相志老師在學院分享的另外一堂課,覺得非常驚艷,讓我這個超懼怕統計的學生,也可以聽懂。這次就很快速的報名了老師的課了!那就讓我開始我的課程心得吧~
首先,根據老師上課的內容,我將「做出一個數據模型」拆解成四個步驟。
圖:椪皮仔

一、釐清目的:我們要用數據來幹嘛?

一開始,老師舉了「google翻譯」的例子來跟我們講解,這是不是一種政治操作?
翻攝自臉書專頁「前線科技人員」
其實不是,對於機器而言,我們將「輸入」的東西透過model轉化成「輸出」的結果,但是機器並沒有辦法像人一樣可以處理細節,而且語言並沒有標準答案,機器只是看翻譯後的重疊度。因次對於「break」這個輸入的前後文不同,而導致不同的輸出。

數據是怎麼解決我們的問題呢?老師提到有三個方式:

a. 偵測:在事後進行偵測,老師舉了一個新聞為例,一名女性收到孕婦用品的廣告傳單,父親對發出廣告的廠商提出告訴,認為這名廣告商損毀名譽。但是幾個月後,證實這名女性的確懷孕了,所以 AI 可以預測「懷孕」這個事實嗎?事實上,這名女性先有了小孩以後,可能上網先搜尋了某些資訊,或是被「偵測」到具有孕婦的行為,進而判定她懷孕了。機器無法預測,但可以偵測。

b. 預測:在一個時間點以前提早預測,即使無法改變未來,至少可以知道未來要發生的情況進而提高收益或降低損失。

c. 決策:機器可以提供我們做決策的材料,但是無法自行決策。

了解機器是怎麼運作了以後,我們要回來問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你要拿這些數據來幹嘛?搜集數據的目的是什麼?」

最近,我在製作麻辣鴨血與豆腐的回饋表單的時候,完全落入老師說講的「把數據當作許願池」,也就是說:「我覺得搜集這個數據未來會有用,但不知道要拿來做什麼?」

我的問卷內容大致上是:
1. 姓名
2. email
3. 訂購什麼產品
4. 口味愛好度
5. 是否會推薦給其他人

我當初設計這個問卷的邏輯就是:「一般填寫問卷我有寫到的題目,我就把他列上來。」也就是說,我不知道我要這個數據幹嘛,我只覺得:「可以看看大家的反應」

那天去正順的共居空間(超美與舒適的環境)跟Alice、孝揚、小蔡一起吃飯的時候,請大家幫我填寫了回饋表單,Alice立刻給我超級實用的建議,並激起我對於問卷設計的好奇心,也看了surveycake的文章, 整理成以下三個點跟大家分享:

a. 思考目的:想要透過問卷驗證什麼假設?
例如,我想透過問卷,知道「我的口味是大眾口味」這個假設是否正確?但是我的分類為:「香度、麻度、辣度、鹹度」,但這個分類就是犯了「知識詛咒」了!

消費者可能沒有辦法這麼清晰的分辨「每一個味覺的感受」,因此我可能應該把更具體的例子列舉出來,例如:打開包裝時,有沒有感受到撲鼻的香味?/ 吃起來是否有舌頭麻麻的感覺?/ 會不會要辣到得要一直喝水?/ 是否有再加水(選取水量)?

也希望大家可以告訴我,是否這樣的問法是否比「香度一到五顆星?」更加具體?

除了口味,Alice也建議我可以調查「價格」、「品項」、「行銷手法」、「消費者profile」來更了解消費者輪廓。

b. 根據目的如何設計問題順序?
例如,我的目的為「知道大眾的口味」,那我就不該把「個人資訊」放在前面。相反的,我應該把對於口味的蒐集的問題放在前面,「個人資訊」放在最後而且不能選必選。

如果我的目的是希望蒐集顧客資訊,了解消費者輪廓,我就需要將「性別、年齡、為什麼購買、購買頻次」放在前面,但依然要將「個人資訊」置於最後,且每次蒐集一個資訊就要跟消費者說明「我為什麼要蒐集這個?」,會令人感到安心與舒適。

例如,想要蒐集顧客的生日,會在他們生日月份給他們一些優惠卷,那就可以在問卷題目上備註:「會在您生日的時候寄送優惠卷至您的信箱」。

c. 如何提高填答率?
-在最開頭就強調:「填完問卷可以獲得什麼?」
-放上美美的圖片吸引目光
-不能超過15題,且不要太多問答式問題
-避免問題太過複雜,例如雙重否定
老師:所有的數據要actionable,都要回歸到商業數據來看!

二、拆解問題:拆解與轉化問題的技巧

說到拆解問題,一定要先推薦胤丞老師的這本書:拆解問題的技術。為什麼理解數據跟拆解問題有關呢?前面提到,我們必須心中有一個問題,才能透過數據的蒐集與統整,釐清我們心中的問題與驗證假設。但是,問對問題是一們很高的學問。

老師給我們五個規則,讓我們更容易設計出好問題。

1. 預測一籃子的人的數值比預測一個人的精準
大數據中,準確的原因並非每一筆數據都精準,而是一群人中,有人精準,有人不精準,最終會導向一個精準的結果。

2. 預測相對數值比預測絕對數值精準
老師舉到,例如在過年、雙11的時候,我們無法用常態分佈來預測一個數值,而是應該把消費金額拆分,以分位數當作常數,預測一籃子的人的數值。

3. 預測線性比預測非線性精準
如果非線性難以預測,那就拆分到函數變成線性。

4. 定義分析目標永遠要做最小拆解
最簡易的可以不停的問自己「Why」跟「How」

5. 不要迷信端到端模型,適時採取兩步驟策略
所謂的端到端模型就是:輸入一個input,會跑出所有數據。但是許多時候,我們將問題再度拆解的時候,沒辦法只用端對端模型就解決所有問題。

(如果你開始覺得頭有點痛,那你絕對不孤單XDD)

三、收集數據:時間軸是最重要的觀念

什麼是時間軸呢?

圖:尹相志老師的投影片
老師強調,我們必須很清楚「過去」、「現在」、「未來」,也舉了四個常見問題,讓我們思考:
1. 事件與狀態的不同
狀態發生於長時間:例如:欠債的定義為,連續六個月的違約,這就屬於狀態。
事件有明確的人事時地物:例如:購買的行為,很清楚是在哪裡購買、是誰買了、買了什麼。

2. Bad Model 的盲點
所謂的 Good Model 指的是:這個預測,會讓公司賺錢的事情,例如:電話行銷、交叉銷售。但是所謂的 Bad Model 則是這個預測,是會讓公司虧錢的事情,例如:風險管理、客戶流失。

但是盲點在於,當使用一個 Bad Model 的時候,最後壞事沒有發生,是因為「預測正確,精準預防」還是「預測錯誤」是很難洞察出來的。老師提到通常這個情況,只能透過「原有模型」與「後來模型」做比較,如果結果是好的,就上線吧。

3. 反果為因
老師舉一個「保險業」的實例:
他們發現=>只要住址做變更,客戶就會來申請理賠。

事實上,是當事人唯有要申請理賠的時候,才會想起住址還沒變更。因此變更住址的速度較快,看起來好像是先申請住址,就是反果為因的實例。

4. 將現在的數據套在過去的時間上
過去的那個時間點,是拿得到這個數據的嗎?
就有點像是,在古裝劇裡面出現現代物品一樣,是不正確的。那做出來的模型是一定不準確的了。

當我們做出一個決策,最後的結果總是會有很多不同的影響原因。最困難的點就在於,我們並不能像在實驗室裡面,完全固定其他變因,而針對一個點下去做測試,然後得到很清楚的因果關係,也有時候就只有一次機會。

怎麼訓練邏輯思考?這也是我一直都很想要問的問題,最可怕的就是我們總有自己不清楚的「盲點」。「要怎麼知道自己的盲點?」這是一次在上院長的課的時候,同學提出來的問題。Gipi老師回覆:「沒辦法知道。」

有時候,我們甚至會渴望別人能夠點出我們的盲點,但是真的點出來的時候,又會產生抗拒心理,覺得「不是這樣的!是怎樣怎樣才對」。大腦可怕的就是永遠都在找尋一個會讓自己感到舒服的解釋,但是一旦我們開始有意識的去覺察自己的問題,或是透過別人的行為反思自己,或許就可以慢慢的縮小盲點區。

「有一個願意對你說真話的人,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四、製作模型

老師提醒我們,四個容易犯的毛病:

1. 永遠別忘了80-20法則(80%的銷售來自20%的商品)
數據科學很擅長解決80%的問題,如果拘泥於小的部分,反而很容易造成誤差。

2. 設計模型、效度評估前,別忘了商業流程
例如:我想設計「預估每日銷售量的模型」?
從供貨鍊=>倉庫=>賣場=>最後才是消費者的購買,銷售量並非只是消費者的行為,而是整個商業過程也包含在裡面,有許多步驟可能造成成本增加或是缺貨造成收益損失。

3. 逆向思考
老師舉了一個很有感的例子:如果想要預測:每日銷售量。
與其預測每天銷售量,更應該去預測的是:賣掉一定的量需要多少天?因為天數不易受到單日極端的銷售量的值的影響。

4. 忽略common sense:如果做出一個非常準確的模型,通常是common sense
老師舉了一個例子:
客戶流失:客戶流失有兩種,自己跑掉或強迫他走的。如果不付錢,就把他流掉,這是強迫他走的。但是一般來說,我們說「客戶流失」講的是自己跑掉的,但把強迫她走的也算進來了,那就會導致所有模型錯誤分析。

最後,老師給了我們幾個方法提升數據的敏感度:

1. 習慣檢視自己的分析並且抓出結論
2. 不再「說服自己:那只是...」,真實面對結論
3. 如果一個走勢一直出現,必須想要找出原因
老實說,這一堂課實在很難一瞬間吸收,但是相志老師透過很多的舉例,讓原本很痛的頭比較不痛一些。因為知道數據很重要,所以想要開始建立自己的數據基礎,讓未來有機會能夠從數據當中找出一些有趣的 insight。
從記錄開始,希望未來可以一步步建立屬於自己公司的資料庫。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來我的粉專給我鼓勵唷!!
avatar-img
199會員
36內容數
上課、讀書、體悟, 重要的其實是將所學的知識, 應用在生活上,進而能夠為自己帶來不同高度的視野, 所以想盡可能跟大家分享不同類別的書籍以及如何真正應用在自己的人生當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椪皮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思考人生目標前,先看看這本「深度職場力」。 在訂定OKR之前,先查查李柏鋒老師是不是有開課!
在思考人生目標前,先看看這本「深度職場力」。 在訂定OKR之前,先查查李柏鋒老師是不是有開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腦外科醫師仁心開設的知識型講座,以高標準的醫學專業知識,結合系統化整理技巧,幫助學員提升效率。課程內容豐富,並持續更新迭代,學員反應熱烈,好評不斷。
Thumbnail
中國知名商業顧問劉潤提出「底層邏輯」的理論:褪去了不同的情境包裝,那些不變而穩定的規則。在我看來,參加 XREX Academy 加密貨幣新手課程,就是在鍛鍊你在區塊鏈世界中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TING & LIZA 在BOS巴菲特線上學院上美股投資的課程,不知不覺畢業 5 年了,陸續收到一些讀者問這個課程好不好、是不是詐騙、學的東西實用嗎、會不會回本、課程缺點等等,這一篇集結所有私訊的疑問,把我們在裡面的觀察與實際投資幾年下來的經驗,一次解答。
申論促銷對供應鏈和營運端的影響?在做資料分析時要考慮哪些面向? 促銷類問題在實務上是分析師會覺得相當棘手的問題,在原先已經相當的複雜的市場加上了折價或贈品等變數讓需求、營收、獲利資料變得更加混沌不清。但也因為這樣,不少面試官也想好好聽聽分析師受試者看這件事的角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參與預估專案時的思考脈絡和學習點,透過兩個具體的案例,探討了預估方法中重要的假設和挑戰。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 一心想要趕快賺錢、趕快成功,卻不小心走了很多冤枉路。 總覺得有些人整天都在曬單秀現金,這背後到底是做了什麼?錢有這麼好賺的嗎? 好不容易存到一點點錢,想要學習理財投資,卻發現好像很困難,不知如何下手? 終於鼓起勇氣想要學習,卻發現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資訊,深受遇到詐騙或被割韭菜?
Thumbnail
品牌經營對於公司或個人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品牌定位、必修本領和行銷溝通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品牌經營的目標是建立和維護品牌形象,通過定位、故事和價值觀與消費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透過角度數據資料庫的市場調查,發現消費者喜歡購買「五福炒麵」的消費者高機率會搭配「香菇雞燉湯」。這樣的觀察有助於創業家和老闆瞭解市場趨勢,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組合,以增加產品的價值。此外,角度數據也希望更多觀察家能夠理解數據資料,並透過數據瞭解消費,從而提升產品的價值。
Thumbnail
在當今數位化的商業環境中,新商品開發已經不再僅依賴傳統的市場調查和直覺決策。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數據驅動的開發策略成為推動創新和保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本文將探討如何利用數據驅動的方法來優化新商品開發流程,從而更有效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產品成功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腦外科醫師仁心開設的知識型講座,以高標準的醫學專業知識,結合系統化整理技巧,幫助學員提升效率。課程內容豐富,並持續更新迭代,學員反應熱烈,好評不斷。
Thumbnail
中國知名商業顧問劉潤提出「底層邏輯」的理論:褪去了不同的情境包裝,那些不變而穩定的規則。在我看來,參加 XREX Academy 加密貨幣新手課程,就是在鍛鍊你在區塊鏈世界中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TING & LIZA 在BOS巴菲特線上學院上美股投資的課程,不知不覺畢業 5 年了,陸續收到一些讀者問這個課程好不好、是不是詐騙、學的東西實用嗎、會不會回本、課程缺點等等,這一篇集結所有私訊的疑問,把我們在裡面的觀察與實際投資幾年下來的經驗,一次解答。
申論促銷對供應鏈和營運端的影響?在做資料分析時要考慮哪些面向? 促銷類問題在實務上是分析師會覺得相當棘手的問題,在原先已經相當的複雜的市場加上了折價或贈品等變數讓需求、營收、獲利資料變得更加混沌不清。但也因為這樣,不少面試官也想好好聽聽分析師受試者看這件事的角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參與預估專案時的思考脈絡和學習點,透過兩個具體的案例,探討了預估方法中重要的假設和挑戰。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 一心想要趕快賺錢、趕快成功,卻不小心走了很多冤枉路。 總覺得有些人整天都在曬單秀現金,這背後到底是做了什麼?錢有這麼好賺的嗎? 好不容易存到一點點錢,想要學習理財投資,卻發現好像很困難,不知如何下手? 終於鼓起勇氣想要學習,卻發現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資訊,深受遇到詐騙或被割韭菜?
Thumbnail
品牌經營對於公司或個人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品牌定位、必修本領和行銷溝通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品牌經營的目標是建立和維護品牌形象,通過定位、故事和價值觀與消費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透過角度數據資料庫的市場調查,發現消費者喜歡購買「五福炒麵」的消費者高機率會搭配「香菇雞燉湯」。這樣的觀察有助於創業家和老闆瞭解市場趨勢,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組合,以增加產品的價值。此外,角度數據也希望更多觀察家能夠理解數據資料,並透過數據瞭解消費,從而提升產品的價值。
Thumbnail
在當今數位化的商業環境中,新商品開發已經不再僅依賴傳統的市場調查和直覺決策。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數據驅動的開發策略成為推動創新和保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本文將探討如何利用數據驅動的方法來優化新商品開發流程,從而更有效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產品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