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粉蒸肉

2021/01/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Credit:Ruocaled @ flickr CC BY 2.0
粉蒸肉是最不「坊間化」的一道菜。你且去看,多半餐館不大賣這道菜。然而它又是大多數人只有在外頭餐館才會吃過、並不在家裏動不動就做的菜。
可見粉蒸肉的先天狹窄性。
昔年的「老張擔擔麵」(仁愛路),後來的「老鄧擔擔麵」(連雲街),都賣粉蒸排骨與粉蒸肥腸,如今多半不再賣了,可見這件食物多麽與人暌違。
但它真是一道好的豬肉料理。它既平易卻美味,又不失清雅。真要飽嘗肉食,它還很稱得上大快朵頤呢。
所謂粉蒸肉,粉是指米磨出的粉屑,肉是帶皮帶肥帶瘦的三層肉(五花肉)。將粉包覆在肉上,上籠去蒸,蒸透熟了,入口即化,這便是「粉蒸肉」。
照說,這是一道江西菜;而台灣坊間從來不見江西菜的菜館,或許使這菜不易見。前面說的老張、老鄧,皆是四川麵舖,兼賣「粉蒸」點心,已算難得了。
二十年前,有一朋友在法國留學,請他爸媽寄小盒的「蒸肉粉」。我聽了,便說:「如果一時沒等到台灣寄來,不妨自己製粉。」
其法是:將在來米(如沒有,泰國香米或印度香米也行。若皆沒有,蓬萊米也成。再沒有,糯米也可以)先淘洗,洗完晾乾。以炒鍋開文火,不擱油,乾炒這在來米。炒時可加進八角、花椒粒同炒。炒至微黃且有脆感,關火。將米倒出晾涼。
涼透後,以磨咖啡的小型機器來磨它,磨至顆粒狀為宜,不可太粉。
至於肉,五花肉切成二公分(如大拇指寬)見方的長條。將這些肉用醬油、赯、紹興酒醃上一段時間。再去沾前面的粉,再一條一條的鋪在地瓜塊上,再放進蒸籠裏蒸,約二小時,便透矣。
蒸籠的最下層,最好是放荷葉,如此味最清香。至於墊底的地瓜,有的人用蓮藕,也有人用大白菜來墊。當蒸熟後,這些墊底之物,全可吃也。
肉之香美,關鍵在豬的年紀。養得愈久的,愈是好吃。
而五花肉被粉包覆,故而肥之晶亮滑膄與瘦之不柴,皆賴這層粉護持。
沒吃完的粉蒸肉,下一餐丟進筍片雞高湯裏,便是一碗最美味的家庭版肉羹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舒國治
舒國治
舒國治,散文家,一九五二年生於臺北,先習電影,後注心思於文學。遊記中擅寫庶民風土、讀書遊藝、吃飯睡覺、道途覽勝,有時更及電影與武俠。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出版有《門外漢的京都》、《臺北小吃札記》、《水城臺北》等著作。現以專題《理想的下午2020》在方格子展開全新寫作計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