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實.1/16《家是個張力場》@翫雙溪新書分享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聽音樂的人都希望杜比音響環繞,閱讀、談心的人,何嘗不希望浸淫在一種立體環繞式的人文與自然氛圍,享受著與知識、與故事的純然互動?1月12日剛開幕的翫雙溪書苑,就是這樣一個天地,店長說,她為書苑選址的條件,是「離市區一小時、火車可到、有山有水但不是風景區」。於是落腳雙溪了。1月16日,迎來第一場新書分享會──《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
主持人倪家珍,率先分享了壓縮於自己家庭的歷史故事。
倪家珍
一隻布鞋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家珍的父親十三歲時,在湖南外地的寄宿學校,舅舅前一夜告知家鄉打仗了。父親隔日在倉皇中跟著眾人跳上軍用卡車,從此家人永隔。父親回憶,當時腳上穿著從家鄉帶著的白布鞋,一躍上車時,一隻布鞋掉在車下,如果他下去撿鞋,人生命運將從此不同。這倉促的一瞬間決定了父親往後的去向,他輾轉隨著部隊到了台灣,但旅程長達數年,因為中途經歷四年的越南戰俘生活。
在越南的日子,住在白天熱、晚上冷的鐵皮屋,睡在地板,因為營養極度不足,許多人都患了夜盲症,唯有好心的越南船長與漁民打魚、蒸魚肝給他們吃,才得以恢復視力。許多人撐不下去,每天,父親與同袍都要埋葬四、五位同袍,家珍問起父親的感受,他說:「感同身受地默默流淚。」
講到父親的經歷,家珍仍心疼地哽咽。多少年來,從未提起這段歷史,在十年前父親經歷一個大病,身心意識都備受衝擊,意識翻攪中在一次雙方獨處時,父親以一種未曾見過的痛苦銳利眼神看著家珍說:「你唸了心理系,我可以告訴你了」。這個眼神就像換個人似地父親,當時雖然已經心理所畢業的家珍,聽了一點內容,立刻知道自己是承接不住的。身為女兒的她,對於父親這麼巨大的顫慄,一直不敢傾聽。家珍說:「戰爭的經歷對我們來講像是看電影,對父親卻是真實人生。」父親等待了十年,在這兩年家珍開始陪伴他走向生命的晚年,父親終於又有了出口的機會。
專心聆聽的讀者
家珍提到,37歲進入心理系前,她一直以孩子視角觀看父母,在這之後,她才一邊在照顧父母過程中讓自己長大。父親的經歷逼使他一生堅毅獨立,但到了遲暮之年,終究不得不受人攙扶,拄拐杖。照顧著父親的家珍說,「身體的接觸讓我很震撼,」他明白要父親伸手求援有多麼不易,那是一種交託,但他總自問自己是否承接得住。
家珍漸漸學會以成年人的眼光觀看父母。來自士大夫家庭的父親,與生活錙銖必較的母親,關係多所張力,尤其在哥哥早逝,而母親崩潰後,家庭是個讓她想逃跑的地方,當時與父親的關係也很緊繃。他慶幸今天能陪著父親走生命最後一哩路,問父親要不要回老鄉,父親說不:「要讓家鄉的美好保留在記憶裡。」
家珍知道,父親家鄉、戰爭流離的記憶,與一生有情有義的存在,只有她能記錄、流傳。
給受虐的母系三代溫暖寬闊的理解
家珍父母的狀況類似本書第三章作者怡臨的父母──父親不打小孩,母親則會動手打小孩。母親常在情緒一起時脫口趕人:「這是我家,你們出去。」搞得父親、兄姊紛紛離開,剩下怡臨堅持在母親身旁,為的是不讓母親證實自己是「被遺棄的人」。母女在一個屋簷下吵吵鬧鬧共度漫長歲月。
怡臨說,她近來常思念媽媽,也好奇為何一輩子吵吵鬧鬧,卻還思念?
江怡臨
她想起大學畢業時,興沖沖穿了一件旗袍,邀母親參加畢業典禮。當她走到母親面前,卻當場被母親罵:「怎麼穿得像妓女?」不歡的氣氛下,怡臨獨自到校參加典禮。對怡臨來說,旗袍是蔣宋美齡優雅的象徵,為何母女倆對旗袍的文化意涵為何截然不同呢?
怡臨現場提供兩個線索,讓大家猜母親的原生家庭。一,小時候母親說好要帶她出去玩,但若是忙到「下午三點半」還未出門,出門就會取消;二,青春期,母親不是給怡臨買華歌爾,而是帶她去訂製內衣。而母親從年輕則是一路穿著高腰束褲去電子工廠當女工,以致於每每下班回家時,強烈的不舒服變成了情緒性的宣洩,直到五十多歲才知道,還有棉褲這樣的選擇。
笑著笑著就哭了
一直到研究所時,怡臨才從姊姊那邊得知媽媽的養母是在花蓮大水溝開茶店的。怡臨也才明白:為什麼穿旗袍會被說成妓女。那不是母親對怡臨的人身攻擊,而是反映了母親的生命經驗──那份從未說出口的人生,卻在親子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在怡臨的面前,上演一段母親說不出口的早年生命經驗。
怡臨與媽媽的爭吵過程,在她眉飛色舞的描述下,誇張得令人發笑,但笑著笑著,眼眶泛紅了。怡臨說,這個女系三代都共有受虐、苦難的經歷,寫在她們的身體與生活中,一代一代地傳承著,期許有一個女兒能夠有機會看懂母親、養母的不容易,並給予這些生命一些溫暖與寬闊的理解。
持平以對才能帶來理解的轉機
確實,家族的歷史不是幾次訪談,開口聊聊就可以明白的。宮廟之子大千探詢母親過往的過程曲曲折折,但最重要的關鍵之一,是自己心態與姿態的移動。當年大千在滿心想探問母親過往,卻不得其門而入時,曾請教夏林清老師,老師回:「你媽媽過去的經驗,真是太痛苦了!」大千才明白,自己並沒真正理解母親為何即便常常片段地說這些故事,卻仍選擇用有距離的方式擺放過往,這種擺放是有其意義跟必須被細緻對待的。
范大千
大千說,自己探尋家族歷史的過程遇到了幾種困難:首先,歷史訊息少,難以用既有的資料拼湊;其次,有些經歷對媽媽而言太痛苦,常常是用一些破碎而隱晦的方式表達;第三,媽媽混雜著自身情感與人、我;靈感知訊息的展演,相當迂迴而模糊,也考驗人不能隨意亂下評斷。我們慣常急著判斷真假的眼光,阻擋了人與人、與萬物的情感能量流動,大千體會到,當他開始能「持平的」與進入媽媽的表達時,能漸漸感受媽媽的態度移動,情感的能量也有了不同的動力。
大千的媽媽一直沒能答應帶大千回高雄老家,因為那裡早是人事已非,當中包括了老宅早已被賣出摘除、無法守護家園的自責。但隨著前面大千的移動,媽媽的養父也透過託夢給予關鍵助力,媽媽才鬆口表達回鄉意願。大千回憶,他規劃了一趟南部旅行,陪著媽媽回到高雄燕巢深水村的老家,下車時,媽媽還一度走不穩路,需大千爸爸的攙扶,才能前進。大千向媽媽問起了在老家看到的兩棵果樹,媽媽認出,那是疼愛大千媽媽有加的養父種的兩顆大龍眼樹。「還在」,養父的痕跡還在,歷史的故事,在媽媽的打開的話匣子裡綿延開了……
尊重、等待、不放棄,終有機會,大千說。
拉開距離,歷史的小人物紛紛出場
幾位在場的讀者,也紛紛分享了自己的感動,大家討論到,家的張力,有時就是痛苦得令人想逃啊!夏老師說,逃,往往是為了生存,並不是不好,但再怎麼逃,家庭的經驗記憶都還是在,終須面對。大千也說,拉開距離,不等於關係斷裂。
夏林清
拉開距離,有時更能看清真實。不只當事人須適時拉開與家人的距離,專業工作者也需要拉開與專業的距離,方能看見專業是如何在社會的土壤中翻動。夏老師說,視家為田野的工作方法,讓許多人透過家族歷史的追尋,拉開了大家共通的歷史記憶,許多背負著歷史包袱的無名人物出場了,與大家產生了相互的理解。
就像雙溪這地方,也乘載許多記憶。有位讀者,與家人不和時就曾逃居這附近;而夏老師的回憶也被勾起了:過去一起打拼的工人朋友,有許多故事發在雙溪,還有《家是個張力場》第二章的淑娟,他的家庭也是從雙溪移入台北城的。
在這塊有山有水的靜謐之地接續大家的故事,別有一番滋味!
店長與作者群們
文、攝/趙士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慈濟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的曾慶方小姐、楊金燕小姐和自由作家凃心怡小姐到辦公室拜訪,說明來意是林執行長委派,要替我寫本自傳性的書籍,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非常驚訝!「怎麼會是我呢?」從小喜歡閱讀世界偉人傳記的我,從來未曾想過要寫屬於自己的傳記。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極其平凡的人,沒有成就什麼大事。我人生的座右銘很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至今已超過一百三十三萬人死亡。如此嚴峻的疫情下,最初曾被預估將慘遭疫情嚴重影響的臺灣,在政府、醫界的努力與全民配合防疫政策的推動之下,有幸守住了。在可見的未來,防疫已成全球共識,而這一年來,負責守護花東的「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東區指揮官」即是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管理控制室主任——李仁智
上週五聖誕節下午,在無論如河書店有個溫暖的「粥會」,大家吃著粥,一起聊天享受溫馨的午后。晚上6:00,書店工作人員在會場裝上投影布幕,《家是個張力場》的作者夏林清老師和兩位協同作者江怡臨、范文千也都來到了現場。 (左)江怡臨、(中)范文千、(右)夏林清 文千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就讀大學社工系期間,實
昨天晚上金融廣場書店顯得十分熱鬧,《家是個張力場》新書分享會前,滿滿的讀者早已坐在現場,期待聆聽晚上的新書分享。 夏林清老師 本次活動主持人,亦為本書編輯趙士尊,為本書下個註解: 「人言『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傳神地道出家庭張內力的某種特質。唸經是修行,為的是轉化,換言之,家不只是張力場,亦可視為人生
昨晚雖然下著小雨,許多陸達誠神父的親朋好友,還是帶著欣喜之情,紛紛陸續來到會場,就是為了參加今晚的新書分享會,與陸神父再次相聚。 陸達誠神父 主持人徐嘉俊開場時提到陸達誠神父是他在學時期的老師,讀大學時,大家都稱陸神父為陸爸,很喜歡和陸爸說話,他心目中的陸爸一直都很優雅。 當我們談存在主義時,會提到
週日下午,有很多讀者陸續帶著興奮的心情前來,有的是想一睹三位帥哥作者的真面目,有的則是想學習如何才能有效休息,生活中才不會總是覺得累。 作者之一,黃天豪心理師在介紹本書內容前,提到在博客來評論中,有讀者因為不認識作者,特別在評論區中提問:「三位作者是『阿宅』嗎?」這讓他想到,為了方便回答讀者提問,
當慈濟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的曾慶方小姐、楊金燕小姐和自由作家凃心怡小姐到辦公室拜訪,說明來意是林執行長委派,要替我寫本自傳性的書籍,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非常驚訝!「怎麼會是我呢?」從小喜歡閱讀世界偉人傳記的我,從來未曾想過要寫屬於自己的傳記。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極其平凡的人,沒有成就什麼大事。我人生的座右銘很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至今已超過一百三十三萬人死亡。如此嚴峻的疫情下,最初曾被預估將慘遭疫情嚴重影響的臺灣,在政府、醫界的努力與全民配合防疫政策的推動之下,有幸守住了。在可見的未來,防疫已成全球共識,而這一年來,負責守護花東的「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東區指揮官」即是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管理控制室主任——李仁智
上週五聖誕節下午,在無論如河書店有個溫暖的「粥會」,大家吃著粥,一起聊天享受溫馨的午后。晚上6:00,書店工作人員在會場裝上投影布幕,《家是個張力場》的作者夏林清老師和兩位協同作者江怡臨、范文千也都來到了現場。 (左)江怡臨、(中)范文千、(右)夏林清 文千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就讀大學社工系期間,實
昨天晚上金融廣場書店顯得十分熱鬧,《家是個張力場》新書分享會前,滿滿的讀者早已坐在現場,期待聆聽晚上的新書分享。 夏林清老師 本次活動主持人,亦為本書編輯趙士尊,為本書下個註解: 「人言『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傳神地道出家庭張內力的某種特質。唸經是修行,為的是轉化,換言之,家不只是張力場,亦可視為人生
昨晚雖然下著小雨,許多陸達誠神父的親朋好友,還是帶著欣喜之情,紛紛陸續來到會場,就是為了參加今晚的新書分享會,與陸神父再次相聚。 陸達誠神父 主持人徐嘉俊開場時提到陸達誠神父是他在學時期的老師,讀大學時,大家都稱陸神父為陸爸,很喜歡和陸爸說話,他心目中的陸爸一直都很優雅。 當我們談存在主義時,會提到
週日下午,有很多讀者陸續帶著興奮的心情前來,有的是想一睹三位帥哥作者的真面目,有的則是想學習如何才能有效休息,生活中才不會總是覺得累。 作者之一,黃天豪心理師在介紹本書內容前,提到在博客來評論中,有讀者因為不認識作者,特別在評論區中提問:「三位作者是『阿宅』嗎?」這讓他想到,為了方便回答讀者提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在2024 TDNA 臺灣數位遊牧大會上,講者 Mavel 分享了數位遊牧生活的現實挑戰和機會。本文探討數位遊牧者將面對的問題,包括穩定的網路、孤獨感、自我約束力及簽證限制等。Mavel 還提供了數位遊牧者的熱門目的地和必知的資源和實用技巧,讓你也能享受數位遊牧的快樂。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田威寧 散文家田威寧睽違八年,再度直面傷痛的家族書寫。 父親慣性外遇,母親長期痛苦,精神崩潰,離婚,放下還未上學的田威寧和姊姊, 離開臺灣,飛往夏威夷和早移民定居的舅舅阿姨們一起生活。 沒有母親的小姊妹住在眷村爺爺家,父親時常來
Thumbnail
住在濟州島的季春奶奶(尹汝貞 飾演)是位海女, 兒子海難過世,媳婦改嫁,留下年幼孫女慧智與奶奶相依為命。 季春奶奶帶慧智去市場購物,雙手提著大包小包, 沒法牽住慧智的手,讓她緊抓住自己衣角。 季春奶奶看中一件洋裝,回頭問慧智是否喜歡時,一臉驚嚇,身後那有孩子身影? 慧智不知幾時走散了,季春
Thumbnail
據說,當年有指令,如果父親「要逃跑」,可以將他射殺。
Thumbnail
沈志中老師說,拉岡是當代精神分析的實踐者與思想家,他的理論使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廣泛的影響當代的文學、哲學與藝術,但拉岡並沒有重新發明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以十九世紀生物學解釋臨床上的發現,而拉岡就是讓佛洛伊德的發現能以符合二十世紀的語言學和邏輯學的概念被解釋,可以說拉岡是為了精神分析的百年建築重新
Thumbnail
《心智化兒童治療:與兒童及家長工作的實戰手冊》提到的「心智化」是什麼?聽來專業,但就像是日常口語說「將心比心」這樣的能力,可以藉由思考他人行為背後的心智狀態與意圖,來了解他人行為的意義,也就是「可以從外界的視角看待自己,也可以從內在的視角看待他人。」
Thumbnail
出生於清貧的彰化農村,一直努力向學,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成為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以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更開創出花東麻醉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  一月十九日,節氣進入大寒,但在花蓮慈濟醫院一樓大廳,卻洋溢著歡喜的暖流。許多醫學生、醫師、護理同仁都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在2024 TDNA 臺灣數位遊牧大會上,講者 Mavel 分享了數位遊牧生活的現實挑戰和機會。本文探討數位遊牧者將面對的問題,包括穩定的網路、孤獨感、自我約束力及簽證限制等。Mavel 還提供了數位遊牧者的熱門目的地和必知的資源和實用技巧,讓你也能享受數位遊牧的快樂。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田威寧 散文家田威寧睽違八年,再度直面傷痛的家族書寫。 父親慣性外遇,母親長期痛苦,精神崩潰,離婚,放下還未上學的田威寧和姊姊, 離開臺灣,飛往夏威夷和早移民定居的舅舅阿姨們一起生活。 沒有母親的小姊妹住在眷村爺爺家,父親時常來
Thumbnail
住在濟州島的季春奶奶(尹汝貞 飾演)是位海女, 兒子海難過世,媳婦改嫁,留下年幼孫女慧智與奶奶相依為命。 季春奶奶帶慧智去市場購物,雙手提著大包小包, 沒法牽住慧智的手,讓她緊抓住自己衣角。 季春奶奶看中一件洋裝,回頭問慧智是否喜歡時,一臉驚嚇,身後那有孩子身影? 慧智不知幾時走散了,季春
Thumbnail
據說,當年有指令,如果父親「要逃跑」,可以將他射殺。
Thumbnail
沈志中老師說,拉岡是當代精神分析的實踐者與思想家,他的理論使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廣泛的影響當代的文學、哲學與藝術,但拉岡並沒有重新發明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以十九世紀生物學解釋臨床上的發現,而拉岡就是讓佛洛伊德的發現能以符合二十世紀的語言學和邏輯學的概念被解釋,可以說拉岡是為了精神分析的百年建築重新
Thumbnail
《心智化兒童治療:與兒童及家長工作的實戰手冊》提到的「心智化」是什麼?聽來專業,但就像是日常口語說「將心比心」這樣的能力,可以藉由思考他人行為背後的心智狀態與意圖,來了解他人行為的意義,也就是「可以從外界的視角看待自己,也可以從內在的視角看待他人。」
Thumbnail
出生於清貧的彰化農村,一直努力向學,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成為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以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更開創出花東麻醉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  一月十九日,節氣進入大寒,但在花蓮慈濟醫院一樓大廳,卻洋溢著歡喜的暖流。許多醫學生、醫師、護理同仁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