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1984:當代後極權國家的範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書中從不同角度描寫著極權無所不在的高壓控制,就像是隨處可見的老大哥海報、官方訂製的新語、被精密監控的新聞體系、最親密的告密者等等。人民必須時刻保持著政治正確,避免思想犯罪。

1984|喬治.歐威爾

1984|喬治.歐威爾

主角的工作便是遊走在過去的可變動性當中,過去經歷著嚴密的修正、扭曲、美化、隱瞞。「儘管過去是可以修改的,卻從未留下任何特定實例遭修改的記錄,因為無論當下所需的事情樣貌為何,一旦被重製,這個新版本就會變成真正的過去,至於論述相異的過去則不容留下絲毫痕跡。」當謊言匯入了歷史就變成了事實。「誰控制了過去,便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便控制了過去。」

除了對於極權控制的描寫,真正直入人心的是人類情緒以及感受的轉變。主角經歷了三個時段:「反黨思想萌芽期」「反黨行動期」「思想改造期」。雙重思想是一個黨用以控制人心的手段。雙重思想,代表一個人心中同時抱持、並接受兩種相互衝突的信念。黨之所以能夠控制事物,是因為他們控制了心智,而事實都是大腦編造出來的。我們以為牢不可摧的事實,都可以透過心智的改變而作出更改。

對於異己份子,黨處理的方法不是處決他們,而是要將他們徹底改造後,滅掉他們烈士光環後才處理掉以避免引發更多的反黨行動。這時候被處決掉的已經不是異己份子,而只是一個萬念俱灰的附屬物。

書中「新語」的設計是最為讓我感到驚喜的。我們一直高呼著捍衛本土文化,卻有無數的人連基本使用正字溝通也做不到,更不用說文化入侵使得本土用字被取代簡化。

「新語的目標,不僅是為了提供英社的信徒一種合適的媒介以表達世界觀與思想習性,更是為了讓他們——「無法以別的方式思考」。」

等到新語被徹底採用、舊語(本土文化)遭遺忘的那天,任何異端思想基本上將無法具體成形,至少在思想仍需依賴文字加以組織的時候是如此。當我們的思想再沒有詞彙能夠表達的時候,我們的思想是否也同時遭受到所限?

作者在1949年寫下這本書,儘管筆者寫的只是一個猜測,而讀者我身處的社會也慢慢傾向作者的猜想。人可以無緣無故的被消失、孩子被迫接受著洗腦教育、越來越縮減的言論自由、無處不在的監控、互相舉報的思想警察等等。

「他們永遠不會造反除非他們覺醒,他們永遠無法覺醒除非他們造反。」

「除了堅不可摧的理念之外,它完全不靠任何其他力量來維繫;除了這個理念,沒有任何其他事物支持你。」

‧̍̊˙· 𓆝.° 。˚𓆛˚。 °.𓆞 ·˙‧̍̊

𖤘 書籍資訊

書名:1984
作者: 喬治.歐威爾 原文作者: George Orwell

譯者: 李宗遠 出版社:好讀

‧̍̊˙· 𓆝.° 。˚𓆛˚。 °.𓆞 ·˙‧̍̊

 ˗ˏˋ 延伸閱讀 ˎˊ˗

‧̍̊˙· 𓆝.° 。˚𓆛˚。 °.𓆞 ·˙‧̍̊

工餘時間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嗚~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愛心|

🔮|對內容感興趣請按下 追蹤|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 贊助|

任何一種支持都給我敲大動力!(´▽`ʃ♡ƪ)

更多的我:InstagramVocusMediumMatters:@aaaaalvaread

人生就是由無數一頁頁構成的書。 當感覺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再翻多一頁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中建構的是一個怎樣的美麗新世界呢?美麗的核心思想是「社群、同一、穩定」,一切皆與個人無關,群體高於個人的世界。是透過科技,用盡一切方法滿足人類產生的一切物質慾望,卻忽略了深層的內在提升。美麗新世界的安穩、和平、無災無難,就是透過文化和藝術等內在價值所換取的。人們就像嬰兒一樣,只要有慾望就去滿足。
從《一九八四》到《美麗新世界》,最後以《我們》結尾(我的閱讀順序啦),彷彿抽絲剝繭的了解到反烏托邦世界的誕生。「《我們》故事描繪極權監控社會下,人性醒覺後愈來愈不服從的故事,相較《美麗新世界》則直觀地把握了極權主義的非理性面向。奧威爾其後發表的《一九八四》則揉合兩者元素,並坦言受到《我們》啟發。」三
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和世界關係產生了疏離異變的人。 荒謬,貫穿這整本書。主角不解為何世上大家對於每件事上都必須建立意義,大家都人云亦云地追隨者社會的標準。 這讓我想到濱湖散記裡的:「大部份的人似乎都不曾認真思考過房子的意義,卻認為一定要跟鄰居一樣擁有一棟房子,導致他們一生過著沒有必要的貧苦日子。
「正因為艱難,所以必定更深刻,也必存留更久。」 讀你讀不懂的書,比讀讀得懂的書,要來的重要、來得有價值,這是作者所說的話。所以我也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帶我去了解我不完全看懂的卡繆、他主張的存在主義。(如果想要好好認識卡繆的作品和背後的想法,這一本書真的大推!)
《鼠疫》帶出了人類與荒謬的關係,以及人類面對荒謬所應採取的態度。其最終目的在於,人類需要走出荒謬的狀態。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也浮現了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 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唯有透過閱讀摸索著破碎的線索,從而參透這個世界。
書中建構的是一個怎樣的美麗新世界呢?美麗的核心思想是「社群、同一、穩定」,一切皆與個人無關,群體高於個人的世界。是透過科技,用盡一切方法滿足人類產生的一切物質慾望,卻忽略了深層的內在提升。美麗新世界的安穩、和平、無災無難,就是透過文化和藝術等內在價值所換取的。人們就像嬰兒一樣,只要有慾望就去滿足。
從《一九八四》到《美麗新世界》,最後以《我們》結尾(我的閱讀順序啦),彷彿抽絲剝繭的了解到反烏托邦世界的誕生。「《我們》故事描繪極權監控社會下,人性醒覺後愈來愈不服從的故事,相較《美麗新世界》則直觀地把握了極權主義的非理性面向。奧威爾其後發表的《一九八四》則揉合兩者元素,並坦言受到《我們》啟發。」三
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和世界關係產生了疏離異變的人。 荒謬,貫穿這整本書。主角不解為何世上大家對於每件事上都必須建立意義,大家都人云亦云地追隨者社會的標準。 這讓我想到濱湖散記裡的:「大部份的人似乎都不曾認真思考過房子的意義,卻認為一定要跟鄰居一樣擁有一棟房子,導致他們一生過著沒有必要的貧苦日子。
「正因為艱難,所以必定更深刻,也必存留更久。」 讀你讀不懂的書,比讀讀得懂的書,要來的重要、來得有價值,這是作者所說的話。所以我也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帶我去了解我不完全看懂的卡繆、他主張的存在主義。(如果想要好好認識卡繆的作品和背後的想法,這一本書真的大推!)
《鼠疫》帶出了人類與荒謬的關係,以及人類面對荒謬所應採取的態度。其最終目的在於,人類需要走出荒謬的狀態。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也浮現了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 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唯有透過閱讀摸索著破碎的線索,從而參透這個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他在1948年抱病寫下本書,描繪出極權統治之下的社會模樣,藉以警世。透過不同立場的角色對話,歐威爾讓極權思想與自由意志相互撞擊,編織出相悖卻又弔詭般通順的人性公式。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美麗新世界》所蘊含的深度思考,包括影響人性的追求以及經典文學作品的價值。並探討科技對人類的控制和限制,呼籲人們思考和閱讀經典文學作品。
Thumbnail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利用動物們作為比喻,引起讀者對於權力、社會、政治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讀過(或想讀)《1984》的人、對二十世紀的歷史和政治變革有興趣的人、喜歡由淺顯文字思考人性及社會的人
Thumbnail
從1949年喬治歐威爾的小說【1984】,1984年蘋果公司「1984」廣告,到2024年的【腦筋急轉彎2】,我不知道這段情節的出現,是刻意安排或是巧合,在荒謬逗趣的畫面之下,也隱隱然傳遞電影裡,青少年在傳統刻板教育下的反抗躁動的心。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説來諷刺,我起初在IG看到大家都介紹此書,於是滿心歡喜的買下這書,我是不是被人洗腦了?🤡 啊!我本來對洗腦、思想控制等議題非常感興趣啦!因為我認為人心如此難測,一個普通人竟能完全控制另一個人的思想簡直不可思議。所以我看到這書的標題,完全戳中我心🎯 可惜我讀此書時,發覺脈絡不太順暢,有些話題本
Thumbnail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Thumbnail
被譽為是21世紀版的《動物農莊》,以超現實手法,諷刺、警示現代多數國家體制中,蘊藏的風險與威脅。但比起喬治・歐威爾的作品,這本由小說家喬治‧桑德斯在2005年所著的《統治者菲爾的瘋狂崛起》顯得更加科幻、獵奇,簡潔的文字與篇幅,卻隱隱預言了近代在社群媒體與媒體助長下,更加暗潮洶湧的國際局勢。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他在1948年抱病寫下本書,描繪出極權統治之下的社會模樣,藉以警世。透過不同立場的角色對話,歐威爾讓極權思想與自由意志相互撞擊,編織出相悖卻又弔詭般通順的人性公式。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美麗新世界》所蘊含的深度思考,包括影響人性的追求以及經典文學作品的價值。並探討科技對人類的控制和限制,呼籲人們思考和閱讀經典文學作品。
Thumbnail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利用動物們作為比喻,引起讀者對於權力、社會、政治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讀過(或想讀)《1984》的人、對二十世紀的歷史和政治變革有興趣的人、喜歡由淺顯文字思考人性及社會的人
Thumbnail
從1949年喬治歐威爾的小說【1984】,1984年蘋果公司「1984」廣告,到2024年的【腦筋急轉彎2】,我不知道這段情節的出現,是刻意安排或是巧合,在荒謬逗趣的畫面之下,也隱隱然傳遞電影裡,青少年在傳統刻板教育下的反抗躁動的心。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説來諷刺,我起初在IG看到大家都介紹此書,於是滿心歡喜的買下這書,我是不是被人洗腦了?🤡 啊!我本來對洗腦、思想控制等議題非常感興趣啦!因為我認為人心如此難測,一個普通人竟能完全控制另一個人的思想簡直不可思議。所以我看到這書的標題,完全戳中我心🎯 可惜我讀此書時,發覺脈絡不太順暢,有些話題本
Thumbnail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Thumbnail
被譽為是21世紀版的《動物農莊》,以超現實手法,諷刺、警示現代多數國家體制中,蘊藏的風險與威脅。但比起喬治・歐威爾的作品,這本由小說家喬治‧桑德斯在2005年所著的《統治者菲爾的瘋狂崛起》顯得更加科幻、獵奇,簡潔的文字與篇幅,卻隱隱預言了近代在社群媒體與媒體助長下,更加暗潮洶湧的國際局勢。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