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XCATCHPLAY+|《進擊的巨人》:讓故事高牆倒下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進擊的巨人》第四季海報/CATCHPLAY+ 提供
由諫山創同名漫畫改編的《進擊的巨人》電視動畫,一到三季由 WIT STUDIO(從 Production I.G 獨立出來的工作室)負責,播映始自 2020 年冬季的第四季(The Final Season),則由 MAPPA(MADHOUSE 創社元老丸山正雄在 2011 年成立的新公司)接棒。而這部在日本得放在深夜時段的動畫,究竟有什麼魅力推動了漫畫暢銷,在熱血勵志少年漫畫道統中別開生面,一躍成為「邪道」霸主呢?
說是「邪道」,連載初期諫山創原本筆觸就呼應著故事核心的怪誕:強化人物骨相如眼周的陰影線讓人想起伊藤潤二的陰鬱角色,彷彿缺了生殖器官的寫實人體模型的、壓倒性的巨人讓人類出現末世危機,人類豎立用三道環形巨牆假裝相安無事的異托邦,以及人類自鳥籠裡的屈辱奮起、帶有蒸氣龐克色彩的搏鬥姿態,還有暗湧著拉夫克雷夫特(Lovecraft)式「宇宙(而其實連同人類自身)作為陌生而殘酷的怪物」⋯⋯但看下去才發覺,所有伏筆會繼續推翻,世界之外還有世界,真相底下還藏著其他人的真相,《進擊的巨人》最尖銳也最溫柔體察之處,正是淋漓展現著角色身上的雙重現實(double orientation to reality),濃稠而無法化解的悲傷與憤怒,教人驚心。
前三季的故事圍繞在主角艾連.葉卡與同伴接受訓練、保護家園,被捲入一道牆一道牆內的真相探查,以及一層層剝開自己和這塊區域人類的身世,動畫製作團隊在人物設定、敘事順序、巨人變身的特性和線條的強化有些微調整,清晰地打開巨人世界輿圖,澤野弘之的磅礡配樂也替觀眾定位了不同情感經驗的座標。而總監督(導演)荒木哲郎(代表作如《學園默示錄》)擅長犀利的運動感分鏡,自壓抑的氛圍帶出了魄力的打擊,更延續到整個世界觀在血腥底下的反諷後勁。
第四季團隊用三維模型渲染 2D 動畫開篇即展現酣暢的動作效果,而非動作場景對漫畫分鏡的改動更大,比如讓原本悲傷沉澱的氛圍轉化成創傷的驚悚感(一場餐桌戲讓我想起艾瑞.艾斯特的《宿怨》,另一場則讓我想起奈.沙馬蘭的《探訪驚魂》)──而故事自此恰好是大幅度的時間、空間、視角轉換,當仇恨變為深沉悲傷,而角色勢必要帶著雙重負重前行,卻恐再翻盤成另一種境地⋯⋯。
政治是給敵人下精確嚴格的定義。在《進擊的巨人》,政治有著愛與敵的雙重超載:是理念與行動的強度,也是愛的差異性的強度。
可是,於我來說,這份超載的情感像是一種自虐:我們活在得靠虛構補牆的世界,看了許多故事,故事外的故事,後設的,傳統的,到現在,竟然會繼續享受被擊潰的痛苦。
於是,與其問《進擊的巨人》的故事可以提供什麼,我想問的是,我們可以承受故事到什麼樣的地步?
是巨人作為敵人太有魄力,而成為巨人也是。是讓高牆倒下的魄力,讓誰的高牆造起,又讓誰的倒下。更在於,太多堵牆,太多巨人,太多真理。我們都很清楚,好與壞的相對,善意與另一種善意的相對,善意後面惡行與善意後面惡行的相對⋯⋯但在這裡,你被迫警醒,每一個情境式難題都是由這些血肉大量地構成。
暴虐是自由的條件,止戰是虛無的假設。
故事裡,每個巨大張力給出的條件與假設,讓角色不得遁入日常的平庸混沌而消極地不選擇。
每個生命進入的政治性處境,每項選擇後面的捨棄,都被整齣動畫在角色、時間、空間上這樣攤開,你也因此不能逃避到只有選擇的那一刻──僅有那一刻,會是過份樂觀,或過份簡單樂觀的悲觀。在這個情況下,界線不是那道界線,而原本就是治絲益棼的纏線。當牆內與外、禁錮與守護不斷反轉,巨人與人都深受現實的雙重性的刺激,人因同理他人的真理而欲貫徹自己的真理到底⋯⋯
相較之下,虛無是如此簡單。活著的每一天你卻選擇直面黑暗。
活著,在這裡卻也不是殺出勝路的至高真理。生命的唯一性,總因太快認識到命運無法掌握,在最好的方針下被放棄。悲劇也是這麼果決地被同伴理解:「放棄夢想去死吧,帶領人們前往地獄,另外一部份由我解決。」
當人與人,群與群,自己的過去與未來,自己與屬群,矛盾,對立,變化,外延或內蘊地強化「一切不可確信」⋯⋯那些時常透過倒敘強調的己方伏埋的智計,有一天反過來指向世事移轉的內部疑心,那些閃回的悲傷,正對著每一個選擇放棄的空缺,像是玩疊疊樂一般,抽取一直以來情感得以安放、重心得以穩妥的故事高塔。
在這個危局之中,有什麼是可以確信的?是那些選擇的瞬間,你經過,記住,但不能留下來,像穿梭在隨時崩塌的迴梯,在下一步,它們可能會從那一刻砸落,擊潰你,你必須承受它,然後繼續走下去。前進,會有不自由的可能,但不前進,只有一種可能。
進擊的、巨人。(「在任何時代,這份意志都會繼續前進。」)
在這條路上彷彿逐步印證著,你孤獨到什麼地步,我也得以承受到什麼地步。
《進擊的巨人》現可於 CATCHPLAY+ 觀賞,連結請點我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最成功之處,也是漫畫創作者麻生羽呂的智慧,透過許多城市年輕人所熱愛的遊戲機制,讓他們體會被死亡追逐的恐懼,激發向死而生的生命覺醒,改變一個原本只有抱怨且只想佔便宜的年輕人,懂得奉獻助人的精神,而願意融入群體,一方面感激他人的奉獻,另一方面也奉獻自我的才華。
現在背著的債,是能打開美好未來的鑰匙,還是讓人走不到明天的凶器?種種限制掐著命運,在有限選擇之中,哪一種才是真心想要的生活?今日承受的痛苦,要如何轉化成未來的美好?我們每天可能都在問這些問題,笑淚交織的《大債時代》,為這種心情做出最好的詮釋,陪著觀眾摸索我們共同身處的大債時代。
在第七話〈MHz〉中,馬庭觀賞老爺爺由一生二,再生眾生的魔術,揭露了不同情境下的一體兩面,正如第二話〈金色鞋子〉中的鯛良與牛山、第三話〈雙唇〉中的蝶野與瑪莉亞。雙生的概念是建構整部劇的核心,少年球棒與瑪洛米正是缺一不可的運行動力──少年佔片頭,瑪洛米據片尾,雙方以各自的方式操控眾生。
《Sweet Home》的背景設定為2020年,正同於在現實時空中與疫情作戰的我們。在全球化的情境因疫情緣故而中斷下,半封閉的社會型態將觀眾與劇中的末日情節相互交會。劇中的台詞:「就連最深的黑暗,也是從最昏暗的光線中消失。」片中的噬人怪物,正是要讓我們學習著如何與黑暗共處,並在黑暗之中找尋光亮。
這齣戲最吸引人的,其實不是什麼讓人驚喜連連高潮不斷的劇情,也不是赤楚衛二與町田啟太之間那帶點清甜微香的互動,而是無意間能看見其他人孤島樣貌的安達,是「如何」打開他自己的孤島的門,讓黑澤輕輕地踏入──故事一切的精采,就是這個如何而已。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這是《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最成功之處,也是漫畫創作者麻生羽呂的智慧,透過許多城市年輕人所熱愛的遊戲機制,讓他們體會被死亡追逐的恐懼,激發向死而生的生命覺醒,改變一個原本只有抱怨且只想佔便宜的年輕人,懂得奉獻助人的精神,而願意融入群體,一方面感激他人的奉獻,另一方面也奉獻自我的才華。
現在背著的債,是能打開美好未來的鑰匙,還是讓人走不到明天的凶器?種種限制掐著命運,在有限選擇之中,哪一種才是真心想要的生活?今日承受的痛苦,要如何轉化成未來的美好?我們每天可能都在問這些問題,笑淚交織的《大債時代》,為這種心情做出最好的詮釋,陪著觀眾摸索我們共同身處的大債時代。
在第七話〈MHz〉中,馬庭觀賞老爺爺由一生二,再生眾生的魔術,揭露了不同情境下的一體兩面,正如第二話〈金色鞋子〉中的鯛良與牛山、第三話〈雙唇〉中的蝶野與瑪莉亞。雙生的概念是建構整部劇的核心,少年球棒與瑪洛米正是缺一不可的運行動力──少年佔片頭,瑪洛米據片尾,雙方以各自的方式操控眾生。
《Sweet Home》的背景設定為2020年,正同於在現實時空中與疫情作戰的我們。在全球化的情境因疫情緣故而中斷下,半封閉的社會型態將觀眾與劇中的末日情節相互交會。劇中的台詞:「就連最深的黑暗,也是從最昏暗的光線中消失。」片中的噬人怪物,正是要讓我們學習著如何與黑暗共處,並在黑暗之中找尋光亮。
這齣戲最吸引人的,其實不是什麼讓人驚喜連連高潮不斷的劇情,也不是赤楚衛二與町田啟太之間那帶點清甜微香的互動,而是無意間能看見其他人孤島樣貌的安達,是「如何」打開他自己的孤島的門,讓黑澤輕輕地踏入──故事一切的精采,就是這個如何而已。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看著杜瓦知名的那張戴有長長下睫毛的照片,我看見的是某種拒絕被框架的女性銀幕形象,她尖叫、哭泣,以焦慮、恐懼與脆弱,予以自己逃脫的動能,她閃動雙眼,曼妙身體姿態換上一套又一套鮮豔奪目的衣著,成為不同的女人,在各式景/鏡框中釋放不同的女人,她既是鏡中那些女人,也都不是。
Thumbnail
《情書》第一幕,躺在雪地上的博子屏住呼吸,觀眾分不出這瞬間的她是否還活著。如今中山美穗離世,已經確定這瞬間已成永恆。但在這短短一瞬間,包含著中山美穗留給觀眾的許多回憶:那是一個微笑與一個眼神,那是超齡與成熟,也是美艷與溫柔,而不變的是,中山美穗是永遠的傳奇,永遠的女王。
Thumbnail
於人生的不同處境中看《花神咖啡館》就像一面鏡子,在經歷相愛的炫目神迷與分離的絕望當中,浮沉在對自己或他人的背棄感到強烈失望。我們可能會像安東身處於纏綿在新歡的巨大幸福與背叛舊愛的罪惡感;像卡洛要努力說服自己,靈魂伴侶遇上了更想望的對象;像蘿絲擁有了靈魂伴侶的平靜,卻也籠罩在傷害了卡洛的恐懼之中。
Thumbnail
洪常秀的電影裡,無論是情慾暗自流動,還是逢場作戲;是平行時空,抑或是在夢中,人們都像是兩杯裝滿酒水的容器,放在容易搖晃的桌子上──稍稍碰到桌子便灑了出來,那樣真切的感情。我們無法確切分辨到底是那時對、這時錯,還是這時對、那時錯?是夢境或是平行時空?
Thumbnail
演員林奕嵐因爲在台劇《她和她的她》飾演女主角許瑋甯的學生時期,而走入台灣觀眾視野,並獲得金鐘 58 最佳新人獎的肯定。接下來有電影《命中註定那頭鵝》將於 2025 年上映、影集《同棲散策》待播。而在 2024 年底的現在進行式,林奕嵐職涯首次主演的喜劇《X!又是星期一》也熱鬧問世。
Thumbnail
原本以為不會接觸除了海賊王之外的動漫,但在女友強力推薦下,一不小心就掉進了巨人的世界裡~ Netflix上可以看到哦~
Thumbnail
相隔10年終於完結的動畫。 現今已經有百年的時間沒有巨人入侵,人們在城內過著安逸生活,然而這天,有個突然出現在城牆外的高大巨人將城門給破壞了,許多的巨人衝了進來,艾蓮眼睜睜看著母親在眼前被吃掉,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促使他加入訓練團,誓死要清除所有的巨人們……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是日本漫畫家諫山創的漫畫及動漫作品。故事建立在帕拉迪島上人類與巨人之間的衝突,人類居住在由高牆包圍的城市,對抗牆外會吃人的巨人,在尋找關於巨人答案的過程中,揭露了島外尚有廣袤大陸與人種,各族群之間歷史的無奈與糾葛。龐大而完整的世界觀、與現實世界歷史相對應的隱喻,以及對於戰爭、人性的寫實描寫
Thumbnail
這篇其實是我的演講記錄,所以結構比較鬆散,也會包含之前寫過的內容,但我還是很想要記下第一次講自己喜愛的作品跟心理健康主題結合的經驗,就是這樣。
Thumbnail
看著杜瓦知名的那張戴有長長下睫毛的照片,我看見的是某種拒絕被框架的女性銀幕形象,她尖叫、哭泣,以焦慮、恐懼與脆弱,予以自己逃脫的動能,她閃動雙眼,曼妙身體姿態換上一套又一套鮮豔奪目的衣著,成為不同的女人,在各式景/鏡框中釋放不同的女人,她既是鏡中那些女人,也都不是。
Thumbnail
《情書》第一幕,躺在雪地上的博子屏住呼吸,觀眾分不出這瞬間的她是否還活著。如今中山美穗離世,已經確定這瞬間已成永恆。但在這短短一瞬間,包含著中山美穗留給觀眾的許多回憶:那是一個微笑與一個眼神,那是超齡與成熟,也是美艷與溫柔,而不變的是,中山美穗是永遠的傳奇,永遠的女王。
Thumbnail
於人生的不同處境中看《花神咖啡館》就像一面鏡子,在經歷相愛的炫目神迷與分離的絕望當中,浮沉在對自己或他人的背棄感到強烈失望。我們可能會像安東身處於纏綿在新歡的巨大幸福與背叛舊愛的罪惡感;像卡洛要努力說服自己,靈魂伴侶遇上了更想望的對象;像蘿絲擁有了靈魂伴侶的平靜,卻也籠罩在傷害了卡洛的恐懼之中。
Thumbnail
洪常秀的電影裡,無論是情慾暗自流動,還是逢場作戲;是平行時空,抑或是在夢中,人們都像是兩杯裝滿酒水的容器,放在容易搖晃的桌子上──稍稍碰到桌子便灑了出來,那樣真切的感情。我們無法確切分辨到底是那時對、這時錯,還是這時對、那時錯?是夢境或是平行時空?
Thumbnail
演員林奕嵐因爲在台劇《她和她的她》飾演女主角許瑋甯的學生時期,而走入台灣觀眾視野,並獲得金鐘 58 最佳新人獎的肯定。接下來有電影《命中註定那頭鵝》將於 2025 年上映、影集《同棲散策》待播。而在 2024 年底的現在進行式,林奕嵐職涯首次主演的喜劇《X!又是星期一》也熱鬧問世。
Thumbnail
原本以為不會接觸除了海賊王之外的動漫,但在女友強力推薦下,一不小心就掉進了巨人的世界裡~ Netflix上可以看到哦~
Thumbnail
相隔10年終於完結的動畫。 現今已經有百年的時間沒有巨人入侵,人們在城內過著安逸生活,然而這天,有個突然出現在城牆外的高大巨人將城門給破壞了,許多的巨人衝了進來,艾蓮眼睜睜看著母親在眼前被吃掉,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促使他加入訓練團,誓死要清除所有的巨人們……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是日本漫畫家諫山創的漫畫及動漫作品。故事建立在帕拉迪島上人類與巨人之間的衝突,人類居住在由高牆包圍的城市,對抗牆外會吃人的巨人,在尋找關於巨人答案的過程中,揭露了島外尚有廣袤大陸與人種,各族群之間歷史的無奈與糾葛。龐大而完整的世界觀、與現實世界歷史相對應的隱喻,以及對於戰爭、人性的寫實描寫
Thumbnail
這篇其實是我的演講記錄,所以結構比較鬆散,也會包含之前寫過的內容,但我還是很想要記下第一次講自己喜愛的作品跟心理健康主題結合的經驗,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