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all this living really worth dying for?
這是《靈魂急轉彎》中一句很弔詭的話—這個人生值得你去死嗎?
人生的意義
好像很矛盾。若明白這句話出自電影中一個不想「投胎」為人、永遠不會「死」的靈魂22號,似乎就有道理了。其實,「人生值得死嗎」這問題等於「人生值得活嗎」,探問的是,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22號已在投胎先修班待了好久好久好久,早已冷眼旁觀地看盡人世種種,卻缺了一種讓他願意走入人生的「火花」;而一心想回到人世的喬,則認為他的「火花」是爵士樂。在即將完成夢寐以求的目標(在舞台上演奏爵士樂)前,他不能就這麼離開人世。
就在陰錯陽差進入喬的身體後,22號被尋常生活中的微風、陽光、Pizza、混亂的地鐵、棒棒糖、樹上落下的種子、甚至是單純的走路所感動,發現這可能就是他一直缺乏的火花。但喬嗤之以鼻,這怎麼可能是火花,像他的爵士樂志向才是一種火花。
疑惑
我曾經是喬。有著遠大志向,也認為那就是我的人生目標與意義。但看越多想越多後,卻越來越懷疑那些所謂的志向是我真心的想望,還是順從集體價值觀被塑造出來的?說的再漂亮是否只是想獲得他人肯定?而且,就算真的喜歡某樣人事物,若執著於達到某種境界或成果,好像也只是一種欲望,怎麼會是人生意義呢?
我持續追尋,卻越來越困惑,逐漸像22號一樣。覺得自己已理解這荒謬世界,這個人生什麼意義也沒有,我們就只是演化之下的產物,終將歸於虛空。大千世界每日上演的悲喜劇,全來自人們踏上名與利這兩艘船、不然就來自貪與嗔。我,膩了,厭了。
喬最後總算達成他長久以來的夢想,卻發現一切沒甚麼不同,日子還是照樣過。一如在水中尋找海洋的小魚,以為目標在遙遠的他方,卻不知自己早已身在海洋當中。熱愛爵士樂的人,在學習、投入、分享的過程,難道不已經是最好時刻嗎?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那麼,不以上台演奏爵士樂為其火花,至少爵士樂本身應該是喬的火花吧?我認為不是。只要有所執著,不管對象是結果還是過程,是名、利、情、甚至只是抽象的幸福快樂,即使能進入米哈里·契克森提出的心流狀態(也就是電影中說的The Zone)一樣容易變成電影中失落的靈魂。
人生的火花
I'm Going to Live Every Minute of It
喬獲得重生後說了這句話,他要好好活在當下。我們的人生是由每個「當下」組成,一個看似豐富精采的人生,如果每一刻都活在對未來的期待擔憂、對過去的追憶懊悔;旅行時,只想著要怎麼拍出網美照獲得讚賞;與人相聚時不停滑著手機或只想著要怎麼彰顯自我,我們真的有活在此時此地、真的有好好活嗎?
喬的領悟其實是我這幾年很深的感受,只是我經常還反覆陷入22號最初那種生無可戀的厭離感。烏雲漸漸散去,一切益發清晰。如果說人生有個什麼終極的追求,我希望能清楚、認真地活在當下,我知道每一刻不一定都是美好愉悅,時不時各種負面情緒也會伴隨而來,當這些「訪客」來訪,我會帶著初心與好奇心覺察並且放下。能這樣活著,就是個值得去死的人生了!
我想,這就是我人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