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的自我價值與認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前年的4月我考上了保母證照,因新冠肺炎的關係,在術科的部分很多都是口述,考試當時我時常出錯,雖然事後彌補,但是考完後心裡很不踏實。 幸好,最終有驚無險,我拿到了保母證照!!!這無疑對我想要從事幼兒教育來說,是個很大的幫助。
約莫在2019年初我決定往【家庭保姆】的方向邁進,我在國中時帶過姪女,後來的職場上隱隱約約覺得自己喜歡跟小孩玩,而【家庭保姆】這我壓根沒想過自己適合從事的行業別,我開始一點一滴慢慢得嘗試各種相關的工作,包含:桌遊老師、托育人員、到府陪玩姊姊。在與小朋友互動的過程中,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對小朋友的耐心與關心,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接納跟包容,相較於以前的法律工作或是身體工作者(按摩師),在與小朋友的互動中,我更能感受到與小朋友有愛的流動,我時常讚嘆生命的奧妙,因為儘管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都能夠看到小朋友的成長與變化,從一開始害怕自己溜滑梯到可以自己溜滑梯(大肌肉控制)、排斥刷牙到不排斥刷牙(觸覺)、語言表達以及創造力的展現,我都很高興小童們有這樣的成長與進步。但是難免陪伴的過程還是有自己不喜歡的部分,像是吃飯、洗澡等等,有時自己也被磨了很多耐心,最終還是妥協,心想我也只是個陪玩老師而已, 還是放手讓父母去處理吧!
最近,我在思考我究竟能夠帶給小朋友甚麼?我在與小朋友的互動上有甚麼可以服務小朋友的特質呢?還是說我也只是【行動玩具人】,帶著不同的書本玩具,變化不同的玩法去陪伴他們呢?而這樣跟讓小朋友到玩具店有甚麼差別? 從事到府陪玩至今,我也不斷得在調整帶小朋友的方式,但我時常自我懷疑,這樣的我而言存在的價值是甚麼?
不論是桌遊老師、到府陪玩姊姊在與小朋友的互動,我很容易看到小朋友天真無邪的一面,也時常看到他們的優點與成長,並且在陪伴的過程大部分都是全然投入其中,與他們一起玩樂。老實說,如果我有讀心術,我還真的希望能夠讀懂小朋友心裡對我的的想法,好消融我的自我懷疑,然而這個荒謬的想法,其實在小朋友的肢體動作就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信任,小一點的寶寶還不太會表達,在他們靠近我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身體跟我是沒有距離的,這也是寶寶毫無保留的將身體交給我們的一種表象,又或者大一點的小童對我做出最自然的舉動,這也表示對我的一種信任,所以他們也才毫不隱藏的展現自我,這樣的改變讓我變得更有信心,也讓我感受到工作上的價值。我想在嬰幼兒時期最寶貴的就是小朋友對於世界的信任,這會影響到以後的生命他們對於周遭的人事物是否敞開,是否有勇氣願意嘗試各種不同的事物,我想這是我目前在桌遊老師、到府陪玩這個部分做的最好的部分。
儘管如此,我有時還是侷限於所謂的課程設計、規劃等等一些專業的知識上,這也許可以讓我更加分,但我認為在從事嬰幼兒相關行業的部分,核心價值仍舊是愛與信任,這不是書上的口頭禪,而是確實得可以落實在我的工作上,專業的知識可以慢慢學習與規劃,也希望假以時日我可以成為更加專業的幼教老師或是托育人員,在與家長闡述自己的教育理念時,可以沒有懷疑並且清楚得表達自己。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adha Ch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親密關係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自我狀態與內在孩童的相遇」工作坊心得這也是去年參加的工作坊,我真的參加過很多類似的課程(笑)。這個工作坊相較之下比較多的團體活動,留下的講義資料較少,事隔許久,我也有些想不起來課程的內容,僅就我印象深刻的部分紀錄。
    avatar
    奇叡
    2021-07-21
    你的認同排序是什麼 #自我重塑與費登奎斯工作坊筆記相反的,如果我有真心想完成的任何事,就必得徵求身體的同意。徵求身體同意的手法,不外乎在意生活作息、照顧身體需求、不能過度勉強及輸出,懂得節制及花許多時間保養。這樣想想,身體倒是很公平的。當我忽略這些時,身體就罷工抗議。
    Thumbnail
    avatar
    芳療練習生
    2021-01-31
    【認同你的工作價值,在組織中就有好的發展】 辦公室裡,一旦有人開啟負能量開關,無形中抱怨指責的行為,不論是批判性言語,或是不合作態度,就會像病毒一樣,漫延開來互相傳染;這時如果領導無法有效發揮影響力,扭轉不好的溝通、對話方式,組織就會像盤散沙,只要強風吹起,團隊會各自散落一地。   從工作行為分析,大多數員工受到委曲,無法被上級重用,或是專
    Thumbnail
    avatar
    Daphne 小黛
    2020-11-06
    【人生經驗分享--課本外的學習】勾起「韓國瑜風潮」的,其實是社會對成就與自我價值的刻板印象我們今天沒有要討論罷免韓市長,只是剛好從韓市長這個人物,看到自己父親內心的議題—用成就和金錢的高低來定義自我。所以想要和大家分享這個發掘到處理議題的過程。
    Thumbnail
    avatar
    溫曉風
    2020-05-22
    有過迷失與轉彎,才走到認識自己的道路上——專訪新二代紀錄片工作者鄒佳晶《家:因你綻放的夢想》是鄒佳晶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原本和爸爸較為疏離的她,因為一場車禍而改變了想法,她決定透過蘭花走進父親的世界。
    Thumbnail
    avatar
    見域Citilens
    2020-02-24
    你就是你, 瑞士青少年性別認同與自殺防治工作凸顯議題、得到社會理解與認同、協助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與性別認同是該機構的主要任務,從而也做到了自殺防治。目前接受他們的輔導或透過他們而獲得訊息的人,年齡層從11歲到54歲都有,其中不乏瑞士的父母與學校老師,他們都在學習理解LGBT+是什麼樣的族群,又該如何提供協助。出櫃是一個富有個別故事的動詞...
    Thumbnail
    avatar
    方常均
    2018-11-09
    我那奇葩的第一份工作與同事們我當初如何差一點就走向完全不一樣的職涯?新創公司到底有多free style?同事到底有多奇?
    Thumbnail
    avatar
    Evonne Tsai
    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