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2014】竹南台鐵「漫遊鐵三角」集章旅 #03-談文車站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探訪「鐵三角」中的崎頂與造橋車站後,短暫回中心點竹南車站轉車,此時僅剩位於海線且班次最少的談文車站,就可完成整趟竹南鎮內的台鐵車站巡禮。
竹南的跨站式站房外觀
造橋、談文、崎頂、竹南車站海報
以前對海線的印象只有三個:靠海、車少、逛大甲。
靠海印象主要是苑裡以北的這一段;車少是記憶裡如果沒搭到彰化以南往海線的班次,就一定要到彰化轉車;大甲是海線最大,也是自己最常拜訪的一座車站,通常是春節或臨時起意,全家用一個下午去參拜鎮瀾宮。
統計起來,整條海線沒搭車進出過的車站,應該有大肚、龍井、沙鹿、台中港、龍港、後龍跟大山等七座,海線共計16個車站來算就剩不到一半了。
如果當年沒刻意來這一趟,談文車站大概到現在都還未曾拜訪過。

【中港溪畔的路旁木造小站

談文車站的木造站房
談文車站緊鄰台1線,但站房地勢比路面還低,要進站得走下坡,若稍不留意,會以為是路邊餐廳或景觀園區的入口。站房則在2008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不過除了部分媒體跟部落格文章外,官方相關資訊卻很少,讓人懷疑真有此事,還是已被註銷。
然而,「海線五寶」稱號、海線五座1922年啟用的木造站房車站之一,這個地位讓談文車站在文化圈小有名氣,只是知名度難跟其他四個同伴比擬,如長賣紀念車票的追分、市定古蹟日南、最靠海新埔、甚至2019年被酒駕車輛撞入的大山。
比台1線路面還低的談文車站站房
直接被當停車區用的入口前遮棚
談文車站是「海線五寶」裡唯一的無站員招呼站,跟海線上另個同伴龍港一樣。候車室只放了輸出的時刻表,以及「漫遊鐵三角」活動海報。偌大的時刻表白板已停用,上面什麼字都沒寫。
談文車站的時刻表與活動海報
「漫遊鐵三角」的活動用章
平均一小時兩方向各一班車經過,不算少,但木造站房在當下造訪時,是候車室連一位乘客也沒有。
從站房入口望向往月台的出口
一片白的時刻表白板
高位置窗戶讓站房在無照明時的採光也夠
既然是無人招呼站,售票窗口自然也早已封閉不用,連窗口上的票價表,也理所當然呈現一片空白下的寂寥感。
疑似兩個被封閉的售票或服務窗口
通往月台方向的剪票口
談文車站只有一個島式月台,用跨站天橋跟站房連結。
我們都會有西部幹線是南北向的印象,實際上談文車站是坐北朝南,鐵路在這是北上往東、南下往西的配置。車站出口的台1線對面,是地勢稍高的丘陵地,而北邊到中港溪之間的這一大片空地,則是往溪畔綿延的農地。若站在跨站天橋上往北邊偏東看去,可看到農地內的諸多建築,及中港溪對岸的竹南市區。
從談文車站的跨站天橋往北邊偏側看去
北邊偏西側的話,農地內建築明顯少了許多,綠色佔風景的大部分。眼前所見最明顯的地標,莫過於遠處橫跨中港溪橋的國道三號及五福大橋,還有遠看很小,但很難忽略的風力發電機組與高壓電塔。西側整體景色比起東側遼闊許多,尤其當時是夏天尾聲,稻田皆一片綠油油。
北邊偏西側,一片空曠且綠油油的景緻
遠方的高壓電塔、風力發電機組,以及國道三號和一般道路的陸橋
車站附近看似除育達科技大學及談文國小外,沒有其他醒目的地標,不過鐵道迷或喜歡攝影的人,可能會對可從登山步道走到的「鄭漢紀念碑」很有概念,因為該地點能清楚地拍到談文車站南下方向的鐵路大彎道。
談文車站的南下方向,路線會右彎往中港溪出海口而去
那座山上的紀念碑很高大,從談文車站就能明顯看見。
當初後人為紀念鄭漢在中港溪救人而不幸往生,將紀念碑設於視解良好的地點,以象徵持續地守護中港溪,應該也難料到幾十年後的現在,這裡會是鐵道攝影的熱門景點。
在平地就清楚可見的鄭漢紀念碑
因為此景點的存在,就還有再訪談文的理由,但別說二訪了,自2014年走完這趟「漫遊鐵三角」巡禮後,上面提過那七個從未造訪的海線車站,都還沒去過任何一個,畢竟後來的生活圈就開始往南部移動。
六年多過去,我想那掛在跨站天橋上的鎖,應該也不存在了。
掛在談文車站跨站天橋上的,長長久久2014
進入下課時段,終於有一些學生樣的年輕人,到月台上唯一的小亭子內候車。
談文車站月台上的候車亭
南下往彰化的區間車進站
跟著這些乘客,搭上南下往彰化方向的區間車,也宣告這趟一日竹南鎮內的台鐵車站巡禮,正式告一段落。
如今自己早已沒有學生身份,也要工作賺錢養自己,像這樣特地買限定的學生版車票,想盡辦法最大化活用,並走訪許多從沒造訪過的車站,這種事真的很難再重現。現在來看較可惜的,是自己明明住彰化,卻沒有海線車站全部走過一遍,明明是個很適合獨旅散心的路線。
可能旅行這檔事,就要在工作及正事間輪替進行才有價值,想安排都要努力擠出時間, 而非隨心所欲想走就走,這樣才讓人覺得,旅行是難能可貴的額外路程。
區間車窗外的國道三號下方中港溪畔景色
差點忘了說重要事,就「漫遊鐵三角」集章活動,最後是在竹南車站轉車到談文的空檔,拿去換了看來廉價,或者說很「公家單位」感的明信片,可總而言之,依然謝謝有這活動,藉此有契機來走一趟。
下回見,海線風景最具代表性的風力發電機組們。
38會員
149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2014年與2024年需要的職場軟實力,你認為有什麼差異?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主題,是我近期覺得很有趣的小分析。 2014年與2024年需要的職場軟實力,你認為有什麼差異? 其實回歸基本面,只要掌握好以下重點訊息。
Thumbnail
avatar
Jane的職涯永續學習筆記
2024-05-07
2014/1/10指數: 1.加權指數:17465.63(-0.4%),進入訂單塊。 2.櫃檯指數:229.41(-0.03%),雖然盤中跌破中點,但收盤站回中點之上。 上市昨日漲幅前三: 電機機械 居家生活械 半導體 今日上市漲幅前三: 電子通路 居家生活 綠能環保 上櫃昨日漲幅前
Thumbnail
avatar
jen4134
2024-01-10
2014年哈囉!住在這個房子來到第7年, 一開始的老舊, 讓我們感覺是鬼屋, 房東的佛心, 整棟透天超便宜。 兒子最愛這個家, 兒子越大, 我們有個共同書房, 但我總靜不下來。 在2023年尾端, 決定用個簡易的個人學習空間。 花輪顯少在家的狀況下, 單人床超適合我。 昨晚兒子
Thumbnail
avatar
貼近自己
2024-01-01
2014 To 2023十年間學長Boos 序3 2014年6/24 外傭看護在老家照看著母親,門鈴響後,是一位男士(國中的學長),對話是無法溝通的,外傭才到台灣一個月。於是:學長回去載自家的外籍移工來幫忙溝通,終於拿到了我的電話。隔天通上話了,雖然昨晚外傭有用翻譯的方式表達了一些,但我還是不知道是誰去老家找我。通上話的那一秒
Thumbnail
avatar
Monica
2023-12-27
2014 To 2023 十年間兒子車禍 序2 從生命角度來形容是我難以承受的一大段歷程,更是接連發生;2014年7/18日 生意收攤時,兒子和三個同學要開車去桃園喝咖啡看夜景,兒子剛跟女友分手3-6個月間,有澳洲打工回國的,我便不好阻止這趟外出,我們做晚上生意的打烊都零晨一點了,遂一車人就出門去了,我留下整理生意後場,凌晨二時
avatar
Monica
2023-12-24
2014 上海出差......五章.......放假旅遊第三日上海旅遊的第三天早上起來覺得好累好累,經過前兩天不斷的走路,雖然睡的很好,但一夜好眠也無法恢復疲憊,而今天也要退房了,一想到晚上又要回到公司所提供的旅舍,就覺得好不捨喔,真想繼續在這種飯店住到回台灣。 由下面這張照片就知道,包裡面的湯汁很多,而且不會太鹹太油,雖然吃上個幾十顆一定會膩,但真的好吃。
Thumbnail
avatar
老李.你今天都在幹嘛?
2014-10-31
2014 上海出差......四章.......放假旅遊第二日這天我們在地鐵站集合後,就往上海的新天地,沒來之前,我以為新天地是個很文青的地方,但一大早來這哩,顯得有點錯誤,因為大部分的店家都沒有開張。 接下來我們走在思南路上,這是一條很漂亮的道路,旁邊有個思南公館的建築區,這裡的建築搭配上這綠意盎然的街景,在這不熱涼爽的秋天,走起路來很舒服,心情很悠哉
Thumbnail
avatar
老李.你今天都在幹嘛?
2014-10-17
2014 上海出差......三章.......放假旅遊第一日所以這次阿臻想來上海一同遊玩,只能上網查看看除了外灘,這個景點以外,還有什麼景點,值得去晃晃的地方,結果三天玩下來,我可以整理出一個結論,"上海"是不值得,你花錢搭飛機來遊玩的地方。 第一:東西貴,衣物,食物只要是我們這種外地人會到的地方,要掏錢消費時,就會覺得台灣人在這裡沒有什麼經濟優勢。
Thumbnail
avatar
老李.你今天都在幹嘛?
2014-10-10
2014 上海出差.....首章.....外灘.紹興.蘭亭.柯岩。2014終於有機會再回上海旅遊了.......打錯了,......出差......... 我的工作真的蠻幸運的,工作上若是要出差,都是任務型工作內容,短期且自由,對於出差,我都抱著很期待很享受的心態,上次去上海都已經是2006年的事情了,相隔快八年,才又有機會回到這個當初我很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Thumbnail
avatar
老李.你今天都在幹嘛?
2014-09-14
2014 台北電玩展一遊又到了一年一度台北電玩展的時間,不去好像對不起自己。趁此機會也可以好好看看許久未見的台北。 台北是台灣的首善之都,別的不提,至少人很多。在台北,可以看到各種各樣高矮胖瘦的人,不同打扮、不同語言,甚至不同人種都有,可以大大滿足小弟我的好奇心。 尤其是台北的「絲襪度」頗高,可以一掃自己沉悶的心情。
avatar
大類
201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