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 13] 一張照片一個故事 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用不到,就送人吧!
當初在學德文時,老師就有特別提到 schenken 和 verschenken 這兩個動詞的差別。
前者 schenken 是指送出,要有對象,而後者 verschenken 也是送,但是是廣大的送,誰想拿都可以拿。
德國環境乾燥,尤其是夏秋兩季適合旅行、郊遊、整理、搬遷的日子,這時候走在各大街小巷,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箱子,寫著 ”Zu verschenken” 有這樣的字樣,就代表想拿就拿!通常送的物品,不只是書,很多時候也會有紙筆、文具、文件夾,甚至遇過餐具、櫃子、椅子等,而且如果對物品有興趣、想要拿取,別人也不會用異樣眼光看想拿的人,然後主人通常也不會在附近。
個人覺得德國的這種機制真的蠻好的,不僅可以節約能源,也可以讓窮學生如我可以省點錢(尤其是文具)。此外,更重要的是透過把不需要的東西送掉,既讓家裡保持整潔,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賦予了物品新的生命。尤其是書,有些篇專業的書真的很貴而圖書館又不能久借,還沒有電子檔讀那種,這時候如果遇到有人送出,真的有種比中獎還興奮的感覺。而這種機會除了在馬路上會有,更多時候則會出現在學生聚集的學校食堂 Mensa 裡,或是宿舍區。
很喜歡這種物品流動的型態(在疫情之前)也很喜歡大家都很儉省的這種生活模式。在這裏大家的物慾真的都蠻低(雖然...也可能因為產品包裝設計的關係所以也勾不起購買慾望吧)就連公司老闆非必要時也絕對不奢侈,除非是會需要長久使用或拿來投資的物品。
(以下為女生區)
.
.
.
對了,其實在德國學校的女廁裡,也有衛生棉條的 verschenken. 大家可以多帶點棉條放到學校廁所的小盒子裡。而這其實也是女同學間彼此互助、減緩月經/生理貧窮的一種方式。不過關於生理貧窮這一項也是後話了。倒是真的很希望棉條能減稅!到底為什麼棉條是課奢侈稅?它不是必需品嗎 T A 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雖然現實使人臉貓,可是逃進書裡臉不凹。 是以建一個專題,存放與書、與文字共舞的記憶:3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eo. Leo 是前房東 Frau Popp 養的狗。第一次遇到他時,快被嚇死了,因為他超高,而且只要轉進這排房子的街口,他遠遠看到人,不論認不認識先吠再說。他的吠聲是低沉而且遼闊的,如果待在房子內聽他吠,就算關著窗,還是可以聽得很清楚,有時還可以感受到些微振動。
論麵包夾香腸這種食物的重要性。 其實已經改吃魚素很久了,而且是「月」魚素食者,也就是一個月至多吃一次魚,目的是努力朝蛋奶素食者邁進。在 2018 年二月底還是三月開始吃素時,那時是一鼓作氣是吃蛋奶素的,沒想到吃了約八個月的蛋奶素結果開始掉髮,而且不知為什麼臉上還有小皺紋產生,超級可怕!
超級可愛的設計。 用心生活,就還是會發現生活中還是有可愛的設計。 上圖這張照片是2020年在法蘭克福街頭照的,或許在其他城市或國家,McCafe 也是這樣的廣告,但是當初看到時只覺得這個咖啡豆眼睛,加上麥當勞的符號從半睜的眼睛變成全開實在是太可愛了!忍不住就拍了下來~
Leo. Leo 是前房東 Frau Popp 養的狗。第一次遇到他時,快被嚇死了,因為他超高,而且只要轉進這排房子的街口,他遠遠看到人,不論認不認識先吠再說。他的吠聲是低沉而且遼闊的,如果待在房子內聽他吠,就算關著窗,還是可以聽得很清楚,有時還可以感受到些微振動。
論麵包夾香腸這種食物的重要性。 其實已經改吃魚素很久了,而且是「月」魚素食者,也就是一個月至多吃一次魚,目的是努力朝蛋奶素食者邁進。在 2018 年二月底還是三月開始吃素時,那時是一鼓作氣是吃蛋奶素的,沒想到吃了約八個月的蛋奶素結果開始掉髮,而且不知為什麼臉上還有小皺紋產生,超級可怕!
超級可愛的設計。 用心生活,就還是會發現生活中還是有可愛的設計。 上圖這張照片是2020年在法蘭克福街頭照的,或許在其他城市或國家,McCafe 也是這樣的廣告,但是當初看到時只覺得這個咖啡豆眼睛,加上麥當勞的符號從半睜的眼睛變成全開實在是太可愛了!忍不住就拍了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更不要以「贈送之名」行「滿足自己的購買慾」之實。承認吧,有的時候,只是想要衝動消費。對於被贈送的人來說,真的會喜愛嗎?適合嗎?是美好禮物還是生活雜物卻沒有多加思考和求證。
  我們從哪裡生出那麼多需要丟掉的東西?一些是商品包裝、一些是免洗餐具,還有衛生紙,總會有衛生紙。其他的呢?可能壞了、不能再運作了、或者過期的食物與調味品(如果是廚餘記得丟到廚餘),也可能因為時間變換,那些過去你喜歡的東西或你常用的東西對你失去了價值,它成了垃圾,無論過去你因何緣故曾經主動想要獲得。
Thumbnail
多年前,仍居住在蘇州時,「扔東西」是一件容易的事:紙類和瓶瓶罐罐拿給想收集去賣錢的清潔阿姨;淘汰下來的舊衣服舊鞋子,讓同事寄回鄉下給他們的親戚;讀過的書和雜誌也有愛書人願意收。任何物品只要是功能仍完整,就一定有人不嫌棄,想接收,即使是壞掉的電器也有人願意接收後再拿去修理。 我不必費什麼力氣就能幫家
Thumbnail
小時候幼稚園兒童節發禮物時,照理說每個人都能拿到一份,可是那天不知為什麼老師準備的禮物數量就是少了五六個,雖然老師後來說了,明天來學校的時候會補給那些其他沒拿到的同學,但又說了一句有沒有人要把手邊的禮物讓給其他小朋友呢? 「我給出去了如果後來拿不到怎麼辦?」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不習慣收禮物或收下別人好意的人,因為從小家教非常客氣,不論人家塞給我什麼都要說不用了謝謝,就算是拜訪別人的地盤,別人問我要不要喝水也是都說不用了謝謝(然後其實快要渴死)。 後來國高中時,身邊有些男同學在追求女同學,三不五時都會送一些小東西,飲料啦、早餐都是基本,冬天的時候還有暖暖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家中許多物品只在特定節日或場合使用,長期被束之高閣,作者開始思考是否真的需要這些「應景物」。家中的鋼琴、電暖器、果汁機等長期被擱置,作者質疑這些物品是否真的還有必要。想知道讀者家中是否也有類似情況的應景物品,並思考是丟掉還是再拿出來使用。
Thumbnail
過年免不了要發紅包,給長輩的紅包不能少,而小輩們的紅包又得相互給,我家給你家,你家也回給我家,這麼回來回去甚是麻煩。祖母尚在時,就不在意這些形式,在我們小時候,多少都會收到祖母紅包,國中後就沒了。而父輩之間也不在乎這些,兒童時期會收到紅包,青少年後就沒了。現在我們這輩,更明說不要這些形式,但過年就要
Thumbnail
小時候學英文時,學到西方文化中,碰到有人送禮時,不像華人會小心翼翼地收下,之後再打開來。在西方文化中,收禮人不但會當場打開禮物,用當下的驚喜反應作為送禮人的即時回饋,也有人會說“You shouldn’t have” (你太客氣了/讓你破費了)作為口頭回饋。你的話是別人引頸期盼還是寧可不收的禮物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創意想法,讓大家玩一個「閱讀版」的交換禮物,利用圖書館挑選書籍,並在紙條上寫下祝福,讓學生學習以書會友,活動結束後讓學生的感動帶給他們正面的能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更不要以「贈送之名」行「滿足自己的購買慾」之實。承認吧,有的時候,只是想要衝動消費。對於被贈送的人來說,真的會喜愛嗎?適合嗎?是美好禮物還是生活雜物卻沒有多加思考和求證。
  我們從哪裡生出那麼多需要丟掉的東西?一些是商品包裝、一些是免洗餐具,還有衛生紙,總會有衛生紙。其他的呢?可能壞了、不能再運作了、或者過期的食物與調味品(如果是廚餘記得丟到廚餘),也可能因為時間變換,那些過去你喜歡的東西或你常用的東西對你失去了價值,它成了垃圾,無論過去你因何緣故曾經主動想要獲得。
Thumbnail
多年前,仍居住在蘇州時,「扔東西」是一件容易的事:紙類和瓶瓶罐罐拿給想收集去賣錢的清潔阿姨;淘汰下來的舊衣服舊鞋子,讓同事寄回鄉下給他們的親戚;讀過的書和雜誌也有愛書人願意收。任何物品只要是功能仍完整,就一定有人不嫌棄,想接收,即使是壞掉的電器也有人願意接收後再拿去修理。 我不必費什麼力氣就能幫家
Thumbnail
小時候幼稚園兒童節發禮物時,照理說每個人都能拿到一份,可是那天不知為什麼老師準備的禮物數量就是少了五六個,雖然老師後來說了,明天來學校的時候會補給那些其他沒拿到的同學,但又說了一句有沒有人要把手邊的禮物讓給其他小朋友呢? 「我給出去了如果後來拿不到怎麼辦?」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不習慣收禮物或收下別人好意的人,因為從小家教非常客氣,不論人家塞給我什麼都要說不用了謝謝,就算是拜訪別人的地盤,別人問我要不要喝水也是都說不用了謝謝(然後其實快要渴死)。 後來國高中時,身邊有些男同學在追求女同學,三不五時都會送一些小東西,飲料啦、早餐都是基本,冬天的時候還有暖暖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家中許多物品只在特定節日或場合使用,長期被束之高閣,作者開始思考是否真的需要這些「應景物」。家中的鋼琴、電暖器、果汁機等長期被擱置,作者質疑這些物品是否真的還有必要。想知道讀者家中是否也有類似情況的應景物品,並思考是丟掉還是再拿出來使用。
Thumbnail
過年免不了要發紅包,給長輩的紅包不能少,而小輩們的紅包又得相互給,我家給你家,你家也回給我家,這麼回來回去甚是麻煩。祖母尚在時,就不在意這些形式,在我們小時候,多少都會收到祖母紅包,國中後就沒了。而父輩之間也不在乎這些,兒童時期會收到紅包,青少年後就沒了。現在我們這輩,更明說不要這些形式,但過年就要
Thumbnail
小時候學英文時,學到西方文化中,碰到有人送禮時,不像華人會小心翼翼地收下,之後再打開來。在西方文化中,收禮人不但會當場打開禮物,用當下的驚喜反應作為送禮人的即時回饋,也有人會說“You shouldn’t have” (你太客氣了/讓你破費了)作為口頭回饋。你的話是別人引頸期盼還是寧可不收的禮物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創意想法,讓大家玩一個「閱讀版」的交換禮物,利用圖書館挑選書籍,並在紙條上寫下祝福,讓學生學習以書會友,活動結束後讓學生的感動帶給他們正面的能量。